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446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

《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泾阳故事知多少.docx

泾阳故事知多少

泾阳故事

(黄帝铸鼎)据史书记载,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在冶峪镇北峡谷地带冶炼铸鼎,此地开始叫冶峪,河水穿其中,下有村曰长街村,曾经立有石碑曰“黄帝铸鼎处”。

地处冶峪河西岸的高家堡发掘大量青铜文物,证明商周活动的痕迹。

    (猃狁侵周)西周宣王时,北方游牧民族猃狁(犬戎)定居焦获(在今县西北),逐渐向南发展扩张周与狁之间战事经年不休。

《诗·小雅·六月》载:

“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泾阳”作为地域名称始于此。

  (泾阳建都)春秋战时期秦灵公元年(前424年)即位后,以泾阳为秦国国都,约十年。

 (郑国渠)公年前246年,韩国为耗费秦国财力从而削弱其势力,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凿泾为渠。

前237年,郑国主持修建的引泾灌溉工程完工。

渠首起于瓠口(在今王桥镇上然村西北),东注洛河,全长300余里,灌田4万余顷,命名为“郑国渠”。

1929年关中大旱,李仪祉在杨虎城支持下在郑国渠基础上修泾惠渠造福关中。

 

 (望夷宫)前207,赵高令其弟赵成、女婿阎乐(咸阳令)逼杀秦二世胡亥于望夷宫(在今蒋刘乡二阳庄东北福隆庄或五福村)

   (太壸寺)600年前后,因母亲好佛,隋文帝改苻坚(十六国时在关中修郑白渠)行宫为佛寺,名太壸寺(今泾阳二条街)。

  (养疾院) 626年,尉迟敬德与突厥先遣部队会战于泾阳。

敬德乘对方主力部队尚未齐集,迅猛出击,俘获突厥将领阿史法乌没啜。

尉迟敬德监修嵯峨山叫二台铁瓦殿时,染了疟疾病。

曾在今泾阳县医院处的驿站养病。

药王孙思邈为其治病。

此驿站后叫“养疾院”。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765年九月,郭子仪屯兵今雪河乡庄头村东积大水,成小湖,训练水军,“武寨府”村因此而得名。

十月,回纥、吐蕃合兵围攻泾阳,郭子仪单骑前往游说回纥,与之盟好,共击吐蕃,迫使吐蕃连夜引兵遁去。

 (崇陵)807年,唐第十代皇帝德宗李适葬于嵯峨山南麓今蒋路乡境内,号日“崇陵”。

   (贞陵)860年,唐第十七代皇帝宣宗李忱葬于北仲山南麓今白王乡境内,号日“贞陵”。

 

 (李自成义军云阳大战)1636—1637,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驻本县。

后在西安称帝,进军北京,作了40天的皇帝。

兵败后,在云阳、鲁桥一带与明军大战。

  (太后西狩、泾阳结亲) 1900,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安吴寡妇周莹向慈禧太后捐银十万两,并送奶牛等以做生活费用。

两个寡妇投缘,周莹成为慈禧太后义女,被封为“一品夫人”。

为了诰封“护国夫人”大典,周莹翻修建于元朝,位于安吴堡的“迎祥宫”。

 (辛亥革命)1904,本县人柏惠民与井勿慕、邹子良、于右任在西安大雁塔歃血为盟,成立陕西革命组织,名曰“总揆”。

辛亥革命时在西安起义,革命军弹药缺乏,本县人柏惠民(筱余)以家产为抵押,向外商购步枪万余枝,子弹10万粒,土炮4尊,运回陕西,供革命军使用。

柏惠民资助革命,兴办地方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孙中山为此手书“博爱”二字以示慰勉。

 (护国运动)1916年,本县人薛西轩秘密参加陕西一批同盟会员组织的驱逐陆建章的武装起义。

因张怀芳告密,起义失败。

不久薛西轩、高季维计划通过选举夺取县警察局长职务后组织起义,未能实现。

薛利用庙会,组织群众成立护国军,攻占本县县城。

后与乾县吴希真会合,正式成立陕西护国军西路司令部。

不久,因陈树藩严令取消而解散。

 (宣传马克思主义)1925年,进步学生耿觉、陈靖、张焕文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吕颖荷、姚绍方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县城东关开办平民夜校(后改为中山平民学校),传授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道理。

第二年,耿觉以任教为掩护,在县成立第一高小(今姚家巷中学,其前身味经书院,1931年改为姚家巷小学)团结进步师生,开展革命活动。

   (中共早期活动)1927年3月,中共泾阳第二高小(今石桥中学)支部成立,卢成毅、吕颖荷先后任书记。

同月,中共三原地委在云阳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中共云阳特别支部,隶属中共三原地委领导崔贯一任书记。

在中共三原县委军委委员张汉民、中共泾阳区委书记张守谦领导下,组建本县第一支人民武装——农民赤卫队

 (交农运动)1928年4月26日,以共青团泾阳区委书记张焕文为总指挥组织了以废除苛捐杂税、减免粮赋、减轻农民负担为内容的万人“交农”围城起义(交出农具,拒绝生产)。

次日,起义被省政府派三原驻军一个骑兵连镇压。

 

 (苗家祥烈士)1932年3月,泾阳游击队建立,苗家祥任队长,迅速控制本县西北塬地区。

1933年,中共泾阳特支恢复,王子常、高培田先后任书记。

泾阳游击队被改编为渭北游击第二大队,下设三个中队。

苗家祥任大队长,刘清合任政委。

刘志丹率红二十六军700余人由礼泉的叱干镇经张家山过泾河抵达本县白王西苗村,召开军民大会,正式给渭北游击第二大队授予队旗和关防图记。

5月,苗家祥组织游击队员将华洋义赈总会水利工程师安立森(挪威人,时在察看泾惠渠首退水闸工程)扣押,并作为人质要求陕西绥靖公署“步枪500支、现洋五万元、面粉一万袋”为交换条件。

此事成为涉外事件,南京政府主席林森亲临本县,命令国民党陕西当局一面佯装允诺,一面调集兵力围剿游击队。

看管安立森的尚树林被伪当局收买,安立森逃跑。

重兵压境,游击队化整为零,疏散隐蔽。

苗家祥在王桥李家堡中弹被俘英勇牺牲,头颅示众。

时年25岁。

第二游击大队解体。

    (红军云阳改编)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应张学良、杨虎城邀请,红军进驻本县、三原一带,其中第一方面军驻本县安吴堡至三原一线,指挥部设安吴堡;第二方面军驻云阳周围和永乐镇郊,指挥部设云阳镇。

杨虎城的一个营驻本县县城。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全面抗日战争开始,8月25日,1200余名红军在云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左权、任弼时、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等党和红军高级将领会集云阳共商抗日救亡大计。

9月1日,朱德总指挥在云阳大操场主持召开八路军抗日誓师大会。

会后,一一五师、一二○师和一二九师(在桥底)相继东渡黄河抗日。

 

 (安吴青训班)1937年 10月11日,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第一期在本县于右任创办的斗口农场开学(后迁至安吴堡,1940年4月撤离迁往马栏,史称“安吴青训班”),朱德任名誉主任,冯文彬任主任,胡乔木具体领导青训班工作。

  

 (泾干中学)1937年,张善学、吴成襄倡议创办“私立泾干初级中学”(后称“泾干中学”),校址初设东关显神庙,1939年春迁今址。

6月,泾干中学校方致函于右任院长感谢其为学校捐助国币1200元。

1951年5月19日,省人民政府将泾干中学列为重点中学,更名为“陕西省泾阳中学”

   (仪祉农校) 1939年,李仪祉的亲属、同事及各界人士集资,在本县杨梧村创办“陕西省私立仪祉农业学院”,始设农艺科和水利科,首任校长李翥仪女士(李仪祉堂妹)建国后改名“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