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399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docx

第三讲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一、知识梳理/提炼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

三线合一

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4)等边三角形重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合于一点,称为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四心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  

(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课堂精讲例题

例题1

题目:

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解题思路: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它具备了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但又因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等边三角形所拥有的一些性质是等腰三角形所不具有的。

解法与答案:

D

题目:

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且有一内角为60º,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解析:

这道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答案:

A

例题2

题目:

如图,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则△DEF的形状是()

A.等边三角形B.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

-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证得以△ADF≌△BED≌△CFE即可求证.

-解法与答案:

⏹解:

∵△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BE=CF∴AF=BD=CE

-又∵∠A=∠B=∠C=60°∴△ADF≌△BED≌△CFE

-∴DF=ED=EF∴△DEF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故选A.

题目:

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AD=BE=CF,D,E,F不是中点,连结AE,BF,CD.构成一些全等三角形,如果将三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组,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的组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

-解析:

这题是例2的变形,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答案:

C

例题3

题目:

如图,BD为等边△ABC的边AC上的中线,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DB=DE,若AB=6cm,则CE=cm.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题思路:

求CE的长,题中给出DB=DE,由角相等可求出CD=CE,所以CE为边长AC的一半.

-解法与答案:

∵BD为等边△ABC的边AC上的中线,∴BD⊥AC,

-∵DB=DE,∴∠DBC=∠E=30°∵∠ACB=∠E+∠CDE=60°

-∴∠CDE=30°∴∠CDE=∠E,即CE=CD=1/2AC=3cm.故填3.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要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E=3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题目:

如图:

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

M是BE的中点.

-解析:

要证M是BE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向重合即可得证.

-答案:

解:

在等边△ABC,且D是AC的中点,

-连接BD,且CE=CD,DM⊥BC;所以∠DBC=∠E=30°,

-则BD=ED,又DM⊥BC,∴M是BE的中点.

例题4

题目:

在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

(1)请说明DB=DE的理由.

(2)若等边△ABC的边长为6cm,求△BDE的面积.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题思路:

-

(1)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是∠ABC的角平分线,即可得∠CBD=30°,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DCE=120°,根据CD=CE,可得∠CDE=∠CED=30°,即可得∠CED=∠CBD=30°,即DB=DE.

-

(2)过A作AG⊥BC,过D作DF⊥BC,则DF=

AG,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BE的长,根据BE、DF的长即可计算△BDE的面积.

-

解法与答案:

-解:

(1)∵D是等边△ABC的边AC的中点,

-∴BD是∠ABC的角平分线,∠CBD=30°,

-∵∠DCE=120°,且CD=CE,

-∴∠CDE=∠CED=30°,∴∠CBD=∠CED,∴DB=DE.

-

(2)过A作AG⊥BC,过D作DF⊥BC

-∵D为AC中点,∴CE=CD=3cm,∴BE=3cm+6cm=6cm,

-AG=

AB=

cm,

-∵DF⊥BC,AG⊥BC,∴DF=

AG=

cm,

-

=

BE•DF=

×9×

=

cm².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边长与高线长的关系,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考查了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本题中正确计算DF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题目: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8,点P是边AB的中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F=1/2BC,过P作PE⊥AC于E,连PF交AC边于D,求DE的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较好,有一点难度.

-

答案:

解:

过P点作PG∥BC,交AC于G点

-∵等边△ABC的边长为8,

-∵点P是边AB的中点,CF=1/2BC,

-∴AP=CF,∵PG∥CF,∴△APG是等边三角形

-∵PE⊥AC,∴EG=1/2AG,∵△APG是等边三角形,AP=CF,

-∴PG=CF∵PG∥CF,∴∠PFD=DCQ,∠FPD=∠Q,

-∵PG=CF,∴△PDG≌△FDC,∴DG=CD,∴DG=1/2CQ,

-∴DE=EG+DG=1/2AG+1/2CQ=1/2AC,∴ED=5.

-答:

DE的长是5.

例题5

题目:

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②CN=CM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解题思路:

-由△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SAS易证得△ACE≌△DCB,即可得①正确;由△ACE≌△DCB,可得∠EAC=∠NDC,又由∠ACD=∠MCN=60°,利用ASA,可证得△ACM≌△DCN,即可得②正确;又可证得△CMN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得③正确.

-

解法与答案:

-∵△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

-∴∠ACD=∠BCE=60°,AC=BC,EC=BC,

-∴∠ACD+∠DCE=∠DCE+∠ECB

-即∠ACE=∠DCB,∴△ACE≌△DCB(SAS),∴AE=BD,故①正确;

-∴∠EAC=∠NDC,∵∠ACD=∠BCE=60°,∴∠DCE=60°,∴∠ACD=∠MCN=60°,

-∵AC=DC,∴△ACM≌△DCN(ASA),∴CM=CN,故②正确;

-∴△CMN是等边三角形,∴∠NMC=∠ACD=60°,∴MN∥AB,故③正确.

-故选D.

-方法归纳:

这个基本图形的特点是两个等边三角形有一个公共点,绕着公共顶点,图形可以进行旋转变换。

但无论图形怎样旋转,△ACE≌△DCB的结论都是成立的但其他的不一定会相等。

题目: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BD上一点C,分别以BC和CD为边作等边△ABC和等边△CDE,连结AD和BE,在AD和BE上截取AG=BF.连结CF,FC,CG。

证明△CFG是正三角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很典型,是在基本图形上变化出来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基本图形的结论来得出新的结论.

-答案:

-∵△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

-∴∠ACB=∠DCE=60°,AC=BC,CD=CE,

-∴∠ACB+∠ACE=∠DCE+∠ACE,

-即∠BCE=∠ACD,

-∴△BCE≌△ACD,

-∴∠DAC=∠EBC,

-又∵AC=BC,AG=BF

-∴△BFC≌△AGC,

-∴CG=FC,∠FCB=∠GCA,

-∴∠FCB+∠ACF=∠GCA+∠ACF,即∠ACB=∠GCF=60°

-∴△CFG是等边三角形,

例题6:

题目:

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00°,∠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当α=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题思路:

要使△AOD为等腰三角形,应有OA=OD,或OD=DA或OA=AD,只要相关角相等由已知条件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结论.

-解法与答案:

-∵△BO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COD为一等边三角形,

-∴∠COD=60°

-假设OD=OA,则α+100°+60°+∠AOD=360°,∠AOD=180°-2(α-60°),解得α=100°;

-当OD=AD时,α+100°+60°+∠AOD=360°,∠AOD=180°-(α-60°)2,解得α=160°;

-当OA=AD时,α+100°+60°+∠AOD=360°,∠AOD=α-60°,解得,α=130°

题目:

如图,设E是正△ABC内的一点,EB=3,EC=4,EA=5,,求∠BEC的度数。

 

-解析:

本题三个△ABE、△AEC、△BEC都可以旋转,通过旋转可以构造等边三角形,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答案:

150°

例题7:

题目:

如图所示,等边△ABC的边长为2,△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于M,交AC于N,连接MN,形成一个△AMN,则△AMN的周长为

-难度分级:

B类

-试题来源:

课时训练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数形结合思想.

-解题思路:

-这道题目设计到了线段的和,△AMN的周长=AM+AN+MN,故我们也可以考虑截长补短法。

由于∠BDM+∠CDN=60°,∠MDN=60°,BD=CD,∴在∠NDN内是可以作出DE=BD=CD,且∠ECN=∠CDN,且∠EDM=∠BDM的,解题的关键是证明点E在线段MN上,根据∠DEN=∠DCN=90°,∠DEM=∠DBM=90°,∴∠DEM+∠DEN=180°,从而证明点E在线段MN上,于是再利用EN=NC,EM=MB证得△AMN的周长=AB+AC=4.

-解法与答案:

-截长补短法

-

解:

∵∠MDN=60°,∠BDC=120°,

-∴∠BDM+∠CDN=60°,

-∵BD=CD,

-∴∠DCB=∠DBC=(180°-120°)/2=30°,

-∵∠ABC=∠ACB=60°,∠ABD=∠ACD=90°,

-又∵BD=CD,DM=DN,

-∴Rt△MBD≌NCD(HL),

-∴∠BDM=∠CDN=∠BDC-∠MDN2=(120°-60°)/2=30°,

-过D作DE⊥MN,又三角形MDN为等边三角形,

-∴DE为∠MDN的平分线,即∠MDN=30°,

-∴∠MDB=∠EDM=30°,∠MBD=∠DEM=90°,且MD=MD,

-∴△DEM≌△DBM,∴ME=BM,

-同理△EDN≌△CDN,∴EN=CN,

-∴△AMN的周长=AN+AM+MN=AM+MB+AN+NC=AB+AC=2+2=4.

-故填4.

题目:

(1)用旋转变换处理例题7

(2)在等边

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为

外一点,且

,探究:

当点M,N分别爱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

的周长与等边

的周长L的关系.

⑴如图①,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此时

=__________

⑵如图②,当点M,N在边AB,AC上,且

时,猜想

(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

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⑶如图③,当点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若AN=x,则Q=_________(用x,L表示)

-解析:

(1)由DM=DN,∠MDN=60°,可证得△MDN是等边三角形,又由△ABC是等边三角形,CD=BD,易证得Rt△BDM≌Rt△CDN,然后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BM+NC=MN,此时Q/L=2/3;

-

(2)在CN的延长线上截取CM1=BM,连接DM1.可证△DBM≌△DCM1,即可得DM=DM1,易证得∠CDN=∠MDN=60°,则可证得△MDN≌△M1DN,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结论仍然成立;

-(3)首先在CN上截取CM1=BM,连接DM1,可证△DBM≌△DCM1,即可得DM=DM1,然后证得∠CDN=∠MDN=60°,易证得△MDN≌△M1DN,则可得NC-BM=MN.

例题8

题目:

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ABC外一点且∠ABD=60°,∠ADB=90°-1/2∠BDC.

求证:

AC=BD+CD.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轴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题思路:

以AD为轴作△ABD的对称△AB′D,后证明C、D、B′在一条直线上,及△ACB′是等边三角形,继而得出答案.

-解法与答案:

-

证明:

以AD为轴作△ABD的对称△AB′D(如图),

则有B′D=BD,AB′=AB=AC,

∠B′=∠ABD=60°,∠ADB′=∠ADB=90°-12∠BDC,

所以∠ADB′+∠ADB+∠BDC=180°-∠BDC+∠BDC=180°,

所以C、D、B′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ACB′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CA=CB′=CD+DB′=CD+BD.

题目:

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并且使AE=BD,连接CE,DE.求证:

EC=ED.

-

解析:

首先延长BD至F,使DF=BC,得出△BEF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EBC≌△EDF,从而得出EC=DE.

-答案:

证明:

延长BD至F,使DF=BC,

∵AE=BD,△ABC为等边三角形,

∴BE=BF,∠B=60°,

∴△BEF为等边三角形,

∴∠F=60度,

∴BE=EF,∠B=∠F=60°,BC=DF,

∴△EBC≌△EDF,

∴EC=ED.

例题9

题目:

已知,△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

(1)如图1,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那么t=(s)时,△PBC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若另一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如果动点P、Q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3)如图3,若另一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运动.连接PQ交AC于D.如果动点P、Q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何值时,△DCQ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4,若另一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运动.连接PQ交AC于D,连接PC.如果动点P、Q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请你猜想:

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PCD和△QCD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并说明理由

-难度分级:

C类

-试题来源:

课时训练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题思路:

-

(1)当△PBC是直角三角形时,∠B=60°,所以BP=1.5cm,即可算出t的值;

(2)因为∠B=60°,可选取∠BPQ=90°或∠BQP=9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P长,即可算出t的大小;

(3)因为∠DCQ=120°,当△DCQ是等腰三角形时,CD=CQ,然后可证明△APD是直角三角形,即可根据题意求出t的值;

(4)面积相等.可通过同底等高验证.

-解法与答案:

-解:

(1)当△PBC是直角三角形时,∠B=60°,

∠BPC=90°,所以BP=1.5cm,

所以t=3/2

(2)当∠BPQ=90°时,BP=0.5BQ,

3-t=0.5t,所以t=2;

当∠BQP=90°时,BP=2BQ,

3-t=2t,所以t=1;

所以t=1或2(s)

(3)因为∠DCQ=120°,当△DCQ是等腰三角形时,CD=CQ,

所以∠PDA=∠CDQ=∠CQD=30°,

又因为∠A=60°,

所以AD=2AP,2t+t=3,

解得t=1(s);

(4)相等,如图所示:

作PE垂直AD,QF垂直AD延长线,因为AP=QF,

∠F=∠AEP,∠QCF=∠A,所以△EAP≌FCQ,

所以PE=QF,所以,△PCD和△QCD同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

-

搭配课堂训练题(和例题相一致,起到巩固的作用,数量可根据课程容量设计)

题目:

如图,在等边△ABC中,AB=9cm,点P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点从B点出发沿BA边向A点以5cm/s速度移动.P、Q两点同时出发,它们移动的时间为t秒钟.

(1)你能用t表示BP和BQ的长度吗?

请你表示出来.

(2)请问几秒钟后,△PBQ为等边三角形?

(3)若P、Q两点分别从C、B两点同时出发,并且都按逆时针方向沿△ABC三边运动,请问经过几秒钟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析:

-

(1)由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得到AB=BC=9cm,由P的速度和时间t表示出P走过的路程CP的长,然后用边长BC减去CP即可表示出BP;由Q的速度及时间t,即可表示出Q走过的路程BQ;

(2)若△PBQ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相等则有PB=BQ,由

(1)表示出的代数式代入即可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满足题意的t的值;

(3)同时出发,要相遇其实是一个追击问题,由于Q的速度大于P的速度,即Q要追击上P,题意可知两点相距AB+AC即两个边长长,第一次相遇即为Q比P多走两个三角形边长,设出第一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根据Q运动的路程-P运动的路程=18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出满足题意的t的值,然后由求出t的值计算出P运动的路程,确定出路程的范围,进而判断出P的位置即为第一次相遇的位置.

-答案:

-解:

(1)∵等边△ABC,

∴BC=AB=9cm,

∵点P的速度为2cm/s,时间为ts,

∴CP=2t,

则PB=BC-CP=(9-2t)cm;

∵点Q的速度为5cm/s,时间为ts,

∴BQ=5t;

(2)若△PBQ为等边三角形,

则有BQ=BP,即9-2t=5t,

解得t=9/7,

所以当t=9/7s时,△PBQ为等边三角形;

(3)设ts时,Q与P第一次相遇,

根据题意得:

5t-2t=18,

解得t=6,

则6s时,两点第一次相遇.

当t=6s时,P走过得路程为2×6=12cm,

而9<12<18,即此时P在AB边上,

则两点在AB上第一次相遇.

例题10

题目:

附加题,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

∠BQM=60度.

(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

(2)做完

(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

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

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

①;②;③.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

-难度分级:

C类

-试题来源:

中考试题汇编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题思路:

(1)在△ABM和△BCN中,

根据{BM=NC∠ABM=∠BCNAB=BC判定△ABM≌△BCN,

所以∠BAM=∠CBN,

则∠BQM=∠BAQ+∠ABQ=∠MBQ+∠ABQ=60度.

(2)②同样还是根据条件判定△ACM≌△BAN,

得到∠AMC=∠BNA,所以∠NQA=∠NBC+∠BMQ=∠NBC+∠BNA=180°-60°=120°,

即∠BQM=60°;

③同上,证明Rt△ABM≌Rt△BCN,

得到∠AMB=∠BNC,

所以,∠QBM+∠QMB=90°,∠BQM=90°,

即∠BQM≠60°.

-

解法与答案:

证明:

(1)在△ABM和△BCN中,

∴△ABM≌△BCN,

∴∠BAM=∠CBN,

∴∠BQM=∠BAQ+∠ABQ=∠MBQ+∠ABQ=60°.

(2)①是;②是;③否.

②的证明:

如图,

在△ACM和△BAN中,

∴△ACM≌△BAN,

∴∠AMC=∠BNA,

∴∠NQA=∠NBC+∠BMQ=∠NBC+∠BNA=180°-60°=120°,

∴∠BQM=60°.

③的证明:

如图,

在Rt△ABM和Rt△BCN中,

∴Rt△ABM≌Rt△BCN,

∴∠AMB=∠BNC.

又∠NBM+∠BNC=90°,

∴∠QBM+∠QMB=90°,

∴∠BQM=90°,即∠BQM≠60°.

搭配课堂训练题(和例题相一致,起到巩固的作用,数量可根据课程容量设计)

题目:

例题10第(3)问

四、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题(A类)

1、如图,等边△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点E,那么这个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

A、5个B、6个C、7个D、8个

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的中点,DE⊥AC垂足为点E,EF∥AB,AE=1,则△EFC的周长=。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B、AC边上,且AD=CE,BE与CD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