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879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docx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考前回扣---生态系统

一、网络构建

 

二、基础回扣

第五部分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

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大气圈下层,水层,岩石圈上层)

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

人为作用突出,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

包括:

人工林,果园,城市农田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蓝藻

组成成分消费者:

异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细菌。

(病毒)草履虫

1、结构

分解者:

异养生物,营腐生生物的细菌及真菌,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

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动物,蚯蚓,蜣螂蘑菇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各种组分之间的关系:

无机环境呼吸作用(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无机物光合作用

分解者生产者

有机物消费者有机物

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联系生命界与非生命界的成分:

生产者及分解者

③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生产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④食物链:

主要为捕食关系,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其起点:

生产者植物

(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⑤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呈不变的,

⑥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

(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⑦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3,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植物昆虫青蛙蛇鹰

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相关知识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种群为单位。

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开始: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过程:

呼吸(热能)

 

生产者有机物初级消费者有机物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①生产者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来自太阳能,去路有三条;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被下一级吃掉),最后给分解者。

②流入消费者体入的能量是指:

被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③分解者的能量:

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④能量去处:

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⑤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不能反复利用

逐级递减(最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10%~20%(一般营养级不超过5个,一山不容二虎,肉比青菜要贵),当次级消费者食用生产者超过最大传递量(20%)时,生态系统会被破坏(m1<5m2)。

⑥能量流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⑦能量金字塔:

表示营养级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营养级越高,则能量越少。

⑧数量金字塔:

表示营养级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则数量越少。

也有反例;例如:

松毛虫成灾的松树林,食物链:

树虫鸟

⑨生物量(重量)金字塔:

表示营养级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营养级越高,则生物量越少

⑩生态系统在能量方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补充。

11)能量流动图解

几乎不能循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按食物链的形式,当存在分解者时,注意:

(如果是自然界微生物则不能与生产者构成循环,如果是人工沼气池,则可以与人构成循环。

饲料

太阳能农作物家禽家畜

落叶食物

微生物人

(沼气池)粪便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

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清除稻田中的杂草,清除鱼塘中的黑鱼。

目的: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作用率,合理的调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基本原理:

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价值增值链。

特点:

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意义:

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物质循环知识(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循环

形式:

CO2,(在生命界与非生命界间循环),碳酸盐

范围:

全球性

光合作用

无机环境群落

呼吸作用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

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物富集作用

指有毒物质如农药,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过程

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则富集作用越强。

“N”氮元素的循环

固氮菌硝化细菌

N2NH3,NH4氨盐NO3硝酸盐

固氮作用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

3信息传递相关知识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不以营养结构为基础

①: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

生态系统能力

的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我们谈到抵抗力稳定性,人为的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我们会谈到恢复力稳定性(除自然森林大火)

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③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或彻底的破坏时,抵抗力越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越弱,但当遭受到相同的干扰时,抵抗力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也强。

抵抗力与恢复力不一定成反相关,主要要看生态系统的气候条件

a表示抵抗力稳定性

b:

表示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然生态系统)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人工生态系统)

第六部分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生物多样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性的价值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

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全球问题:

温室效应,酸雨,

三、考题预测

1.(2013·临沂高三质检)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请回答问题。

(1)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由草、田鼠和黄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cal·hm-2·a-1)。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由上表可知第________环节代表田鼠,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正常能量传递效率范围内,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碳在草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

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田鼠等食草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田鼠能根据黄鼬的气味躲避猎捕。

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________力稳定性。

2.(2013·汕头六校高三联考)下图中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

J/cm2·a),乙图表示某种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甲              乙

(1)甲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储存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甲图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

(4)乙图中,在t1~t2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型;已知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根据图乙在下面框中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

3.(2013·济宁高三模拟)下图表示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属于________________。

(2)由该食物网可推出,淡水湖泊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__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减弱了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造成的竞争。

(3)下表是该水域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据表画出该水域中这五个种群的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年该湖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导致水质恶化,若不加以治理,大量繁殖的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会引起水体溶氧量继续下降,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

(5)从种群生态学的原理分析,水华现象是由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大于________的结果。

(6)比较发生水华和未发生水华时期的湖水理化因素发现,水华期间水体的N、P等无机盐含量、光照、水温等均未发生变化。

根据上图食物网可以推断引起水华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4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提供________,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

若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________kg。

(3)利用表中信息在上图框中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4)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________越高,生物体内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

5.(2013·通州区高三摸底考试)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

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

J/hm2·a)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

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

弃耕农田→(  )→(  )→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Ⅰ.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

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1)由表中数据知Ⅲ(GP)>Ⅱ(GP)>Ⅰ(GP),根据能量流动特点,Ⅱ环节代表田鼠;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105/(5.93×107)≈0.3%;正常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而此传递效率很低,分析表格知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为99.7%,即Ⅲ的大部分能量没有往下一营养级流动。

草地在维护生态系统方面的作用称为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

(2)碳在群落与环境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而在群落间如食物链(或食物网)间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进行循环的。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而物质可被反复循环利用。

(3)食物链的生物间通过信息传递使捕食关系得以维持,从而可调整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即信息可调整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草原上如果放牧的牲畜太多,超过其承载量,会使草原荒漠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随之降低。

【答案】

(1)Ⅱ 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间接

(2)CO2 有机物碳 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 (3)种间 (4)抵抗

2.【解析】 

(1)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即同化量的去向有两个,其一是用于下一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另一为呼吸作用散失,因此甲图中的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流入的能量会变得很少,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加大物质的输入。

(2)肉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0.25+5.1+2.1+0.05=7.5,其中包括5J的有机物输入,则其同化量为7.5-5=2.5;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4+9+0.5+2.5=16,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乙图中,在t1~t2时期,增长速率大于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1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达到K/2值,而t2时增长速率为零,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图示如下:

【答案】 

(1)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有机物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2)15.6% (3)自我调节 (4)增长型

3.【解析】 

(1)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有的是第三营养级,有的处于第四营养级。

(2)由于底栖藻类、浮游藻类及挺水植物芦苇、眼子菜等生长的水层不同,致使以此为食物及栖息环境的鱼类在垂直结构上分层分布。

不同的鱼类所捕食的植物也不一样,因此这样的分布减弱了由于共同的食物及空间资源发生的竞争。

(3)分析表中数据知戊的能量最大,为生产者,而乙、丙的能量差别不是很大,即处于同一个营养级,丁的能量最小,应处于最高营养级,由此可推断五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为

(4)水质恶化加剧了藻类的死亡,水体溶氧量的降低最终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水体的自我净化、物理沉降等已经无法使其稳定性得以恢复,此现象为正反馈调节。

(5)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6)水华期间水体的理化性质未发生变化,说明浮游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是由于其天敌即鲢鱼、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造成的。

【答案】 

(1)第三、第四营养级 

(2)垂直 争夺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

(3)

(4)反馈(正)(答负反馈者不得分) (5)出生率 死亡率 (6)鲢鱼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减少

4.【解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量是生态系统得以稳定的动力,没有能量的供应,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崩溃。

(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成进行循环。

根据重金属在A、B、D三类生物体内的富集量,知它们间的食物关系为A→B→D,由A×20%×20%=10得A=250。

(3)大气中的CO2库与生产者之间是双向关系,A、B、D之间是单向关系,A、B、D死亡的遗体都被分解者C分解即都指向C,而C将有机物分解后将CO2又归还到大气中的CO2库,碳循环简图如答案所示。

(略)

(4)由于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食物链上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则富集的重金属浓度越大。

【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能量

(2)有机物 250

(3)见下图

(4)营养级(消费者级别)(合理答案都给分)

5.【解析】 

(1)读表中数据知A为生产者,其同化量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2.48×1011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A、B、C间的关系为A→C→B;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50×108)=3.2%。

(3)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弃耕农田由于缺乏人的管理,农作物被杂草丛取代,在与植株较高的灌木争夺阳光、资源的过程中,杂草被灌木优势取代,最后演替到森林。

(4)Ⅰ.田鼠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Ⅱ.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是数量模型,因此最初的一个月内要对其进行数量调查与统计;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前提条件是理想条件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Ⅲ.由于外界因素包括疾病、天气、资源的局限及天敌的增加,会使种群的数量由指数式增长变为S型增长。

【答案】 

(1)2.48×1011 被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3.2% (3)次生演替 杂草丛 灌木林(丛)

(4)Ⅰ.标志重捕 Ⅱ.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 理想条件(或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Ⅲ.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