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24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docx

生物高考宝典精华版

细胞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专题

1.人工合成病毒,是否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

(不是,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是种群;

培养基被污染后,其上的所有微生物是群落;

培养皿中的所有物质是生态系统。

2.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必须用含活细胞的培养基)

3.原核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蓝藻细胞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无叶绿体),包括蓝球藻、颤藻、发菜、念珠藻。

5.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不能揭示多样性)。

细胞学说内容中: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不是一切生物);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6.活细胞中元素含量有大到小是O>C>H>N,含量最的化合物是水;

细胞干重时元素含量是有大到小是C>O>N>H,含量最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7.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①动植物共有的糖类是: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葡萄糖

②能水解成两个相同单糖的二糖是:

麦芽糖

③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吗?

(纤维素、核糖和脱氧核糖不是)

9.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脂肪消耗氧多,产生水多,释放能量多。

原因是脂肪中碳、氢含量高,而氧的含量少。

10.盐析是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蛋白质结构没有变化。

高温、酸、碱环境破坏了蛋白质空间结构,肽键不破坏(如酶在高温、酸、碱下失活)。

1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色氨酸转化而来,元素组成是CHON。

动物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

12.DNA是双螺旋结构,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RNA一般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RNA也有氢键存在(如tRNA呈三叶草型存在氢键);DNA的一条链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13.还原糖的检测原理: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注意:

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现用现配,50~65℃水浴加热;

14.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

注意:

实验过程中,先加NaOH溶液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CuSO4溶液(Cu2+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双缩脲试剂与肽键反应

15.脂肪的检测原理:

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当成红色);

注意:

组织样液中脂肪检测不需显微镜,组织细胞中脂肪的检测要用显微镜观察,还要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水纸吸去后,再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后观察。

16.盐酸的作用:

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步骤:

用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8%盐酸)→冲洗→染色→显微镜观察

17.动、植物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

18.制备细胞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因为没有细胞核和从多的细胞器。

同时没有细胞壁,易吸水涨破。

19.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例如糖蛋白减少,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20.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

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22.硅肺是因为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硅尘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细胞死亡。

23.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对细胞有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被排出细胞外。

正常的生物体中都有溶酶体的分解作用,因为正常生物体也会有细胞器的衰老。

24.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25.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6.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没有细胞核。

27.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是大分子通道。

代谢专题

1.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是:

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2.Fe3+和过氧化氢酶并未供给过氧化氢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反应的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的三大特性:

⑴高效性——H202酶与FeCl3催化效率的比较

⑵专一性——淀粉酶催化淀粉与蔗糖(自变量)水解的实验,斐林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是因变量(不能用碘液检测);

也可用淀粉酶、蔗糖酶(自变量)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可用斐林试剂检测,也可用碘液检测。

⑶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注:

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恢复适宜的温度,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所以保存酶在低温(0-40C)

不能用H202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盐酸可能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4.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过程中酶活性不变)

5.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这说明生物界的统一性。

6.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如何控制有氧条件:

充气要先经过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如何控制无氧条件:

酵母菌培养液要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7.检测CO2的产生:

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后者发生的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8.探究呼吸方式时,需要用到的装置

(NaOH溶液与清水)

9.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

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10.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曲线图

P点:

X点:

Q点:

在氧气浓度为时,呼吸作用最弱,即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有机物最少。

11.包扎伤口时,用透气的纱布目的是:

抑制无氧呼吸;

制酒:

无氧条件;制醋或味精时:

有氧条件

松土:

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水稻烂根:

根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植物体有毒害作用提倡慢跑:

有氧运动

17.色素提取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色素分离原理: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18.选材:

新鲜的绿叶(避开大叶脉,剪取)

无水乙醇:

溶解、提取色素(用水不能提取出色素)

二氧化硅:

有助于研磨得充分(不用,提取的色素少)

CaCO3: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主要是对叶绿素)

19.滤液细线:

细、齐、直、匀

层析液不能触及层析液,为什么?

20.⑴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有叶绿体。

(×)

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一定进行无氧呼吸。

(×)

⑵因为光反应需要光,暗反应不需要光,所以晚上只能进行暗反应。

(×)

⑶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叶绿体是通过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的。

⑷叶绿体中ATP的转移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

⑸发生在线粒体中。

(×)

⑹10分钟光照,10分钟黑暗,与5秒光照、5秒黑暗,交替总计20分钟相比较,哪一种情况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

(假设光强是相同的)

⑺光反应中光能转变成ATP。

(×)(光能转变成ATP中的化学能)

21.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一般首先考虑)光照强度与CO2浓度,还有温度

 

A点:

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此时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

B点:

光补偿点,此光强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点:

光饱和点,此光强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超过此光强后,随光强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OE段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

OE段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是:

OE段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是:

若此图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较高,升温后A↓B→C↓

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的。

水影响光合作用是通过影响CO2供应而引起的。

22.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提高光照强度: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延长光照时间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增加CO2的浓度:

农田可以“正其行,通其风”,施有机绿肥;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

适当提高温度:

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注:

有机绿肥增产的原因是:

①有机绿肥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生大量的CO2;②有机绿肥被微生物分解成的无机盐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23.半透膜两侧浓度差越大,达到动态平衡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2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外液和细胞液(液泡中的液体)的浓度差,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核。

25.质壁分离实验选材: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常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有紫色中央大液泡);其它材料也可以,如:

花瓣细胞、保卫细胞等

26.如何让细胞浸泡在蔗糖溶液中?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就可以让细胞浸泡在蔗糖溶液中。

27.生质壁分离时:

液泡变小,细胞液浓度即颜色变深,吸水能力变强

28.质壁分离图可能有三种情况: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或是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29.主动运输的意义:

能主动的吸收所吸收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细胞生命的历程

 1、限制细胞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和细胞的核质比。

 2、实验: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目的:

探究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

材料:

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注意:

在浸泡过程中,用塑料勺不时翻动琼脂块(不要破坏表面)。

自变量:

琼脂块大小(即表示细胞大小)

因变量:

物质交换速率

观测指标:

测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每组的应该相同),

再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

结论:

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3.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所以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多。

4.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DNA分子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

DNA分子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复制

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两个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子细胞形成方式不同)

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思考: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加倍的细胞器是什么?

(中心体)什么时期加倍?

(间期)

有丝分裂后期图中央的赤道板清晰可见。

(×)

5.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原理: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操作步骤:

见右图

材料:

根尖2-3mm

解离液:

盐酸与酒精(1:

1)混合液

碱性染料: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结果:

在视野中能观察到正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绝大多数的细胞处在间期。

 6.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注:

着丝点的分裂不是纺锤丝作用的结果,但是纺锤丝却保证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7.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

(1)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思考:

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在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2)非同源染色体:

除了同源染色体,任意两条即为非同源染色体。

(3)四分体:

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

(四分体的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8.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形成配子时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交叉互换。

一个精原细胞AaBb,产生四种配子,那么这两对基因的位置能确定吗?

9.观察减数分裂材料:

蝗虫精巢(还可以用未成熟的花药)能用雌性生物的卵巢吗?

10.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实质:

精子与卵细胞核相融合。

思考:

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的染色体,双亲对子代的贡献是一样的吗?

(质基因)

1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意义: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8、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9、细胞全能性:

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具有本物种全套遗传信息。

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

全能性大小比较: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2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

但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

21、干细胞的概念:

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干细胞的分类:

全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专能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干细胞的用途:

①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②体外培养出组织和器官,最终通过组织和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22、细胞凋亡的概念: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也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3、细胞凋亡的意义:

①是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

②能维持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

③在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思考: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4、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5、癌细胞的特征:

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26、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27、原癌基因:

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

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思考:

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两者同时突变才会导致细胞癌变。

28.细胞癌变的机理: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29、癌症如何治疗及其机理?

治疗方法:

已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

化疗的机理是抑制DNA复制,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分裂间期。

放疗是利用射线的高能量杀死癌细胞。

遗传专题

1、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性状吗?

×)

杂交方法: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假说演绎法的5步骤:

①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②分析现象,提出假说,

③演绎推理,

④实验验证,

⑤得出结论。

 

3、分离定律的的实质是: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一种)

所以孟德尔遗传规律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4、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有①花粉鉴定法,②测交法,③杂合子自交法。

最具直接说服力的方法是花粉鉴定法。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取材需具有以下两个条件:

①至少含有两对等位基因

②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5、检测一个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常用的方法是:

测交和自交。

对于植物来说最简单的方法是:

自交;对于动物来说只用测交。

6、检测一种性状的显隐性常用的方法是:

①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出现了新的性状,则新性状为隐性。

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不论正、反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为显性,没有表现出来的为隐性。

7.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经现代研究(荧光标记法)发现: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8.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并在人群中随机取样

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基因重组引起的)

②受精过程中精、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

10、艾弗里的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他们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

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没有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只提出了“遗传因子”。

1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格里菲思的实验和艾弗里的实验,后者是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两者的实验中都是少数的R病毒转化为S病毒,不是全部转化,结果中R菌、S菌同时存在,但一般R菌仍是优势菌种(体现在菌落的种类和多少)。

特别提示:

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包括: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作出结论;格里菲思的工作只相当于前两步,不够完善,后两步由艾弗里完成

12、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实验中,短时间保温的目的是使噬菌体有时间将DNA注入到大肠杆菌,而还没有足够时间形成下一代使大肠杆菌裂解;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思考】能否同时用32P和35S来标记T2噬菌体?

能否用14C来标记T2噬菌体?

13、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结果,放射性主要应该分布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如果上清放射性很强,可能的原因有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或者是搅拌过于剧烈,致使大肠杆菌裂解,注入的噬菌体DNA重新进入上清。

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结果,放射性应该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放射性很弱。

如果沉淀物中放射性很强,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使得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没有彼此分离,外壳随着大肠杆菌离心进入沉淀。

14、RNA是遗传物质的一定是RNA病毒,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等)、SARS病毒(非典型肺炎病毒)、HIV(艾滋病病毒,学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病毒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营寄生生活。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RNA病毒都是逆转录病毒,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才是逆转录病毒,如HIV病毒。

15、沃森、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了DNA的物理模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细胞学说阐述了细胞的统一性而不是多样性,标志着生物学进入细胞水平。

16、DMA分子半保留复制

1958年,大肠杆菌同位素示踪技术假说演绎法

特点:

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

复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也就是子链是从5’到3’端合成。

意义:

通过DNA的复制保持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连续性,遗传物质的一致性。

17、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正确地进行。

18.⑴密码子:

mRNA上64种

反密码子:

tRNA上61种

⑵一种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也称容错性)。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携带。

(密码子的简并可以减少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和改变,有利于生物的稳定性。

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表,这证明生物有共同的起源和祖先。

⑶一个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

19、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翻译过程需要3种RNA的同时参与,mRNA(信使RNA)、rRNA(核糖体RNA)、tRNA(转运RNA),其中mRNA作为翻译是模板,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tRNA用于转运氨基酸。

翻译时是核糖体在移动,mRNA不移动。

20、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第一,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这属于间接途径,实例有豌豆皱粒、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第二,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是性状。

这是直接途径,实例有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变异与进化专题

1.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有: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不是DNA分子上任意的改变,必须是基因内部的改变。

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一般包括:

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基因自由组合;还包括:

R型菌转化,转基因生物。

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对生物的性状影响大。

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3.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能控制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4.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染色体组数目与由本物种的染色体组数目直接相关(是一半)。

单倍体育种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植物,而是为了获得纯合个体。

单倍体育种包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只能是幼苗)和筛选四个过程,单倍体高度不育。

多倍体育种:

低温或秋水仙素(最常用)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作用原理: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前期),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低温诱导加倍原理与之相同)

卡诺氏液:

固定细胞形态(之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后再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家族性疾病不等于遗传病,如传染病。

先天性疾病不等于遗传病,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

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6.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要在群体中随机取样;

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7.基因工程操作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常用运载体:

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