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38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docx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编制目的4

1.1编制依据4

1.2编制范围5

二、施工总体方案5

2.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5

2.2、总工期要求及进度计划安排5

2.3人员、设备配置及劳动力组织8

三、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9

3.1桥梁底座概述9

3.2桥梁底座施工工艺10

3.3桥梁底座施工方法10

3.4施工作业标准13

四、质量保证措施17

五、安全保证措施20

六、环境保护措施21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桥梁底座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编制目的

1.1编制依据

1、《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兰乌二线施(轨)10;

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2编制范围

适用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9标,里程DKX~DKX段的无砟轨道桥梁底座施工。

二、施工总体方案

2.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X工区设桥梁第一、二、三作业队,本标段无砟轨道工程计划2012年9月下旬正式施工,2013年10月全部完成。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无砟轨道有效施工时间为4月份至10月份。

其中2012年计划完成桥梁底座板完成XXX,单线6.96km。

2.2、总工期要求及进度计划安排

X工区桥梁共设三个工作面,即桥梁工程第一作业面(DKX+X~DKX+X)(X特大桥、X特大桥、X);第二作业面(DKX+X~DKX+739.97)(X大桥、X特大桥、X特大桥、X),第三作业面(DKX+356.56~DKX+470.69)(X特大桥)。

桥梁工程第一作业面沉降观测终评:

计划2013年4月10日前完成,CPⅢ观测及评估计划2013年4月1日完成,底座板计划开始时间2013年6月5日,计划完成2013年8月30日;道床板计划开始时间2013年6月10日,计划完成时间2013年10月1日。

该作业面配备工具轨900m,支撑螺杆500套;作业棚150m;技术管理人员(测量4人、试验2人、质检2人),劳动力100人;所用轨枕18486根;混凝土(C40混凝土14238m³)由X#拌和站供应。

平均运距7.99km。

桥梁工程第二作业面沉降观测终评:

计划2013年4月10日前完成,CPⅢ观测及评估计划2013年4月1日完成,底座板计划开始时间2013年6月5日,计划完成时间2013年8月22日;道床板计划开始时间2013年6月10日,计划完成时间2013年10月12日。

该作业面配备轨排框架300m,作业棚100m;技术管理人员(测量4人、试验2人、质检2人),劳动力120人;所用轨枕13360根,已全部进场;混凝土(C40混凝土10291m³)由X#拌和站供应,平均运距3.73km。

桥梁工程第三作业面CPⅢ观测及评估计划2013年4月1日完成,底座板计划开始时间2012年9月25日至2012年10月20日完成李尤村特大桥,2013年4月15日至2013年7月12日完成剩余量;道床板计划开始时间2013年4月5日,计划完成时间2013年10月16日。

该作业面配备工具轨900m,支撑螺杆500套;作业棚150m;技术管理人员(测量4人、试验2人、质检2人),劳动力150人;所用轨枕31478根,计划2012年9月10日进场;混凝土(C40混凝土24261.782m³)由X梁场拌和站供应,平均运距11.6km。

无砟道床(桥梁)施工进度计划表(底座板)

序号

标段

控制工期工程

铺设无砟道床工作区段

 

备注

工程名称

区段

完成时间

起点

终点

长度(m)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历时天数

作业面

1

2013/6/5

2013/7/6

31

第一作业面(桥梁)

架梁后沉降按6个月计算(5工区3套设备)

2

2013/7/8

2013/8/11

34

3

2013/8/13

2013/8/30

17

4

2013/8/16

2013/8/22

6

5

2013/8/9

2013/8/14

5

第二作业面(桥梁)

6

2013/7/18

2013/8/7

20

7

2013/6/11

2013/7/16

35

8

2013/6/5

2013/6/9

4

10

2012/9/25

2012/10/20

25

第三作业面(桥梁)

11

2013/4/15

2013/5/4

19

12

2013/5/6

2013/7/12

67

2.3人员、设备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施工人员配置表

职务

具体人员

备注

工区经理

负责全面管理工作

工区总工

负责全面技术管理工作

分管副经理

负责现场人、工、机、料管理

现场技术负责人

负责现场无砟底座施工技术指导

主任领工员

负责现场人员安排

测量人员

负责无砟底座测量放样

质检人员

负责现场检测

试验人员

负责试验工作

材料人员

负责材料物资供应

设备人员

现场设备管理

一个作业面作业班组施工人员配置

平均每天按120m进度计划安排

序号

班组名称

工序内容

人员

时间统计

1

凿毛班

梁面凿毛处理

4

4

2

钢筋班

钢筋绑扎、安装

20

8

3

模板班

底座、凹槽模板安装

10

6

4

混凝土班

混凝土浇筑

6

4

5

抹面班

混凝土收面

4

2

6

养护班

混凝土养护

2

合计

46

24

一个作业面主要施工设备配置表

设备

单位

数量

备注

吊车

1

25T

汽车泵

1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罐车

5

依据运距调整

钢筋弯曲机

2

钢筋制作加工

平板吊

1

钢筋及设备运输

空压机

1

梁面凿毛、吹洗

发电机

1

电力供给

电焊机

2

接地钢筋焊接、模板加固

洒水车

1

养护水供给

三、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3.1桥梁底座概述

桥梁地段道床板支承结构为底座板,底座板直接浇筑在桥面混凝土上,并用连接钢筋与桥面混凝土间采用预埋套筒连接,当连接钢筋无法拧入预埋套筒时,需依据设计要求进行植筋处理,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为C40。

结构宽度为2800mm,长度分6400mm、6375mm、6625mm、5100mm四种类型,底座板顶面设置4mm厚的聚丙烯土工布,每块底座板底座设置2个限位凹槽,顶面尺寸为1000mm×700mm,底面尺寸为978×678mm,凹槽侧面铺设8mm厚的弹性垫板,弹性垫板四周使用泡沫板填平,并使用胶带粘贴牢固。

32m梁上底座板由3块6400mm、1块6625mm、1块6376mm组成,24m梁上底座板由3块6400mm,1块5100mm,组成。

每块底座板间设置100mm伸缩缝。

3.2桥梁底座施工工艺

 

混凝土底座施工工艺流程图

3.3桥梁底座施工方法

作业主要内容包括:

施工准备、梁面凿毛、钢筋绑扎、底座及凹槽混凝土浇筑、养护、梁面土工布铺设及凹槽垫板安装。

(1)施工准备

桥梁工程验收及沉降评估完成后,复测表面高程,对存在问题地段按设计要求处理。

对梁面进行凿毛清洗、修补、找平处理。

处理后的表面达到清洁、干燥,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无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通过CPIII控制点进行底座边线放样,每隔10m测设一个断面,作好标记,并对每个标记点进行高程测量,作为底座立模依据;通过CPIII控制点测出桥上凹槽的平面位置;

(2)梁面凿毛

依据设计要求需对梁面进行凿毛,凿毛范围:

底座宽度范围内(即线路中心线两侧各1.4m内)。

凿毛深度2mm,见新率不少于50%,并冲洗干净,无浮砟、碎石、油渍应清除干净,无积水。

(3)钢筋绑扎

钢筋网加工采用绑扎,钢筋网间距及保护层厚度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垫块采用统一规格、底座混凝土同等级强度或高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垫块,上下两侧钢筋网片间按设计要求采用马蹄型钢筋架支撑。

(4)凹槽模板及底座模板安装

依据测量定位线,安装底座模板和限位凹槽模板,预留伸缩缝位置,伸缩缝端头模板统一制作安装,并进行加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不偏位。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由拌和站集中拌和。

浇筑时,将混凝土均匀铺在基础面上,用振捣棒及平板振捣器振实,抹面时严禁加水。

凹槽施工时,按设计位置固定模板,在浇筑底座混凝土时一次成型。

底座中心纵向贯通缝可在浇筑前预设,位置、宽度、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h后立即进行保温保湿养生,并及时用土工布覆盖,刚浇筑混凝土土工布不能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土工布上面采用沙袋压住,防止大风吹开土工布,养护时间不低于14天,养护期间平均每天洒水3次,分别为每天10时,14时,17时,应保持其表面呈湿润状态,养护期间依据当天温度变化及日照强度及时调整洒水频率,若养护期间日照较强混凝土表面较干燥,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若当天日照较弱混凝土表面呈湿润状态,可适当减少洒水次数,若温度低于5℃时,需立即停止洒水,只采取覆盖土工布保湿,必要时增加棉篷布保温。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对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温度,拌合物的入模温度,拆模时的温度及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应及时监控,并采取有效实施.夏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能超过30℃;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入模不应低于5℃.不能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时拆模,拆模后不能立即浇凉水,且注意保温.

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底座混凝土的水化热,控制早期强度.

无咋轨道施工应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及《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0)执行。

混凝土浇筑后,按要求进行养护,养护期按《铁路混结构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相关要求执行。

详见表。

水胶比

大气潮湿(RH≥50%),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20%≤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

大气极端干燥(RH﹤20%),大风,大温差。

日平均气温T(℃)

最短养护时间(d)

日平均气温T(℃)

最短养护时间(d)

日平均气温T(℃)

最短养护时间(d)

≤0.45

5≤T﹤10

14

5≤T﹤10

21

5≤T﹤10

45

10≤T﹤20

10

10≤T﹤20

14

10≤T﹤20

35

≥20

7

≥20

10

≥20

28

(7)底座顶面土工布铺设及凹槽垫板安装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进行铺设隔离中间层和弹性垫层安装作业。

聚丙烯土工布铺设应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接缝采用对接,不可重叠。

根据凹槽尺寸加工并安装橡胶垫板和泡沫板,封闭所有间隙。

3.4施工作业标准

(1)一般规定:

①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或预埋钢筋方式与桥梁连接。

梁体预埋套筒或预埋钢筋的位置、数量、状态以及锚固筋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时需提前及时修整;

②轨道中心线2.8m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并清洁、无积水、油污;

③安装底座钢筋网前,在梁体预埋套筒植入连接钢筋,连接钢筋与梁内预埋套筒接头的拧紧力矩应符合《滚扎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的要求。

拧入长度为套筒长度的1/2;

(2)模板:

①模板及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材质量及结构应符合施工工艺要求;

②根据弹出的模板边线,精确安装侧模板、结构缝端模板和凹槽模板。

两侧模板连续设置,在结构缝处安装横向模板。

③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混凝土入模前应对基床面喷水雾湿润;

④底座混凝土浇筑前再次检查确认模板、钢筋状态,再次复核抗剪凹槽的位置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

⑤底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底座与凹槽模板安装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底座

顶面高程

±5mm

水准仪

宽度

±5mm

尺量

中线位置

2mm

全站仪

长度

±5mm

尺量

2

凹槽

中线位置

2mm

全站仪

相邻凹槽中心间距

±2mm

尺量

横向宽度

±3mm

尺量

纵向宽度

±3mm

尺量

高程

±5mm

水准仪

⑤模板拆除应确保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钢筋:

①钢筋原材料性能指标、连接方式、接头技术要求、安装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②钢筋原材料外观质量、规格型号、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或相应规范要求;

③钢筋骨架的绑扎应稳固,缺扣、松口的数量不得超过绑扎扣数的5%;

④钢筋加工好后,半成品应分类存放,挂牌标识;运输和至施工地点,分类堆码在相应需用区域的线间;

⑤先铺设底座纵向钢筋再铺设横向钢筋,钢筋绑扎完毕后,严禁踩踏;底座钢筋绑扎时应兼顾凹槽位置,不得影响凹槽模板安装;

⑥底座与凹槽宜采用钢模施工,安装应稳固牢靠;

⑦钢筋的绑扎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底座及凹槽钢筋绑扎安装检查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

1

钢筋间距

±20mm

观察、尺量

2

保护层厚度c≥30mm

+10mm,0mm

观察、尺量

3

保护层厚度

+5mm,0mm

观察、尺量

4

绝缘性能

满足设计要求

欧姆表测试

相邻纵向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相错不小于1m,搭接长度不小于0.7m,搭接率不大于50%,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35mm。

(3)混凝土:

①混凝土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称量、拌制、浇筑施工和养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应根据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选配混凝土运输用车型和数量;

②混凝土应由拌和站集中拌合,搅拌车运输,每车混凝土均作坍落度检查,并应满足要求;拌制混凝土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严格控制坍落度,每班测定不少于2次,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应在拌制和浇筑现场分别检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浇筑时,应留取强度检验试件,同意配合比每班次应至少取一组检验试件;

③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

④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度高度不宜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取滑槽、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现象;

⑤底座板混凝土应分段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不得中断;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⑥混凝土施工缝的界面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施工缝宜设在设计伸缩缝处,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⑦混凝土浇筑后,应避免与流动水相接触,并在12h内覆盖土工膜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养护,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不少于7d,掺用缓凝剂等的混凝土养护期按规定适当延长;

⑧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捣固棒振捣,应注意避免漏捣、过振。

振捣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底座标高;凹槽四周应振捣密实、底座表面抹平;

⑨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模板拆除后,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⑩底座外形尺寸偏差及检验数量应符合规定:

底座与凹槽外形尺寸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底座

顶面高程

±10mm

水准仪

宽度

±10mm

尺量

中线位置

3mm

全站仪

长度

±10mm

尺量

平整度

10mm/3m

3m尺

2

凹槽

中线位置

3mm

全站仪

相邻凹槽中心间距

±3mm

尺量

横向宽度

±5mm

尺量

纵向宽度

±5mm

尺量

深度

±10mm

尺量

(4)隔离层、弹性垫层:

①桥梁底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清洁底座表面和凹槽底面后,方可按设计要求铺设隔离层和弹性垫层;

②将隔离层分中铺设,并根据凹槽位置画出凹槽边线,按所画线条剪裁隔离层。

③隔离层宜与道床板等宽,铺设时应铺贴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接缝采用对接,不得重叠;接缝处及边沿无翘起、空鼓、皱折、脱层或封口不严等缺陷;

④将弹性垫层粘结于凹槽的侧面,使其与凹槽周边的混凝土密贴,顶面与底座表面平齐,不得有鼓泡、脱离、缝隙现象,接缝处及边沿无翘起、空鼓、皱折、脱层或封口不严等缺陷;缝隙应采用薄膜封闭,利用剪裁下来的隔离层铺设于凹槽底面,并与侧面的弹性垫层牢固粘结;

⑤隔离层、弹性垫层的基底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空洞、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隔离层、弹性垫层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定要求;

四、质量保证措施

4.1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规范及设计要求

工程施工严格执行《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兰乌二线施(轨)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一收标准》(TB10754-20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等规范、标准,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认真落实“试验先行,样本引路”,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可行性成果后,有效开展大面积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有保证,避免盲目施工。

对参与试验段管理、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控制放在工作首位。

制定合理的施工生产计划,确保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4.2人员技术培训

针对无砟轨道桥梁底座施工特点,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各种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上岗前进行三级教育,对涉及“四新”技术项目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认真熟悉、审核图纸,做好书面技术交底,并根据实际进行动态管理,对发生变化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操作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

4.3认真做好施工放样测量和复核

抓好技术资料管理,施工过程做好详细记录,搜集各种原始资料为做好技术档案和编制竣工文件和施工技术总结作准备。

4.4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工区须组织工区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同设计代表联系进行设计交底。

(2)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段分管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4.5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制度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制度包括如下内容:

1.实物检查,按下列方式进行:

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应按进场的批次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2)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

4.6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采购材料的质量。

各种材料到现场后必须由物设部、安质部、试验室有关人员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直到退货,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4.7计量器具管理:

(1)工程管理部和试验室负责所有计量器材的鉴定、督促及管理工作。

(2)现场计量管理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的损坏。

(3)损坏的计量器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

(4)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核对过的量具。

五、安全保证措施

5.1安全目标

质量安全目标:

实现零质量缺陷;施工人员安全目标:

实现无重大伤亡事故,预防应工造成的轻伤事故。

5.2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以作业队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一级为工区长负责,二级为作业队长负责,三级为领工员负责。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5.3安全保证措施

1)结合施工实际,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操作细则。

2)加强机械司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装载机施工作业时,铲斗工作范围内严禁站人。

3)严禁酒后驾车,严禁穿拖鞋上班。

4)各类设备使用前检修、检验,不得出现设备带病工作。

5)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班前、班内不得饮酒。

6)在施工现场设有安全标志,在危险地区周围设围栏,设立“危险”或“禁止通行”等醒目标志,且夜间设置红灯示警。

5.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1、对特种作业人员统一集中管理,配备专业性管理人员,直接高度管理,并由专职安全员监督检查,强化管理。

2、特种作业人员要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遵章守纪,服从指挥,按技术规范办事。

3、每年年初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整顿,凡是年龄较大,或者不服从管理违章蛮干,专业技术较差的,或者造成事故未遂和已形成事故者,及时调整,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4、对所配备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并按期复查,参加再培训。

5、要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建立登记卡,实行一人一卡。

6、严禁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酒后作业。

7、特种作业人员要每月脱产学习半天,学习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事故案例剖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技术水平。

8、对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技术交底,无技术交底不得进行上岗作业,上岗后要严格实施安全措施。

9、要坚持上下岗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10、要严格执行验收制度。

通过验收,确保合格后理验收手续,并由验收人员交付使用。

11、上岗后,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准闲谈聊天,集中精力,精心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