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751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内科学》部分

二、主要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及诊断标准,COPD定义、严重程度分级及并发症、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CD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严重程度:

I级(轻度)FEV1/FCV<7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II级(中度)FEV1/FCV<70%,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III级(重度)FEV1/FCV<70%,30%≤FEV1<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IV级(极重度)FEV1/FCV<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

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加重期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3、应用支气管舒张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4、低流量吸氧;5、抗生素;6、糖皮质激素;7、祛痰剂溴己新

2、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性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4、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变异率≥20%

治疗

(一)脱离变应原。

(二)药物治疗:

1、缓解哮喘发作(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2、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糖皮质激素、LT调节剂、其他)。

(三)急性发作期治疗:

1、轻度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口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2、中度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规则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联合抗胆碱药物吸入;3、重度到危重度,持续雾化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合并抗胆碱药。

加用口服LT拮抗剂,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四)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治疗(五)免疫疗法。

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定义,肺炎球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咳铁锈色痰、胸痛、肺实变体征,X线征象肺叶或肺段实变,无空洞,可伴胸腔积液。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250;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⑥白细胞减少;⑦血小板减少;⑧低体温;⑨低血压,需要强力液体复苏。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4、Koch现象的定义,肺结核的分型与X线改变、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鉴别诊断、肺结核化疗的原则、标准化疗方案,咯血的治疗;

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分型:

1、原发型肺结核,X线表现为哑铃型阴影,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开始为肺纹理重,两周左右可发现由肺尖到肺底呈大小、密度和分布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直径2mm左右。

3、继发性肺结核。

(1)浸润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为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

(2)空洞性肺结核。

(3)结核球。

(4)干酪样肺炎。

(5)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4、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2、病变范围较小时可以没有体征,如锁骨上下,肩胛间区叩诊略浊,咳后闻及湿罗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病变范围大有呼吸音降低或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

阳性反应仅表现结核感染,并不一定患病,高稀释度皮试强阳性,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阴性反应提示没有结核杆菌感染外,还见于其它情况。

故阴性反应不能排除肺结核。

鉴别诊断:

1、肺炎:

起病急,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明显,胸片表现密度较淡且较均匀的片状或斑片状阴影,抗菌治疗后体温迅速下降。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冬季多发,肺功能检查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支气管扩张CT能发现支气管腔扩大,可以确诊。

4、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X线表现肺癌肿块常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可形成偏心厚壁空洞,多次痰脱落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方法。

5、肺脓肿,多高热,咳大量脓臭痰,胸片表现为带有液平面的空洞伴周围浓密的炎性阴影。

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6、纵隔和肺门疾病

化疗原则:

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标准化疗方案:

初治病人常用短程化疗,以H、R、Z组合治疗2月,H、R巩固治疗4个月,复治病人选择敏感药物,H仍可,联用二种或三种以上药物。

咯血的治疗:

患侧卧位,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咳出。

静脉用脑垂体后叶素止血,如咯血不止酌情输血,可经纤支镜确定出血部位,用稀释的肾上腺素局部滴入,或是凝血酶灌洗止血,也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

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窒息征象,立即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尽快挖出或吸出血块,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梗塞。

窒息时最关键的治疗是解除呼吸道梗塞。

反复大咯血,用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肺切除。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原发病表现——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肺气肿征;肺动脉高压体征——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右心肥大体征——剑突下心脏搏动或三尖瓣区闻及收缩期杂音。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以II型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

气急加剧,紫绀、心动过速、精神神经症状等。

有或无右心衰竭表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触痛、下肢水肿),诱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出现肺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化道出血、心率失常、休克等并发症。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祛痰平喘,保持呼吸道畅通;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必要时增加通气量,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

一般在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衰改善,经上述治疗无效的病人可合理应用利尿剂,慎用强心剂;部分顽固性心衰可应用血管扩张剂,纠正以心律失常及并发症。

慎用镇静剂及支持监护。

6、呼吸衰竭的定义与分类,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肺性脑病的定义、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分类:

按动脉血气分类:

I型、II型,按病程分类:

急性、慢性,按病变部位分类:

中枢性、周围性

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雾化吸入,气道混化吸痰,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

3、有明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伴神志改变者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病情严重,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4、选择有效抗生素抗感染;5、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6、及时防治并发症;7、支持疗法、病情监护、慎用镇静剂

肺性脑病:

CO2潴留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这种由缺氧和CO2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称为肺性脑病。

7、心力衰竭的定义,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治疗;

心力衰竭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量以维持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血液灌流减少,肺循环及(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容量负荷过重)

诱因:

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症状:

呼吸困难(劳力型呼吸困难,夜间阵发型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其它症状可有咳嗽咳痰、咯血、倦怠无力等。

体征:

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是最早出现的体征,还有肺部湿罗音,部分可能交替脉。

2、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和体循环静脉压升高。

症状:

消化道淤血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肝淤血可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等。

肾淤血可有尿少、夜尿增多等。

体征,最早出现的是颈静脉怒张,还可有肝肿大,肝颈返流征阳性,下垂性水肿,胸腹腔积液等。

3、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同时存在,但往往以右心衰竭为突出表现。

治疗:

治疗基础心脏病、消除诱因;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拮抗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防止心肌细胞进一步死亡和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ACEI的应用)

8、心律失常的定义,期前收缩、房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冲动形成异常和(或)冲动传导障碍所造成的心搏频率或节律的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0.12s。

3、QRS波群形态一般与窦性相似。

4、代偿间期多不完全。

治疗:

1、无器质性心脏病,亦无症状者,无需治疗;2、注意病因治疗与去除诱因。

3、药物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房颤:

1、P波消失,代以间期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x。

2、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但R-R间期绝对不规则。

3、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心室率可达200次/分以上,QRS波起始部可见到预激波。

治疗:

1、阵发生房颤:

病因治疗;控制心室率(西地兰静注);复律(药物——奎尼丁、胺碘酮,电复律)

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

I度:

P-R间期固定延长>0.20s;II度一型:

1、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心室脱漏。

2、R-R间期逐渐缩短。

3、心室脱落后的长R-R间期小于两个P-P间期之和;II度二型:

1、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2、QRS波群呈周期性脱落,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

1,3:

1,3:

2,4:

3,5:

4不等。

3、下传的QRS波时限多延长;III度:

1、P波与QRS波无关,房率>室率,2、如果阻滞发生在房室交界区,心室起搏点来自希氏束分支以上,则QRS波形态正常,频率40-60次/分。

3、如果阻滞发生在希氏束分支以下,心室起搏点来自心室内则QRS波形态宽大畸形,频率20-40次/分。

治疗:

1、病因治疗;2、心室率>50次/分者无须治疗;3、为提高心室率,可试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4、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药物治疗无效或曾有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宜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9、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的定义,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高血压的并发症、降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高血压脑病:

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高血压危象:

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并发症: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

降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用药个体化;联合用药;长期用药;缓慢降压

10、冠心病的分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分型:

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心绞痛:

定义: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阵发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典型者有以下特点:

1、部位:

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左侧肩、臂、无名指及小指,或至咽、下颌部。

2、性质:

多表现为闷痛,常呈压迫感或紧缩感。

3、诱因:

常发生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的当时。

4、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

疼痛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常在1-3分钟内缓解。

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一过性第三、四心音奔马律

诊断:

典型表现及硝酸甘油的疗效,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绞痛可作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原则:

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轻心肌氧供,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发作时的治疗:

1、立即原地休息,2、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1~3分钟起效。

3、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服用于变异性心绞痛。

缓解期的治疗:

包括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降脂药物的应用,必要时可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外科手术治疗。

心肌梗死:

定义:

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局部心肌因严重而持续的缺血而发生坏死所引起的临床征象

临床表现:

50~80%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前数日至数周有心悸、胸闷、气急和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初发型和恶化型心绞痛最突出。

症状:

疼痛(最早出现,多发于清晨,部位与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血沉增快等),胃肠症状(恶心、呕吐、呃逆、上腹胀痛等)、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以室性期前缩。

)、心力衰竭(梗死面积>25%,则出现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低血压和休克。

体征:

心界扩大,心率多增快,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3、4心音奔马律。

部分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及与心衰、休克有关的体征。

诊断:

根据特征性心电图演变和(或)血清心肌酶变化,血清肌钙蛋白增高,结合典型或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作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治疗:

原则改善冠状动脉血供,保护和维持心功能,抢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区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措施:

1、心电监护和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吸氧,流质半流质饮食);2、缓解疼痛(吗啡或度冷丁肌注,或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不缓解者可用人工冬眠疗法);3、心肌再灌注疗法(溶栓法(尿激酶、链激酶)、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4.、控制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出现室颤应立即予以非同步直流电除颤);5、治疗心力衰竭(24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可选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吗啡或度冷丁等。

右心衰竭以补充血容量为主);6、控制休克(补充血容量,合理应用升压药或血管扩张剂);7、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8、其它治疗,包括应用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极化液及抗凝药物的治疗;9、并发症的处理

1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的定义;

临床特点:

1、慢性过程、2.周期性发作、3、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临床表现症状:

上腹痛,多为灼痛。

体征可有局限性压痛。

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穿孔(急性穿孔——最严重,亚急性穿孔,穿透性溃疡)、幽门梗阻、癌变

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治疗。

复合溃疡:

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

幽门管溃疡:

发生于幽门管部位的溃疡。

球后溃疡:

发生在球部远段十二指肠的溃疡称球后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

12、肝硬化的病因、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依据,腹水形成的机制;

病因:

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循环障碍、血吸虫病、胆汁淤积、工业毒物或药物、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1、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乏力,体重下降,少数患者有不规则热;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黄疸;出血倾向和贫血;内分泌紊乱——性激素比例失调、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2、门脉高压症(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肝触诊(晚期肝脏缩小,坚硬,表面呈结节状。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诊断依据:

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2、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3、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5、B超、CT符合肝硬化图像、6、肝活检见假小叶形成

腹水形成机制:

1、门脉压力增高;2、低白蛋白血症;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4、内分泌因素的作用;5、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13、肝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病因: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遗传因素、其他

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最常见);2、肝脏肿大;3、黄疸;4、肝硬化征象;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6、转移灶症状;7、伴癌综合症

鉴别诊断:

继发性肝癌:

以原发癌表现为主,血清AFP一般为阴性,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找到肝外原发癌的证据。

肝硬化:

肝硬化病例有明显的肝大,质硬的大结节,或肝萎缩变形而影像检查又发现占位性病变,则肝癌的可能性很大,反复检测血清AFP或AFP异质体最终能正确诊断

病毒性肝炎:

定期多次随访测定血清AFP和ALT,两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ALT持续增高至正常的数倍,则肝炎的可能性大,二者曲线分离,AFP持续升高,ALT正常或下降,则多考虑原发性肝癌。

肝脓肿: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次超声检查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做诊断性穿刺或药物试验性治疗。

肝局部脂肪浸润:

肝动脉造影病灶内血管无扭曲变形,有时必须做肝穿刺活检确诊。

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

超声检查和AFP检测有助于区别肿块的部位和性质。

其他肝脏良恶性肿瘤或病变:

可定期行超声、CT、MRI等检查,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做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14、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临床表现:

症状:

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常于饱餐后和饮酒后1-2小时发病,疼痛为持续性,有阵发加剧,呈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或左上腹,可向腰背部放射,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时减轻;2、恶心、呕吐及腹胀;3、发热;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体征:

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

重症(出血坏死型):

除上述表现明显加重外可出现:

1、低血压或休克;2、急性腹膜炎体征,伴麻痹性肠梗阻,胸、腹水征多呈血性;3、10~20%病人上腹部可触及肿块;4、低血钙引起手足搐搦;5、Grey-Turner征(肋腹皮肤呈灰紫色)、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6、其它

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

增多,中性粒核左移;2、血尿淀粉酶:

血淀粉酶起病后6-12小时升高,尿淀粉酶起病后12-24小时升高;3、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

正常不超过5%,急性胰腺炎可增高达到3倍;4、血清脂肪酶:

24~72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10天;5、生化检查:

出血坏死型血钙降低。

6、影像学:

X线腹部平片,腹部B超和CT

治疗:

内科治疗:

1、监护;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休克;3、解痉镇痛;4、抑制胰腺外分泌(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等);5、抗菌药物;6、抑制胰酶活性药物;7、腹膜透析;8、并发症处理。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

外科治疗。

15、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IgA肾病的定义,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临床表现:

临床以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减退为主,伴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Alport综合征,其他原发肾小球病,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盂肾炎。

IgA肾病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原发性肾小球病。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大量蛋白尿(>3.5g/d)为诊断基本条件,加上低蛋白血症(<30g/L)为确诊所必须,再有水肿和高脂血症则诊断可以成立,确诊应用活检。

治疗方法:

1、起始足量,2、缓慢减药、3、长期维持

16、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确诊依据、真性细菌尿的定义,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临床表现:

膀胱炎: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尿液常混浊有异味。

30%可出现血尿,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

肾盂肾炎:

急性: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以上);2、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痛等。

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3、体格检查(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慢性:

一半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

确诊依据:

有尿路刺激征,感染中毒症状、腰部不适等,结合尿液改变和尿液细菌学检查,诊断不难。

真性细菌尿:

①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菌落数>102/ml。

②导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

③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105/ml,

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片1g,每日3次,以碱化尿液、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抗感染治疗(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72小时显效者无需换药;否则应按药敏结果更改抗生素,2周疗程,定期复查)

17、慢性肾衰竭的定义与分期(含CKD分期)、常见的病因及导致肾功能损害加剧可逆因素、临床表现与治疗;

定义:

各种慢性肾脏病变发展到最后的临床综合征,均可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表现。

CFR分期

CRF分期

肌酐清除率(ml/min)

血肌酐(μmol/L)

BUN(mmol/L)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50~80

133~178

<9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25~50

179~445

>9

肾功能衰竭期

10~25

146~706

>18

尿毒症期

<10

>707

CKD分期

分期

特征

GFR水平(ml/min)

1

已有肾损害,GFR正常

≥90

2

GFR轻度降低

60~89

3

GFR中度降低

30~59

4

GFR重度降低

15~29

5

ESRD(肾衰竭)

<15

常见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慢性肾盂肾炎

可逆因素:

1、累及肾脏的疾病复发或加重;2、血容量不足;3、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4、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5、肾毒性药物;6、泌尿道梗阻;7、严重感染;8、其他

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2、血流系统症状(贫血、出血倾向);3、心血管系统症状(高血压、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病变、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4、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