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02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docx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疾病

第一节急诊内科疾病

一、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是循环停顿的一种临终状态,若不及时处理,这种危险状况可导致死亡;反之若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ion,CPCR)处理,则有可能恢复。

复苏的成功不仅是指心搏、呼吸的恢复,而应达到智能的恢复,故复苏的全程称为心肺脑复苏,要达到这一目的应重视以下两点,即①复苏—时间就是生命,②关键—在现场进行CPCR。

+-

【诊断】

1、临床表现

1.1有各类心脏病的病史或有各类创伤、电击、淹溺、中毒,电解质紊乱、缺氧、休克、手术、麻醉意外,心脏导管检查和造影等病史;

1.2突然的意识丧失,脉搏,心音消失;

1.3呼吸停止;

1.4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1.5发绀;

1.6心电图所示有以下三种类型:

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和电机械分离。

【治疗】

对确定心脏骤停的病人,应迅速在现场施行CPR,并同时尽快进行决定性处理。

1、心肺复苏术(CPR),是将心肺脑复苏人为的分为三期。

1.1基础生命支持期:

即紧急供氧期,其目的是保持最低限度脑的供血,包括三个步骤即ABC方案。

步骤A:

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

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床上,术者左手将病人头向后仰,右手将病人颏部向上抬,使口腔直轴与气道成直线,以利气道通气。

如有分泌物应清除舌根后坠应用舌钳将舌向外拉确保气道通畅。

步骤B:

人工呼吸:

术者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防止吹入的气体外逸。

术者的嘴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唇部,使之不漏气,然后用中等力量向患者吹气。

每次吹气量约800—1200ml,边吹气边看患者胸部是否被吹起,单人操作吹2次按15次,2人操作按5次吹1吹。

步骤C:

建立循环,促使心脏复跳、方法拳击心前区一下,从30cm高度向下拳击,仅适用于心脏停搏1min以内者如不复跳则立即进行下一步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

胸骨下半部(胸骨角起向上2横指处)按压重量:

以将患者胸骨下压4—5cm为宜,相当术者上身重量。

按压手法:

术者位于患者的右侧,两臂伸直与患者身驱垂直,两肘伸直左掌紧贴于按压区,右手掌紧贴于左手背上,利用术者自己上身重量垂直下压约5cm。

按压频率:

80—100次/分,每次压下与放松时间应是2﹕3。

按压不应中断如在按压中电击或替换救护者或听心音不应超过5秒种。

胸外按压有效的指标:

每次按压可触到颈动脉搏动,可测也收缩压8.0kPa,心电示波频上出现明显RS波。

1.2进一步生命支持期(ALS)是紧接着A、B、C步骤后的进一步抢救措施,包括:

①气管插管、越快越好,决不能等到口对口吹气无效时再进行。

②直流电非同步除颤,因心脏骤停80%以上为室颤,故一旦发生就应尽早除颤,电击电能:

200—300J。

1次不宜﹥400J。

为了提高除颤成功率除颤前可静注0.1%肾上腺素1mg。

③建立静脉通道,以利给药。

④病因治疗,虽然在心脏骤停的病人病因治疗不易奏效,但对电解质紊乱、创伤和中毒的病人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1.3长期生命支持期

①保持通气,维持供气,保持中等程度的通气,使PaCO2保持在3.33—4.65kPa,必要时用呼吸机维持,喉头水肿时应及时做气管切开,使PaCO2﹥13.33kPa。

②保持血压。

在保持血容量的基础上,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保证心、脑、肾组织的血供。

③纠正酸中毒。

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⑤镇静,抗癫痫,可使用安定10—20mg静脉注射,无效时可用Dilantin250mg静脉注射。

⑥皮质激素的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

⑦心电监测和肾功能监测,定时查血尿素氮,肌酐。

⑧注意营养:

可用鼻饲法和完全胃肠道外营养,在监护48小时内就可开始。

⑨注意防止褥疮,进行昏迷的常规处理。

2、脑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中各个环节均是脑复苏的基本措施,另外针对脑复苏尚有一些必要的措施。

2.1一般措施

①尽量恢复并维持正常或略高于正常水平的动脉压(平均动脉压12—13kPa)以维持适度的大脑灌注压和脑血流,但要防止过高血压和过低血压。

②应用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药剂每公斤体重1mg,以后每公斤体重0.2mg,每6小时注射一次。

③保持最佳的血细胞比容在30%—35%,保持电解质,血糖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水平。

④控制抽搐和继发性癫痫发作。

2.2保持脑的措施

①脑降温疗法:

以头部为主的选择性低温将头部置于冰帽或冰槽中,再将冰块放于头部周围。

另外在两侧颈动表面放置冰袋。

低温深度要求脑部低温达32—34℃,肛温37℃。

降温持续时间,24—96小时。

②脱水治疗:

及早进行,20%甘露醇250ml每6小时一次,也可用白蛋白,血浆。

③促醒剂:

如纳洛酮,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

④高压氧治疗。

⑤氧游离基清除剂:

甘露醇,右旋糖酐40,维生素E、维生素C等。

2.3脑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①基本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基本反射)在20分钟内恢复提示脑功能和循环恢复良好。

②自主呼吸恢复愈快预后愈好。

③瞳孔对光反射活跃,角膜、吞咽和咳嗽反射灵敏者预后好。

4、出现病理反射者预后好。

2.4终止CPR的指标。

①脑死亡:

对任何刺激无反应,自主呼吸停止,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

脑电图检查脑电活动消失。

②心脏停搏至开始CPR的时间﹥30分钟,又坚持CPR30分钟以上,无任何反应者,如有心电图见示波频成直线者。

二、休克

休克(shock)是一临床综合征,可以出现在各种不同的疾病中。

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因为血管床的扩大,或血容量的减少,或心排量的下降导致的血管内有效血容量的不足,使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注不足,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脏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苍白或紫绀,最后心、脑、肾功能障碍,重者引起死亡。

【诊断】

1、临床表现

1.1病史:

有大量失血、失液,各种感染心衰、心律失常,药物过敏和内分泌危象的病史。

1.2症状:

早期精神紧张或烦燥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过度换气,晚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昏迷,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少尿或无尿。

1.3体征:

脉搏大于100次/分,血压低于80/50mmHg(10.7kPa)或低于原来血压的30%,脉压小于20mmHg(2.67kPa),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末端发绀,烦燥不安,反应迟钝或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

2、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2.1各类休克主要是各类原发病的检查。

如感染性休克血培养阳性。

创伤性休克创伤部位的拍片、CT等。

心原性休克,心电图、心功能检查等。

2.2各类休克共同的检查:

血常规,血气,血电解质,肾功能、尿常规、尿比重、中心静脉压等。

【治疗】

治疗原则: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保证呼吸道通畅,纠正体液代谢紊乱,消除病因等综合治疗。

1、低血容量性休克:

重点是补充血容量,并尽快找出病因予以纠正。

1.1大量失血者最好补全血,同时快速输入平衡盐或5%葡萄糖。

补液量一般为补血量的2倍。

1.2以失水为主者,除病因治疗及补液外,对低渗性脱水应给予小量的3%氯化钠溶液静滴,对高渗性脱水则应给予5%葡萄糖液静滴,直至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恢复正常。

1.3以失血浆为主者,应输入血浆和蛋白。

1.4对休克时间长并发酸中毒者,可酌情输入5%碳酸氢钠。

1.5为确保输血,输液宜建立两条输液通道其中一条用于测定中心静脉压。

2、感染性休克:

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力争在短时间内使微循环得到改善,保证重要器官功能的恢复。

2.1消灭致病菌及消除原发感染灶,根据菌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抗生素。

2.2补充血容量:

一般先输入平衡盐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输液速度宜先快后慢,于最初1—2小时内输入800—1200ml,12小时内输液量可达2000ml,必要时可输入血浆或蛋白。

2.3血管活性药物;原则应在补足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应用,常用的药有①多巴胺、阿拉明:

阿拉明20—100mg加入250—500ml液体中静滴,或8—15μg/kg/min用微泵给药,阿拉明和多巴胺也可合用。

合用时用量应减半。

②654-2:

0.01—0.03mg/kg每10—30分钟静注一次,直至病情好转。

2.4纠正酸中毒

2.5肾上腺皮质激素,一定要在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的前提下使用,一般地塞米松40—80mg/天,疗程2—4天。

2.6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2.7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创伤性休克

3.1迅速补充血容量。

3.2内脏破裂尽快手术控制出血。

3.3修补撕裂组织,切除坏死组织,分流局部感染等。

3.4对症处理。

4心源性休克

4.1保护缺血心肌

①纠正低氧血症;提供足够的心肌供氧,保持正常的动脉氧分压,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心肌梗塞时镇静、镇痛。

镇静安定10mg肌注,镇痛可用度冷丁50—100mg肌注或吗啡5—10mg肌注。

③供能,含镁极化液静滴,或FDP(1.6一二磷酸果糖)静滴。

4.2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一般使用多巴酚丁胺20—40mg或多巴胺20—60mg加入5—10%的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入。

4.3减轻心脏负荷:

硝酸甘油3—5mg或硝普钠12.5—25mg或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10%葡萄糖100—250ml中静滴,以减轻血管阻力。

4.4补充血容量

4.5纠正心律失常,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6药物治疗无效时进行体外反搏或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4.7解除心包填塞。

如因急性心包填塞。

5、过敏性休克

5.1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5.2立即肌注1:

1000肾上腺素0.5—1ml。

如需要可每隔5—15分钟重复一次。

5.3维持气道的通畅,喉头严重水肿时需作气管切开,支气管痉挛者静注氨茶碱0.25g。

及早使用地塞米松10—20mg静注。

5.4其它抗过敏药,扑尔敏10mg肌注或非那根25mg肌注。

5.5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心脏骤停时按心肺复苏处理。

三、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后,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上以上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

【诊断】

1、临床表现

1.1病史:

有大手术、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大量输血或输液、重症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的病史。

1.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根据1995年全国危重病学会制定的评分标准【见附表】,受累脏器功能受损期定为1分,衰竭早期定为2分,衰竭期定为3分。

【治疗】

1、病因治疗:

避免和消除诱因,控制感染、休克或及时解毒等。

2、支持疗法:

防治呼衰,尽早使用呼吸机,采用PEEP通气;防治急性肾衰,及时透析;预防肝衰竭,维持有效血液循环,保证肝供血;预防消化道出血,用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出血不能控制或穿孔时及时手术。

3、代谢和营养支持,需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适当给予氨基酸、脂防制剂以维持热氮平衡。

4、阻断炎症介质的作用

附表:

1995年重修MODS病情分期诊断

及严重程序评分标准

1、外周循环

1.1无血容量不足;MAP≈7.98kPa;尿量≈40ml/h;低血压持续时间达4h以上。

计1分。

1.2无血容量不足;6.65kPa<MAP<7.98kPa,20ml<尿量<40ml/h,肢端冷或暖;无意识障碍。

计2分。

1.3无血容量不足;MAP<6.65kPa,尿量<20ml/h;肢端湿冷或暖;多有意识恍惚。

计3分。

2、心

2.1心动过速;体温升高1℃;心率升高15~20次/Min;心肌酶正常。

计1分。

2.2心动过速;心肌酶(CPK,AST,LDH)异常。

计2分。

2.3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0~Ⅲ0A—Ⅴ传导阻滞;心脏骤停。

计3分。

3、肺

3.1呼吸频率20~25次/min;吸空气7.98kPa<PaO2≤9.31kPa;PaO2/FiO2≥39.9kPa;P(A-a)DO2(FiO21.0)3.33~6.65kPa;X线胸片正常(具备5项中的3项即可确诊)。

计1分。

3.2呼吸频率>28次/min;吸空气6.6kPa<PaO2≤7.79kPa;PaCO2<4.65kPa;26.6kPa<PaO2/FiO2≤39.9kPa,13.3kPa<P(A-a)DO2(FiO21.0)<26.6kPa;X线胸片示肺泡无实变或实变≤1/2肺野(具备6希中的3项即可确诊)。

计2分。

3.3呼吸窘迫,呼吸频率>28次/min;吸空气PaO2≤6.6kPa;PaCO2>5.98kPa;PaO2/FiO2≤26.6kPa;P(A-a)DO2(FiO21.0)>26.6kPa;X线胸片示肺泡实变≥1/2肺野(具备6项中的3项即可确诊)计3分。

4、肾

4.1无血容量不;尿量≈40ml/h;尿Na+、血肌酐正常。

计1分。

4.2无血容量不足;20ml/h<尿量<40ml/h,利尿剂冲击后尿量可增多;尿Na+20~30mmol/L;血肌肝≈176.8umol/L。

计2分。

4.3无血容量不足;无尿或少尿(<20ml/h持续6h以上),利尿剂冲击后尿量不增多;尿Na+>40mmol/L;血肌肝>17.6μmol/L,非少尿肾衰者:

尿量>600ml/24h,但血肌酐>176.8umol/L,尿比重≤1.012。

计3分。

5、肝脏

5.1ALT>正常值2倍以上;17.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

计1分。

5.2ALT>正常值2倍以上;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

计2分

5.3肝性脑病。

计3分。

6、胃肠道

6.1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

计1分

6.2高度腹部胀气;肠鸣音近于消失。

计2分。

6.3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具备2项中1项者即可确诊)。

计3分。

7、凝血功能

7.1血小板计数<100×103/L;纤维蛋白原正常;PT及TT正常。

计1分

7.2血小板计数<100×109/L;纤维蛋白原≥2.0~4.0g/L;PT及TT比正常值延长约3s;优球蛋白溶解>2h;全身性出血不明显。

计2分

7.3血小板计数<50×109/L;纤维蛋白原<2.0g/L;PT及TT比正常值延长约3s;优球蛋白溶解试验<2h;全身性出血表现明显。

计3分

8、脑

8.1兴奋及嗜睡;语言呼唤能睁眼;能交谈;有定向障碍;能听从指令。

计1分

8.2疼痛刺激能睁眼;不能交谈、语无伦次;疼痛刺激有屈曲或伸展反应。

计2分

8.3对语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计3分

9、代谢

9.1血糖<3.9mmol/L或>5.6mmol/L;血Na+<135mmol/L或>145mmol/L;pH<7.35或>7.45。

计1分

9.2血糖<3.5mmol/L或>6.5mmol/L;血Na+<130mmol/L或>150mmol/L;pH<7.20或>7.50。

计2分

9.3血糖<2.5mmol/L或>7.5mmol/L;血Na+<125mmol/L或>155mmol/L;pH<7.10或>7.55。

计3分

上表应用说明:

1、每一个MODS患者都有多个脏器受累,但受累脏器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可能完全一致。

按各脏器或是功能受损期,或是衰竭早期,或是衰竭期分别定为1分、2分、3分。

2、①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每个脏器评分都有是1分,可评定为MODS若干脏器功能受损期。

②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每个脏器评分都有是2分,其它脏器都是1分,可评定为MODS若干脏器衰竭早期伴若干脏器功能受损期。

③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每个脏器评分都是3分,其它脏器有的是2分,有的是1分,可评定为MODS若干脏器衰竭期伴若干脏器衰竭早期及若干脏器功能受损期。

3、功能受损期是发生MODS的先兆应于特别重视,它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piratorydistresssyndrome)过去常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

是指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因多种原发疾病如创伤、休克、感染、中毒、过敏等所致的以急性、进行性缺氧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最显著的病理生理特点为急性肺损伤。

【诊断】

1、临床表现

1.1病史:

最常见的有休克、创伤、中毒、感染、过敏、栓塞、器官移植术后、DIC、胰腺炎以及任何原因所致的肺损伤。

1.2症状:

明显的呼吸困难。

心慌、胸闷、气短、伴有烦燥、恐惧,可有谵妄及昏迷等。

1.3体征:

呼吸频率逐渐增快,一般大于35次/分;可有三凹征及口唇紫绀。

心率增快,一般大于100次/分。

可有神志改变。

可出现血压异常。

部分患者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2.1胸部X线检查:

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斑片状或大片阴影等肺间质性或肺泡性病变。

实变阴影中有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2.2血气分析:

明显乏氧性呼吸功能衰竭血气表现;海平面1个大气压吸空气时,PaO2<8kPa(60mmHg)。

2.3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吸空气时SaO2<90%。

2.4血流动力学监测:

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18mmHg。

氧合指数明显下降;一般PaO2/FiO2<300。

当PaO2/FiO2<200时为确诊ARDS的敏感指标。

【治疗】

1、原发疾病治疗

1.1终止诱因:

如停止输血;停止高浓度给氧,停止毒物的吸收等。

1.2祛除病因:

如纠正休克、控制感染、抗过敏、解毒等治疗。

2、迅速纠正缺氧,首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有条件的可加压面罩给氧,维持PaO2在80%左右,SaO2在90%左右即可。

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

必要时呼吸机治疗。

保证有效PaO2情况下;选择最低的PEEP和PS、VT;呼吸机的模式以压力控制通气(PCV)最好,可使用反比通气。

3、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微循环。

有人主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如氢化可的松500mg/d。

一氧化氮(NO)治疗,主要是阻断炎质介质释放;减轻肺损伤。

654-Ⅱ东莨菪碱对改善肺微循环有一定疗效。

4、预防感染治疗

5、ICU综合性治疗。

包括各种生命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

五、淹溺

人淹没于水中,水与杂物充满呼吸道及肺泡,引起缺氧和窒息为淹溺(drowning)。

当人淹没于水中,因本能的摒气而缺氧,致被迫深呼吸使大量的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了气体交换,进而引起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道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至血液内。

由于淹溺时水的成份不同,引起的损害也有所不同。

【诊断】

1、临床表现

1.1有淹没于水中的病史

1.2病人常出现昏迷,皮肤粘膜苍白,紫绀,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和停止。

口鼻充满泡沫或污泥,腹部隆起,可伴有抽搐,肺部湿性罗音,心律失常,心衰,1-2天后可出现脑水肿、HRDS、急性肾功衰、DIC和溶血。

2、实验室检查

2.1动脉血气及pH测定:

示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2.2电解质:

淡水淹溺可有血钾、钠、氯化物轻度降低,溶血时血钾升高。

海水淹溺时血钙、镁增高。

2.3X线胸片见肺部阴影扩大,肺纹理增多,肺野有絮状渗出或炎症性改变,重者可有两肺弥漫性肺水肿。

【治疗】

1、将病员从水中救出后,立即清除气道,使之保持通畅,迅速进行倒水动作以倒出呼吸道及胃内的积水。

如心脏呼吸停止应首先进行心脏复苏。

2、注意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如有紊乱需即时纠正,可静滴5%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

3、在淡水中淹溺有明显溶血和贫血者,可输血细胞或全血。

4、在海水中淹溺者有明显血液浓缩及血容量减少者,应输血浆纠正。

5、有昏迷、抽搐者,给予脱水和皮质激素治疗。

6、出现RDS者,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

六、电击伤

电击伤(electricalinjury)是由于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包括雷击),通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抽搐、休克、呼吸和心跳骤停。

【诊断】

1、临床表现

1.1病史:

有带电作业或意外触电或雷击史。

1.2症状:

轻者惊慌、呆滞、面色苍白、心悸、肢软、接触处肌肉收缩等;中度伤者可短暂昏迷、呼吸浅快、心动过速等;重者抽搐、昏迷、室颤、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有的可进入“假死状态”。

局部表现为电烧伤,可继发感染、外伤、骨折、脱位及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周围神经病变、横断性脊髓损害、视力障碍、耳聋等。

大量组织损伤可引起血浆肌球蛋白增高、高钾血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2.1血常规:

重者红细胞容积升高。

2.2尿常规:

重者尿肌红蛋白阳性。

2.3血pH值:

pH值降低,呈代谢性酸中毒。

2.4血生化:

大量肌肉损伤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

2.5心电图:

可出现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房性或室性早搏、严重时出现心室颤动。

【治疗】

1、立即切断电源或尽快使患者脱离电源。

2、轻者卧床休息,送医院观察。

3、呼吸、心脏停搏者,立即进和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应坚持长时间抢救,不可轻易放弃。

发现其他严重外伤,及时适当处理。

4、电烧伤创面局部清创,有深部组织坏死宜及早手术。

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给予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5、电烧伤致肢体远端发生缺血坏死时,应及时手术减压,改善患肢血循;对需要截肢者,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第二节急诊外科疾病

一、急腹症

急腹症(acuteabdomen)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患的总称。

临床上分为急性炎症性、穿孔性、梗阻性、扭转性、出血性、损伤性六种类型。

【诊断】

1、病史

1.1发病情况:

包括发病的诱因、起病的缓急、症状出现的先后、主次和演变等。

如腹部受伤后发生持续而剧烈的腹痛应考虑为内出血或胃肠道破裂;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且能准确说出突然剧痛的时间,并迅速扩散至全腹者,应考虑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饱餐后弯腰劳动引起的腹痛,应考虑肠扭转。

1.2疼痛的性质:

大体上分三类①持续性腹痛一般是炎性渗出物,空腹器官产出物和血液刺激腹腔所致,如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肝脾破裂内出血等。

②阵发性腹痛,腹痛剧烈而短促,中间有间歇期,多为空腹脏器平滑肌痉挛所致,如胆道蛔虫症、机械性肠梗阻、胆石症、输尿管结石等。

③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多为空腹脏器炎性与梗阻并存,如肠梗阻发生绞窄时,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等。

1.3疼痛的部位:

一般规律,腹痛开始部位或疼痛最显著的部位,往往与病变部位一致。

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疼痛开始于上腹部,后波及全腹,疼在下腹开始者则常为肠穿孔。

1.4疼痛的程度:

可反应腹内病变的轻重,但因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1.5伴随症状:

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和排便情况的改变,非消化道症状,如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应考虑泌尿系疾病:

月经规律改变、阴道流血应想到宫外孕等。

1.6即往史:

有些急腹症与过去疾病密切相关,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有溃疡病史;胆管炎、胆石症、阑尾炎也常有过去发作史;粘连性肠梗阻多有腹部手术史。

2、体格检查

2.1全身检查:

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病人的姿态、表情等。

2.2腹部检查:

①视诊:

有无手术疤痕;有无隆起、静脉曲张、肠型及蠕动波;腹股沟部有无包块;②触诊:

是腹部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常靠腹部触诊可确定诊断。

检查时病人取仰卧屈膝位,使腹壁松驰,从无痛区开始,后检查病变部位,触诊应着重视检查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尚需注意有无包块,如发现包块,则确定其位置、大小、形态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③叩诊,叩诊呈鼓音,可见于肠硬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