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选修写作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docx
《学年选修写作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选修写作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选修写作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
素材一
【画面描述】 人类用自己的双手砍伐地球上的树木,无异于断掉了自己的手指。
人类用双手使地球残废,最终是使人类残废。
【寓意点评】 人类要用双手呵护建设我们的家园——地球。
素材二 郎平:
雄心志四海
【颁奖辞】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
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美上演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
她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也是一名恪尽职守的教练。
“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
第一次是在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
第二次是在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女排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
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速用示范】
话题一:
拼搏。
在一次次的压力下,在中国女排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会闪现郎平的身影,她不沉迷于昔日的辉煌,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是在每一场比赛、每一次训练中默默付出,展现出拼搏的精神。
铁榔头精神,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
话题二:
为国坚守。
面对外界的质疑,面对失去队友的悲痛,面对周而复始的病痛,她缄口不语,一如既往地坚守在中国女排的阵地。
身负压力,唯有坚守;收获成绩,唯有坚守。
[走进现场]
阅读文本材料,结合初中学过的《中国石拱桥》,想一想,你同意哪一种意见?
你认为“中国石拱桥之所以取得如此光辉的成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次要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文章在列举原因时,应该如何安排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重新审视《中国石拱桥》一文的结构,旨在让我们建立起这样一种认识:
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其中往往包含着作者的价值判断,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反映。
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这样的形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并列,之所以分出“首先”、“其次”、“再其次”,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和条理的清楚,其次序可以调换;二是次序,即按照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首先”、“其次”、“再其次”,这种次序是不能随意调换的;三是主次,即这种结构安排中包含着作者的价值判断,一般是先主后次,这种次序也是不能随意调换的。
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应该说原文的次序安排更符合客观实际。
正是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使中国石拱桥取得了如此光辉的成就。
[活动体验]
一、结构是思路的体现
学生习作《我们需要微笑》,观点正确,语言流畅,阐述也比较具体,但结构安排上有些混乱。
阅读文章后,根据原文的意思,帮助作者把思路理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需要微笑》原文在谈微笑的价值时,思路不够清晰,几个方面的内容杂糅在一起,给人的印象是面目不清。
纵观全文,可以把作者的主要意思分成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微笑使人美丽,微笑使人自信,微笑使人成功。
对原文可作这样的修改:
我们需要微笑
微笑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纯洁的美丽。
可是,随着无生气无感情的钢筋水泥建筑的增多,高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淡漠。
人们仿佛忘记了微笑,或挤不出微笑的时间,或只是为了工作需要而微笑。
于是,微笑少了或商业化了。
其实,生活中离不开微笑。
微笑使人美丽。
即使长相平凡的人,微笑时给人的感觉也是美丽的,因为人们相信微笑体现的是人善良温和的一面。
当人的内在美德通过微笑而得以显现时,怎么会不美呢?
自古以来描写微笑的诗句都是极美好的,有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带露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为了使自己美丽,使世界美丽,我们应该微笑。
微笑使人自信。
当我们对自己的魅力有信心时,心情才变得开朗,步伐才变得轻快,微笑是我们自信的第一步。
一位著名政治家说过:
“人的微笑,值百万美金。
”表情胜于语言,微笑的魅力在于不仅可以表示我很喜欢你,见到你我心里高兴,同时也表示我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微笑使人成功。
和别人交往,要使别人快乐,首先要使自己快乐。
很难想象一个满面愁容或怒容的人能带给他人快乐,这样的人成功的比例也必然是低的。
只有良好的心情才能使人保持平稳的精神状态。
一个面带微笑的人,由于充满自信而精神焕发,给周围的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当你的微笑给他人好印象时,幸运和机遇往往随之降临。
这时,你的创造力也可得到较大的发挥,从而取得更大胜利。
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吧,让我们做一个深呼吸,放松自己,然后绽开我们美丽的笑容,向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表示我们的友善。
二、结构是对混沌世界的整理
|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就是要以抽象的形式,使模糊混沌、面目不清的客观事物条理化、有序化。
阅读《笑的艺术》,学习本文条理化、有序化的方法,对“哭”这种生理、心理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列出几个论说的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项活动,旨在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具体化解,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并以此培养学生立提纲的写作习惯。
首先,请学生仔细阅读《笑的艺术》一文,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分析概括的。
然后请学生回顾上一个专题中的“砍木头”式的分析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概括。
如:
“哭”的种类:
有声无泪谓之嚎,有泪无声谓之泣,有声有泪谓之哭。
“哭”的作用:
哭可以倾诉,哭可以悲叹,哭可以宣泄。
一哭二闹三上吊,哭是一种武器;大放悲声,痛诉冤屈,哭是一种抗争;诸葛亮哭周瑜,哭是一种姿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哭是一种境界。
三、结构与脉络
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如有一线贯穿,一脉相承,文章定能气韵生动,酣畅淋漓。
阅读《我要笑遍世界》一文,回答:
作者是用什么来贯穿全文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要笑遍世界》一文,是用“我要笑遍世界”一句来贯穿全文的。
这句话在文中不断反复,不断地领起下文,不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把作者笑对自我、笑对生活、笑对世界的观点表达得气韵生动,酣畅淋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实践]
一、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递进式等等,有时是几种形式的复合交叉。
阅读《幸福的时代叩问》,分析它在结构方面的特点。
模仿本文的结构形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思路点拨】 本题旨在培养学生自觉的结构意识。
《幸福的时代叩问》一文,是《人民论坛》2005年的新年献词。
本文在新年伊始的时候,站在时代的高度,追问“幸福”的真正含义,颇能激起人的共鸣。
除了开头和结尾以外,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中的三个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前后两部分之间又是递进关系。
幸福就是……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开店铺的人天亮时打开大门,不会想到是否有政府军或叛军或饥饿的难民来抢劫。
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护在前胸,时时刻刻戒备。
睡在屋里的人可以酣睡,不担心自己一醒来发现屋子已经被拆,家具像破烂一样丢在街上。
到杂货店里买婴儿奶粉的妇人不必想奶粉会不会是假的,婴儿吃了会不会死。
买廉价的烈酒喝的老头不必担心买到假酒,假酒里的化学品会不会让他瞎眼。
小学生一个人走路上学,不必顾前顾后提防自己被骗子拐走。
江上打鱼的人张开大网用力抛进水里,不必想江水里有没有重金属,鱼虾会不会在几年内死绝。
到城里闲荡的人,看见穿着制服的人向他走近,不会惊慌失色,以为自己马上要被逮捕。
被逮捕的人看见警察局不会晕倒,知道有律师和法律保护着他的基本权利。
已经坐在牢里的人不必害怕被社会忘记,被历史消音。
到机关去办什么证件的市井小民不必准备受气受辱。
在秋夜寒灯下读书的人,听到巷子里突然人声杂沓,拍门呼叫他的名字,不必觉得大难临头,把所有的稿纸当场烧掉。
去投票的人不必担心政府作票、总统作假。
幸福就是,从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杀,抗议的人不必害怕镇压,富人不必害怕绑票,穷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没收,中产阶级不必害怕流血革命,普罗大众不必害怕领袖说了一句话,明天可能有战争。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
水果摊上仍旧有最普通的香蕉。
市场里仍旧有一笼一笼肥胖的活鸡。
花店里仍旧摆出水仙和银柳,水仙仍然香得浓郁,银柳仍然含着毛茸茸的花苞。
俗气无比、大红大绿的金橘和牡丹一盆一盆摆满了骑楼,仍旧大红大绿、俗气无比。
银行和邮局仍旧开着,让你寄红包和情书到远方。
药行就在街角,金铺也黄澄澄地亮着。
电车仍旧叮叮响着,火车仍旧按时到站,出租车仍旧在站口排队,红绿灯仍旧红了变绿,消防车仍旧风风火火赶路,垃圾车仍旧挤挤压压驶进最窄的巷子。
打开水龙头,仍旧有清水流出来;天黑了,路灯仍旧自动亮起。
幸福就是,机场仍旧开放,电视里仍旧有人唱歌,报摊上仍旧卖着报纸,饭店门口仍旧有外国人进出,幼儿园里仍旧传出孩子的嬉闹。
幸福就是,寒流来袭的深夜里,医院门口“急诊室”三个字的灯,仍旧醒目地亮着。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
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
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
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仓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
幸福就是,在一个寻寻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个城市里的人来电话平淡问道,我们正要去买菜,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
你的冰箱空了吗?
幸福就是,虽然有人正在城市的暗处饥饿,有人正在房间里举起一把尖刀,有人正在办公室里设计一个恶毒的圈套,有人正在荒野中埋下地雷,有人正在强暴自己的女儿。
虽然如此,幸福就是,你仍旧能看见,在长途巴士站的长凳上,一个婴儿抱着母亲丰满的乳房用力吸吮,眼睛闭着,睫毛长长地翘起。
黑沉沉的海上,满缀着灯火的船缓缓行驶,灯火的倒影随着水光荡漾。
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长高,脸庞的棱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问你世界从哪里开始。
两个老人坐在水池边依偎着看金鱼,手牵着手。
春天的木棉开出第一朵迫不及待的红花,清晨四点小鸟忍不住开始喧闹,一只鹅在薄冰上滑倒,冬天的阳光照在你微微仰起的脸上。
【金指一点】 对幸福的体悟,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作者没有选择空洞的说理,或者谈说感性的认识,而是结合生活中的种种片段,诸多的生活细节,在细微处让人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文章的段落以“幸福就是”开头,既提纲挈领,又使得全文结构清楚,脉络清晰,让我们在品读中得到启示和享受。
二、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记》中论述什么是朋友时说:
“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与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班上的同学交流你对“朋友”的看法。
以“谈择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思路点拨】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选择什么样的朋友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自己正确的择友观。
在写作时,要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有条有理地展开分析议论。
谈择友
俗话说:
“朋友如手足,知音胜兄弟。
”又说: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能没有知心朋友。
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纵有“红荷出污泥,一尘不染”者,而青年人阅历尚浅,思想单纯,要求慎择友,并非无足轻重。
那么,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呢?
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记》里讲到有四种朋友,他说:
“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此话重提,对我们如何择友,是很有启示的。
所谓“畏友”,就是志同道合,铁面无私,敢于直言规劝,能够开展批评的朋友。
这种朋友,表面上叫人有点害怕,其实正是朋友之俊杰。
陈毅同志有“难得是诤友”的诗句,就是对“畏友”的赞许。
琳蘅·德穆特,是马克思的女佣人,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畏友”。
据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回忆,当马克思一日烦躁得暴跳如雷的时候,别人吓得销声匿迹,她竟能“直入狮穴”,“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于是狮子就变得比羊还驯服”。
她是与马克思一家风雨同舟的战友,她一生对马克思的帮助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而马克思在“畏友”面前,顿改弊病,从善如流。
所谓“密友”,就是不但在平日友好往来,而且于危难之际,也能相互依托,生死与共。
能交上“密友”将是莫大的幸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事业中结成了举世无双的“密友”。
列宁曾评价说:
“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他们的终生合作,不但为无产阶级带来了光明,而是使他们度过了平生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真挚的友谊有着迷人的魔力。
马克思被疾病纠缠的时候,只要收到恩格斯的一封信,或者恩格斯陪他走走逛逛,他的疾病即会十去八九。
正如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所说:
“他在卡尔身上所起的作用,比任何药物都大得多。
”
所谓“昵友”,就是那些互相奉承、互相吹捧、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
“昵友”除了他们自己欢心得意、乐于口腹外,对人类和国家毫无益处。
亲昵的面孔,最容易掩藏祸心;郁烈的醇酒,最容易使人陶醉。
社会上的盗窃集团多是以“昵友”的面孔拉人下水的。
“昵友”不“昵”,是可信的真谛。
所谓“贼友”就是那些利害倾轧、两面三刀的人。
当你一帆风顺时,他以朋友的面孔出现,阿谀奉承,亲热异常;当你有个三灾六难时,他又会为了自己的得失,出卖灵魂,落井下石。
与这种人交朋友,正如纸娃子玩火,不难自焚!
马克思在赞扬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时说:
“人类的兄弟情谊在他们的心中不是词句,而是真实,而人类的高贵从那被劳动锻炼得刚强的形象中向我们发出光辉来。
”这“真实”二字,对交友来说,是极有分量的。
俗话说:
“浇树要浇根,交友要交心。
”待人不诚,言而无信,怎么会找到知己的朋友呢?
我们所提倡的这种“交心”,就是一颗纯纯净净的同志之心。
交朋友首先要注重于政治上的考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见到有的人交了朋友,后来关系又破裂了。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同其他事物一样,人的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朋友之交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真正的友谊,在斗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虚伪的友情,在斗争中将会以断交而告终。
在前进的征途上,当同路的伴侣倒行逆施而不可救药时,一刀两断、各奔前程是很自然的事情。
卢格是马克思的朋友,但当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大肆攻击和诬蔑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时,马克思便毅然地同这位曾一度“志同道合”的朋友彻底决裂了。
在马克思看来,政治上的敌对与个人之间的友谊是不可并存的。
交朋友不是为了满足私欲,不是搞交易。
有的青年人把交朋友当成谋求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
比如,有的人在开学就业、入党入团或者购置什么缺货时,自鸣得意地说什么:
“没问题,我有知心朋友,好办……”如若目的达不到,私欲落空,就转而牢骚满腹,甚至骂出声来:
“真他×的不够朋友!
”这种友谊价值究竟如何,大家可以想象得到。
可见,私欲是侵蚀纯真友谊的蛀虫。
要慎择友,交诤友。
真正的友谊,其力量是无穷的!
【金指一点】 本题提供的材料,实际上已经暗寓了文章的结构方式。
比较简便的方法就是根据材料所示的“畏友”、“密友”、“昵友”、“贼友”,逐层展开分析论述。
本文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结构方式。
在展开每一个层次的论述时,作者都是先对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然后用典型的事例或引用有关的材料进行论述。
这样,文章的条理就显得比较清楚。
三、由事入理,逐层深入,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
下面这个故事是一种生活现象的曲折反映。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展开由事入理的分析议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麦子颗粒饱满,麦浪翻滚,感到非常开心。
一位农夫看到上帝,说:
“仁慈的上帝!
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过祈祷年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有冰雹,不要干旱,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不能样样如愿。
”上帝回答:
“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了不能如你所愿的世界。
”
农夫突然跪下来,吻着上帝的脚:
“全能的主呀!
您可不可以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大风雨,不要烈日干旱,不要有虫害?
”上帝说:
“好吧,明年不管别人如何,一定如你所愿。
”第二年,这位农夫的田里果然结出许多麦穗,因为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还多,农夫兴奋不已。
可等收获的时候,奇特的事情发生了。
农夫的麦穗里竟是瘪瘪的,没有什么籽粒。
农夫含着眼泪跪下来,向上帝问道:
“仁慈的主,这是怎么一回事,您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上帝说:
“我没有搞错什么,因为你的麦子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变得十分无能。
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更是必要的,甚至蝗虫也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
”
【思路点拨】 以物喻事、以物喻人、以自然现象喻社会人生的联想方式是中国人比较典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这个故事中,上帝所说的那段话是故事的意蕴所在,“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可以说是故事的“文眼”。
首先要反复体会这个故事的内在意蕴,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然后,要看到自然现象与社会人生之间的某种相似之处、相关之点、相通之理,并进行由此及彼,由事入理的分析议论。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
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含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
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
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
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
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中,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
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
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
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
他的妙论是:
“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
”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
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
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
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金指一点】 这篇议论文,是典型的运用“推迭式”结构的作文。
文章先是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前提后,通过引述,亮明观点。
然后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进行第一次阐述。
接着,对论据加以简要分析,小结。
再结合生活实际,第二次列举事例(现实生活中的论据),紧扣中心论点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
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谋篇布局
议论文的结构布局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
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为:
提出问题(引论)——凤头;
分析问题(本论)——猪肚;
解决问题(结论)——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