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696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doc

善于全面落实农村城市化战略

切实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质量作为区工委、管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推进农村城市化各项工作,努力实行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区工委、管委研究,决定在近几年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全力实施以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内容的“民生工程”,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民生工程”的意义

建区10多年来,经过全区各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

特别是2002年全区农村工作会明确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以来,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长足进展。

村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集体经济变股份制全部完成。

“三种模式”(拆迁安置模式、联合开发模式、自主改造模式)并进,旧村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农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素质均有大幅提高。

但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区农村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期间,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深化认识,科学把握,正确应对。

㈠新阶段我区农村发展的重大变化

一是我区农村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高新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村内耕地数量明显并将持续减少,全乡耕地面积已不足一万亩,其中两个村人均不到一分地。

“有村无地”和“有村无农”的局面已经出现,土地、农民这两大农村基本要素的丧失促使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概念弱化。

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提速,农村劳动力加快由农村向城市集聚。

现在全区已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在社会发展中对良好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得农民就业观念和经营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日益增强,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流动的动因也发生很大变化。

农民外出就业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权宜之计。

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将继续呈现农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产业收入比重稳步上升,外出就业较快增加的基本态势。

三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

“农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耕地的大量而快速征占,使“农业结构调整”这一农民增收的最有效手段变得不再适合,非农产业收入占据主流。

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工资性收入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

来自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四是农村发展对城市依赖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周围城市发展环境的影响。

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

五是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

在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往往很难顾得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保护。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㈡当前我区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也带来了新的发展中的矛盾。

当前我区农村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缺乏主导型产业,与当前市场日益多样化,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发展形势不适应;二是农村人口多,耕地日益减少,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人口快速增多,劳动力所占比重没随土地减少而同步下降,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三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就业渠道单一不畅,增收困难,农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公益事业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贫困家庭救助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这些问题,是改革持续发展所难以避免的现实问题,是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妥善解决的重点环节,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将农村城市化各项任务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二、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加速农村城市化各项任务,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到2010年全面实现农村城市化。

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城郊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左右。

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逐步过上富裕生活。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户均一套功能配套、宽敞舒适的住房,计算机进入多数居民家庭,家庭轿车拥有率大幅度提高。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进步。

居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2010年,适龄青年受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受高等教育的人达到15%。

每一百人有1名医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人均寿命75岁以上。

城乡居民教育文娱支出比重达到30%以上。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下,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

  ㈠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加速农业经济转型换代

区内耕地的逐步减少,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和发展经营理念,在“有限空间”里争取“无限发展”。

明确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发展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城郊型经济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途径。

不断加大区内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减一产,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

要让传统农业逐步退出舞台。

二产重点发展配套加工业、新型工业和科技型工业。

三产侧重围绕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业、休闲娱乐等新型服务业。

1、提高主导型经济。

乡镇企业是我区农村经济的重头。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

支柱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特别是要将小西帐的三轮车、大西帐的铸铁件、赵村的铝合金、留村的建筑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是壮大骨干企业。

积极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生产、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

将乡镇企业纳入全区经济运行指导和服务范围。

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和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预警预测。

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乡镇企业和企业集团。

每两年评选一次重点乡镇企业,参照享受政府扶持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优惠,对重点乡镇企业实行动态调整与管理。

三是加强自主招商能力。

用足用活人均2.5分地的优惠政策,组织乡干部走出去招商引资,借力发展。

每年为农村干部举办1-2期招商引资培训班,提高科学招商水平。

鼓励各村打破村级界限,拓展空间发展经济。

2、发展服务型经济。

服务产业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是繁荣商贸流通。

目前商贸流通业对我区财政贡献份额还比较低,今后要抓住城市化的机遇,促进商贸流通有更大的发展。

一方面大力推进以大型超市为龙头的商业连锁化经营,以仓储、运输、配送中心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超前规划消费行业的布局,形成以购物、餐饮、娱乐为主,休闲、观光为辅的格局。

继续推动特色街、特色路建设,集聚“商机”,凝聚“人气”。

2008年长江大道全线贯通,建成我区内消费环境好、消费总量大,消费人群集中的繁华地带。

二是全力进行旧村改造。

按照新村建到哪里,商业网点布局到哪里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

提高房地产开发在服务型经济中的比重,发展“楼宇经济”。

3、壮大财源型经济。

财源型经济应立足于增加积累、增加群众收入,形成收入来源广泛、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一是巩固稳定性财源。

围绕做强村级经济,重点通过仓储、租赁、公用设施的有偿使用等途径,用3年时间,使大多数村的年固定收入超过200万元,一批村超过500万元。

二是发展动态性财源。

围绕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村办企业二次改制,因地制宜地推进“买断”。

对于经济基础薄弱,急需建设资金或者集体创收渠道较少的村,厂房、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可“一次性买断”,实现资产的现金转换;对经济状况较好,集体创收渠道较多的村,厂房、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尽可能地实行有偿使用,创造源源不断的后续财源。

科学经营改制后的集体资产的变现资金,确保集体资本的保值增值。

㈡加快旧村改造步代,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

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住条件为落脚点,严格按照我区“关于加快旧村改造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把握“三种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全力推进旧村改造。

按照“统一规划,法人开发,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标准,在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由区旧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具体组织实施。

2006年前,涉及长江大道,采取安置模式进行旧村改造的留村、南庄、郝家营完成安置房建设,迁拆户全部住进新居;小西帐村通过拆迁安置补偿办法,拆迁安置房动工建设。

2007年前,采取联合开发模式进行旧村改造的小岗上、北庄完成一期居民住宅楼的建设,符合条件的居民住进新居;2008年前,采取自主开发模式进行旧村改造的大西帐、赵村、周通完成改造任务量的70%。

2010年全区9个村按规划基本改造完毕。

把落后的旧村改建成为居住环境优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文明社区。

启动“农村城市化发展基金”,按照每征一亩地投入基金一万元的标准,支持各村城市化改造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优先解决建区初期征地多补偿低,为开发区建设先期贡献的村。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方面吸引社会资金,形成旧村改造新的投融资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快旧村改造步伐。

㈢着力改善就业创来环境,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拓宽劳动力就业途径。

落实农民工维权政策。

㈣统筹推进城乡体制改革,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农民在承包期内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权。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肃查处违法占地和破坏农田行为。

建立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机制,对失地农民全部继续实行养老、残疾保险和安置补助保险,并随着经济发展适当适度增加金额比例。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自2004年起区内农村全部免征农业税。

认真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工作,区成立种粮农民直补工作小组,确保直补政策按照要求落到实处。

继续完善农村集体资股份制改造。

在已经全部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村办公司(经合社)的规范运作。

加强农村财务监督集中支付中心建设,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㈤扎实推进城乡文化教育建设,有效促进城乡社会转型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2004年底完成学校布局方案,按3-5万人建一所初中、万人建一所小学,小学规模按4轨制标准在校生千余人左右。

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对新建的54中学和保留的小学进行装备,两基尽快达到城市一类办学标准,加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置。

2006年7月前实现班班有多媒体设备,建立区教育中心网站,实实校校通、班班通、进行网络教学,创建市级示范性中小学。

加快幼儿教育发展,坚持统一规划,公办、民办相结合的体制。

新建小区要按规定建幼儿园,各村结合旧村改造建幼儿园,2005年前区建一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

力争2-3年完成全区幼儿园建设,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