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42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空垃圾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

   ①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相应增多,专家估计,目前,地球轨道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数量,已超过75万件。

   ②大空垃圾的来源很多,有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等。

退役的人造卫星,若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就会成为长期环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

如果两枚航天器不幸发生碰撞,则会产生大量碎片,造成更多的垃圾。

例如图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铱星33号”与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宙2251号”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的碎片。

这些碎片之间还继续相互撞击,产生更多更细小的碎片,形成级联效应。

   ③太空垃圾会破坏正在运行的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即便是极其微小的太空垃圾,也会因巨大的相对速度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们会像子弹一样击穿卫星、空间站等昂贵的航天器。

太空垃圾不断增多,会导致环绕地球的轨道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占据,人类将因此无法继续安全地发射新的航天器。

   ④对于依旧飞行在轨道上的垃圾,科学家则仍然在寻找对策。

目前,航天大国都已经意识到绝对不能再任由太空垃圾增长下去,毕竟大型卫星、宇宙飞船、太空望远镜都是动辄上亿的金贵货。

   ⑤当然,初步的计划以及构想还是有的。

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对付太空垃圾。

欧空局就计划研发一种轨道清理卫星,携带绳网、机械臂等装置,将捕获的退役卫星一同带回大气层烧毁。

这种名为欧洲离轨器的卫星,最早有望在2023年升空。

另一种方案的难度则要大得多:

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⑥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空间监视系统已经在实时监控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

如果国际空间站等高价值航天器面临相撞风险,可以实施紧急变轨,避开垃圾。

不过,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只有不到3万枚,与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相比,数量微乎其微。

对于10厘米以下的太空垃圾,现有监视系统依然力不从心。

(文章选自2019年03月01日《科普时报》,内容有删改)

(1)文中介绍了哪三种太空垃圾?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每个横线只填一种说明方法)

①例如图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铱星33号”与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宙2251号”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的碎片。

________

②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只有不到3万枚,与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相比,数量微乎其微。

________、________

(3)太空垃圾会对航天器构成怎样的威胁?

(4)对于依旧飞行在轨道上的垃圾,科学家都有哪些计划和构想?

【答案】

(1)①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②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的退役的人造卫星;③航天器互相碰撞,产生的大量碎片。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会破坏正在运行的航天器;无法安全发射新的航天器。

(4)①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捕获太空垃圾,将其带回大气层烧毁。

②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解析】【分析】

(1)通读全文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如可分析第2段“大空垃圾的来源很多,有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等。

退役的人造卫星,若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就会成为长期环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

如果两枚航天器不幸发生碰撞,则会产生大量碎片,造成更多的垃圾”,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①“例如图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的碎片”明显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如”是举例子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语言。

②“大于10厘米”“不到3万枚”“小于10厘米”显然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与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相比,数量微乎其微”属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太空垃圾会对航天器构成的威胁,可提取第3段“太空垃圾不断增多,会导致环绕地球的轨道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占据,人类将因此无法继续安全地发射新的航天器”等句分析压缩,即可概括出破坏正在运行的航天器;无法安全发射新的航天器的答案。

注意题干“答案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字”的要求。

(4)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

如可分析第5段“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对付太空垃圾。

欧空局就计划研发一种轨道清理卫星,携带绳网、机械臂等装置,将捕获的退役卫星一同带回大气层烧毁”“另一种方案的难度则要大得多:

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等句,稍加整理压缩,即答案。

故答案为:

⑴①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②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的退役的人造卫星;③航天器互相碰撞,产生的大量碎片。

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⑶会破坏正在运行的航天器;无法安全发射新的航天器。

⑷①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捕获太空垃圾,将其带回大气层烧毁。

②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运用,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辨析理解其说明方法。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提取要点进行回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杂志:

机器学习究竟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工作?

   近几十年来,数字计算机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的工作,我们正处于一更迅速转变的开始阶段,但关于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具体影响的认识并未确定。

目前一些工作的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而其他部分还不适合。

因而,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还没有像有些人宣称的那样——会迎来“工作的终结”。

   我们认为,当下关于机器学习可能对劳动力和经济产生影响的讨论,应该从两个基点出发:

第一,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第二,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

可以预测,在机器学习日益渗入应用领域的过程中,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发人类激发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

由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

机器学习既产生赢家,也产生输家,即每当机器学习跨越一个门槛,在某个任务上比人更具成本效益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的用机器代替人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重组行业。

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就目前而言,创建一个计算机程序仍需要很多人的编程过程,但在一些领域这个复杂而成本昂贵的工作正逐渐用训练有素的机器学习来完成,机器学习已经产生比人类程序员更精确可靠的程序(例如人脸识别和信用卡欺诈检测),大大降低了程序设计和维护的成本,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

(节选自雷锋网)

材料二:

   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智能行为。

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具有学习能力呢?

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该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能在不断对弈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该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

又过了3年,该程序战胜了美国保持8年不败的冠军。

   目前,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如:

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手写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信用卡欺诈检测、DNA序列测序、证券市场分析和机器人运用等。

(节选自XX百科词条《机器学习》)

材料三:

   2017年12月7日,是国际象棋界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但这并不是计算机击败人脑,而是谷歌的AlphaZero程序击败了Stocckfish8程序。

Stockfish8是2016年全球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运用的是几百年来积累的人类国际象棋经验,再加上几十年的计算机国际象棋经验,每秒计算7000万次。

相较之下,AlphaZero每秒只计算8万次,而且写程序时完全没教它任何国际象棋规则,它连基本的起手走法都不会!

AlphaZero完全是运用最新的机器学习原理,通过不断和自己下棋来自学,而后在与Stockfish8的100场比赛中赢了28场平72场。

AlphaZero没有向任何人学习,许多获胜走法和策略对人类来说完全是打破常规的,可以说创意十足,令人叫绝。

那么,它用了多久才准备好和Stockfish8对局,而且发展出天才般的能力?

答案是4个小时。

只用4个小时,就在国际象棋这项人类智慧的绝顶游戏中所向披靡,令人惊叹!

(节选自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器学习目前对就业的影响有限,因为一些工作只有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

B.机器学习已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将会因此遭受很大的破坏。

C.机器学习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涵盖了证券市场分析、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

D.机器学习的能力难以限量,AlphaZero程序击败Stockfish8程序就是一个例证。

(2)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对“机器学习”作出解释。

(3)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左右?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吗?

请说说理由。

【答案】

(1)B

(2)“机器学习”是一种目前虽然对劳动力和经济影响有限,但已经广泛应用,并部分行业就业形势开始受其冲击的计算机程方且。

(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通过列举谷歌的AlphaZero程序击败Stockfish8程序的例子,运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了机器学习的能力难以限量,使说明真实可信。

(4)我认为机器的能力不会超过人类。

首先,所有的机器都是由人类设计和制造的,控制权在人类手中;其次,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再次,机器不具有人类的情感,机器无法完全洞悉人类的心理变化的微妙过程。

【解析】【分析】

(1) ACD正确。

B原文中只是说“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并不确定。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个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

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然后再把这些语句整合成比较简洁的答案。

(3)结合材料内容和说明方法的作用进行分析,材料三列举谷歌的AlphaZero程序击败Stockfish8程序的例子,并把谷歌的AlphaZero程序和Stockfish8程序进行一系列数字的比较,从而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机器学习的能力难以限量,使说明真实可信。

(4)此题材料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况表明观点并进行分析,态度要明确,分析时要言之有理、言之语序。

如我认为机器的能力不会超过人类。

首先,所有的机器都是由人类设计和制造的,控制权在人类手中;其次,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再次,机器不具有人类的情感,机器无法完全洞悉人类的心理变化的微妙过程。

故答案为:

⑴B;

⑵“机器学习”是一种目前虽然对劳动力和经济影响有限,但已经广泛应用,并部分行业就业形势开始受其冲击的计算机程方且。

⑶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通过列举谷歌的AlphaZero程序击败Stockfish8程序的例子,运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了机器学习的能力难以限量,使说明真实可信。

⑷我认为机器的能力不会超过人类。

首先,所有的机器都是由人类设计和制造的,控制权在人类手中;其次,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再次,机器不具有人类的情感,机器无法完全洞悉人类的心理变化的微妙过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

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②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⑷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内容表达观点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既要把握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也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顾明

   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

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何谓名、字、号

   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

   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

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⑩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

   ⑪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

   ⑫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⑬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

比如屈平,字原。

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再比如孟轲,字子舆。

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

   ⑭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

比如陆机,字士衡。

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⑮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

朱熹,字元晦。

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⑯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

比如赵云,字子龙。

《周易》说:

“云从龙,风从虎。

”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⑰引申式。

如李白,字太白。

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⑱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

《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

“表字如何?

”黛玉答曰:

“无字。

”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别号怎样取

   ⑲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

   ⑳上文说过,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㉑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

   ㉒有时候,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比如王维的号“王右丞”,柳宗元的号“柳河东”。

   ㉓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

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

   ㉔古人的名、字、号中,包含着他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态度。

了解了这些讲究,闲来无事时,可以为自己取个别号,不仅怡情养性,更在方寸之间,自成雅趣。

(选自《阅读时代》,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只有男性才有字,女性没有。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

“表字如何?

”黛玉答曰:

“无字。

B.古人取名有六条禁忌,分别是: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就很好地避开了这些禁忌。

C.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只用于平辈间称呼。

D.“号以寓怀”,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自取的,用于自称或文友间互称,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2)“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哪几种?

请列举。

(3)第⑫段划线句中划线的文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4)第⑲—㉔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列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

(1)D

(2)大约有五种:

并列、辅助、矛盾式、补充式和引申式。

(3)不能删。

“大多数情况”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联系,但不排除没有联系的情况存在。

如果去掉,则字的选取与名有必然联系,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4)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比如第㉑段举苏轼别号的来历这个例子,具体说明了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特点。

(或:

第㉒段列举王维和柳宗元别号的例子,具体说明别号“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来取;第㉓段列举“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等别号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被冠的‘谥号’‘庙号’也是一种别号”。

【解析】【分析】⑴D项正确。

A“女性没有”错。

原文是“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黛玉答曰:

“无字。

”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B“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就很好地避开了这些禁忌”错,没有避开。

原文是“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

C“而‘字’只用于平辈间称呼”错。

原文是“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⑵可直接提取“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这部分的第2段首个词语“并列”,第3段首个词语“辅助”,第4段首个短语“矛盾式”,第5段首个短语“补充式”,第6段首个短语“引申式”作为答案。

⑶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大多数情况下”意思就是大部分的时候,在一般情况下,意味着还存在很多别的特殊的状况,不能一概而论。

只是在这个条件下成立。

语境义:

通常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去掉则变成字的选取与名有必然联系了。

这样就不实事求是了。

⑷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脉络,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地方,找到关键语句分析,明确说明方法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此题比较简单,如“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这一部分中,举“朱熹,字元晦。

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的例子,来准确地说明此段的首句(观点句),即“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的观点。

故答案为:

⑴D;

⑵大约有五种:

并列、辅助、矛盾式、补充式和引申式。

⑶不能删。

“大多数情况”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联系,但不排除没有联系的情况存在。

如果去掉,则字的选取与名有必然联系,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⑷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比如第㉑段举苏轼别号的来历这个例子,具体说明了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特点。

(或:

第㉒段列举王维和柳宗元别号的例子,具体说明别号“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来取;第㉓段列举“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等别号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被冠的‘谥号’‘庙号’也是一种别号”。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相关联关键语句,然后提取信息仔细故选,比照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提取概括。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

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

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⑷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

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文

   ①根据2015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到2020年,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气温高2℃以内。

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

科学家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给地球降温并不难,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有什么妙招。

   ②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并不少。

温室效应的诱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给地球降温,首先要考虑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体化起来。

那么该如何固碳呢?

   ③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

但直接将二氧化碳气体矿化需要千万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先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地下400米到800米深处的玄武岩层中。

为什么选择玄武岩呢?

因为它常见、分布范围广,并且碳酸氢钠呈酸性,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钙、镁、铁,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

另外,在地底深处压强大,二氧化碳不会轻易溢出,就像喝碳酸饮料时,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