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69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docx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

根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以及《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论证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水)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行)》(附件1)和《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淡水)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行)》(附件2)。

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题论证报告编制要求

水利工程、航道、闸坝、港口建设及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等建设项目涉及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的,或者在保护区外从事有关工程建设活动可能损害保护区功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专题论证报告,并将报告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内容。

(一)专题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以下简称“编制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3名以上,中级技术人员5名以上;其中专题论证报告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并从事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研究5年以上。

2.具备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环境专门研究机构或实验室,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现场调查设备和其他相关工作条件,能够独立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3.具备涉渔工程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方面的工作经验,掌握评价区域内的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4.掌握国家与地方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产业规划、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完成专题论证报告编制工作,并对所编制的报告负责。

(二)专题论证报告编制参照《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行)》执行。

二、专题论证报告审查和监督落实

(一)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委托符合上述条件的单位编制专题论证报告,并向保护区所在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如保护区由海区渔政局或流域渔业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则直接向上述单位提出申请。

(二)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海区渔政局、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对专题论证报告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三)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水生生物资源、水域生态环境、渔业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专题论证报告进行审查,形成专家审查意见。

专家审查之前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查看。

(四)编制单位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专题论证报告进行修改完善。

(五)建设单位与保护区管理机构或所在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就落实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达成一致意见,并以正式文件将修改完善后的专题论证报告和有关意见报送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六)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对专题论证报告复核后,向建设单位回复意见。

(七)建设项目批准后,有关单位根据专题论证报告和有关意见,制订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和补偿方案,并严格按照“三同时”原则落实。

(八)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的监督落实。

三、其他要求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建设项目对保护区影响专题论证工作,切实加强管理,提高专题报告编制质量。

要科学客观评估建设项目对保护区的影响,实事求是地提出符合保护区实际的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

要切实做好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的监督落实工作,尽可能减少建设项目对保护区的不良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相互协调。

附件:

1.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水)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行)

2.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淡水)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行)

 

农业部办公厅

2014年2月日

附件1

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水)

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

(试行)

1总论

1.1任务由来与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2.2技术规范

1.2.3技术文件

1.3评价标准

1.4评价内容

包括评价范围、敏感目标、主要环境问题和评价重点等。

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阐明项目由来和意义、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规模与投资规模(扩建项目说明原有规模),工程组成、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基本情况。

2.2工程设计方案

详细描述建设方案(工程位置图、平面布置)、工程建设方案(含方案比选结果)、设计参数等,重点描述水工构筑物(规模、结构方案等)、工程量等。

2.3配套工程

2.4技术经济指标(可选)

2.5工程方案

包括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及工艺、施工方案、主要工程量、施工时序、进度安排,以及营运期运行方案等。

2.6工程分析

2.6.1与国家法律、产业政策、相关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2.6.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施工期、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1)分析建设项目施工、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和事故等各阶段中的产污环节和各种污染物的源强、产生量、排放量、排放去向和排放方式等,分析污染物治理、回收和利用措施以及工程运行与污染物排放间的关系,列出各阶段的污染源强和污染要素。

(2)分析建设项目施工、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和事故等各阶段中产生的非污染环境要素,确定其主要影响方式、内容、范围和可能产生的结果,分析其主要控制措施,列出非污染要素。

3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概况

3.1建设项目周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内容包括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概况(包括保护区名称、范围(经纬度)、总面积、核心区面积、实验区面积),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主要保护对象以及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等。

3.2建设项目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关系

简述建设项目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建设项目影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类型,影响方式、范围和面积;影响海水、海床、海岸线和底土的类型和范围,包括占用海域面积、占用海岸线和滩涂情况,并给出建设项目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叠加图。

3.3保护区保护对象

分析和阐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主要栖息的渔业生物,对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活习性、洄游情况、繁殖习性进行描述;并分别给出主要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路线的分布现状与工程位置的关系图。

3.4保护区管理要求和管理现状

4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4.1调查范围及资料来源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位置,确定渔业资源调查的范围及面积。

说明现场调查或引用资料的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站位设置(经纬度)及站位分布图。

引用渔业资源现状资料要求时效性为3年。

4.2调查方法

4.2.1鱼卵、仔稚鱼

4.2.2游泳动物

4.2.3底栖生物(视工程位置可包括潮间带生物)

4.3渔业资源现状

概述调查区域内鱼卵、仔稚鱼、游泳动物、底栖生物等渔业资源现状,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种、单位时间渔获量(包括尾数和重量,单位分别为尾/h和kg/h,下同)和资源密度等。

4.3.1鱼卵、仔稚鱼

4.3.1.1种类组成

描述鱼卵、仔稚鱼种类数,隶属于科属,列出鱼卵及仔稚鱼组成表。

4.3.1.2数量及分布

简要描述鱼卵、仔稚鱼密度分布情况和平均密度,并分站位列表显示。

4.3.2鱼类资源状况

4.3.2.1种类组成

描述渔获物中鱼类种类数,隶属目、科、属。

分别描述各季节捕获的鱼类种类数。

描述所捕获的各种鱼类中,各适温性鱼类、各栖息水层鱼类的种类数及所占比例;按经济价值分为较高、一般和较低的种类数及所占比例,并列表。

4.3.2.2渔获量分布、优势种分析

分析鱼类渔获量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分布情况,列表给出不同季节各站位单位时间渔获量、资源密度。

列表给出不同季节各种鱼类单位时间渔获量和所占比例,以及平均体重、出现频率和幼鱼比例,计算主要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分析优势渔获物,介绍主要优势种生物学特性。

4.3.2.3鱼类资源数量及评估

计算鱼类成体全年平均资源密度,幼鱼取全年最高资源密度。

分季节计算鱼类成体和幼体平均资源密度,鱼类成体单位为kg/km2、幼鱼为尾/km2。

4.3.3头足类资源状况(参照4.3.2鱼类资源状况)

4.3.4甲壳类资源(参照4.3.2鱼类资源状况)

4.3.5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资源状况(潮间带生物的调查视工程位置而定)

4.3.5.1种类组成

分析调查海区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纽形动物、腔肠动物等的种类数及占总种类数的比例。

列出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名录。

4.3.5.2栖息密度和生物量

描述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的生物量(g/m2)、栖息密度(个/m2)及分布情况。

潮间带生物应分潮区描述,并分析各潮区的群落结构。

4.3.6其他渔业种类(可选)

评价海域除上述渔业资源种类外的其他重要渔业生物种类。

主要对该种类渔业生物的生活习性、洄游情况、繁殖习性进行描述;并给产卵场、索饵场、洄游路线的分布现状及其与工程位置的关系图。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历史资料、增殖放流等情况,综合评估评价海域该渔业生物的平均资源密度。

4.3.7重要渔业生物生境

简要描述评价海域渔业生物的洄游情况。

分别描述主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分布状况,并给出与工程位置关系图。

5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1建设项目对保护区水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关章节的内容,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

如污染物主要为悬浮泥沙,应分析其在海洋水文动力条件的作用下扩散、输运和沉降,形成浓度场等。

通过数值模拟预测悬浮泥沙扩散浓度场,依据海水水质标准,评价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主要内容包括:

预测模式、源强分析、计算结果及影响分析;计算结果按不同浓度范围给出相应的面积。

如工程建设涉及余氯、温排水以及机械卷载效应等,其影响分析与悬浮泥沙影响类似。

5.2沉积环境影响分析

主要分析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泥沙和特征污染物对沉积环境特别是渔业生境的影响。

5.3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简要分析建设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一次性影响和累计影响,明显影响和潜在影响,局部影响和区域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5.4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及功能影响评价

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工程特点,根据建设项目占用渔业水域、污染物扩散、营运方式等与保护区以及主要保护对象的产卵、洄游分布等情况,综合分析建设项目是否会对保护区产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评价其对保护区主要生态功能的影响。

6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评价

按《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GB/T9110-2007)的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内容,分析项目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害,定量评估渔业资源经济损失。

6.1渔业资源损害评估内容

渔业资源损害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占用渔业水域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

(2)施工产生的污染物扩散范围内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3)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特征污染物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4)水下爆破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5)电厂取排水卷载效应的鱼卵、仔稚鱼、幼鱼、幼体损害评估等。

6.1.1生物损失量评估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及营运方式,确定海洋生物资源损害的计算方法。

6.1.2渔业资源现状评价参数

根据渔业资源现状调查结果,确定用于建设项目造成渔业资源损害评估参数,包括鱼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