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23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docx

朱树英老师《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

朱树英老师: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疑难问题解析

问题一:

根据《司法解释》第4条的规定,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施工合同被认定无效后,人民法院可以凭职权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而如果是仲裁案件,仲裁委员会则无权收缴。

    答:

我个人认为仲裁处理该类案件是同样应当把《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作为法律依据的。

因为《合同法》《民法通则》都有对无效合同当事人非法所得进行收缴的相关规定,如果收缴这部分非法所得在法院处理时可行,在仲裁时不处理,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这个问题与法院和仲裁在处理优先受偿权时碰到的问题有些相似。

当时,在最高院颁布有关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司法解释后,也有人提过相同的问题,即该司法解释规定行使优先受偿权的拍卖工程应由法院处理,那么仲裁案件时能否判优先受偿权?

当时有人就说仲裁不能裁,因为合同法第286条规定是“人民法院依法拍卖”。

而实际上,仲裁庭还是可以裁决的,只是裁决完了要由法院去执行,而且仲裁对收缴非法所得做出裁决后由法院去执行,和仲裁裁决本来就由人民法院执行也是不相冲突的。

     问题二:

施工合同签订后,双方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对中标的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如果当时双方都认为补充协议确未违反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而过后承包人又以补充协议违反招投标法为由,要求认定补充协议无效,这时如何确定合同价款?

     答:

这本身就是黑白合同的认定问题。

《司法解释》规定,中标合同备案后,当事人不得就合同中实质性内容另行约定,应以中标合同为准。

当然,这并不是说合同签订后就不能变更了,按《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签订后当然可以变更,只是补充协议对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后也需要再次备案,只有进行了重新备案后才能作为依据。

这个问题就像是夫妻结婚后可以离婚可以再结婚一样,这是你的自由,只是每次都要去履行登记手续,未履行这个手续就是非法的。

当然,黑白合同和是否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能相提并论。

在实践中,有的黑合同并非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承包人出自无奈或者为了中标或承包工程而不得已而为的。

我认为《司法解释》第21条规定的本意是限制当事人以真实意思为由规避法律和政府的相关规定,这是法律对当事人的不正确的“真实意思”的干予。

因此,履约过程中如要签订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发生变更的补充协议的关键是要有法定的变更事由并同样办理备案手续。

      问题三:

建设工程《示范合同》中关于确定变更价款的31.2款中约定:

承包人在双方确定变更事项后的14天内,不向工程师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时,视为该项变更不涉及合同价款的变更。

据此提出以下问题:

承包人在14天内没有提交变更价款的专项报告,但有双方签字确认的变更事项记录,月进度款的报告中也包括了该月发生的变更工程价款金额,这是否可视为承包方未违反上述合同的约定?

     答:

这涉及到变更的签证确认及具体操作问题。

有的变更签证只是确定一个事实,上面写着“情况属实”甚至“收到”,这和确定合同变更的具体金额价款是不同的概念。

因此,我认为关键是看变更的签证手续应该如何规范操作。

如果对签证具体价款变更已经作了明确约定的,那就作为合同结算依据加进去就是了;如果签证只是确定了具体事实而未确定变更价款的,那么就以图纸为依据来确定变更价款,按照《司法解释》第16条和第19条来操作,也即当事人对变更的价款不能协商一致,可以提交鉴定单位确定。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合同约定要在7天内提出变更的价款,但还要看双方是否对7天期限作了明确约定。

如果没有,则可以看合同是否有默示条款。

如果没有合同约定也没有默示条款,那么7天期限就不应限制当事人,即便过了7天期限,仍可继续提出变更价款请求,其适用的是时效依据,即不超过二年。

     问题四:

依据解释第20条规定的内容,如果当事人仅仅约定了竣工结算的期限,而没有约定承包商提交决算报告后,发包人"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如何处理?

另:

“不予答复”如何理解?

     答:

《司法解释》第20条的立法用意是有效制约逾期不结算工程价款,鼓励双方对结算期限的法律后果作明确约定,以体现“过期视为认可”这样一种原则,这对制约某些发包人以拖延决算为手段达到拖延支付工程款的目的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如果合同仅仅约定了期限而没有约定逾期后的法律后果——过期视作认可,实际上等于没有充分利用“司法解释”这一精神,自然视为没有约定。

关于"不予答复"的理解,我认为是发包人对承包人申报的结算价款的同意与否是否作了答复。

而且,如果发包人不同意结算,要注意其限制条件是“没有正当理由”。

如果发包人有正当的理由没有同意承包人的结算,则不能当然视为“不予答复”。

 问题五:

签订合同时无设计图纸,是边设计边施工的合同,但合同又约定了"一口价",那么结算工程款发生争议时,是依据解释第22条,不予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还是依据解释第16条2款,参照定额重新审价?

答:

这种既没有设计图纸,也没有计价的设计依据,却又以固定价格承发包工程的情况是根本违反建设程序中的基本规则的。

我认为,如果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则应适用按实结算的原则,即按《司法解释》第16条的规定处理。

只要干活了,就要计价。

边施工边设计的工程,施工中的图纸就是你的计价图纸,如果没有设计图纸就按照承包人实际施工量来计算对价。

这种所谓的"一口价"是没有标的的,如果在确定“一口价”的时候没有任何图纸,那就没有包干依据,应当全部打开,予以鉴定,对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计价,叫做"约而不定,包而不实",因为包干的标的就是设计图纸。

如果确定“一口价”的计价方式时没有图纸,那么就只能按照施工过程中提供的图纸来按实计算。

问题六:

合同没有约定计息,但有滞纳金计付标准,可以吗?

《司法解释》第17条规定:

当事人对工程欠款利息计付标准有约定的,按约定处理。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利息计付标准,而约定了滞纳金计付标准,对于这种情况如何适用?

标准是否有限制?

答:

这里有很多个概念,利息、滞纳金、违约金、赔偿金、双倍利息等等,这和《合同法》有关违约责任的规定是相符的。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补偿性的,一种是惩罚性的。

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自由约定刚才说的这几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问题是所涉及的利息和滞纳金标准,如果当事人对这两种违约金有具体约定都要从约定。

此外还有个法律问题,当事人约定了比较高的违约金后,当需要依约定追究责任时一方当事人认为约定的标准过高要求降低的,按《合同法》第114条规定是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仲裁庭降低的。

至于是否降低,如何降低,则要由双方各自举证以影响法官或仲裁员的自由心证。

因此关于标准的高低应从合同的具体情况出发由当事人自己约定,就标准而言不应该有限制,只要当事人自己有约定即可。

问题七:

当事人双方在合同签订时没有对工程逾期竣工的违约责任作具体约定,在案件处理时如何适用该解释?

答:

问题涉及的情况可能是这样:

当事人在适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时,对通用条款第35条“违约”条款具体处理时,没有按要求在专用条款中对逾期竣工的违约金作具体约定,造成合同对逾期竣工的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

对此种情况的处理,应当适用法律的规定。

《合同法》第七章“违约责任”对此作有一系列相应规定。

《司法解释》第8条“发包人的解除权”对承包人逾期竣工的违约责任规定可以解除合同,第10条“解除合同后的处理原则”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除后,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的,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相应的工程价款;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参照本解释第三条规定处理。

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因此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只是损失计算的标准实践较难掌握,处理时可以由当事人自行举证证明损失的大小,也可以要求按利息计算。

《司法解释》第18条规定了三种具体处理的利息起算标准,分别是:

1、建设工程已实际交付的,为交付之日;2、建设工程没有交付的,为提交竣工结算文件之日;3、建设工程未交付,工程价款也未结算的,为当事人起诉之日。

我认为针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按《司法解释》的第18条规定处理。

 

问题八:

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或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因实际施工人的原因(如质量、工期、材料),转包施工企业被裁承担连带责任后,可否向实际施工人起诉?

能否得到支持?

答:

司法解释第25条规定,因质量出现问题的,转包施工企业和实际施工企业对发包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了质量第一的法定地位,质量是否合格高于合同约定的至高意义。

如果因为工程质量问题转包施工企业被诉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转包施工企业有权要求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将实际施工人作为共同被告追加进来;如果在诉讼中没有被追加的,转包施工企业在承担了连带责任后,可以向实际施工人追偿。

我认为,如果质量问题确实是实际施工人的原因所致,转包施工企业承担责任后仍然享有诉权,这是由连带责任的含义所规定的。

至于建设材料问题和工期问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工程质量问题是因材料或者因工期延误(实践中有这样的情况)导致出现缺陷的,也即材料、工期与质量问题有因果关系,而材料和工期是由实际施工人负责的,则也可追究实际施工人的追偿责任;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则不属于《司法解释》第25条规定的情况,应另当别论。

问题九:

只要建筑质量合格,合同无效,按《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是否可以类推,不管施工企业有没有资质,只要建筑质量合格,都可以承揽工程,这是否在客观上鼓励违法?

这一规定是否与《建筑法》相抵触?

这应当如何解释?

答:

《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得不出这种结论,更没有暗示说你没有资质也可以承揽工程的意思。

如果发生了《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的这种情况,应该按已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作为分水岭进行挂钩处理。

《司法解释》留了一个空间,《司法解释》第5条有一个配套的规定,该规定说:

“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不予支持。

”这条规定所谓的没有资质的当事人事实上是有承包工程的实际能力的,这叫资质处于浮动情况。

如本来是三级企业现在已转为两级企业,在没有完全取得相应资质之前完成了工程,虽然没有资质,但是质量是完全合格的,司法解释针对的是这种特殊情况,而丝毫没有放松资质条件的意思。

这个问题不能反推结论。

与此相似的问题是总分包之间是否可以适用《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我个人认为转包或违法分包造成合同无效,其处理的原则仍看已完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而定。

《司法解释》是说承包人如果认为工程质量合格,可以要求发包人按照合同约定计价。

我的理解是如果因为转包或违法分包造成合同无效,承包人仍可以以工程质量合格为由要求按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计价,也就是说,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工程合同无效,其处理原则都是与已完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挂钩处理。

问题十:

请问招投标完成后,确定了固定价,但签订合同时又改为可调价的,所签合同是否有效?

此时备案与不备案是否有什么不同?

答: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内行,虽然问题只有几句话。

我认为这个问题既涉及到合同效力,又涉及黑白合同以哪一个计价方式为准的界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看固定价和可调价哪一个规定在合同中并经过了备案。

通常情况是经中标确认的计价方式即固定价才能获得备案。

如果是这样,那么答案是以备案的固定价为结算依据,假如提问人的意思是指中标时约定了固定计价方式而后来又改为可调价方式,备案单位没有发现并作了备案的,那么就出现备案了一个非中标合同的情况。

备案了,但不是中标合同,则不属于司法解释第21条规定的范畴。

因为,司法解释为黑白合同的区别界限要求既中标又备案,如果备案的不是中标合同,则不能以司法解释第21条规定处理。

据我所知在中标后签约前改变中标计价方式,通常在行政主管部门是难以获得备案的。

因此,这一问题中备案不备案是否有不同,其答案是肯定不同的。

此外,招标完成时如果已确定了固定价,又改变为可调价的,这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

《招标投标法》第46条规定: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合同的计价方式属于实质性内容,因此,中标的实质性内容被改变,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其行为不应得到法律保护。

我理解司法解释第21条黑白合同的处理依据,正是这一条法律规定。

 问题十一:

施工单位在未取得开工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并已完工,双方签订的建设施工合同无效,那么双方的责任如何认定?

对违章建筑的工程款,施工单位能否要求发包方支付工程款?

答:

首先这个问题的命题本身是不成立的。

没有法律依据说没有施工许可证合同就是无效的。

办理施工许可证的规定在建筑法的第8条,此条规定使用的法律词语是“应当”而不是“必须”,并不属于强制性规定,因此,没有施工许可证开工只涉及行政处罚,并不必然导致合同的无效。

没有开工许可证在行政责任方面,可能受到行政部门的处罚,其责任应由承发包双方分担,因为开工前要办理施工许可证,是承发包双方共同应当明知的。

其次,施工许可证在认定工程开工时,也有作为界限的法律意义,如办理了施工许可证,那么在当事人对开工日期发生争议时,可以施工许可证发放时间作为依据。

此外,没有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并不就是违章建筑。

即使工程是违章建筑,只要质量合格,工程价款照算,不存在发包人因此免除工程价款的承担问题,工程款还是应当支付的。

问题十二:

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形象进度款,乙方是否可在竣工时拒绝交付竣工资料,按《合同法》66条行使后履行抗辩权?

如果可以,在发生纠纷时,甲方反诉乙方延误工期,乙方应否承担违约责任?

若发包人在诉讼期间,已向承包人支付全部工程款,那么,实际施工人起诉发包人索要工程款的诉讼案件,发包人能否免责?

答:

工程合同是有履行顺序的,《合同法》第269号规定: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因此,承包人应先履行完工义务,发包人应后履行付款义务。

但是在形象进度款方面,当承包人完成了一个阶段形象进度,发包人应当支付相应形象阶段的进度款。

如果发包人未支付的是进度款,则承包人就享有抗辩权,可以不履行继续施工的义务。

有否后履行抗辩权及如何行使应该看合同约定,示范文本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规定。

示范文本第26条第4款规定:

“发包人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的,双方又未达成延期付款协议的,承包人可以停止施工,由发包人承担违约责任。

”该条约定是参照了国际承包工程的FIDIC文本。

该条约定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承包人行使中止或解除合同的抗辩权,有一条合同约定的附随义务就是应该通知,如果承包人用书面方式通知了发包人,发包人仍不履行,然后有权行使抗辩权,有权按照合同约定中止,还可以进一步解除合同。

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乙方如果依约行使抗辩权,就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甲方反诉乙方工期延误的,因为甲方未按期支付进度款导致乙方停工,则乙方没有工期延误问题,工期依法可以顺延。

至于如果确有证据证明发包人在诉讼期间已经支付了全部工程款。

这只说明发包人对自己的过错采取了补救措施,但不因此可以免除之前的违约责任;如果甲方在诉讼期间已经支付了全部工程款,针对付款责任可以免责,但违约责任仍不能因此免除。

问题十三:

依据《司法解释》第15条规定,工程质量鉴定合格的,施工方因停工造成的损失可不可以向发包人主张?

答: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提得很好的操作问题。

《司法解释》第15条是这样规定的:

“建设工程竣工前,当事人对工程质量发生争议,工程质量经鉴定合格的,鉴定期间为顺延工期期间。

”这个规定仅说了工期可以顺延,但常识告诉我们,施工方停工就会造成损失,那么这部分除工期顺延之外的损失该如何处理呢?

施工合同在示范文本中对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明确规定的。

我现在来读一下示范文本通用条款的第18条“重新检验”约定:

“无论工程师是否进行验收,当其要求对已经隐蔽的工程重新检验时,承包人应按要求进行剥离或开孔,并在检验后重新覆盖或修复。

检验合格,发包人承担由此发生的全部追加合同价款,赔偿承包人损失,并相应顺延工期。

检验不合格,承包人承担发生的全部费用,工期不予顺延。

”我理解,这就是《司法解释》第15条的制定依据。

至于示范文本通用条款中的约定为什么可以成为《司法解释》的制定依据,我在这里集中谈一下我的观点。

我们知道,《司法解释》中有不少规定,要从法律法规中找依据,确实找不到。

例如这15条,还有第18条:

“利息从应付工程价款之日计付。

当事人对付款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下列时间视为应付款时间:

(一)建设工程已实际交付的,为交付之日;

(二)建设工程没有交付的,为提交竣工结算文件之日;(三)建设工程未交付,工程价款也未结算的,为当事人起诉之日。

”等。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这些具体问题又客观要求有统一的答案,其答案在示范文本通用条款中却有相应的约定,而且还都符合行业的操作习惯。

示范文本的全称应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有协议书,通用条款和专用专款三部分组成,现在业内正在使用的是于1999年12月24日由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共同以1999第313号文件公布施行的。

示范文本中通用条款的法律地位属于行业交易习惯,由政府主管部门推荐使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我国《合同法》第62条规定:

“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因此,《司法解释》制订过程中有不少具体问题的处理标准和原则采纳了示范文本的通用条款的约定。

以本问题为例,其答案也就十分清楚,如果施工过程中因质量问题引起停工,看鉴定结果而定,如质量确属合格,则因此引起的所有损失由发包人承担,工期相应顺延;而如质量不合格,则作相反的处理。

问题十四:

依据《司法解释》第24条,施工行为地与不动产所在地的区别是什么?

答:

这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理解问题,其准确理解影响案件的顺利进展。

《司法解释》第24条其内容只有一句话: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以施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但如果不熟悉《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的话,其理解就比较困难,而准确理解正好涉及到了问题的要害。

首先,不动产纠纷属于专属管辖纠纷,必须到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去打官司,例如北京一居民在上海买了商品房,由于商品房属于不动产。

因此,万一打官司就只能到上海打,这叫专属管辖。

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按《司法解释》第24条的规定,不适用专属管辖,也就是最高院已经明确:

这类合同不属于不动产,那就只适用一般管辖,不必到工程所在地打官司。

我的理解,施工合同属于加工合同,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加工合同而已。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例如《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

“垫资原则按有效处理”,这是因为在加工合同种类中,有一类叫备料加工,是由加工人准备原材料和加工费加工的,这就相当于承包人的垫资施工。

其次,建筑物的所在地是特定的、唯一的,而施工行为并不是特定的、唯一的。

我们知道,施工行为是一个过程,包括勘察、设计和施工。

如果采取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施工时,设计、采购、施工很可能不在建筑物所在地,又例如承包人的垫资施工,他的垫资资金的来源很可能来自承包人公司所在地的银行,这样,施工行为地和工程地就不在同一地。

因此,《司法解释》第24条已经明确给了当事人的起诉地的选择权,当施工行为地和工程所在地不一致时,当事人可以施工行为地的人民法院行使诉权。

问题十五:

工程竣工结算完毕,发包方也已支付完工程款,工期延误得到发包方和监理方的书面同意,事后发包方能否再追究承包方工期违约责任?

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工程款结算后的索赔问题,关键是看工程款结算时对工期延误是否已经核扣工程款或者是否豁免违约责任。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所谓的“书面同意”中,对工期问题是否有豁免违约的责任的意思表示,是工程款结算后能否继续索赔的主要依据。

在实践中,工期在施工过程中的延误有多种情形,有发包人的责任,也有承包人的责任,或者承发包双方都有责任,以及承发包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与第三方例如分包、材料供应方的共同责任等等。

因此,在工程最终结算时,当事人会对上述各种责任进行综合评估、协调,最后得出一个调解意见,但这样的调解意见中要明确对各方的工期延误责任的处理,当事人往往在文件或书面结算协议中加一句话,叫做“双方其它无争议”。

如这样,则当事人任何一方事后就不能再提出工期违约索赔。

但也有相反的情况,最终结算协议中没有涉及到工期违约责任,这就不能推断出当事人事后一定不会追究工期违约责任,因为没有对工期违约责任作出处分,并不消灭当事人的追究工期违约责任的权利,此项权利在结算协议签署后的两年时效内当事人均有权行使。

贸仲(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曾处理过这样的案件,当事人的最终结算后的索赔,最终是部分得到支持的。

问题十六:

对照司法解释第26条规定,司法实践中,实际施工人可能是没有工商登记的民工队,此时诉讼主体如何确定?

如果是共同诉讼的话,实际施工人的个人和违法分包人之间的债权应为劳动债权,是否意味着劳动债权无须经过劳动仲裁即可进入诉讼程序?

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细、很具体。

我的理解,最高院在制订这个《司法解释》时,涉及到处理原则时是难以这么具体的。

当然这个问题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执行司法解释的操作问题。

我认为:

实际施工人包括成建制的劳务企业即法人,非法人团体的民工队或称小包队伍,以及自然人即农民工个人。

实际施工人既然包含着这三种情况,就不属于一般的劳动争议;而且,实际施工人的劳务报酬是包含在工程价款中的直接费中的人工费的一部分,要解决这部分特殊的劳务报酬争议,必然需要和解决工程款拖欠同步解决。

我认为实际施工人追索的不是简单的劳动债权,而是工程款的一部分,因此,实际施工人追索劳务报酬按《司法解释》第26条规定,可以直接进入诉讼程序。

至于诉讼主体如何确定,这指的应该是不同的实际施工人的起诉主体,我认为,如果是法人的,可直接以法人名义起诉;如果是民工队,则以其它经济组织形态,由包工头作为负责人起诉;而如果是民工个人或群体个人的,以自然人或群体派代表方式起诉。

针对提起共同诉讼,则不论分包方式是否有效,均可按《司法解释》第26条之程序规定起诉,实际施工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应获得保护。

问题十七:

总包方和分包方的合同有约定,待建设方付工程款后总包方再支付分包方的工程款,现总包方以建设方未支付工程款为由不支付分包方款项,这条理由是否成立?

是否有效?

答:

这个问题不同于前面已讨论过的劳务分包以及实际施工人的劳务报酬问题,也不属于《司法解释》第26条规定的实际施工人的受特殊保护的情形。

《司法解释》总共28条规定中也没有这个问题的答复,因此只能谈谈个人的观点。

我认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当事人在总分包合同的约定,再看法律的规定。

提问者称,总分包合同有“待建设方支付工程款后,总包方再支付分包方的工程款”的约定,这个约定本身是合法的,总分包双方理应信守这个约定。

此外,我国《建筑法》对总分包的法律责任有相应规定,《建筑法》第29条规定总分包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筑法》第55条规定总分包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的内容应包含权利和义务两方面,完成分包工程并确保分包工程质量是总分包双方的共同义务,而收取建设单位的工程款是共同的权利,因此,如总分包双方已约定待收到建设单位工程款再支付分包方工程款,体现的是对连带的权利即收取工程款作了特别约定,此约定符合《建筑法》的相关规定。

据我所知,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总分包的合同如提问者所称的情形,法官一般都会按总分包合同的这个约定来处理案件。

问题十八:

双方签订合同后,由于甲方原因并未实际履行,承包方如何提出索赔,索赔的依据是什么?

有百分比吗?

如果提出利润索赔,法院会支持吗?

答:

对于因甲方的原因迟延开工,承包方是有权提出索赔的。

首先,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

一方当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