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937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1日在广丰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周遐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已经县委、县政府原则通过,这次会议已印发给各位代表,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广丰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环境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矛盾突出等各种困难与挑战,坚持“大工业、大项目、大开放、大发展”主战略不动摇,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加快发展,强化总量扩张,着力提高质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谱写了科学发展新篇章。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好的增长质量,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全县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72.9亿元增长到2010年151.02亿元,年均增长15.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161元。

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7.0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8.5亿元,年均增长21.4%,超出“十一五”规划目标3.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27亿元,年均增长17.1%。

经济总量、财政实力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全省第八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五位。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9.6%提高到12.25%,提高了2.6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从2005年的71.3%提高到86.7%,提高了15.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2010年广丰卷烟厂实现税收收入5.35亿元,比2005年增收了2.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由原来的44.9%下降为28.9%,降低了16个百分点,根本上改变了“一支烟经济”的单一格局。

三是乡镇经济蓬勃发展。

2010年全县乡(镇、街道)共完成财税收入9.45亿元,是2005年1.49亿元的6.36倍,年均增长44.8%,实现了乡乡镇镇财税过千万元,5000万元以上有7个,其中洋口镇、湖丰镇过亿元,永丰街道突破2亿元。

乡镇收入占全县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21.2%提高到51.1%,彻底扭转了“强县弱乡”的状况,进一步增强了基层为民服务的财力和能力。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体系更加合理。

“十一五”时期,坚持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66:

53.07:

36.27,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一是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亿元,年均增长18.31%;工业用电量从2005年的1.77亿度增长到4.75亿度,年均增长21.9%。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05%,五年提高了122个百分点。

成长型骨干企业明显增多,工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38家,其中明华铜业、九洲铜业、康鑫铜业产值超10亿元,过5亿元的有精元电脑、芦林纸厂、瑞丰型材等10家企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2005年增加了56家,总数达到135家。

黑滑石、再生资源和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集聚企业40多家,投资规模超过25亿元,其中2.5平方公里的黑滑石产业基地批准为省级产业基地,成功引进了总投资30亿元的中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新能源产业汇聚了中投、久顺、宇博、梅乐等龙头型企业。

二是现代农业步伐加快。

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增长,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和国家产油大县。

以二十万亩马家柚产业规划为龙头,形成了马家柚、白耳黄鸡、天桂梨三大农业主导产业。

马家柚、白耳黄鸡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马家柚还被列为省现代柑橘项目实施县,建成了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种植面积扩展到1.3万亩。

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有规模以上的农业企业10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东海食品、镇世堂列入省“双百”农业龙头企业。

加大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天桂梨、白耳黄鸡、绿竹笋三个示范区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县建有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5.5万亩,带动农户8.6万户。

三是第三产业更加繁荣。

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4.78亿元,年均增长15.8%。

旅游业快速发展,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发展农家乐2185家,解决就业9306人。

2010年全县各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5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5亿元。

城市经济较快发展,肯德基、苏宁电器、嘉百乐等一批知名品牌成功落户,永利、海源等一批星级酒店先后建成,创美、卧龙城等一批房地产项目拔地而起。

大力发展物流业,全县有物流运输企业70余家,年创利税5213万元。

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日益活跃,律师、会计等中介服务逐步规范。

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机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投资达到304.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5倍,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82亿元。

一是项目投入强劲有力。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资3.46亿元,实施了饶丰灌区节水改造、河北防洪堤、关里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项目,完成了施村水库等9座小

(一)水库除险加固。

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累计投入5亿余元,建成了铜钹山旅游公路等县乡级公路,完成了三官殿大桥等13座农村撤渡建桥项目。

供电设施进一步加强,累计投资6300万元,供电最大负荷从2005年的80兆瓦提高到2010年的148.4兆瓦,供电量达到7亿千瓦时。

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先后实施了二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医院搬迁、粮食退城进郊等工程,改造了西溪河、中大街、园丁路以及商城市场、裕丰市场,城市主要道路进行了亮化、绿化,城市功能、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二是工业平台巩固提升。

大力实施工业园区“12345”工程,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效防止土地闲置和浪费。

工业园区形成“一园四区”,实际开发面积从2005年的4.3平方公里增长到10.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从158家增加到265家,主营业务收入从53.8亿元提高到225亿元,税收收入从3.48亿元增长到10.5亿元,有3.5万人在工业园区实现就业,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业园区,是全省一类管理园区、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单位,全省唯一县级“台商创业园”。

三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扎实推进部门服务承诺、行政服务中心“一条龙”服务体系建设,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目标、一个挂钩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服务责任人”的五个一制度,实行全程代理、限时办结、超时默许,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对县本级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精简县级行政许可项目103项。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十一五”时期,围绕建设“中等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定位,主动融入以上饶中心城区为核心的“1+5”信江河谷城市群,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编制完成了城市建设规划及控规,明确了8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和30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

按照“完善老城区、优化工业区、建设新城区”的发展战略,建成了铜钹山大道(一期)、芦洲大道、大塘路等一批重点工程,提高了城市的空间承载力。

五年来,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达40多亿元,是广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时期。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1.5万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绿地率达42.6%,城镇化率达49%。

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非”清理整治专项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了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清理违规建房444起,强制拆除违规建筑4万多平方米。

二是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

五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4.3亿元,完成了711个新农村试点建设,编制完成了195个行政村(居)、1568个自然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

构建起一个政府、社会和农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引导作用,大力实施“2233”工程,全县每个乡镇都建起了敬老院、卫生院、文化活动中心,村村通水泥路、通客车,每个村都建起了卫生室、农家书屋,解决了8.2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农村水泥路的通村率达100%。

三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切实加强了“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

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优美乡村创建活动,铜钹山镇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嵩峰六石岩、桐畈抱坞、大南石桥评为省级生态村。

丰溪河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以上标准,断面水质优质率100%,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

坚持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广发、城投、银园保等投融资平台相继组建,成功采用BT模式运作项目,成立了村镇银行、小额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

财政体制不断完善,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乡财县管,实行“四保一脱钩”的财政收支预算改革,国有资产产权进行统一划转,实现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

成功剥离财政债务,完善了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

完成了商贸流通口国有企业五千多人的改制工作,稳妥推进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制,解决了一大批遗留问题。

深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保障了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

积极深化农村改革,大胆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五年内累计流转土地15.7万亩。

二是招商引资取得实效。

推动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招商引资,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和工业园区平台作用。

五年来,共引进了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10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就有康鑫铜业、明华铜业、宇博实业、中投新能源、雄安金属、瑞丰型材、梅乐光伏、久顺科技、合信制药、广鑫陶瓷、科鼎金属、百嘉特钢等36个,落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

年纳税过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4家,其中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1家。

五年来,全县累计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00多亿元,利用外资2.2亿美元。

三是全民创业氛围浓厚。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立了三级创业服务代办员制度;创新培训方式,整合县内12家培训机构,组建了“农民学院”;积极放贷创业资金,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亿元;建立了返乡创业园和商城、卧龙城创业基地,推动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

扶持、引导和服务挖掘机劳务产业,全县挖掘机保有量6万台,从业人数逾10万人,年产值达100亿元。

2010年全县民营企业纳税9.2亿元,是2005年1.3亿元的7.1倍;年纳税过百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97家,比2005年增加83家。

六、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和谐稳定。

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一是民生工程深入实施。

高度关注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达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农村劳动力转移6.2万人。

认真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五大保险,努力扩大社保覆盖面,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实施健康工程,实施基本药物、均等化服务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率,扩大受益面;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特困人群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加快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完成保障性住房2526套,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工程的资金达20亿元。

二是平安建设扎实推进。

普法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重大恶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冷静地应对处置好冰冻雨雪灾害、强对流风灾、洪涝、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理顺了烟花爆竹监管体制,抓好了道路交通安全、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治理工作。

妥善处理“农业五站”人员、“计生分流”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稳妥处置博今矿业等企业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依法解决了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盘活三维纸业资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三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实施教育振兴“四大工程”,对广中、二中、实验学校进行了重组分立,高考二本以上录取人数保持全市领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中投新能源、东海食品、同欣机械等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省级科技成果认定。

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5年保持较低水平。

残疾人事业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残疾人组织体系。

全力策应广丰人品牌战略,编纂完成了《广丰年鉴》和《广丰人》。

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凡是国家规定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家电下乡、两免一补等政策全部据实兑现,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

201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35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71元,年均增长10.4%和10.2%。

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县拥有固定电话10万户、移动电话30万部、宽带用户4万户,私家轿车保有量达2万余辆。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物价、统计、保险、邮政、电信、石油、档案、地方志、消防、气象和新闻出版等工作继续加强,老龄、妇女、儿童、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新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获得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县等多项国家级殊荣,获得了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综合先进县、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全省工业崛起先进县、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全省“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园林县城、全省人防工作先进县、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先进县等几十项省级荣誉称号。

实践证明,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巩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群众得到最多实惠的五年。

“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在我县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上级党政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共同奋斗创造性工作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广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财力少,新型产业集群效应尚不明显,传统产业配套协作链条还未形成,服务业档次较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二是资本、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制约突出,与周边地区推行低门槛、优地价、减税费等优惠政策比较,我县竞争优势明显弱化、压力加大;三是企业工艺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品牌意识差,国字号名牌、名标产品不多。

同时,还面临着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严峻挑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是率先崛起的黄金发展期。

未来五年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五年。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接地带,具备承东启西跟进接替沿海发达地区、港澳台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和动力日趋强劲;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后劲日趋增强;交通和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日趋提升。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五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积极应对挑战,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大力实施“1+5”特色品牌主战略,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主要预期目标是:

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年均增长16.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2%。

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5亿元,年均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9.5亿元,年均增长16.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21:

57.58:

36.21。

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化率达5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市规划目标水平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本质要求。

发展仍然是广丰“十二五”期间的首要任务。

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科学发展,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发展转变,社会发展从不够协调、不够全面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转变,奋力抢占产业、创新和人才制高点,从而推进经济转型、城乡转型和管理转型。

三是必须牢牢把握“1+5”特色品牌战略这个抓手。

“十二五”期间要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广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紧密结合,大力实施“1+5”品牌战略,即:

以“广丰人”品牌为核心,全力培育和打造月兔、黑滑石、马家柚、铜钹山、挖掘机五个特色产业品牌。

通过把这六个方面的品牌巩固好、发展好,在更高层次上“引进来”,以更大步伐“走出去”,成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抓手。

四是必须牢牢把握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

“十二五”期间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心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新的一年,要以“1+5”品牌战略为主抓手,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财政收入上二十亿元台阶、实现三年翻番这个总目标,着力建设“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实现“十二五”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达176.6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达22.6亿元,增长2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3.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亿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7162元,增长9%;城镇化率50.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抓住中央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大好时机,大力实施“1+6”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约发展,增强城镇的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着力打造“赣东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和上饶经济社会发展副中心”。

一是攻坚主城区。

开展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现城市建设规划范围控规全覆盖。

突出抓好下溪新区开发,开工建设迎宾大道、广丰中学、农民学院、吴俊发艺术馆,建成铜钹山大道(二期)、桑园路、白鹤大道、中医院、王洋大市场,进一步完善新区功能,将县城核心区拓展到30平方公里。

逐步推进老城区改造,新建8公里污水截污干管,对地下管网进行改造,加快管道燃气、地下人防工程、竹航山公园、养村山公园、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环境监测大楼等市政设施建设。

稳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快竹航山人防隧道、月兔大道、裕丰南大道、河滨南大道、芦洲大道延伸、西广路延伸、大塘路延伸等路网建设,着重解决“断头路、半边街”问题,迅速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二是突破中心镇。

坚持走特色兴镇、产业兴镇之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增强集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

加大集镇道路、供水、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集贸市场改造,大力开展集镇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完善集镇功能,优化集镇环境,提升集镇形象。

高规格建设洋口镇,高水平规划铜钹山镇,突出抓好湖丰镇、壶峤镇,精心打造五都镇、毛村镇、桐畈镇、东阳乡四个农村区域性中心,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次中心。

三是推动大管理。

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教育、交通、商业、燃气等专项规划的衔接,进一步规划好绿化美化、设施配套、综合服务等功能布局。

不断加大城乡规划监管力度,继续强势推进“三非”清理整治,严厉查处未批先建、违规乱建等违法行为。

深入开展“四乱”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抓好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的维护,严厉整治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广告乱挂等现象,集中整治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行为,着力解决影响市容环境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规范物业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提升全社会文明水平。

二、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着力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做强大产业,着力打造“黑滑石新材料、锂电池新能源、食品、有色金属加工等新型工业制造基地”。

一是做强工业平台。

以打造省级生态园区、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抓手,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园区“12345”工程。

提升工业园区品位,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管网、消防站、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餐饮等配套功能协调发展,降低企业配套成本,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突出抓好黑滑石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再生资源生态产业基地建设,迅速形成产业优势。

继续做好“腾笼换鸟”工作,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建立健全工业项目用地复核验收制度,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投资强度和投资效益。

力争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实现税金13亿元,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

二是发展新型产业。

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精心培育黑滑石、新能源、再生资源“三大百亿”产业。

重点跟踪诺贝尔集团投资10亿元的高档磁砖等大型项目,逐步形成黑滑石深加工产业链。

以高精尖技术为切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