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张占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748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凌海张占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凌海张占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凌海张占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凌海张占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凌海张占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凌海张占宇.docx

《凌海张占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凌海张占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凌海张占宇.docx

凌海张占宇

凌海骄子—张占宇

细说来,我与张占宇已有近十年的友谊了。

同占宇初时是在1994年的5月中旬,按中国农历论正是初夏时节。

时任东北电业管理居秘书处处长的姜潮涌同志陪同我采写东电系统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辽西一片他推荐的是凌海市农电局和出任局长才一年的张占宇。

我们的车子从沈阳出发往西行,一路上风光清和,满目阳光,不由地令我想起司马光的一首《居洛初夏作》的七言绝句: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那时的凌海刚由锦县改市不久,原锦县县容整洁,树多花多。

又因是作家萧军的故乡,县城里的人们多爱吟诗作赋,所以又多些乡镇文化氛围。

而标志现代化的工业建设和形成一定规模的第三产业项目,则是微微了了。

所以在经济上当时的凌海还是一个不算发达的以农田维持一县庶民温饱的老县城,张占宇和他所在的搞电的单位,还是因沾了一个“农”字,才像那农家大地里的葵花向日倾,而引起东电的注意和重视。

当时的农电局还是在老农电局的旧楼里办公,安排我同张占宇见面和开座谈会的地方那个木椅木桌,很简陋。

但是在简陋的会议室里我听到了许多令我动情的故事,我在以后发表的作品中着力的表述了1993年4月初凌海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风雪的袭击后,全县供电中断,面对突来的困境,张占宇在病中指挥农电职工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奋起抗灾的英雄业绩。

诗总是好看的,日历上的4月9日,是清明刚过5天,古诗人们对这个气节满是赞歌,什么“和风晴日正宜春,碧柳红桃得得新”了,什么“才看桃李锦城围,忽便园林绿作堆”了……好一派暖人的阳光,诱人的景象。

可是在1993年的这一天,锦州一带却是寒云乱渡,大雪飘飘,刚见春的生机的辽西大地被覆盖上一片萧瑟的雪白。

辽西数千公里的电线全被电线上厚厚的积雪压完了腰,电线下面全结成了冰溜,数千棵水泥线杆被摧倒,41个供电线路全部毁坏。

仅凌海市就倒伏2670棵线杆,2600公里的农村电网全部瘫痪。

在以电为今人生活血脉的年代里,突然没有了电,犹如一个人一时出现了休克,凌海市62万人面临生存危机,这可怎么办!

企业生产用电!

水稻育苗用点!

放养虾苗的虾厂用电!

居民们生活用电!

用电,用电……

说来蹊跷:

张占宇是在3月19日出任农电局一把手的。

20天后老天爷就给他一个大白脸子看。

正好这期间张占宇又患重感冒,浑身发烧,两眼肿胀,嗓子冒烟儿,有话吐不出嗓门来。

而他又责无旁贷,这个当兵出身的新局长,必须去指挥这一场空前的抗灾战役,他是打着晃来到指挥阵地,他忍受病痛的无情折磨,在突来的方方面面的逆境考验中,欲与天公试比高!

2000多公里的电线网络需要修复,2000棵线杆需要从新换装,其中哪一项工程都需要电力工人去深山雪野中操作。

在县委领导下成立了抢险指挥部之后,张占宇便亲自率领200多人奔赴灾区现场。

有个现场一共7.5公里的线杆一个不剩,齐刷刷地全部倒伏在雪地里,这得损失多少国家财产?

这得使电力职工的多少劳动化为乌有?

望着倒下的线杆,张占宇一时象似面对亲人的葬礼,寒风将他从眼角上流下的泪水凝冻在腮上。

然后张占宇和他的职工们,默默的将一棵棵结束了供电使命的线杆移走,在运上一棵棵代替他们的新线杆。

而在双羊乡则完全是令一种景象:

这里有山岚绵延,有50棵披着白雪的线杆从山岚的巅端一直倒落在沟底里。

要想修复他们,工人们不能在沉默无语了,张占宇带领工人们肩扛新线杆踏着深雪,“哎哟哎哟”地喊着号子向山沟里进发,然后在将线杆运到山顶上去。

进的一次深山不容易,夜里大家忍着饥饿也不退回来。

没有电力照明,张占宇有主意,他弄来不少手电筒,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用手电的光柱织成一片光网,在漆黑的夜风刺骨的山巅上,有一个小小的光的世界,有一群活动着的人,他们正在为明天的光明大世界而燃烧着自己!

大面积的修复电网和更换2000多棵线杆,不仅要有一种拼劲和一种精神,还需要一笔巨大的投资。

张占宇算了一笔帐,总共要投入483万元。

对于一个县农电局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问题是县里和锦州市乃至东北电业管理局都于近期无力做出巨额行政拨款,张占宇如果是懦夫或是狡滑的人就凭这一点,他就可以拖着干,这对于他的官职不伤毫毛。

但是占宇不是那种人,在这种时候,他用感冒是的沙哑声音喊出一句话:

“我解决!

”好个张占宇呀,他竟把这样个天大的难题揽进自己的怀里。

勇气可嘉,但不知操作起来行不行?

人们都这样担心着。

其实张占宇是个十分细心和会算账的经营领导者,以后十年凌海电力业绩辉煌,同他这方面的才干密不可分,他做出“我解决”的承诺时,他心里就有了一个谱儿:

他决定将他兼任总经理的锦州安装公司向外待发和库存的一切材料全部投向抢险工程,这就是一笔数字不小的金钱;当时农电局下属15个农村供电所,他给各所下了硬性指令,每个所必须在两天之内向职工筹资10万元以上交到局里。

他还想到个别生活富裕的职工,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建业乡供电所的老所长李全印,这个老李头,本是农民但在管理农电上屡有绝招,当选为省劳动模范,被誉为农电一面旗帜。

张占宇将李全印从抢险前线招到局里,两人见面没有客套,就像连长向民兵排长下达任务。

张占宇上下打量打量老伙计,一脸严肃地说:

“考验的节骨眼到了,有任务你敢接不敢接?

李全印是庄稼院里的有名硬汉子,何时见硬回过脖,又何时在任务面前说过孬话,便急着说:

“啥叫敢接不敢接?

快说,啥任务,我好快去办!

张占宇竹筒倒豆子,一句拐弯的词儿没有:

“筹资还缺空,你自己给我拿来5万元,你不拿,这所长就别干!

这一下子真把李全印难住了,张占宇知道老头有钱是事实,但是他不知道李全印刚把一笔现款用在建新房上,这“一面旗子”也真不赖歹,他怔了一下神儿后,一句熊话没说,他转身告别了张占宇,没有一个时辰他又回来了,将一张新房照往张占宇的办公桌上一拍:

“这是钱,用它暂时做抵押,换取工程材料!

张占宇就是用这种搜索压榨的方法,从本部门同事里和自己身上挤油水,将钱一点点的积攒到几百万,注入进国家和人民用电这条大血脉上。

停电就没有自来水,锦县60万人是靠吃农民种的粮食来维持生计的。

当时各村正在忙着育苗,绿茵茵的小苗破土而出,带来生机和喜悦,如果没了水,有关数十万农民一年收获的稻苗将全部枯死,这可怎么办?

当时辽西一代正大力发展养虾业,一池子虾就是几十万元,这种池子在海边连成片,虾池子总得有活水流通,水源段了,活水变成死水,虾苗将被窒息而死,这对方兴未艾的养虾业是多么沉重地打击。

养虾大户郭庆宇听说半个月后才能修复电路,他急得跳脚大哭,嚷嚷要找张占宇,请他送电救命。

张占宇对这些声声呼唤都听到了,他临险不惊,他方寸不乱,他拖着病痛的身体四处去搞调查,按照用电的轻重缓急排列出抢修电路的顺序。

特急需要用电的地方,他派出尖兵去突击,仅3天就将线路修复,使县里党政军重要指挥部门的工作及城里的水电供应恢复正常。

养虾池是张占宇十分牵挂的地方,他得知10天内能为虾池送上电就可为养虾大户排忧解困,为了虾池里的虾苗一个无损,他要求抢修职工在5天内让养虾户们喜见光明。

果然,在第5天,全县所有养虾池子的地方全都通了电,这郭庆宇破涕为笑,专程跑到农电局,见到张占宇跪下就咚咚磕头,还拿出5000元大票,犒劳农电局职工,被张占宇谢绝了。

郭庆宇的心仍然不踏实,他赶紧去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农电局,上绣“踏雪救灾功卓著,虾苗无恙满池情”,张占宇代表农电局的职工收下了这面锦旗,郭庆宇的心才算安稳下来。

张占宇出任局长不到一年,就被东北电业管理局评选为1993年东电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并被评为电力部劳动模范。

那时采访张占宇,我就感到这位神态憨厚,满脸挂笑的新局长着实不简单,他有农民的朴实,他有军人的魄力,他有事业家的追求,他有肯牺牲自己而铸就的一种亲和力。

具有这些方面素质的人,最能干成大事情。

十年过去,一年一年的辉煌以为张占宇作证,他果然是个做大事情的人!

这次我同作家采风团会见张占宇是在2003年的7月末,也就是在1993年“4·9”抗灾之后的10年。

这十年间我几乎每年都来一次凌海,每一次见到占宇,他都是风尘仆仆总是从这样那样的建筑工地上赶来,见面后总能听到他领导的市电力局及后来的电力集团不断发展的新消息。

到下边走一走看一看,最大的特点是18个供电分公司环境越来越美,设备越来越现代化,新上的产值在亿元以上的新工业建筑工地越来越多。

占宇他个人的政治荣誉也是不断的出新:

由锦州市人大代表、锦州市劳动模范,到辽宁省人大代表、辽宁省劳动模范,而这次见面的张占宇,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又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

这次见面的地点不是在那原有的农电局的办公楼里,而是新的凌海电力大楼。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县属的电力部门这几年间,实行了农电局和市供电局的两局合并,并联合当地政府和东北电业管理局组建了凌海供电有限公司,张占宇出任公司董事长。

公司的十层办公大楼,巍峨耸立在市中心,楼前是公园式的开阔大院,院里是彩色花圃,是造型雕塑,是宽阔的通道;楼内是一间间配有现代化科技成果和办公设备的电力控制中心和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会议厅,他成为凌海市的一道景观。

我们坐在9楼会议厅里的一张张皮椅上听张占宇介绍凌海电力发展的情况,做记录的案面是那种高级木料制作的庞大的会议桌,张占宇介绍完之后会议厅里的大荧屏播映出公司概貌的录像片。

我到过不少大公司、大企业、大部门中去采访,初期接触的环境,张占宇这里同他们不分上下。

所以见面之后同行的一位作家发出16个字感慨:

“财力雄厚,人心向上,热爱艺术,两业兴旺”。

这两业指的是凌海电力的发家之宝——主业和副业。

在会议厅的正面墙壁上,庄严雕修的企业理念词中就有一句是“两业并重,永争第一”。

若问凌海电力何以“晴空一鹤排云上”?

查查张占宇的发迹史就知道,他是靠搞副业发家的。

张占宇是凌海三台子乡人,年轻时候参军,当过军官,上个世纪80年代转业到家乡的农电局。

刚开始他只是在局下属的修试所里当个头头。

修试所是干什么的?

就是对农村的各种用电设备进行修理,比如那个变压器坏了,那个横担需要维修了等等,干些个小收小入的小活计,一共有职工10多个人。

同时还开设一个电料商店,主要是供应农用的电线、插销之类的小材料。

在别人看来这可能是个很不起眼的工作,但是有经济头脑的张占宇却把这项工作做的十分认真。

他经常下到农村去了解农民都需要些什么服务,然后他根据需要,开展一些修试和销售任务,搞起各种电力器材加工,还代理销售电视机。

张占宇为了把这份事业搞活,他趁局里召开会议的机会向到会的局下属各部门推销他的商品,有时弄的主持会议的人心里发烦,制止他的活动。

张占宇的势头是制止不了的。

张占宇在解放军大学校里受过锻炼,党的各项政策熟烂在心,当时全国的城市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他知道搞多种经营是国营企业一条致富出路,所以他的副业经营的触角不断地向四下延伸。

你看张占宇多能耐,他这个修试所竟然自己照猫画虎的制造起变压器来了,正儿八经的挂出变电器厂的牌子。

1989年我去凌海时参观了这个厂子,当时他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占地有一个足球场大的厂区,周边用长城造型的围墙围着,厂房里安装着流水生产的设备,年产值已经过千万。

这次我又来到这里,凌海电力的职工都称这里是张占宇发家的地方。

一进厂大门,左侧是座陈旧的小楼,他就是当年的修试所,他与颇为现代的大厂区显然已不协调,也许人们愿意把它看作是张占宇带领一班人如何为凌海电力的崛起而艰苦奋斗过的物证,所以仍如家珍般的爱惜它。

陪同我参观的孟繁华厂长介绍说,与我上次来厂相比,这四年里变压器厂又有很大发展,厂里上了一条德国生产线,过去只能生产小型变压器,现在可以生产多种规格的产品了,规模和设备已经进入了辽宁同行业的前5名,产品销售到东北三省,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而全厂职工只有55人,并且女工占绝大多数。

这么高的产值,这么少的人力实在令人惊讶!

孟厂长介绍说,每年都由省里集中招标,各变压器厂家去省里竞标,然后根据厂家的生产能力和信誉、服务等情况获得生产数额。

这次非典时期,省内取消招标会,根据用户的认定和省里的考察,最后省里直接下达给凌海变压器厂400台生产任务,产值300万元。

足见当年张占宇喂养的那只小鸟,如今已成为扶摇直上的大鹏了!

当年同修试所、变压器厂、电料商店配套的还有个锦州电力安装公司,当时张占宇最高的职务算是当这个公司的经理。

公司冠名锦州,有夸大之嫌,一共才10几个人,只在凌海寻找零碎的小活干,哪有能力去涵盖锦州市?

意在壮门面。

事儿可就奇了!

张占宇凭借一股钉子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真的跨出凌海,把装修业务开展到辽河油田去了。

辽河油田地域广阔,送电线路多,输电塔架分散,又有许多年久失修,急需有只安装队伍进行维护和抢修。

张占宇用他的真诚把用工挑剔的辽河油田说服了,同意给他的安装公司一点活干。

那是春暖乍寒时节,要架起一条通过河水的线路。

当时河水里漂浮着冰渣,人在岸上已被寒风刺得瑟瑟发抖,如若下到齐腰深的冰水里去那将是什么滋味?

这一点活可不好干!

他是一份战书,他要一张答卷!

当兵的人就喜欢在攻坚展露本色,善经营的人最会抓取生财的机遇。

张占宇顿生精神,鼓动手下人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把这一炮打响了,有辽河油田这个大锅,就不怕今后没饭吃了!

大家同声应是,便在河岸上安营扎寨,睡在帐篷里,吃在河岸边。

当如河架线的节骨眼,人们穿着棉裤战斗在冰冷的河水中。

一双双手快冻僵了,一个个身子快冰麻了,灌上一口烈酒,喝进一口姜汤,喊上两嗓号子,水中,空中作业依旧继续。

终于一线飞架两岸,电流贯通长空。

从此,张占宇的安装公司在辽河油田取得了信誉证,成了那里的常用施工队。

这种合作关系给安装公司的发展壮大带来极大的好处。

辽河油田家大业大,经常有些半旧的电力器材被遗弃,张占宇一班人马把这些东西捡来稍作处理,就变成一笔财富。

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张占宇领导的几个多种经营部门成为全局经济效益做好的单位,他们的职工工资、奖金最多,还适时的发放职工服,令公司其他部门的人们羡慕不已。

省里授命公司为小巨人企业,张占宇被东电电力管理局评为“东电十大新闻人物”。

当年的锦州农电安装公司,今天已发展到下设9个分公司的锦州农电安装有限公司。

当年张占宇提倡的艰苦创业的作风依然被继承发扬着,职工们一年四季在野外作业,骄阳似火的夏季他们工作在火炉样热的高空中;寒风凛冽的冬天,他们搏击在呼啸着的风雪中。

难得的是由张占宇建立起的与辽河油田合作关系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支电力安装队伍已经名震辽西,近年来的年产值已经达到了一亿元。

而职工有多少?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不到一百人,也就是说每年每名职工创造年产值100万元!

这个数字是辽宁许多大中型企业难以企及的;职工数字里包含着怎样一种精神,怎样一种管理,怎样一种磁力,很值得搞企业的朋友们进行探讨。

张占宇就凭着对这些尚不属农电局的主业的出色操作而展示了他的才能,他引起了全局职工的拥戴,引起了东北电力管理局的关注,于1993年3月19日,破格提升为锦县农电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占宇出任局长时,主业售电为9000万亿千瓦·时,年收入360万元,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副业只有张占宇领导的电力安装公司和变压器厂,农电局基本上是个经济实力相当贫弱的官办企业。

张占宇从发展副业中尝到了甜品,具有改革精神和经商头脑的张占宇历史性的提出一个发展弄电力事业的新口号,他把原有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改为两业并重,全面发展,并向全局职工提出“主业精,发展快,实力增”的12字要求。

这个新口号解放了电力职工只在电力这个铁饭碗里讨饭吃的陈旧观念,树立起广创财源,再发展电力事业的新思维。

这种变化,将一直流传着的老旧的农家电力小曲调,演奏成一首内容全新、旋律飞扬的凌海电力交响乐。

受益的不仅是农家,还有凌海城镇里的家家户户,以及辽西一带。

张占宇刚出任局长不久,他得知锦县将于年底改为县级市,建市后经济、文化交往将增多,引资建设的项目必定回空前的涌入;农电局自身副业迅速发展,向辽河油田等单位经常来锦县商谈业务,而凌海还没有摆脱掉小县城的建设格局,急需有一所集宾馆、商贸、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厦,这大厦的前景一定可观。

张占宇是个办事雷厉风行的人,注意拿定说干就干。

他参与设计,他核算工程用款,他每天4点钟起床到工地监工,一座9层高的面积为5700平方米的大建筑,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总共来用了228天,用他的话说叫“搞一回浦东速度”。

因为在这座建筑的对面有个比他小得多的工程已经早开工一年了,但却完成在他的后面。

相比之下这个“浦东速度”震的人们瞠目结舌。

这座大厦起名为凌海电力大厦,它是凌海县改市的一个重大献礼,它的出现突破了锦县小县城的建设格局,给凌海增添了一道现代城市的新景观。

电力大厦营业后,由于张占宇亲自监督经营,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狠抓内部管理,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它远近驰名,一直顾客盈门,年年有收益。

证实了张占宇拍板建楼的决策是对的。

哪知正在大楼经营红火时,他又拍板让大厦暂时停业。

他们的一个新主意又出台了;他发现电力大厦光彩了3年后,面临滞后的危险。

因为这时的凌海市已经向港澳台和国外开放,特别是凌海农电局,已经与外商们进行业务往来,外商们对在凌海投资产生很大的兴趣。

如何更好的吸引他们,环境建设是一个重要条件,于是张占宇决定将电力大厦改建为3星级的国际大酒店,装修、设施全案国际3星级酒店标准进行。

农电局于1995年盈利2000万元,全部投入到国际大酒店的建设中。

张占宇要求,必须与1996年年底将6000平米的大工程完成。

从动第一锹土起,实际只有9个月施工时间。

张占宇每天是主业副业一起抓,早4点钟离家,半夜时分才回去。

已是中年的张占宇,亏得在不对里练出一副好身板,就这么熬了9个月,国际大酒店撮起来了,而他的眼壳塌下去了。

国际大酒店营业后,占宇邀我去看看他的这个杰作。

我是晚间到大酒店的。

车驶进大酒店大院内,一下车只见在明亮的灯光下,照耀着一个可容纳100辆轿车的停车场,还设置了一个大游泳池。

在举目四望,高大楼影中透出一片温馨的灯火。

这张占宇真的给我了一个惊奇,我怀疑,这是我在那个叫做锦县的小城里看到的景象吗?

我刚从美国出访回来,他分明就是我晚间下车要进住美国酒店时所见的情景!

我在大酒店里住了两天,豪华的大厅堂,舒适的客房,全套服务的洗浴设施,载歌载舞的夜总会,丰富多彩的餐饮供应,着实购得上是个3星级的大酒店。

所以他开业以来,引得锦州、沈阳、盘锦的消费者纷纷奔这里接待各种会议不断;而外商来这里下榻,先是对凌海有这种有高雅居住休闲环境感到惊讶,住下后方方面面都感到舒适,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说起大酒店,张占宇踌躇满志的说:

“我们全是用自己的钱盖的大酒店,每天的收入都是净挣,他天天给农电局发展电力主业发展提供资金积累。

特别是一些外商,从我们的酒店看到了我们农电局的实力,他们住在这里,就想要同我们和搞项目,看到我们店效益好,还想高价买下我们的酒店。

大酒店成为展示新凌海的一个窗口,大酒店发挥了作为发展经济的中介站的作用。

”瞧,张占宇在市场经济面前有着多么聪明的头脑!

这次作家采风团来凌海,还是住在国际大酒店。

一进入可同省城最豪华大酒店厅堂相媲美的漂亮的大厅堂,作家们便发出一片赞叹声。

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兰廷指向酒店大院拆除的围墙说:

“大酒店还要扩建,在那里要建起同样规模的大厦。

每次来到国际大酒店,我都要打听他的经营情况,因为据我了解,一些大城市里的大酒店能够盈利的为数不多。

但是我从张占宇和王兰廷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乐观的,至大酒店营业以来每年都有几百万元的纯利润,同时安排了一批凌海市民就业。

大酒店是棵结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果实的美丽大树。

在国际大酒店的对面是一座与大酒店呼应对称的高层建筑,叫国际百货大楼,形成凌海的两个“国际”街景。

他也是张占宇描画现代凌海的一个力作。

从历史上凌海就没有一个像样的让百姓满意的购物中心,想买点好东西,人们都乘车去锦州采购。

对凌海家乡有特殊荣誉感的张占宇总觉得这是一个缺憾,所以在1998年,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不得不将一个半截楼子工程停下时,张占宇站了出来,投资了2500万元,在这个半截楼子基础上建起了一座大型的、高规格、最新装备的百货大楼。

他适应了现代城市的需要,他带动了凌海市商业的发展,他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安排了100多名从主业分流下来的职工的工作。

这是已租赁营业面积为主要经营方式的企业,电力公司手租金,年年有可观的收入。

他又是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丰收果实。

张占宇领导的公司已经是亿万元的企业了。

张占宇刚出任局长时,农电局总资产才1300万元,而今已是8.6亿元,当时副业收入只靠张占宇起家那几块地方,产值100万元。

而今公司副业收入将近2亿元。

真是个“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上亿元的钱是这么挣来的?

张占宇是从发展副业上与财神握手。

赚的大笔钱后,他用在发展、壮大电力主业上。

张占宇更为苍劲的大手笔,是他写在凌海电力主业十年的辉煌发展史上。

张占宇刚成农电局掌门人的时候,日子过的是很寒酸的。

卖电量是9000万千瓦·时,一年收入360万元,职工人数为1052人,这么多张嘴吃那么一点点售电差价钱,每个月每个人到手的也就是100多元钱。

怎么活下去呢?

无非是两个法子:

一是靠国家补贴,二是增加农民用电价格。

作为农电局本身,没有自身造血的能力。

所以1993年“4·9”那场雪灾,对于一个经济力量贫弱的农电局来说,几乎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而奇迹却在张占宇和局党委一班人手下出现了:

10年后,也就是今天,凌海市城乡用电量为11亿千瓦·时,其中农业用电量将近5亿千瓦·时,供电营业收入两亿元,1500名主、副业职工人均可支配的收入和他们享受到的公司福利待遇,已经实现了小康目标,正从殷实向富裕迈进。

这种从穷困走向富裕,从贫弱走向强壮的大戏,在一个农电小舞台上的怎样演绎出来的呢?

张占宇善于算经济帐,他往局里的椅子上一座,就感到局机关闲坐着的人太多。

80年代他转业到农电局,开始就是坐机关,闲得他闹心,主动要求到基层去干实事,才鼓捣出个试修所,才弄出个变压器厂。

从自身的发展他深有体会,事业不是坐出来的,而是走下去,一件一件干出来的。

所以张占宇先在局领导班子里定下规矩,领导们不许是瘸子打围坐着喊,局机关只留一名副局长主持工作,其余的副局长全部将本人的工资关系带走,到基层单位去任实职,不能让他们的才干浪费在椅子上。

对局机关里的人员大幅度精简,除非是离不开主业位置的,稍可松动的,都安排到多种经营企业中去。

张占宇以身作则,将原任一个部门经理的妻子,安排到一个条件较差的局下属企业里去当工人。

有家属在机关工作的副局长们也以张占宇为榜样,支持将亲人们下派到基层当工人。

那次我到变压场参观,就看到一位副局长的妻子在车间里当卷线工。

这些被分流的职工都心情舒畅,因为在多种经营企业挣得多,再就是有了施展劳动才干的机会,改变了原有坐机关观动嘴不动手人浮于事的尴尬局面。

农电局每年都对机关人员进行精简,将原来的200人,减到20几个人。

这么一精简,主业人员精干了,一人干过去几个人干的活事,人少,效率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而同时为多种经营企业充实了力量,其中不少人是经营的人才,他们在下边耍起欢来,促使副业又有了一个新发展。

作为一个县级市的农电局,它的送电、变电、配电等电力主业主要是在农村。

当初农电局在凌海农村设有13个供电所,由这些散布在广阔农村大地上的所点,控制着一个个高耸入云的输电塔架和空中米如蛛网的送电线路,还控制着一户户农家和乡镇企业的用电,以及他们用电的价格。

从农电发展和农民利益两个角度来审视,张占宇对一个几十年来已是司空见惯了的农电局管理体制,敏锐地发现了它的弊端,这就是在农电局管理的供电所之外还有一个乡镇管理的农电管理站。

这种两个机构两套人马实际干的不是一件事,工作起来互相依赖乃至互相擎胕,不仅使人变懒,还滋生鸡争鹅斗,而由于人员过多和工作效率低下所造成的电价增加都由每户用电的农民来承担。

1993年凌海农村每千瓦电的电价是2元多钱,有个别用电户为了节省电费,一个月只用两千瓦电。

张占宇大声疾呼;“体制的混乱,最吃亏的是农民!

”张占宇向市委陈述了他的观点,并要求实行所站合并,全市农村13个供电所和26个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