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54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山东东营记叙文阅读7篇(2003—2019)

行走在岸上的鱼

蔡楠

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

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

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

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

曾几何时,那里是她的家园呀!

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遨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

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

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

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鲢,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地追捕,红鲤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

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而且它们再也忍受不了近期污水中毒的折磨,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

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跳的厮杀。

黑涛翻腾,白浪迸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

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红鲤的美丽,并渴望用她作为诱饵捕猎更多的美味。

因此老黑有预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

老黑将红鲤俘获并将其放在洞口旁边,在周围安排了多个看守和猎手。

红鲤不肯“出卖”无辜的生灵,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粼粼的伤口,晶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了下去。

红鲤坚强地忍受着严酷的身心折磨,也暗暗地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中午是老黑们最为倦怠的时刻。

为逃避渔人的捕杀,它们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

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绕开看守,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

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

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

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部。

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斗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旋网在空中生动地划了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

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族的寻找。

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

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这时,白鲢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

白鲢将红鲤托进了荷花淀。

白鲢用嘴吮吸清洗红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

红鲤慢慢复苏了。

荷花淀里多了两个生死相依的朋友。

红鲤红,白鲢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

红鲤和白鲢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徊。

白鲢对红鲤说:

“天空的鸟自由,也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

”红鲤提醒说:

“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

一个午后,白鲢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淀。

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只又一只鱼叉,快活地畅游、嬉戏。

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幽邃的港汊间。

这时一只哒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白鲢看见一柄长长的渔竿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伸来。

白鲢用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红鲤亲眼目睹了白鲢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经过。

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弹。

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

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

离开这里,离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

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

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茫。

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

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

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

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

(有删改)

19.小说为什么以“行走在岸上的鱼”为题?

(4分)

 

20.红鲤遭到“老黑”暗算摧残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请答出两条理由)(4分)

 

21.试就这篇童话形式的小说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4分)

 

22.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简要评价。

(4分)

 

【参考答案】

19.答案:

①鱼行走在岸上违反自然常理,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读者探求原委的渴望。

②鱼行走在岸上是小说的结局,它反映的是鱼类生活空间遭到破坏,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竟然到了改变物种和习性才能存活的境地,以此为题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

③预示小说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使红鲤桀骜不驯、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

评分: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0.答案:

不能。

理由:

①进一步突出红鲤遭遇坎坷,命运多舛,使情节丰富曲折。

②红鲤遭遇暗算的起因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此情节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并非旁逸斜出。

③写“老黑”的折磨摧残意在与人类捕杀行径作比,通过铺垫说明人类比自然界中的敌人更残暴凶狠。

④创设激烈的矛盾冲突,为后来“老黑”被人类捕获和红鲤遇见白鲢以至行走在岸上埋设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评分:

答对观点得1分;答对一点理由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本小题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1.答案:

①以生物习性特征为基础,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虚妄的幻想,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鱼类生活世界,将一条鱼的遭遇叙述得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其目的是借以曲折反映人类对自然残酷掠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给人以深刻警示。

②以大胆的夸张描写红鲤与“老黑”厮杀的激烈程度,红鲤像鸟一样跨过白洋淀,飞落岸上并在陆地上行走,有意挣脱生活逻辑的束缚,使形象光彩夺目,其强大的冲击力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③拟人手法赋予“红鲤”“老黑”“白鲢”等形象以人的动作、语言、心理、思想和性格,人格化地表现其生物特征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④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

如“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粼粼的伤口”“抖尾振鳍昂首收腹”“冲”“逆流而上”等一系列细节,生动刻画出红鲤历经磨难、执着追求的形象特征,给人深刻印象。

⑤环境描写,含义丰富。

文章描绘白洋淀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红鲤平安幸福的生活,不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温馨和平的氛围,而且反衬出红鲤遭遇背井离乡、被摧残捕杀以至不得不行走在岸上命运的悲惨,从而深刻揭露人类破坏环境、滥捕滥杀的现实。

评分:

答对艺术手法1分,赏析3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2.答案:

示例一视角独特。

作者借助生活在水中的一条鱼坎坷曲折的生命遭遇,反映动物生活处境艰难、生存环境恶劣的现实,展示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

并于其中自然寄寓红鲤对自由平安生活的理想追求,作者保护自然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这种独特视角也将读者带进危机四伏、血腥恐怖的动物世界中,从而获得真切体验、强烈感受和深刻感悟。

示例二情节设置独特。

小说没有一味追求情节的紧张激烈,而是巧妙安排张弛起伏。

红鲤幸福的家乡生活、摆脱“老黑”魔爪、与白鲢邂逅相依是“弛”、是“伏”;红鲤被黑鱼猎获、白鲢被杀害、红鲤跨越白洋淀是“张”、是“起”。

这样写使小说产生了撼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让读者获得艺术的享受。

示例三选材思维方法独特:

荒诞性与现实性有机结合。

以虚妄幻想为主体,又加入了现实性内容(用旋网和电铁圈捕鱼),这样既使小说产生了亦真亦幻、令人浮想联翩的艺术张力,又令其对现实的批判锋芒毕露。

示例四结构形式独特。

采用倒叙结构,开篇呈现故事结局,描述红鲤倔强执着地行走在岸上,顺势展开对红鲤遭遇的追溯。

这令人匪夷所思的画面,同时成为巨大悬念,引发读者阅读期待。

又与结尾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评分:

答对特点2分,评价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019山东东营)

 

秋天的怀念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4.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3分)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15.结合选文和课文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2分)

16.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

“看花”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

三次“看花”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屯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在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

评分:

结构2分,生活态度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15.答案:

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评分:

每点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6. 答案示例:

示例一: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其中“比我还敏感”,反映母亲怕勾起“我”的烦恼,也说明其内心比“我”更沉重。

或“悄悄地表现母亲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痛苦。

示例 =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挡”字写出母亲对儿子看到落叶会感到凄凉、悲怆和绝望的担心,表现了对儿呵护的无微不至。

评分:

举例1分,赏析2分,共3分。

只举出例子不得分。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016山东东营)

界河

(希腊)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

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二百公尺内为禁区。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

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

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

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偷偷潜下河的是一位中士。

一天早晨,中士下河潜入水中。

不久当其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河去了。

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一听到潺潺流水,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现在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可司令部的命令却是……

“这该死的命令!

”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的河水声萦绕在他的耳际,仿佛家乡节日演奏的合唱,令他不得一丝安宁。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其他的士兵正睡得很香,最后,他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噩梦。

起先,他似乎见到了它——一条河。

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

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

一瞬间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肤色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可是他没有能朝他跑去,因为一只无形的手仿佛紧紧攫住了他的后背。

他醒了过来,精疲力竭,天还没有亮……

终于来到河边。

他停下脚步注视着它。

瞧这河!

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他们的一种幻觉,一种错觉。

天气多好啊!

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

一俟他赤裸的身躯进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颗子弹刻下的疤痕的肉体,顿时感到变成了另一个人。

无形中,宛如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泳,任凭自己随波逐流。

他还不时进行长长的潜泳。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

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果真抓住了!

他恰巧就在树干边浮出水面。

真是太妙了!

可就在这瞬间,他发现约在三十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仔细看清楚。

对方也看到了他,也停了下来。

两人面面相觑。

倏地,他一下子又恢复了原来的自我——一个经历了两年半战火洗礼的士兵。

他无法断定面对他的那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战友,抑或是那边的人。

他们都惊得呆若木鸡。

一个喷嚏打破了平静的僵局。

这是他打的喷嚏,像往常一样很响。

紧接着对方开始向对岸快速游去,他也分秒必争。

两人使尽全力游向自己的岸边。

他先上了岸,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了枪。

还好,对方刚出水,正朝自己搁枪的地方跑去。

他举起枪,开始瞄准。

对他来说,要打中对面的脑袋实在再简单不过的了。

对方赤裸着身子在约二十米的地方奔跑,这是极易瞄准的活靶子。

不,他没有扣动扳机。

那边的人就在对岸,恰似娘胎里出来的一样,赤条条一丝不挂。

他站在这边,也赤裸着身子。

他不能扣动扳机,两个人都是赤条条的,赤条条的两个人,一丝不挂。

没名没姓,没有国籍,没有穿咔叽布军装的自己。

他不能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河并没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当对岸枪声响起时,他只是瞥见有几只鸟被惊起。

他倒了下去,先是颓然跪下,随之整个身子直挺挺地扑倒在地上。

21.从全文看,小说开篇叙述司令部的命令及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

(3分)

22.简要说明小说情节的两种特点及其作用。

(3分)

23.试概括小说中“他”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3分)

24.阅读画线的语句,综合概括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5.如果将小说结局分别改为以下两种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分)

①“他”最终扣动扳机,将“那边的人”射杀。

②双方均未开枪,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

 

【参考答案】

21.答案:

①交代故事背景,为情节发展作铺垫;②为人物命运设置伏笔,预示故事的悲剧结局。

评分: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示例:

①起伏跌宕,张弛有致,既扣人心弦,又舒展自如。

②以主人公的行为为主线穿插有关内容,使行文脉络及故事的前因后果清楚明了。

③结尾出人意料,陡生波澜,与前文形成逆转,撼人心魄,发人深省。

评分: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3.答案:

①热爱、向往自然与和平美好的生活。

②有善良的人性,对残酷血腥和扼杀人性战争有反感的情绪。

③机警、敏捷。

评分:

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答案示例:

①以自然之美好,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作者反对戕害,呼唤人性的愿望。

②衬托人物愉悦心情和善良人性,表现人物对和平美好的热爱与向往,对生与爱的渴望。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评分: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共3分。

意思对即可。

其它条案符合题意即可。

25.答案示例:

第①种结局不可能发生。

虽然能够表现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罪恶,便不符合情节与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以及作者的创作初衷。

第②种结局可能发生。

能表现人物对战争的厌恶,凸显美好人性对战争的超越,也能反映人类拒绝战争、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但不如原作更震撼人心,更耐人寻味;不能照应“噩梦”伏笔,也不能凸显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进而深化作品控诉战争罪恶、呼唤和平主题。

评分:

答对一种得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015山东东营)

命系悬壶

陈源斌

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

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

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

“好孩子,别怕,请姚五先生去了。

”捋着捋着,啼哭声变小,孩子气息匀细,睡熟了。

有个半大少年,暑天贪吃生食,又喝凉水,不一会发作起来,抱着肚子在地下打滚,一口气吸进去,憋得脸色乌青,连眼睛都倒起来了。

这时候,有人喊说:

“好了,好了,姚五先生来了。

”其实才远远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还得好一会儿呢。

地下的病人却把一口气痛痛快快吐出来,觉得肚子好受多了。

关于姚五先生的传说很多:

说他某年路过某地,听见一户人家嚎啕哭丧,进屋看时,人已经断了气,穿好送终的寿衣寿裤,躺在草铺上了。

姚五先生说有救,熬了一罐药,撬开牙关,灌将进去,草铺上的人立刻还了魂;又说他某年途中撞见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下的血迹看看,又凑到跟前嗅了嗅,赶紧开棺急救。

原来是位难产的孕妇,幸得姚五先生救治,母子双双侥幸活了命……这些故事都不新鲜,显然是从一些旧书和传闻那里,移植过来的。

姚五先生听了,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传来传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

说他不但能让死人活,也能让活人死。

这话是当着姚五先生的面说的。

他跟往常一样懒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诊治。

这句话却惹出了一个意外灾祸:

有一个青年高高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个底朝天,肚子胀得像只鼓。

那青年听见这句话,很不服气,抓着喝空了的罐子,“啪”地一声跳到地下,说:

“我就不信,我一个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让我马上就死?

”姚五先生抬头看看他,脸色陡变,让人赶紧找青年的家长,准备后事。

果然如此,没等家长赶到,青年已经瘫软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释说,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从那么高的墙头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肠挣断,又因地处偏僻乡下,来不及救治,可惜这条性命了。

姚五先生体恤民情,替人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条命,视人家的家境,酌收诊费。

遇到乡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挥挥,说,算了,你要真过意不去,闲暇时送几只斑鸪鸪来吧。

斑鸪鸪是一种乡下常见的鸟,喜好在野地里用脚爪刨挖单叶芽果吃,随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难事。

姚五先生嗜好这种野味。

他饮食十分挑剔,从来不在外面吃饭。

有时候下乡到人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不喝,照样挥挥手,走了。

多少人被他感动了,望着他的背影,为他祈祷,说:

“好人哪,但愿他长命百岁!

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岁。

他患的是当地俗称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饭——得过他恩惠的乡下人说,姚五先生怕是斑鸪鸪吃多了。

斑鸪鸪喜欢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单叶芽果,这种野鸟身上积存了毒素,人偶而尝个新鲜是可以的,吃多了,就会有大妨碍。

姚五先生一辈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过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来的斑鸪鸪,日积月累,中了重毒了——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个祖传单方,远远近近,好多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

他按祖传单方给自己抓了药,煎好,一口气喝下肚里,却一点不剩地吐了。

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

很明显这是药不对症,姚五先生把头摇摇,叹了一口气,说:

“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他一天天瘦下去,瘦下去,瘦成了一根芦柴似的,只剩了一口气在胸腔里悠悠转着。

接着,这口气断了,他死了。

注释:

汉代以后,民间郎中的药铺或诊所门口大都挂一个药葫芦即“悬壶”,以此作为卖药行医的标志。

题目中的“悬壶”即为“行医”之意。

21.从小说内容看,题目“命系悬壶”的含义是什么?

(3分)

22.在古镇人们眼中,姚五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

23.小说多处透露出的“言外之意”是姚五并非神医,请举出两例简要说明。

(3分)

24.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3分)

25.小说意蕴丰富,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答出两点即可)(4分)

 

【参考答案】

21.答案:

①古镇上人们把性命维系在医生姚五身上。

或点出姚五具有良好的医术医德,多少人性命因他而保全。

②行医是姚五安身立命的依靠,他因行医而生存而丧命。

或暗示姚五的性命与他行医生涯息息相关,救治了太多无钱治病的人的性命,却也因此吃了太多的斑鹄鸪而丧命。

评分:

答出一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3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22.答案:

姚五是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世传名医。

评分:

答对一个要点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23.答案示例:

①邻家小孩、半大少年听到他的名字病症减轻,主要是心理作用,与他无关;②很多有关把死人救活的传说,属于移植,并不可信;③青年跳墙而死,他也只能解释原因,为之可惜,却束手无策;④他虽然治愈了很多人,却治不好自己的病,五十岁就死了。

评分:

答出一处得1分,答出两处得3分,共3分。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答案示例:

如“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

”赏析,运用动作

细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姚五喝药时的艰难情景,揭示了神医不神的事实。

评分:

举例1分,赏析2分,共3分。

只举出例句不得分。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5.答案:

①医患的生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的。

②世上没有真正的神医,任

何医生即使再高明也不能救助所有的性命,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命完全托付给他

人。

③命运靠自己把握,不能将我们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④面对任何事

情都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客观判断,不应片面否定或盲目崇拜。

评分:

答题以小说包含的道理为依据,合情合理。

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共4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014山东东营)

一只鸟

芦芙荭

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

盲眼老头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

鸟儿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叫声清脆悦耳。

更重要的是,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

每次,盲眼老头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

退休后,他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遛遛达达外,不会下棋,不会玩牌,对侍弄花儿、草儿,养狗儿、养鸟儿也几乎没有什么兴趣。

但自从见了盲眼老头养的那只鸟儿之后,他就莫名其妙地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

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他就千方百计地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

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

没费多少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

每天早晨他便准时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鸟。

他把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

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鸟食,送到老头家。

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食物。

常常就看得走了神,失了态。

好在这一切,盲眼老头无法看见。

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对盲眼老头说:

“你开个价,把这只鸟卖给我吧。

”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

“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

”盲眼老头也极其诚恳地说。

“我只要你这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