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711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x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摘要: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一生。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研究上,很少关注作品背后的作者——福楼拜,作者在主人公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本文试图通过浪漫情怀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黑暗现实与福楼拜的精神追求、《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这三方面来分析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力图对文本有一个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形象福楼拜

 

MadameBovaryimageanalysis

Abstract:

MadameBovaryinhisshortlife,TellsthestoryofawillownallthemeaningandvalueoflifeliesintheloveandmarriageButillmrriage.Ithasbeentwoloverabandoned,WefinallyreachedthepointofnoreturnDutchacttragicdeathinwomeninEmma'slife.Inthepaston"MadameBovary"researchmostlyfocusedonthetragicfateofMadameBovaryresearch,littleattentiontotheauthorbehindthework-Flaubert,oftheherowhodevotedhisownthoughtsandfeelings.ThispaperattemptstoromanceandtragicfateofMadameBovary,Flaubert'sdarkrealityandthespiritualpursuit,"MadameBovary"NarrativeanalysisofthesethreeaspectstotheimageofMadameBovary,tryingtohaveatextnewinterpretation.

Keywords:

MadameBovaryImageFlaubert

 

一、浪漫情怀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

(一)浪漫主义作品使爱玛充满了浪漫情怀———悲剧的前奏

爱玛(包法利夫人的闺名)是一个出生在富裕的外省农民家庭聪明漂亮的女孩,父亲卢奥老爹是个“生活贪享受,花钱起来毫不吝惜”的人,“他吃要吃香的,睡要睡好的,酒要喝陈年佳酿,火要烤旺火,喜欢吃烤得半熟的小羊腿,喝掺兑均匀的光荣酒。

”这对爱玛的影响也是对生活样样考究,贪图享受。

他的父亲想把女儿培养成高雅的“城里小姐”,希望女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能嫁到尊贵的人家。

这种想法对爱玛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产生了重大影响,爱玛开始憧憬上流社会的浪漫生活,对农村宁静、沉闷的生活状态感到十分厌倦,她喜欢更换居住环境,因为“每次都像在爱玛生命中间开始一个新局面。

她不相信事物在不同的地方,老是一个面目活过的地方既然坏,没有活过的一部分,当然会好多了。

“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所以她整日浸泡在夏多布里昂、司各特、拉马丁、拜纳尔丹的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里面,缠缠绵绵的爱情故事和神秘虚幻的激情迎合了怀春少女的浪漫幻想,使她觉得人生就该如那些作品中描写的一样追求自己的爱情。

“所以她由着自己滑入拉马丁的蜿蜒细流,谛听湖上的竖琴、天鹅死时的种种哀鸣、落叶的种种响声、升天的贞女和在溪谷布道的天父的声音。

”在她脑子里充满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爱情故事。

浪漫主义文学、历史小说、传奇小说和同学带来的诗文并茂的画册给她带来了欢快和无穷的想象。

爱玛被作品中的浪漫爱情故事、贵族情调吸引着,她沉迷于上流社会的高雅爱情、贵妇情人的形象并逐渐勾勒出来自己未来雍容华贵的生活图景。

爱玛向往“她巴不得自己也住在一所古老庄园,如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整天在三叶形弯隆底下,胳膊肘支着石头,手托住下巴,遥望一位白羽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田野远处疾驰而来。

爱玛认同的人生是传奇一般的经历和豪华生活,她想要的爱情也和骑士文学中所描绘的一样浪漫与狂热。

母亲死后,爱玛非常伤心,品味着拉马丁的诗歌,她认为“灰暗人生的稀有理想,庸人永远达不到,而自己一下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浪漫传奇小说发展了爱玛的心理:

喜好新奇、渴望自由、仿效上流、自命不凡、追求浪漫爱情、耽于享乐拒绝平庸生活和逃避现实。

这种个性决定了爱玛与现实环境紧张的矛盾关系。

爱玛渐渐形成了她对社会的片面看法,她只向往贵族社会和灯红酒绿,其余的人在她心里都没有位置。

(二)平淡乏味的婚姻与浪漫情怀相撞——悲剧的催化剂

爱玛的婚姻特点:

热烈追求感情的妻子加不懂感情、无生气、天资迟钝的丈夫。

她要获得爱情,要实现理想和追求,必然要转嫁第三者,或儿女或情人。

所以,生儿子的愿望落空后,她把希望转嫁给了情人。

爱玛渴望爱不单单是为了满足本能,更多的是要寻找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借助于婚姻,她尝试着与丈夫交流,可愚钝的丈夫不能猜出她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真正需求,“他很晚才回家,不是十点,就是半夜,吃完了洋葱牛肉,切掉奶酪上的霉,啃下一个苹果,喝光瓶子里的酒,然后上床一躺就打起鼾来了。

”结婚不多长时间,甚至在结婚以前,他们之间的矛盾因素就表现出来了,爱玛暗怨:

“假如夏尔是个有心人,假如他会察言观色,假如他的眼睛能接触她的思想,哪怕只有一次,那她就会觉得千言万语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她心头涌现出来。

”夏尔是一个见解庸俗,既激不起情绪,也激不起欢笑,也激不起梦想的人,和爱玛看戏时,他既不了解剧情,更是毫无忌惮地打起盹来。

爱玛满怀激情地向他吟诵情诗,可就像对牛弹琴,不能获得一点共鸣。

在她看清丈夫以后对婚姻彻底失望了。

爱玛在传奇小说里看到的都是不同凡俗的人物形象,还在渥毕萨尔侯爵那里亲身体验了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这使得她更厌恶性格平庸、感情迟钝、举止庸俗的丈夫,更受不了刻板单调的生活、庸俗乏味的周围的人们。

爱玛认为自己的相貌比那些贵妇还要漂亮,于是订阅妇女刊物,研究小说里描写的家具,关注服饰的新型款式及上等裁缝家的地址,学习音乐和刺绣,精心调教贴身女仆,买考究物品装点生活,把自己打扮成贵夫人,盼望有人来登门拜访。

爱玛“巴望爱情,活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

(三)两次婚外情——悲剧最终形成

爱玛和丈夫参加了侯爵家的宴会后,她开始怨恨自己不幸的婚姻和人生,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甚至比那些贵妇要年轻貌美,又有学问,却过着如此平淡的生活。

而那些公爵夫人举止粗俗,却过着富裕的上层社会的生活,她的心里开始失衡了。

就在这时她认识了莱昂。

莱昂年轻又浪漫,风趣又优雅,且富有诗意,两个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他们翻箱倒柜,什么都谈,一直谈到吃晚餐。

”她为他心跳、不安,潜意识里她感受到爱情的来临,于是“灵魂充满了新的喜悦,她沉沉地入睡了。

”面对年轻漂亮的爱玛,莱昂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她。

可是,莱昂这时还是个腼腆害羞的小伙子,涉世未深,且他比她年轻,又胆小怕事,错把她当作可望不可及的贤妻良母了,放过了机会去了巴黎。

爱玛虽然也很欣赏莱昂,但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爱玛装出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可是在心里,她多么渴望能与莱昂有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啊,然而莱昂的离去使爱玛心灰意冷。

爱玛第一个情人是一个风月场上的老手,庄园主罗道尔弗。

罗道尔弗第一次见到爱玛时就被爱玛的美丽吸引,并且一眼看出了爱玛心里的困境:

“可怜的小女人!

她渴望爱情,就像案板上的鱼渴望水!

”爱玛的美梦再次被点燃,罗道尔弗成为她心中英雄化身,她觉得罗道尔弗就是高贵的子爵,是小说中浪漫的男主人公,爱玛总是模仿小说中的恋爱方式,每天不时的写情书,送昂贵的礼物,可惜罗道尔弗在决定把爱玛弄到手的同时就已经在想甩掉爱玛的办法:

“不会错的,只是过后怎样甩脱呢?

”新鲜的爱情刺激过后,他们的关系也变得如夫妻间的生活一样平淡,爱玛不能忍受这种状况,下决心放弃女儿,和罗道尔弗一起私奔,去追求永久的爱情,可是罗道尔弗为了自己的地位,只用一封撒了几滴水的绝交信就和她断绝关系了。

爱玛不久和莱昂重逢,因为两人有过美好的回忆,很快莱昂成为爱玛新的情人。

如果说爱玛在与莱昂的关系中变得放荡而无所顾忌。

与莱昂交往时,爱玛的生活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卢昂的爱情世界,一个是永镇的现实世界,她钟情于卢昂,可是她却得大部分时间呆在永镇,社会认可的是在永镇生活的爱玛,在卢昂的爱玛则处在黑暗中。

爱情总是充满甜蜜,可时间一长她的爱情变得又是重复地写情书、赴约会、宽衣解带。

现实世界的债务压力和爱情世界的失意使得她内心极度的失望,在罗道尔弗、莱昂也无情的拒绝帮助她时,爱玛的悲最终形成了,她自杀了。

二、黑暗现实与福楼拜的精神追求

福楼拜的一些重要作品反映了从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七一年间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的资产阶级社会。

他与普瓦特文很早就形成了亲密的友谊,普瓦特文的悲观主义思想影响了他。

他们都讨厌“思想卑劣的资产者”。

1846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在卢昂附近的克罗瓦塞别墅住了下来,埋头写作,除偶尔到巴黎拜会一下文艺界的朋友外,在那里过完了一生,且终生未娶。

他一生关注风云变幻的时代,但对政治生活采取超然态度。

他在一封写给同学的信中说“共和派、反动派、红色人物、蓝色人物、三色人物—所有这些人物都在愚蠢地互相勾心斗角。

”诗人路易·布耶和作家杜冈听了《圣安东的诱惑》的朗读后,劝福楼拜“把它全部扔到火里”,“去写一部像巴尔扎克的《穷亲戚》那样讲实际的小说”。

由此开始构思《包法利夫人》。

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社会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由于政权在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王朝之间交迭频繁,社会转型的动荡使法国处在严重的社会分化之中。

福楼拜在给朋友布依耶的信中说出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这个时代的愚蠢现象真令人反感,我感觉到要脱肠了,粪便都涌到嘴巴上面来了。

”在国内外所见到的丑陋现象,使他对资产阶级社会越发感到绝望。

福楼拜清醒的注视着这个世界,感到很悲观。

他的作品里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丑恶本质的这些阴暗面的严肃批判和有力鞭挞。

他不能忍受愚昧无知。

一切中产阶级的、平庸的、平淡的东西都使他充满愤怒之情。

终其一生,他都受到伴随疾病而来的屈辱情绪的压抑。

他性格暴躁,没有耐心。

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由于生活不能够满足他追求理想的热情,他就把报复生活当成一种享受,全身心地投入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写作中,好像跳到臭水沟里去玩水一样,无论是下决心写德拉马尔的故事,还是构思其他人物形象,他都没有避开个人的感情色彩。

面对如此黑暗的社会现实,福楼拜对现实不安与对真与美的精神追求就时刻流露在他的作品中。

《包法利夫人》应运而生。

福楼拜看到了现实中法国妇女地位底下。

自出生以后,妇女就受到这样的教导:

她们在精神上,智力上,甚至是物质上都处于次要地位。

妇女只是男人社会地位和成就的附属品和装饰品。

这是包法利医生和永镇的人们要求爱玛去做的。

包法利夫人没有做到,她的偷情行为是为了满足她的幻想。

她的悲剧结局是她逃避现实的结果。

《包法利夫人》中充满了买卖与借贷的场景。

个人关系也要考虑到金钱。

包法利的母亲给他选的第一个妻子是一个有钱的寡妇。

爱玛的父亲因为包法利可能不计较嫁妆才允许他娶爱玛。

“爱玛的堕落是命中注定的,在劫难逃,并不是她本人的错”(陈振尧,1989:

348),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爱玛死后,勾引爱玛的奥梅得到了十字勋章,把爱玛逼得自杀的奸商兼高利贷者勒乐却发了财。

爱玛是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爱玛最大的错误是看不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爱情”是需要以金钱为基础的。

她神往的那种“高雅”生活方式是需要庄园、别墅和华美的衣着打扮为物质基础的。

没有这种物质基础,“爱情”便会变成幻想。

爱玛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牺牲品。

在《包法利夫人》中我们遇到很多的人物,他们都是下流、愚蠢、卑微、渺小、庸俗的人。

这样的人固然很多,但决不能说全部都是这样的人。

一个村子里,不说两三个吧,竟连一个心地善良的、通情达理的、乐于助人的人都没有,实在难以令人想象。

在爱玛身上,可以看到福楼拜的身影,他曾说过: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李健吾先生对此做过这样的评述:

艾玛是他(福楼拜),因为无形中有他浪漫的教育、传奇的个性、物欲的要求、新式的厌憎、理想的憧憬。

可以认为艾玛是过去的浪漫主义的福楼拜,而不是现实主义的福楼拜。

“这是一个心志未定的青年,在滚滚而下的时代潮流中,随浪起伏;他漂浮着,然而他感觉着,体验着,最后在一块屹然不动的崖石上站住,晓得再这样流卷下去,他会毁灭,会化成水花一样东西,归于消蚀。

他开始回忆、思索、无微不入”,“从自己的经验中搜寻自己美丽的过失”。

因此,福楼拜要描写一批彻头彻尾地平庸的人物,设计一些他们的本性和生活环境所不可避免地要引发出来的事件。

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及自己对美与真的精神追求。

福楼拜的悲观性情和对资本社会的厌恶,加上疾病缠身,使他想要摒弃浪漫主义,追求真与美的现实生活。

三、《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

在福楼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法国社会的风情画,见到形形色色的时代人物,但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是心理性的、超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

这些也许不是福楼拜刻意追求的,但恰恰是这种不刻意追求,使得他的作品浑然天成,耐人寻味,使他和此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了很明显的区别,同时,和许多现代作家的刻意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福楼拜笔下的人物成功者很少,他们多以幻想、孤独、追求、最终失败而告终。

出身医生家庭和青年时期患病的经历,大半辈子的隐居生活,使得福楼拜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追寻更具有悲剧的意味。

福楼拜曾说过,“爱玛就是我”!

而在爱玛身上,体现出的正是刻在古希腊太阳神阿波罗圣殿上的箴言:

认识你自己。

和传统现实主义单纯社会批判理性的哲学基础不同,这样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和剖析,需要更加深刻的手术刀,需要更加符合生活、艺术规律的表现形式。

“艺术家的问题在怎样将人世的变故化成一种幻象,做他描写的张本。

因之一切事物(他的存在也打在里面)没有别的用处,只为完成艺术的创造的使命。

他不证明,因为证明等于撒诳,“艺术家同情街头的乞丐,也同情咬他的虱子。

”在福楼拜的作品中,没有贴上标签的固定的人物形象,没有为了人物而度身定做的故事和环境,没有直白的说明或者明确的揭示,所有的只是作家根据生活的原始状态,从自己的本心出发,塑造出一种真实的幻象,并通过幻象来传达对生命和社会的理解与思考。

这种幻象更接近生活,更能够展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也更能够揭示生活的本质,因此作品也就更有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和道德评判标准的变迁,类如高老头、葛朗台等带有明显标签色彩的典型人物的魅力已经开始消退,甚至有些人对他们的定性提出质疑,这无疑是对他们生命力的挑战。

正因为福楼拜在创作中避免了过分追求典型化的倾向,他所塑造出来的人物才能显示出超现实、超时代的本质真实,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包法利夫人》的形象描写客观、真实,福楼拜在情节上“特意回避偶然性和戏剧性”,没有设悬念,没有出奇制胜,没有峰回路转,有的只是爱玛九年的平庸乏味的婚姻生活。

中间虽说有那么两次偷情,但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中上层社会中,偷情又算得了什么出奇的呢?

就算偷情有点刺激,爱玛的偷情又有什么刺激的呢?

没有钩心斗角,没有欲擒故纵,甚至连半推半就都没有,有的只是一拍即合,随后就是爱玛的情欲亢奋和罗道尔弗以及莱昂的厌倦回避。

这样的情节,如果放到以往的小说里简直就算不上什么。

可是有一点是真实的,正如当时的一位比较开明的主教说“对在外省听过忏悔的人来说,这是一部杰作。

”因为此种真实是以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为基础的,爱玛的每次行动都是上一次行动的必然结果。

而她最终的死亡也是她自己和社会各种行为的必然结果。

就像是古代希腊的宿命一样不可避免,但她又不像古代希腊时那样,只用个人错误就能解释,因为爱玛的死不单单是她的个人问题。

因而,这种悲剧既可怕又深刻。

这就是那种传奇式作品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了。

然而,虽说客观,却不等同于作家没有自己的倾向性了。

用福楼拜自己的话说,作家仍是自己作品中的上帝,只是藏在作品背后不露面而已。

善恶还是要分清楚地,否则叫什么上帝呢?

只是这个上帝是通过自然的方法惩善扬恶的,即通过自己的作品自然呈现的。

《包法利夫人》中有一章节特别有名,也就是“农业展览会”这一章。

过去,论及《包法利夫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没有不以这一章为例来说明福楼拜如何批判资本主义农业的。

此种评论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没得其中三昧。

试着想一下,福楼拜是追求艺术完美的,怎会撇开包法利夫人的遭遇单独去写批判资本主义农业的章节呢?

事实上,从这一章的情节而言,是写罗道尔弗怎样与包法利夫人勾搭上的。

在人物描写而言,则是在骂罗道尔弗是畜生。

福楼拜把农业展览会颁奖项目和罗道尔弗勾引包法利夫人的步骤交织起来写,每写一个颁奖项目就夹写一个罗道尔弗勾引步骤。

颁奖从肥料奖开始,罗道尔弗也从这里开始对包法利夫人下手了;到最后颁发公猪奖时,罗道尔弗的勾引也就成功告终了,这不就是在告诉人们罗道尔弗是头性欲极其旺盛的公猪吗?

在这里福楼拜表现的倾向是很明显的。

《包法利夫人》的形象描写注意语言的精确。

福楼拜的杰出弟子莫泊桑曾经说过自己的老师对他的语言的严格训练,就是有名的“一字说”:

世上的每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能称呼它;它的特点,只有一个形容词能修饰它;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动词能描写它。

福楼拜自己也说过,小说的语言应该像科学的语言一样精确。

的确如此,写爱玛在修道院受熏陶后的结果:

“热狂而又实际,爱教堂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反抗信仰的神秘,好像院规与她的性情格格不入,她也越来越忿恨院规一样。

”这几句话把爱玛那种两级兼有、似乎虔诚实则离经叛道的内心写的非常精确。

而对爱玛的丈夫包法利写的描写更是神来之笔:

“谈吐像人行道一样平板。

”真是精辟。

《包法利夫人》注重心理剖析。

福楼拜特别崇拜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

因此,福楼拜服膺医学,把医学方法和精神用到文学创作中来。

严格来说,西方文学的心理描写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小说就开始了,进入现实主义阶段以后,司汤达、勃朗特姐妹为心理描写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使心理描写在文学中蔚为大观。

到了福楼拜所在的时期,心理描写更是成为了作家们真心的追求或虚荣的时髦。

并且,一批出色的心理描写艺术大师们也开始出现了。

在这样的时期,想在心理描写上有所建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福楼拜接受了这个艺术时代的挑战,在心理描写上造诣很高,成为一代宗师。

和同时代的其他心理描写大师比较起来,福楼拜的心理描写有两个特色:

一是精微,二是探源。

包法利夫人的一生其实只有两件事算的上是大事,那就是和罗道尔弗、莱昂偷情。

可是,她人虽是在和这两个人偷情,神却是在和另外一个人幽会。

这个人就是渥毕萨尔的子爵。

罗道尔弗之所以能勾引包法利夫人成功,是因为爱玛潜意识中的渥毕萨尔的子爵的影子帮了忙。

福楼拜写她在给情人写信的时候,“见到的恍惚是另一个男子、一个她最热烈的回忆、最美好的读物和最殷切的希望所形成的幻影”。

她的肉体上了却了相思债,意识深处仍在害着单相思。

并且这单相思害了他一生,直到服毒自杀。

认真的说就连她的自杀也不是为了肉体上的两个情人,其实是为了意识深处的幻影才毁灭的。

在福楼拜之前似乎没有人写过这样一个女子恋爱或偷情的心理的。

不仅其他作家没有这样写,大概连小说的主人公包法利夫人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心理。

只有创作她的上帝福楼拜才能把她的心看的那么透彻、细微。

在爱玛身上,福楼拜注重心理真实的特点也十分明显。

她的一生最主要的重大变故就是与罗道尔夫和赖昂的偷情,福楼拜在作品中深刻地剖析了造成这一变故的心理原因。

爱玛的父亲自己常常想攀高枝,将女儿送进修道院,爱玛在那里学习养成的是爱慕虚荣的浪漫情怀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心理,最后服毒自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己意识深处幻影的破灭。

在参加完舞会后,爱玛总是念念不忘沃比萨尔和那里的子爵,万分向往,而且随时都在猜测子爵的活动,甚至在她唯一的消遣读书时,也忘不了子爵:

“阅读之中,她常常想起子爵,并且把书里虚构的人物和子爵联系起来。

不过,以他为中心的圆圈渐渐扩大,原来集中在他拓扑上的光环,辐射开来,照耀了更远的空间,照亮了别的梦境。

”在每一次偷情之后,爱玛都会感到一种报复的满足:

“难道她没有受够活罪!

可是现在她胜利了,长期压抑的爱情,毫无保留地奔涌出来,欢畅淋漓。

沸腾激昂。

她品尝着这滋味,没有内疚,没有不安,没有慌乱。

”直面心理真实,这是福楼拜作品具有长久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有引起与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相符合的心理剖析,使人物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时代色彩。

所有这些人物形象既有深度,又能够丰满自足,他们虽然没有固定的脸谱,但却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爱玛。

参考文献:

1、周焱,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的政治动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月第1期

2、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版.

3、张爱真,浅析包法利夫人的悲剧[J].牡丹江师范学院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总第151期)

4、张凌江,被文本吞噬的爱玛——对《包法利夫人》女性主义解读[J].铁道师院学报1999年10月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