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971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docx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了解磁场概念的基础上对磁场基本特性应用的一节课;安培力是高考重点之一,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力,同时也是磁场基本特性的应用之一,为今后选修3-2第三章学习“电磁感应”及力电综合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既是对前面“常见的几种磁场”的扩展,也为后面第五节、第六节学习“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做好铺垫,通过实验探究,总结物理规律,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左手定则是判断电流或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掌握左手定则,所以,本课教学时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予以掌握。

2.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并理解安培力的概念

2.知道安培力的方向与电流、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垂直,会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3.知道电流I的方向与磁场B方向平行时,电流受到的安培力最小,等于零;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受到的安培力最大,等于BIL;

4.会用F=BIL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探究安培力的方向与哪些因数有关的实验过程。

体会观察和记录实验要素;

2.通过探究方案,体会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体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安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培养学生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探究左手定则的内容;

2.探究影响安培力F大小的因素,理解安培力的一般表达式。

重点依据:

整个高中物理的大厦,力学是大厦的地基,安培力是很重要的一个力,是研究磁场,乃至在电场,磁场,重力场等混合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2)难点:

1.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2.安培力的一般表达式F=ILBsinθ的相关计算。

难点依据:

在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安培力的方向判定以及安培力大小的确定是在多种情境中的情况下,左手还是右手定则判定时,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B与I有一个夹角的时候,牵扯到矢量B的分解,这个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来看:

1.学生通过前三节磁场有关内容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磁场的一般现象,类比电场已经建立了电磁感应强度的概念B=F/IL;

2.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安培力的感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直观感性思维能力;

3.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但不够成熟

4.对物理实验有很大兴趣,而且有强烈的实验探究欲望。

2.学习特征来看:

1.我校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学生向来对一些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不到位,前后知识点的贯穿能力不够强。

2.男女左右大脑天生就有差别,女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就比男生差,所以这节内容包含的左手定则对空间想象能力具有比较高的要求。

三、学法教法分析

1.学法分析:

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我归纳总结(感受实验和观察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教法分析:

1.在‘33-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的特征,创设实际的物理情境。

2.情境教学法+实验演示法+逻辑推理法+启发式法+讲练结合法综合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

实验是学生认知规律的最好的方法,最具有说服力。

启发式法:

在规律得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点拨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跳跃。

讲练结合式:

结合本节内容,给出相应的练习,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其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主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宗旨设计教学程序。

选择练习题从基础到拔高,再到开放性问题,尽量从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层面出发,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2.教学五环节:

(1)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目标,学生自学3分钟

情境一:

美国电磁炮一炮击穿8块钢板美军电磁炮闯入南海

情境二:

美核动力航母,电磁弹射测试

情境三:

中国电磁炮火力凶猛

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顺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电磁武器都牵扯到安培力,PPT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1.安培力的方向如何判定

2.安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般表达式是怎么样的

3.磁电式电流表的构造和原理是什么

(2)环节二: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当堂训练

1.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实验探究:

观察实验,记录在表格中

探究次数

磁场方向

电流方向

安培力方向

1

?

?

?

向下

向外

?

2

向里

?

3

?

?

?

向上

向外

?

4

向里

?

实验装置1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左手定则---安培力的方向(引导学生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用身体语言,也可以参照实物说说安培力的方向)

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4.尝试应用,当堂训练

(1)

(2)(3)(4)

在这里特意设计了图(4),学生会提出疑问,B和I不垂直怎么判断,为引出下面的探究做铺垫,同时纠正学生以为安培力,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互相垂直的片面认识

5.演示实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实验现象:

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设问:

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

吸引或排斥都是力的作用,请从安培力的角度分析。

同向电流

(3)环节三:

回顾旧知,引导推理-----安培力的大小--巩固练习

安培力的应用--磁电式电流表(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回顾磁感应强度B:

第二节磁感应强度里面我们已经知道当B与I垂直时,安培力最大;

B与I平行时,安培力F=0.那对于图(4)所示,电流方向I与磁场方向B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如何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呢

2.引导学生逻辑推理:

(培养学生具有从特殊到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

?

.把磁感应强度B分解为两个分量:

(θ为B与L的夹角)

一个分量与导线垂直B1=Bsinθ

另一分量与导线平行B2=Bcosθ

?

.平行于导线的分量B2不对通电导线产生作用力,

通电导线所受作用力仅由B1决定,

?

.即F=ILB1将B1=Bsinθ代入得F=ILBsinθ(等效替代以及矢量分解)

3.尝试应用,当堂训练(安培力公式F=ILBsinθ的应用)

如图所示,一锐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abc组成的导线框内通有电流

I=1A,并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B=2T中,AC=40cm,

求?

三角形框架各边所受的安培力

?

两直角边受到的合力与斜边受力关系?

【引导启发】对公式的理解:

★L是有效长度,不一定是导线实际长度

4.安培力的应用:

磁电式电流表(讲解法)

?

磁电式电流表的构造

?

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由于安培力与电流成正比,当线圈中流入的电流越大时,线圈上产生的安培力越大,线圈和指针转过的角度也越大。

因此,根据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可以知道被测电流的强弱。

开放性思考题(能力拓展):

(根据力矩平衡原理试着推导θ=NBIS/k)

?

磁电式电流表的特点

(4)环节四:

归纳小结,创建知识网络(思维导图--树状结构)。

请大家自己回顾一下这节课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和同桌交流一下。

能不能把它们构建出一个网络

(5)环节五:

迁移应用,布置作业。

【迁移运用】:

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导轨相距0.2m,与水平面夹角为450,金属棒MN的质量为0.1kg,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1T的匀强磁场中,电源电动势为6V,内阻为1Ω,为使MN处于静止状态,则电阻R应为多少(其他电阻不计)

【布置作业】P94,问题与练习3、4

五、板书设计

3.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一、安培力的方向

1、实验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结论

2、左手定则:

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为安培力的方向

二、安培力的大小

1.特殊情况:

F=BIL(B与I垂直时)

F=0(B与I平行时)

(1)θ为B与I的夹角

2.一般情况:

F=BILsinθ

(2)F垂直于B与I所在的平面

(3)L为有效长度,不是绝对长度

三、安培力的应用:

磁电式电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