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790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docx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

第1课岩石和土壤的故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岩石的分类及转化关系。

2.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理解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的岩石认识岩石的分类。

2.通过实验更好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的活动形式,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更好地认识自然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很多帮助。

教学重难点:

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土壤中的成分对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岩石标本、土壤、量筒、水、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土壤下的植物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观察三种岩石,可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石头,进行展示。

教师展示的三种代表岩石:

花岗岩、砂岩和大理石。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岩石标本进行系统分类。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和条件。

二、活动2

观察土壤,教师给出一些录像资料,其中包含土壤的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概括土壤的概念。

教师提供土壤给各小组,指导各组学生观察土壤。

教师给各个小组发放吸水纸,让学生体验土壤中的水分。

三、活动3

土壤与水混合,讲清实验过程和方法,请同学猜测混合结果。

利用实例,说明土壤中的水、空气(氧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四、活动4

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多媒体内容或平时的经验谈谈土壤中的动物是如何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如何不利于植物生长的。

观看多媒体课件描述土壤中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的作用。

结论: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改良土壤,进行物质循环。

五、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

2.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3.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六、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调查一下当地有什么岩石,土壤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第1课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1•岩石:

陆地上的岩石、海洋中的岩石。

2.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推断地球的年龄。

3.岩石中的动植物痕迹表明地球的先前状况。

4.岩石与土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明白岩石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丰富资料阅读与呈现是关键。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手电筒、铜钥匙、小刀、榔头、钳子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

1.观察下面三种常见的岩石(实物展示三种岩石的标本)。

要求: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花岗岩:

颜色为黑麻肉粉色(肉红色至浅灰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较无光泽。

砂岩:

颜色为土黄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无光泽。

大理岩:

颜色为白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光泽。

2.更细致地观察三种岩石标本。

科学家在野外观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对认识岩石的特征很重要。

(1)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请学生对照岩石样本,对三种岩石进行观察,发现特征。

通过实验发现:

乩花岗岩无纹理、分层,有斑点,无小孔;

b.砂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c.大理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2)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

颗粒大小一样吗?

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

通过实验发现:

花岗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砂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细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大理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3)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光滑还是粗糙的?

通过实验发现:

花岗岩粗糙,砂岩粗糙,大理岩粗糙。

(4)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观察光泽度。

发现:

花岗岩、大理岩有光泽,砂岩无光泽。

(5)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说明什么?

(刻画后可以用手抹擦刻画位置,避免把指甲粉末等认为成痕迹)

花岗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无痕迹,用小刀刻画无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很硬。

砂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砂岩较软。

大理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较软。

三、研讨

1•我们观察的结果,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

(对照表格说一说)

2.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岩石?

(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观察。

描述岩石的的时候可以描述它的颜色、软硬、光滑、光泽、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等等方面。

四、拓展

请学生课下分别用小钢锂在岩石的一角锂出粉末,让粉末散落在白纸上(按颜色深的粉末)或黑纸上(按颜色浅的粉末),观察岩石的内部物质是否一样。

板书设计: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观察工具:

放大镜、手电筒、铜钥匙、小刀等。

2.岩石特征:

颜色、条纹、气味、颗粒、软硬、

光滑、粗糙、轻重、层次、斑点、小孔。

教学反思:

围绕“突出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关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遇到各种不同的岩石时,学会如何观察,如何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有序观察。

学会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能够从观察中获得信息,将信息根据需要进行综合与概括,进行准确的描述。

能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一个科学的观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能自我构建“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的科学概念。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一堂课要观察、记录、描述三种岩石,并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是有极大难度的。

如果在观察前没做有效指导,学生在观察时就会没有目的没有头绪,最终探究不出什么结果。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认为要在学生观察方法、观察内容方面做精心的指导。

所以我适当修改了实验表格,降低了难度,化解了观察的具体项目,主体采用了打钩的方式,整合了岩石颜色和颗粒颜色,突出颗粒研究。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课在教学上很难有新意,但我觉得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突破口,只要找准这样的突破口,就能把学生研究岩石的活动凸现出来。

通过试教,我觉得这一课要抓好探究过程中的交流环节,依次呈现学生的思维观察过程,展现学生的思维火花。

第3课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

2.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

2.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

3.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对研究身边的岩石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

教学重点:

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教学难点:

能描述常见的岩石。

教学准备:

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

它们又是什么呢?

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师:

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

(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

(准备:

放大镜)

(2)汇报交流。

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

(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

投影图片:

云母、长石、石英标本。

(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

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

(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比较:

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

(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

小结:

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2.常见的矿物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

(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

他们的特征。

(1)投影:

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

(2)师解说:

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

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

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

(4)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

(5)交流汇报: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

(学生:

名称、性状、用途)

(6)教师提供矿物,学生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后,试着模仿描述。

(7)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

(8)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并能够确定一些矿物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板书设计:

第3课岩石的组成

1.岩石由矿物组成。

2.花岗岩的组成:

石英、长石、云母。

3.矿物的观察:

形状、透明度和光泽

(反光特性)、颜色和条痕。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矿物观察的方法。

因此要包容和尊重学生对矿物特征的描述,不必过于纠结标准。

第4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习岩石标本盒的制作方法,知道岩石标本盒制作的流程。

2.了解自己釆集的岩石的特征,尝试制作岩石的“身份证”。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自己釆集的岩石的观察与研究,了解岩石的特征,制作岩石标本盒,并为岩石制作“身份证”。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动手制作的好习惯,激发对岩石研究的热情。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岩石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搜集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时规范地编号和添加标签;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自行搜集岩石和矿物;放大镜、标本盒、便贴纸。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标本是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经过各种处理,令之可以长久保存,并尽量保持原貌,藉以提供作为展览、示范、教育、鉴定、考证及其它各种研究之用。

我们收集了很多的岩石和矿物,怎样把它们做成标本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二、探索

活动一:

我的岩石标本盒。

1.将岩石制作成标本,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常见的岩石。

2.任务:

给收集到的岩石进行编号,然后放入标本盒的相应位置,同时填写名称。

3.工具与材料:

剪刀、胶水、笔、纸盒、卡纸、棉花

4.岩石标本盒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

采集岩石。

第二步:

把岩石砸成小块。

第三步:

把岩石洗干净并晾干。

第四步:

编号,作标签。

第五步:

把岩石装进盒子里,用胶水和胶带纸把岩石固定住。

5.注意事项:

(1)采集岩石以及把岩石咋成小块时要注意安全。

(2)贴标签时要及时,以防贴错、贴乱。

(3)装进盒子前要看看岩石上的水是否已经干了。

如没有干要待水干之后再入盒。

(4)标本盒应选择高度4—5厘米左右的塑料盒或纸盒,用硬卡纸把内部分隔成5X5厘米左右的方格。

活动二:

展示交流我们的岩石标本。

分小组展示交流标本,并进行评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研讨

制作岩石标本分为哪几步?

在制作中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四、拓展

搜集更多的岩石和矿物,精心制作标本。

板书设计:

第4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方法与步骤:

米集一编号一图鉴一添加标签一存放一展不。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主要过程,让学生对岩石和矿物有新的认识,并充实课内、课外的学习氛围。

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2.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

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感受、实验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己搜集岩石、沙和黏土;班级记录表、放大镜、白纸。

教学过程:

一、聚焦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它破碎后会形成什么?

它和砂以及黏土又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岩石、沙和黏土的知识。

二、探索

1•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小区花坛、沙漠、工地等等)

2.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1)看:

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发现:

岩石是灰黑色的,形状不规则,最大;沙是棕黄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浅黄色的。

(2)闻:

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发现:

岩石无明显气味;沙无明显气味;黏土有明显气味。

(3)摸、捻:

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发现:

岩石颗粒最大,沙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细密。

(4)团球散落:

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发现:

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从而说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5)涂痕:

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土壤,在白纸上图痕,用手抖一下纸。

发现:

沙掉下来了,没有留在纸上,黏土牢牢粘在纸上,没有掉落,再次证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三、研讨

1•经过观察,你知道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

(对照表格简单复述)

2.经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

(岩石可能会向土壤进行转化)

板书设计

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

1.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大的岩石碎裂,形成较小的沙和黏土。

2.眼看:

岩石颗粒大,沙颗粒小,黏土最小。

鼻闻:

黏土有气味。

手触摸:

岩石、沙粗糙,黏土细膩。

团小球:

黏土容易团成小球。

涂痕:

黏土涂痕均匀,沙不均匀。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眼看、鼻闻、手触摸、团小球、涂痕等方法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实验中就要仔细观察,并对特征做出描述,这时描述要准确、客观。

第6课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

层。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

2.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视觉、嗅觉和触觉全面细致地观察土壤成分。

2.水倒入土壤中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现象,需要足够的耐心加以观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挖一块校园或田野里的土壤、白纸、放大镜、牙签、玻璃杯、水、玻璃棒。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土壤里有什么呢?

二、探索

1.说说我们对土壤组成的猜测。

(岩石,土,植物,小动物等等)

2.釆集并观察、描述土壤。

(1)在校园或田野挖一块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

(2)整体观察:

把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并用鼻子闻一闻土壤的气味,最后用手捻一捻,体会有什么感觉。

发现:

土壤是褐色的,掺杂着植物的根和叶子,还有虫子和小石子等等。

闻一闻,有气味。

用手捻一捻,发现土壤有些潮湿。

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解释:

死亡的小动物和植物的根叶子,统称为动植物残体,它们落到土壤里会不断发生变化,并且腐烂,变成一种黑色物质,我们统称为腐殖质。

(3)颗粒观察:

把土壤晾干、碾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并描述。

发现: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

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4)沉积实验:

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三、研讨

1.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搅拌后等一段时间,能看到大部分土壤沉在水底,分为了两层颗粒小的是黏土,颗粒大的是砂,树叶和草根浮在了水面上,说明沙和黏土更重。

2.根据观察和实验,你认为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

(通过以上实验,发现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你对土壤有哪些新的认识?

(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四、拓展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

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沙砾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请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第6课观察土壤

1•根据颗粒大小,土壤颗粒可分为沙砾、沙、粉沙、黏io

2.土壤中还有空气、矿物质、无机盐等成分。

教学反思:

在土壤的组成成分实验中,水壤出现分层需要长时间的静置,因此,课前就要完成,课上可用录像呈现实验过程,重在观察结果。

第7课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2.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3.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教学重难点:

土壤黏性和渗水性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三种成分比例不同的土壤、白纸、放大镜、水、漏斗、滤纸、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我们知道了土壤里面有砂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

那不同土壤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二、探索

下面是成分含量不同的三种土壤,分别给它们标注记号。

1号土壤2号土壤3号土壤

1•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土壤,比较相同和不同。

发现:

1号土壤颜色是棕黄色的,颗粒较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

2号土壤颜色是浅黄色的,颗粒最小,摸起来非常滑膩。

3号土壤颜色是黑色的,颗粒大小不均。

2.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

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

发现:

黏土最易成型,砂土也可成团,土壤不易成型。

3.比较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1)预测哪种土壤渗出的水最多。

预测:

①号〉③号>②号。

(2)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

(保证三种土壤所取量相同),确保达到同一髙度。

(3)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

(4)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

我的观察记录

口期:

1号土壤

2号土壤

3号土壤

观察到的现象

黏性

渗水性

(实验初期观察哪种渗水最快,中期观察哪种土所需时间最短,后期观察哪种土渗水最多)

通过比较,发现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是:

①号〉③号〉②号。

三、研讨

1•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

各有什

么特点?

(实验结果简述)

结合沙质土,粘质土,壤土的特点,确定①,②,③号土壤的名称。

2.结合观察实验结果,说说三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沙质土渗水快,不易存水,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粘质土不容易渗水,水分都浮于表面,不下沉,也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壤土渗水能力适中,可以存贮水分,其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最适合植物生长。

四、拓展

查阅资料,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板书i

第7课比较不同的土壤

土壤根据沙粒和黏粒的比例多少,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其中壤土最适合种植植物。

教学反思:

三种土壤的净水性实验是一组对比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对比实验的要求,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8课岩石、土壤和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2.岩石和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土壤。

3.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4.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不可再生。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调查、阅读资料等形式,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行为。

3.能够基于调查的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种种行为,树立保护、合理利用岩石、矿物和土壤的意识与自觉。

2.乐于在课外继续从事有关岩石、矿物和土壤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理解岩石、矿物和土壤对人类的作用。

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课前开展学生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和土壤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上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

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矿物和土壤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岩石和土壤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密切的联系?

二、探索

1•用图表表示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

2.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