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44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例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典例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典例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典例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典例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例解析.docx

《典例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例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例解析.docx

典例解析

《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考点解读

考点二:

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有所增加)

⑴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④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⑤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⑦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⑵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①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②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⑥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⑶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①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③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考点四:

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有所增加)

⑴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注意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形势)

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⑸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

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

2.重要知识内在联系

⑴与经济生活其它知识点的联系

①与消费的联系: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与基本经济制度的联系: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七大表述)

③与宏观调控的联系:

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误区点拨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点拨评析: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

2.GDP增长速度越快越好

点拨评析:

①“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与保持GDP的高速增长分不开的,但不能据此认为GDP的增长越快越好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

②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甚至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还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③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典例解析

例1.(2009·四川,23)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需要各国相互合作。

今年来大量出现图7这样的公益广告。

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

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④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图7中干涸的大地可以推断出④,顽强的生命象征着人类的繁衍可得出①,整幅漫画体现了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则体现②,③与材料无关。

例2.(2008·文基4)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

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

这启示我们()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解析材料中的养殖业体现了一种生产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D项符合材料,其它说法与题无关。

例3.(2008·海南单科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①③的说法颠倒了与材料的因果关系,因而不选。

例4.(2008·上海单科共同部分13)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有利于

①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③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 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信息化的作用主要针对传统的工业化,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与④说法无关。

例5.(2008·全国Ⅰ)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

“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东部的工业化对西部的影响,故②不选,③的说法本身错误。

例6.(2008江苏卷34)材料一:

2004—200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

元)

材料二:

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

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

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

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结合材料。

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解析分析材料要注意全面性和整体性,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材料中的差异性和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

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

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注意经济生活角度,要结合材料所提供的线索来分析如何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切勿脱离材料谈论如何提高农民消费。

另外需要注意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

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例7.(2007·广东单科4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材料二 2001年~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广东省人均GDP(美元)

1660.22

1812.09

2081.38

2382.95

2882.00

材料三 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

注:

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①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3年~2005年能源消费和增速明显慢于2001~2003年。

②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GDP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良好态势。

③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

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在增加,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我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能力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③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④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如何看待GDP数字()

①GDP的增加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②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③GDP的增加标志着社会的全面发展④GDP是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片面追求GDP数字的增长,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否定了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却减少了

C.忽视了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D.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5.(2008·上海单科A组1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指标,除了要考核经济总量外,还必须考虑

A.消费结构的变动B.人口增长的因素C.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D.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6.江苏省政府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有利于()

①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7.“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

“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这意味着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

①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②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

③把速度和效益放在同等的位置④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益

A.③④B.②③C.①D.②④

8.(2006·广东单科16)“微笑曲线”(如图)表明:

在产品的国际分工链条中,从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加工组装、营销等不同的环节,所获得的利润率不同。

在广东省2005年的贸易出口总额中,大约70%属于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的加工贸易。

为了爬上“微笑曲线”的右边,广东省在对外贸易方面应该

A.大力发展自主品牌B.放弃商品贸易,发展劳务与技术贸易

C.提高加工组装产品的出口价格D.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

9.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之所以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因为它是:

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③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④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10.绿色GDP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核算体系的计算方式。

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有利于:

①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③全面提高经济的增长水平和质量④更实际地测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生产能力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11.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这说明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B.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新技术

C.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1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是:

A.扩大生产规模B.增加就业岗位C.提高经济效益D.减少环境污染

二.简析题

13.入世后,我国传统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某市率先改造纺织行业,投资建起了纺织制版中心,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模拟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上市从过去需要20多天缩短为3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在高污染的造纸、钢铁、化工等行业引进先进的治污设备,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促进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该市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

是怎样体现的?

(2)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材料二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

元)

年份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东部

11334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

中部

5892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

西部

4687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注:

*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6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

(9分)

三.探究题

15.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县乡基层投入力度,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007年国庆期间,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围绕"苏南、苏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差异"的选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此项研究需要获取哪些数据?

简要说明其经济依据。

(2)获得这些数据的途径有哪些?

(3)政府应该采取那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D

B

A

D

A

B

B

C

C

二.简析题

13.

(1)该市发展走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该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该市引进先进设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市先进治污设备,加强污染治理,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14.

(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

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三.探究题

15.答案 

(1)①两地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②两地物价水平。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③两地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减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2)可以通过到政府部门(如江苏省统计局等)的网站下载,以及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群众等方式获得这些数据。

(3)政府措施:

①.切实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力度促进苏北经济的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完善、落实倾斜苏北的各项政策措施,情系苏北人民;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等。

一、选择题

1.(2010年全国卷Ⅰ27)2007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254亿美元,2008年跃升至500亿美元,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仍达到460亿美元。

中国海外并购活跃说明

A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B中国海外投资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C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D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010年江苏卷12)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500亿欧元救市。

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

这表明

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D跨过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3.(2010年高考四川卷28)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拉动力量之一。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世界排名第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

2009年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出口贸易下降32%,我国下降21.8%,我国占全球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2%提高到9.4%。

这说明

①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

②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

③外贸长期顺差损害了我国自力更生的国际收支平衡能力

④我国稳定和恢复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有重要的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09福建卷25)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

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