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552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

第十单元:

儿童乐园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顾与整理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认识钟表、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人民币、乘法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统计初步知识。

教材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综合的活动场景——儿童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主题情境”、“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

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地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

在这一情境图中,涵盖了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容。

第二部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

采取引导、提示、点拨、指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回顾与思考,目的是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提供的线索,对各单元中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到具体落实,以此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是重点。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是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盒

六.教学方法思路思路设计:

1、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教材设计了“儿童乐园”这样一幅综合情境图。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按照“回顾与整理”中所划分的知识板块分别进行回顾整理,解决问题。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回顾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完善。

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条理地整理出全部知识,只要能整理出一点,教师就要为他们高兴,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一年级的学生受观察能力、认知水平、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开始可能不会全面、系统的整理知识或顾此失彼。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做具体针对性强地指导。

七.单元建议课时数:

7课时

八.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老师我想对你说”“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想对同学说”“我想对自己说”增强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流与沟通,为了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

 

第一课时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出要求: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忆,然后小组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2、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5个板块的内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钟表;厘米、米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认识图形;统计初步知识。

二、欣赏儿童乐园

师:

在我们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儿童乐园,请同学们欣赏。

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三、提出数学问题

1、在儿童乐园里,你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想提出那方面的问题?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儿童乐园回顾整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

复习提纲:

1、复习课本第二、四、六单元,回忆一下,学习了哪些内容?

2、想一想: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算?

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怎样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怎样算?

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儿童乐园吗?

你们喜欢玩什么?

学生交流

2.出示情境图,提问:

(指图)瞧,儿童乐园多热闹呀,你都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都有什么?

谁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在这幅图的最上面有许多小朋友在玩蹦蹦床。

谈话:

你能估计一下玩蹦蹦床的大约有多少个小朋友呢?

学生可能回答:

谈话:

数一数,看谁估得最接近?

学生数,汇报:

有15个。

谈话:

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学生可能回答:

我是两个两个数的。

我是5个5个数的。

我是3个3个数的。

……

师:

左边的小女孩蹦了多少下?

学生回答23下。

谈话:

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23”这个数字?

引导学生回答:

位数:

23是个两位数。

数位:

23的个位是3,十位是2。

数的组成:

23有2个十和3个一组成。

数的顺序:

23的前面是22,后面是24.

数的大小:

23比22大,比24小。

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表示23.

数位:

百位、十位、个位,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师:

小男孩蹦了66下,大家看66这个数,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引导学生回答:

十位上的6表示6个十,个位上的6表示6个一。

1、师:

谁绷的下数多?

引导学生比较23和66,比较两个数大小时,位数越多数就越大;位数相同,两个两位数,先看十位,十位上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数字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2、做综合练习第1、3、5小题

第1小题是按顺序填数,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要熟练掌握顺序。

第3小题是考查数位和数的组成,做题时让学生多举几个数,分别说说它们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第5小题是比较,先让学生回顾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在让学生做题,要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1、师: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

坐龙船和坐飞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

……

2、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注意问一问:

你是怎样计算?

3、师: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

坐龙船的比坐飞天轮的少多少人?

……

4、学生解答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综合练习第2、4、6、17、18题。

第2题是口算题,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口算的方法,提高准确率。

第4小题是竖式计算,先让学生复习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同数位要对齐,加法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第6小题要注意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算。

第17题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小芳要折65只,从总数里去掉第一天、第二天折的,就是还需要折的,所以要列连减算式,要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习惯,读题时先看告诉的信息有哪些,要解决的问题时什么,弄明白了在列算式。

三、博士提问:

关于数与计算,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自己回家整理,第二天全班交流。

四、限时作业: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三、计算

 

第三课时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儿童乐园右下角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快速读出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

2、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复习提纲:

1、复习第一单元,钟表上有哪些数字?

哪个是时针?

哪个是分针?

(1)3时分针着几,时针指着几?

(2)5时半分针指几,时针指几?

(3)大约7时分针指几,时针指几?

2、复习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钟表知识的整理

1、上节课我们在儿童乐园里不光玩得很高兴,还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还有哪些好玩的?

出示情境图107页右下角,

师:

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做小火车

师:

你知道小朋友什么时候开始坐小火车的吗?

生:

3时半。

师:

你是怎样判断的?

引导学生回答,时针在3和4的中间,分针指着6,是3时半。

师:

关于钟表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后回答,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半。

分针指12左右,时针指几就是大约几时。

 2.  动手解决问题:

拨一拨:

8时     6时半     9时刚过   快到12时

  师说时间,生动手拨,同伴看看拨得是否正确。

3、画一画

坐小火车车的同学是(      )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请画上时间

请在作业纸上画出时间:

4、做综合练习第7题。

本题是让学生根据四幅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做题的时候先让学生看明白四副图画的内容和先后顺序,重点认清楚四个时刻,在让学生讲故事。

4、实践作业   

10时     3时半     快到11时      6时刚过

   回家设计一张作息时间表,并按作息时间表上的时间去做。

二、图形知识的整理 

1、谈话:

大家玩得高兴吗?

老师发现这里不光有好玩的,还有不少漂亮的房子呢!

(课件出示儿童乐园完整图,鼠标点击,重点突出几座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房子上有不同的图形。

师谈话:

前面学习中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图形,板书:

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

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师板书5种图形的名称,并出示5种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谈话:

你能找出漂亮房子上藏着的图形吗?

(指导学生按照图中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找一找,说一说。

并填写109页的表格。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

 4、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三课堂小结。

四、限时作业:

(一)基础练习

连一连

二、能力检测

三、拓展应用

画一画

6时整大约10时8时半

 

 第四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儿童乐园回顾整理右上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学过的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有关知识系统把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复习提纲:

复习第五单元,想一想:

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人民币有哪些面值?

1元=()角1角=()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在儿童乐园中,你最喜欢玩什么?

(学生充分谈,他们有话可说。

    要玩蹦蹦床、飞天轮、碰碰车、先要干什么?

(买票)买票要用到什么?

    人民币的知识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仔细想一想,然后说给同伴听一听。

 二、复习、整理人民币的知识

    1、人民币币种、面值

师:

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都有哪些面值的呢?

引导学习思考回答: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人民币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1元的有硬币和纸币两种。

角:

1角、2角、5角,1角和⑤角的有硬币和纸币两种。

分:

1分、2分、5分,这三种都是硬币和纸币两种。

2、人民币单位转换  及计算

师:

人民币是怎样转换的呢?

学生回答交流:

1角=10分,1元=10角,1元=100分。

在计算时,单位相同的直接计算,单位不同的要转化成相同单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师:

买1张碰碰车门票可以怎样付钱?

学生交流回答:

(1)1张10元

(2)1张5元和5张1元(3)10张1元(4)5张2元(5)2张5元…

2、师:

买1瓶矿泉水和1支雪糕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面向全班交流,2元+8角=2元8角

师:

列式时只写数,不加单位,可以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必须写单位,因为前后单位不一样。

如果不写就不知道是元还是角了。

师小结在解决购物问题时,有时候单位不一样,列式时不仅写数还要加上单位。

单位不一样的钱相加时,如元+角、角+分时,不用计算数,直接把它们和在一起就可以了。

2元+3角=2元3角5角+1分=5角1分。

3、巩固练习 综合练习第10、12、16题 

第10题做题时先让学生看一遍各物体的价格,再看题目,

(1)买1本书和1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

应该列加法算式,把书和文具盒的价格相加,计算时要重点看单位是否一样,不一样的要转化后再算。

(2)应找回多少钱?

列减法,用拿的减去买的物品的价格,1元-3角=7角,在这儿应先把1元=10角,10角-3角=7角,所以1元-3角=7角。

前后单位不一样,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在计算,列式时有的时候单位不一样,所以不能只写数,应该把单位也写上。

第12题主要是第

(1)小题,口琴比笛子便宜多少钱?

其实是问口琴的价格比笛子的少多少钱,应该列减法。

第16题是问:

妈妈带100元钱买两样,够吗?

对于这类问题,解决时要分三步:

1、计算两样物品共需多少钱2、比较3、判断够不够。

带的钱多就够了;需要的钱多就不够。

指导学生按照这三步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人民币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更要珍惜人民币,不能乱花钱,要养成勤俭节约

的好习惯。

 五、实践作业

    调查你家一个月的水费、电费、电话费合计大约需要多少钱?

 六、限时作业:

一、基础平台

1.一张1角可以换()个1分,也可以换()个2分,还可以换()个5分.

一张1元可以换()张1角,也可以换()张2角,还可以换()张5角.

2.2个5分是()分,正好是()角;

5个2分是()分,正好是()角;

5张2角是()角,正好是()元;

10张1角是()角,正好是()元.

3.2张1角和8个1分合起来是()角()分;

1张1元和2张1角合起来是()元()角.

二、能力检测

(1)一把扫帚和一个水壶,一共多少钱?

7角+9元=()元()角

(2)一个书包和一本练习本,一共多少钱?

15元5角+4角=()元()角

(3)一个水壶比一把扫帚贵多少钱?

9元-7角=()元()角

三、拓展应用

到玩具店购物.

(1)买其中一种玩具,可以怎样付钱?

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2)这些玩具中哪种玩具最贵?

哪种玩具最便宜?

它们之间相差多少元?

(3)100元可以买哪些玩具?

应找回多少钱?

 

第五课时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儿童乐园右下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整理的过程,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复习提纲:

复习课本第八单元,回忆一下:

测量物体长度时用什么作单位?

1米=()厘米

1米有多长?

1厘米有多长?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谈话: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在儿童乐园玩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大家高兴吗?

在儿童乐园中,还有许多的小朋友在玩其他的游戏,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回顾整理

1、出示情境图,师:

小红需要买票吗?

引导学生观察身高线是1米,小红的身高是95厘米,,小红不用买票。

师:

关于厘米、米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思考回答:

厘米、米都是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m表示。

2、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

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

学生交流,大拇指的宽度约是1厘米,铅笔尖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伸开的两臂长约是1米,门宽约是1米…

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1米、1厘米来估计教室中物体的长度。

3、师: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指到哪就是多长。

 4、、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换算

师:

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学生:

1米=100厘米1m=100cm

师:

“我的身高是一米六,实际上是几米多少厘米?

也就是多少厘米?

为什么?

你的身高是多少?

用两种单位表示,把你的身高告诉你的同位。

”“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了解本班多数学生的身高。

学生交流。

三、解决问题

1、做综合练习第8题。

这道题是在()里填米或厘米,填之前,先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物体的高度或长度,如果较短就填厘米,如果比较长,就填米。

 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

“你准备怎么测量?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测量。

如:

手测、步测、工具测等。

 3、拓展应用

  师:

你还了解有关米和厘米的哪些知识?

介绍给同学听。

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收获

四、限时作业

1、填一填.

1米=()厘米()米=100厘米

1m=()cm100cm=()m

2、能选用正确的单位吗?

教室的高度约是3(),门的高度是2(),课桌高大约80(),铅笔长大约18(),一块橡皮约是1()厚.

 

第六课时统计

教学内容:

回顾整理右下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统计的知识并能体会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提纲:

复习第九单元,统计事物个数时,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统计?

制作统计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填统计表格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到过儿童乐园吗?

你们喜欢那里吗?

在那里你都见过哪些玩具?

 二、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看图,游乐园里设有哪些项目?

小朋友在干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坐龙船?

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坐飞天轮?

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跳跳床?

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完成下表:

项目

玩跳跳床

坐龙船

坐飞天轮

人数

3、根据上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跳跳床

坐龙船

飞天轮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5

(人)

4、观察上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坐飞天轮的比开电瓶车的多多少人?

   

(2)坐龙船的比坐飞天轮的少多少人?

(3)跳蹦蹦床的和坐龙船的共多少人?

4、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5、自己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

统计一下你家一个月所用的水费、电费煤气费。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我都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113—1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提提高。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多样化的培养。

3.在练习过程中力求使知识系统化和趣味化。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过关游戏、趣味练习丰收园内、品味成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

唐老鸭博士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但是要打开数学王国的大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闯关成功,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

怎么样,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那就开始吧!

二、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1、第一关,课本113-114页第1、2题

这两题是计算题,主要看学生的准确率。

2、第二关,课本114页第3题,这道题是解决问题,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三关:

动手贴一贴通过贴一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丰收园里品味成功

唐老鸭博士:

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你们得到了数学王国的金钥匙,看,数学王国里有一棵好大的智慧树,请小朋友们摘下这些智慧果吧!

这里教师用手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然后贴上提前准备好的五个大苹果剪纸,反面写上“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

学生每摘一个,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然后放到丰收园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