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747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docx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实例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外架概况2

三.外架布置4

四.施工准备7

五.安装程序9

六.外架验收15

七.升降运行15

八.项目部配合事项17

九.安全措施18

十.环保措施20

附图一附着升降脚手架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外架正立面图

附图三外架侧立面图1

附图四外架铡立面图2

附图五外架升降工况示意图

附图六预埋管图

附图七辅助架搭设示意图

附图八外架安装流程图

附图九外架升降流程图

附图十架体加固示意图

一.工程概况

重庆綦江县华上新天D区A、B栋工程,该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二十六层,标准层二至二十六层,层高3m。

该工程由重庆升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承建,工程结构施工防护和外墙装饰施工将采用着升降脚手架(简称外架)。

外架预计从第六层开始安装,上升防护至屋顶女儿墙,下降至裙房楼面。

外架布局详见附图一。

二.外架概况

1.概述:

重庆升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外架安装、拆卸及升降运行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证书复印件详施工方案附件)。

该外架系重庆建工手脚架有限公司生产的定型产品,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取得了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站“准入”资格(“准入证”复印件详见施工方案附件)。

该外架是导轨式电动环链葫芦升降,具有同步升降控制系统和防坠落及导向防倾斜装置。

外架外形尺寸及架体构造见附图二、三、四所示,架体升降原理见附图五所示。

2.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荷载:

结构施工二层同时作业,每层3kN/㎡;装饰施工三层同时作业,每层2kN/㎡;

(2)吊点升降不同步允差:

2cm;

(3)提升速度:

约10cm/min;电动葫芦:

100W/台/吊点,三相380V;

(4)防附坠距离:

不大于8cm。

3.构造原理:

外架由六部分组成:

主框架,支承框架,附着支承,脚手架架体,升降装置,防护设施。

(1)主框架,是构成外架的骨架,与附着支承连接,主要承受和传递竖向及水平荷载。

架体竖向主框架由三节主框架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每节主框架是由钢管、槽钢焊接成的片式桁架。

槽钢既是弦杆又是架体升降导轨;槽钢焊有防坠齿,与附着支承防坠顶杆组合,起固定外架和防坠作用。

(2)支承框架,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并传递至主框架。

支承框架由两片桁架通过钢管杆件连接而成,桁架由钢管、槽钢焊接而成。

(3)附着支承,直接与工程结构连接,承受并传递手架全部荷载。

附着支承由型钢焊接而成,通过设在建筑物上的预留孔安装穿墙螺栓与建筑物固定,是整个外架的受力点。

附着支承上设有防倾导向爪和防坠顶杆。

防倾导向爪与主框架导轨组合成为防倾装置,起导向防倾覆作用。

防坠顶杆与主框架防坠齿组合成防坠装置(同时是架体的受力支撑点)。

防坠装置利用棘轮棘爪的原理进行工作,在外架升降和使用中发生意外坠落时起制动作用。

(4)脚手架架体,采用钢管扣件搭设而成。

架体总高14.4m,架体宽度700mm,立杆间距不大于1.9m,七步双排架,步高1.8m,外排架的顶部单排架高1.8m。

(5)升降装置,控制架体升降运行,分提升设备、同步升降控制器两部分。

提升设备,为电动环链葫芦,额定起重量为5吨。

电动葫芦也可手动,用于升降前环链葫芦初始受力状态的调节;电动则完成升降过程的自动运行。

同步升降控制器,是由单片机采集信号,进行同步调整及荷载控制。

外架在升降过程中,每个葫芦的速度信息反馈到单片机,任意两个吊点测量的不同步量达到规定值(约20mm)时,单片机即按程序自动处理,使较快的葫芦停止运行等较慢葫芦同步后再运行。

若在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同步,即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6)防护设施,架体外侧立面用密目式安全网封蔽。

架体底层和作业层满铺脚手板,底层外架与建筑物之间空隙用竹压板或安全网封蔽。

三.外架布置

1.吊点设置(注;每榀竖向主框架与其三层附着支撑及底部支撑框架合称一个吊点):

(1)外架设置吊点45个,见附图一。

(2)附着支承形式。

根据建筑物立面造型特点附着支承设计成两种受力形式:

第一种为直接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再传递给安装位置的边梁或墙肢;第二种附着支承不能直接承受竖向荷载,必须加装斜拉杆将竖向荷载传递安装位置的上一楼层的梁或墙肢上。

在外架使用中,每个吊点安装三层支撑,由于第二种支撑形式在未装拉杆时仅可起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保证下面两层支撑安装拉杆承受架体竖向荷载,仅允最上面一道支撑可发不装拉杆。

为适应架体离墙空隙要求,附着支撑长度规格详见附图一。

2.工程结构受力验算:

验算对象选择吊点作用力对工程结构强度影响最大的部位。

根据吊点所在位置、吊点跨距及相应的梁或墙肢布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多数吊点比较靠近墙肢,受力较好,而设在住宅主卧转角阳光窗的吊点D21、D16对应的梁为悬挑梁,受力情况相对差一些,因此将其选为验算对象。

验算时,按最不利情况计算该边梁的受力:

第一、虽然每个跨度有两个吊点同时承受外架设计荷载,但仅视为一个吊点验算;第二、虽然每个吊点至少有两个支撑受力,但仅视为一个支承承受吊点的设计荷载;第三、对于梁,仅视为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不考虑其受压力区钢筋的作用。

已知条件:

梁的截面示意见图A所示,b=200mm,h=600mm;受拉II级钢筋3Φ20(钢筋强度设计值fy=fy'=310N/m㎡);砼强度等级按C20计(砼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fcm=11N/m㎡);

(1)矩形截面有效高度

Ho=h-as=600-25=575mm

(2)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As=3×∏·(20/2)2=942.48m㎡

(3)求X值

X===132.8mm

(4)极限弯矩Mu

Mu=fcm·b·x(ho-x/2)

=11×200×132.8(575-132.8/2)

=148592576N·mm=148.59kN·m

(5)吊点对梁作用力F

外架设计荷载:

结构施工二层同时作业,每层3KN/m2(装饰施工三层同时作业,每层2KN/m2);架宽0.7m,跨距8m,自重30KN;

F=3×(0.7×8)×2+30=63.6KN

(6)求弯距M(图B为该梁受力简图):

AB

M=63.6×1.95=124.02KN.m

因此,该梁强度满足吊点受力要求。

3.吊点预埋:

穿墙螺栓孔的预埋位置,见附图六所示,要求如下:

(1)附着支承底座与剪力墙或边梁连接处,按吊点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根预埋管,预埋管材料为Φ50PVC管。

(2)上拉杆与阳台内梁(或剪力墙)连接外,对应吊点中心线进埋设一根预埋管(若能共用上一层附着支承的穿墙螺栓,则可不埋此管)。

(3)预埋管立面位置为该屋层楼板下表面以下100mm,允许误差20mm。

预留穿墙螺栓孔应垂直于工程结构外表面,其中心误差应小于15mm。

四.施工准备

1.外架管理组织结构网络图见第8页所示。

2.外架现场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如下:

a外架管理员,1名,负责外架的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

日常工作内容包括组织指挥外架班组完成安装拆卸、升降运行任务以及班组的安全管理。

外架管理员作为重庆升厦建筑(集团)发展有限公司驻现场代表,与项目部进行配合和协调,以保证外架施工进度满足项目生产需要,确保外架搭拆、运行和日常安全。

b电工,1名,负责布置电气线路和维护提升设备及控制柜。

c升降控制中心操作工,1名,负责外架升降运行过程操作同步控制器,对载荷及葫芦运行情况运行监视和控制。

另外,配合电工维

 

设备租赁分公司外架管理组织结构网络图

护电动葫芦及电气线路,还为对外架进行日常检查。

d架子工班长1名,负责组织指挥架子工进行架体搭拆、升降运行操作,保证脚手架架体搭设质量及安全防护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同时应负责监督本班组人员的安全操作。

e架子工,8-12名,负责外架安装拆卸及升降运行,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整改,对外架构配件进行维护。

3.材料准备:

根据外架租赁合同约定,项目部需提供架体搭设的钢管、扣件、安全网、竹胶板、跳板及绑扎用的铁丝等材料,同时应保证所供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符合要求;材料入场时间应按现场外架管理员的通知执行。

外架班组按本方案吊点数量准备底部支承框架、主框架、附着支承及提升设备等外架构配件,并进行检查和维护;准备安装连接件及预埋PVC管、黄油等消耗材料;准备扳手、榔头、锯工、卷尺、水平尺、切割机、电锤等工具设备;准备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工具。

五.安装程序

1.安装顺序,见附图八安装流程图所示。

2.安装过程及操作方法:

2.1支承框架的安装。

(1)辅助架搭设。

若在安装位置没有可靠的搭架平台,则在标准层第一层的楼板上搭设安装平台,参见附图七辅助架搭设示意图。

a在开始搭外架的楼层楼板面上约0.2m处向建筑物外挑出一根钢管,钢管长度3.5m以上,外挑长度1.5m-2m。

b挑杆用内外两根立杆固定在建筑物上,并用扫地杆固定立杆。

c在挑杆离端头0.5m处连接一根斜拉杆拉在外立杆上固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斜撑杆,撑在下一层楼立杆根部,立杆用大横杆、扫地杆固定)。

d每隔1.5m按以上步骤搭设立杆、挑杆、斜拉杆(或斜撑杆)。

e在挑杆离端头0.3m、1.0m的地方用大横杆将相邻的挑杆两两连接,大横杆安装在挑杆的下面。

(2)支承框架拼装及就位。

按设计要求的长度,在平整地面或楼面将片式支承框架组装成桁架,用塔机吊放到相应的楼面、搭架平台或辅助架上,调整其水平高差和离墙距离。

每跨支承框架水平误差不大于20mm。

离墙距离与相应吊点附着支承长度尺寸相同。

转角处支承框架不相交。

2.2底节主框架的安装

将主框架底节安放到外架布置平面图的吊点位置,用钢管临时定位。

2.3附着支承的安装

在附着点的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C20以上时,用两根M33穿墙螺栓两端各加一块垫块将附着支承固定在附着点上,除附图一中D6-8、D11、D12、D25、D30、D35、D40共9个吊点楞直接受力的附着支撑外,其余36个吊点均须装好拉杆,调节螺旋扣使拉杆受力预紧,并且附着支撑前端上翘约10mm。

调整主框架纵向垂直度不大于1.5‰,调节附着支承顶杆,使两根顶杆顶住主框架防坠齿均匀受力。

2.4随施工进度安装其余主框架和附着支承。

搭设第二步架后,若未及时安装附着支承装置,则应在架体上水平方向间隔3m设置斜拉(或斜撑)杆,以改善辅助架受力增加外架稳定性。

2.5脚手架架体的安装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架体搭设七步双排架,外排顶部加搭1.8m单排架。

架体的搭设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搭设顺序如下:

第一步大横杆→立杆→底部横筒→第一步短横筒→第一步扶手钢管→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短横筒→第三步大横杆→第三步短横筒→第二步扶手钢管→……→打外立面剪刀撑。

2.5.1大横杆及扶手钢管搭设

内外排架第一步大横杆的步高1.8m,大横杆水平误差不大于2.5‰,转角悬挑处大横杆长度不大于2.5m,转角处大横杆必须相交(分片处除外)。

调整好后用扣件固定在主框架主弦上。

大横杆设在主框架的主弦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主弦杆扣牢。

大横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内外排大横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应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600mm.

扶手钢管设在外排架,与大横杆间距900mm。

2.5.2立杆搭设

立杆底部应安装在支承框架的立杆座里,其长度不足时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

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距离应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600mm。

立杆垂直度误差不得超过2.5‰。

调整好后用直角扣件与大横杆连结。

2.5.3短横筒搭设

短横筒安装在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