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08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红星九年制学校

 

 

学科___语文_______

年级____六年级______

教师___顾鹏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型

精读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动态修改

1、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3、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动态修改

1、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2、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

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

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

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

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3、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4、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和同学交流交流。

5、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

树林

1、山中访友山泉热爱自然

小溪

白云

课后反思

课题

2.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法

学法

导析法

课型

略读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动态修改

一、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雨景吗?

谁能用简单的句子来说说你们印象中的雨景?

谁还能背一背有关诗句呢?

(学生汇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口述目标

六分钟时间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是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2、随机指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圈出错字。

3、课文读完后,指名一生将错字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补充。

集体纠正错字。

4、再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流畅正确。

5、同桌两人一人先读,另一人听。

然后互换,另一个读,先读的学生听。

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6、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课文介绍了山雨的哪两方面,比一比谁能抓住重点。

三、再读课文,感受雨景。

1、师口述目标

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山雨的美。

请大家完成两项学习任务:

一是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请找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2、生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先在小组内学生自己提问让别人回答。

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小组代表提出来,全班回答。

鼓励学生先根据课文后的习题提出问题。

预设:

文中有哪些比喻句?

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从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师:

你觉得山雨的最美之处在哪里?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比赛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读一读、背一背。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教师巡视,了解背书情况。

5、学生展示背书情况。

板书设计:

雨来

声韵

山雨雨中美

色彩 

雨后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动态修改

一、背一背:

把你喜欢的段落背诵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段落。

二、品读感悟:

1、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2、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3、讨论:

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三、小练笔:

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学生练习,时间不够也可延至课外)

课后反思

课题

3.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自己的感受。

教法

学法

读中感悟,合作学习。

课型

精读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动态修改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

你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

(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

(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逐段朗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

(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五、书写生字、词语:

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

板书设计:

3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动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动态修改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

(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

好在哪里?

(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课后作业:

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

课题

4.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美的独特感受。

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读中感悟。

课型

略读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动态修改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

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东北方向,与天子山紧密相连,总面积约180平方千米。

保护区内200多个景点星罗棋布,主要有宝峰湖、黄龙洞、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景区。

这里不仅洞穴奇异,峡湖倚天,飞禽走兽多,植物种类全,而且景观独特,可以连片纵观,也可以分院细览,可谓景中有景,园外有园,美不胜收。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野)

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1)赏析“山是野的。

齐读这一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

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惊险的美。

是一种磅礴的美。

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2)赏析“水是野的。

课文是怎样描写水的“野”的?

找出文中语句说一说。

(3)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快速朗读,说说野物的“野”和游人的“野”表现在哪里。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总第8课时)

动态修改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相机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

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

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

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

又是怎样表达的?

3、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三、好词佳句积累:

1、这篇课文运用了很多比喻句、拟人句,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山是“野”的

水是“野”的

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游人变得“野”起来

课后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重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

难点

习作指导

教法

学法

讨论法、探究法

课型

练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动态修改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

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

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作业:

用精炼的语句将说话内容写下来。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二、三课时)(总第11课时)

动态修改

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

3、习作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六、作业:

课后搜集几篇写景的文章,读一读,积累优美语句。

课后反思

课题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重点

回顾本单元知识,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难点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法

学法

讨论合作法

课型

练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总第10课时)

动态修改(旁批)

一、回顾本组四篇课文:

1、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指导学生体会诗意。

a己亥杂诗(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