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09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

《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教案.docx

九年级上第七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穆冬云主备

25.《论语》十则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道德修养。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文中的读音。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道德修养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

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

处理方法:

1.每一则先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1)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

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2)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明确:

孔子说: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明确: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4)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明确: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明确:

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

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6)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

明确:

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

“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日夜不停地流淌。

(7)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明确:

孔子说:

“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8)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明确:

孔子说:

“君子帮助人成全牡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相反。

(9)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0)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明确: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七、独立思考:

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道德修养:

做人要诚实、守信用,要仁爱,谦虚、勤奋,善于反省自己,要珍惜时间,要志存高远等,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五、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

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

(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八、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九、背诵指导:

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十、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

2.背诵全文。

3.默写全文。

教学后记:

 

26.《孟子》二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本文所运用的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

理论证等方法。

2、难点是第一段的逻辑推理论证过程。

三、教学设想: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法,明确各层级的要求(具体见“教学过程”);注重体现新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诵读全文,力求做到能当堂完成背诵要求。

2、针对文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推理中,逐层分析,逐步理解其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幻灯片,将要点提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印象,便于今后的复习记忆。

3、本文用两课时完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属于文言说理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论证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落实。

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所熟悉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手,回顾其中名句,温故而知新,而后导入本文的学习,了解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二)注重文言诵读,指导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而后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正音。

如:

患(huān)、恶(wù)、箪(dān)、羹(gēng)、蹴(cù)。

(三)提炼中心论点(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要点)

提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而后解答)

明确:

文章开头第一句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的结论,这里其实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

第二句紧接着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导出中心论点,使“舍生取义”的道理明白易懂。

(四)分析论证方法(要求中高层学生掌握并能加以运用)

提问:

在论述中心论点时,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让全班同学阅读思考,而后由中高层级的学生踊跃回答)

明确:

这篇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比喻论证、逻辑推理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

(其中逻辑推理论证法是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中高层级的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一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富贵不能淫》

一、朗读《富贵不能淫》,疏通字词和文意,

翻译明确: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比喻“仁”),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比喻“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比喻“义”),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践,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富贵迷乱,不为贫贱改变志向,不为权势和武力屈服,这样才称得上大丈夫。

二、赏析其对比和对仗的句式,理解其中 的思想内涵。

 明确:

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诠释了孟子 心目中大丈夫。

如何做到

呢?

他也给出了途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三、小结本课时内容

1、回顾本课时要点,提醒全体学生记住孟子的“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以及掌握本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2、面向中高层学生,要求这些学生仔细体味作者的论证思路,从中受到启发,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影片《生死决择》,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四、落实背诵

1、学生做到当堂完成本文背诵;低层学生做到当今能完成本文的背诵。

2、课堂上可以全班齐背或个别抽查的形式来落实背诵情况。

五、布置课后作业

1、结合课后练习之四,落实本课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补充“舍”“恶”“患”,要求中高层级的学生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整理落实,以备检查。

板书设计

 

 

27.订鬼

王充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全文

2.学习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

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预习

二、导入

1.正题

“订鬼”即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关于鬼的看法

2.作家简介

三、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指导。

4.个别朗读。

四、文章简要分析。

1.文章主旨分析

主要是要订正当时关于“鬼是人死后精神形的”的说法。

2.写法简要分析

文章第二段将“人病见鬼出”与“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相类比,用以证明“病者所见非鬼”的观点。

“伯乐见马,庖丁见牛”,是由于神志高度集中,进入迷离恍惚的境界,产生的错觉。

同理,人体病痛,精念存想,神志恍惚,便会“见鬼”,与伯乐、庖丁是一样的,所见非实,所以并非真见到了鬼。

两者类比,有力地否定了鬼的存在。

教学后记:

 

28.马说

韩愈

知识教学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美育渗透点

 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 

1.以伯乐相马导入。

(幻灯片展示) 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

(教师简单讲故事)

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

字退之…… (幻灯片)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

幻灯片展示   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  托物寓意

二.正音(学生听,注音 划出通假字)

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

祗  骈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邪通耶 食马者  (幻灯片 显示注音)

听录音

三.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

四.疏通文意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

  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

然后翻译

  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

二组,负责第二段。

三组负责第三段  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

  完成后,教师评价,再读课文

可能遇到的字词障碍

马之千里者 (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马也 (是,这   也,表判断)  才美 (才华和美好的素质)鸣之 (之,语助词,延长音节 同《狼》久之) 其

五.把握结构,疏通文意

1.说 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

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2.先看第一段,我们请女生先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洪亮

作者以开篇就亮出了一个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真的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

 那么没有伯乐,千里马就怎么样了呢?

我们继续往后读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第一段写了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展示幻灯——无伯乐则名马不名)

看看第一段还有什么问题,自由读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伯乐则名马不名。

为什么说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能千里了呢?

看看韩愈是如何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的。

男生读第二段,找出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堂堂千里马,怎么会“食不饱,力不足”啊?

因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结果就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把责任归结到食马者不知马。

读的时候要读出愤慨的感情。

这段写无伯乐,千里马被埋没(幻灯)

散读

4.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齐读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点,是什么句式?

(三个不连用构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还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把不识马者的虚妄无知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后发出感慨。

最后写 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齐读

四,背景介绍

根据文意,你觉得韩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

  韩愈当时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写下此文(幻灯片)

六. 迁移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说说理由

1.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

2.如果你怀才不遇 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教学后记:

 

29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知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设想:

诗词的考查重点以默写为主,所以对于诗歌本身的分析可作简要要求,以学生自主探索、查找资料为辅,检查背诵为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约客如梦令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朗读感知

2.作者作品简介

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定,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3.理解诗句

4.了解内容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还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欣喜若狂

●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

明确:

“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的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

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的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5.小结

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就那样欢快,这决不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后,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三、学习《约客》、《如梦令》》以学生为主

1.朗读诗歌

2.作者简介

3.诗歌分析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诗歌。

学习《如梦令》

1.学生试分析赏读

交流自己所得资料,整体把握李清照这一独特的女词人和这首诗的情感内容

2.小结

这是一首小令,通过女主人与侍女的对话,反映出女主人对生活的细腻的关注与分析,表现了女主人关切生活,热爱自然。

写法上比较别致。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恰好衬托出女主人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应是”一句,用词准确,又恰当地使用了借代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极富创造性。

很好地表达了女主人的惜花之情。

学习《《约客》以学生为主

1.朗读诗歌2.作者简介

3.诗歌分析。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诗歌。

四、课堂背诵指导与检查

齐读课文,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卖炭翁》、《菩萨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

二、学习《卖炭翁》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创设情景]

白居易,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

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

诗歌以“讽喻诗”为代表。

代表作:

《琵琶行》《长恨歌》。

三、新课讲解

1、诵读诗歌,录音范读,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

2、小序“苦宫市也”的意思。

围绕卖炭翁卖炭的“苦”,诗歌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1--4)烧炭

(5--6)运炭

(7--10)炭被抢

3、请阅读烧炭这一段,分析卖炭翁苦在哪里?

年龄:

职业:

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

南山中

外貌:

满面尘土,两鬓苍苍十指黑。

心理:

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4、作者是怎样描述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天寒——一尺雪

地冻——碾冰辙

人苦——人困牛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5、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神态和动作的?

可以看出这些宫使是什么样的一些人?

外表——黄衣、白衫、翩翩(横冲直撞)

行为——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盛气凌人,蛮不讲理)

心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欺压百姓)

总结:

这是一群盛气凌人,蛮不讲理,残酷麻木的宫使。

6、教师总结主题:

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的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深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此诗

2、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

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

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样过呢?

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300字的小片断

四、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1--4)烧炭:

年龄、职业、劳动地点、外貌、心理

苦(5--6)运炭:

天寒、地冻、人苦、路遥

(7--10)炭被抢:

宫使与卖炭翁的对比

五、学习《书江西造口壁》

1.作者简介

2.朗读

3.分析诗歌

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入侵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王朝的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这种心情。

下片即景抒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住人们对中原的关怀与想念之情。

末尾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六、朗诵诗歌。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