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854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docx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250179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

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方 B.西方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

A.20 000千米    B.15 000千米    

C.10 000千米   D.5 000千米

 右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困,等高距为100米。

入湖河流上游冰川中的岩块,在冰川运动过程中被研磨成白色的粉末随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呈白色.读图完成3-4题。

3.对湖水呈白色贡献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图中K地的海拔可能为()

A.2184mB.2260mC.2363mD.2415m

北京时间2019年9月20日12:

40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环线上(见右图),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

据此完成5~6题。

5.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示环线上的(    )

A. 甲路段   B. 乙路段  

C. 丙路段   D. 丁路段

6.该城市可能是(    )

A. 西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乌鲁木齐

某开发商计划分别在北京(约40°N)和长沙(约28°N)开发楼盘。

两地楼盘朝向、楼高和户型结构相同,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7~8题。

7.冬季卧室采光条件最好的是()

A.北京北卧室 B.长沙南卧室  

C.北京南卧室 D.长沙北卧室

8.上级部门对两地楼盘规划设计图(甲图)进行审批时,该设计在北京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

从甲图中可知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A.扩大南北两侧楼间距B.缩小南北两侧楼间距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

00左右。

对农户大棚来说,棚内高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

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

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

A.实际水汽压大B.饱和水汽压小

C.实际水汽压小D.饱和水汽压大

10.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

A.阴天B.多云C.晴天D.雷雨

11.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

A.早晨放顶风B.中午放顶风

C.早晨放底风D.中午放底风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

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

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

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

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

A.绿洲边缘的荒漠 B.荒漠边缘的绿洲C.绿洲中心 D.荒漠中心

13.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

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水汽易凝结

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16年12月,入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

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米高空等气压差分布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14~16题。

14.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15.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A.重庆    B.长沙     C.南昌      D.武汉

16.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A.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肯尼亚是非洲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境内有数十个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野生动物巡游胜地之一,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建造的蒙内高铁(蒙巴萨——内罗毕)建成通车,促进了该国旅游业的发展。

下图a为肯尼亚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图b为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17~18题。

1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到肯尼亚观看动物的最佳时间为()

A.1-2月    B.3-5月   C.6-9月     D.10-12月

18.对内罗毕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平均气温较低,属于温带气候      B.年较差小,主导因素是距海近

C.气温变化主要受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影响 D.7月气温低和云量多关系密切

近50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北部的沼泽分别逐渐被耕地、林地取代。

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气温也发生了变化。

研究发现,气温变化与地面反射率有关,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地面反射率:

林地<沼泽<水域<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同类土地的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

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省东部、北部气温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20.造成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的直接因素是()

A.地温B.积雪C.植被覆盖率D.日照时数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21—22题。

2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

2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

青海湖平均深度18米,其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

该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读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入湖径流量减少    

B.外泄河道被阻断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湖水蒸发加剧

24.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据报道,2018年12月1日新疆多地出现明显风雪、降温、沙尘天气,其中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地还降下“黄雪”。

堆积在地面的“黄雪”,表面一层掺杂着浅咖色沙尘,内里却相对洁白。

据气象部门观测,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的部分区域降雪量6.1毫米-11.8毫米,新增积雪深度10厘米-20厘米。

最大降雪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市城区,累计降雪量11.8毫米,新增积雪深度12厘米。

根据材料回答25-26题。

25.对于这次黄雪成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西北风带来的黄沙和雪同时降落地面形成黄雪

B.降雪时受大风的影响将当地的沙吹起再降落形成黄雪

C.受强冷空气影响先降雪,随后强风在西北外围形成沙尘暴天气,南下降落形成黄雪

D.当地受冷高压控制,降雪后就地起沙形成黄雪

26.相比周围城区,乌鲁木齐城区多次成为最大降雪中心,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起伏

C.冬季风影响D.下垫面

琼州海峡是全国3大海峡之一,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80公里,宽20至40公里,下图为琼州海峡海底等深线简图。

据此完成27-28题。

27.关于图中海峡洋流流向和甲、乙两处水流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

自东向西,甲<乙

B.冬季:

自东向西,甲<乙

C.夏季:

自西向东,甲>乙

D.冬季:

自西向东,甲>乙

28.关于琼州海峡的叙述正确的适()

A.地壳断裂下陷海水入侵形成

B.背斜顶部张裂外力侵蚀形成

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

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泎板块交界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北大西洋温盐环流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在高纬海域受密度的影响下沉到海底,深层海水向南返程流动。

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该环流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其停滞。

读“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造成图中甲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海水结冰;

③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蒸发弱;

④洋流在向北流时不断蒸发;

⑤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30.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 欧洲西部地区水温升高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 北大西洋深层洋流流量增加

二、综合题。

(55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闽东南地区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丘陵区,土壤以花岗岩性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

闽东南地区是福建省经济中心,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降雨侵蚀力是该地区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外在驱动力。

下图为闽东南月均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内分布图。

(1)简述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年内变化特征。

(6分)

 

(2)分析闽东南7月份降雨侵蚀力较6月、8月份低的原因。

(6分)

 

(3)分析该地降水侵蚀力的季节变化对水库的影响。

(4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对流层臭氧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局地光化学反应以及大气的长距离输送。

通过对亚洲东部清洁背景地区(不受本地区排放源影响)的观测表明,对流层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陆地污染程度重,海洋污染程度轻;春季达最大值,夏季达最小值。

右图为某月亚洲东部对流层大气1000hpa等压面平均海拔高度(单位:

m)以及清洁背景监测站(甲、乙、丙)分布示意图。

(1)指出甲监测站所在地气压状况及其形成原因。

(4分)

 

(2)比较图示月份乙、丙两个监测站臭氧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3)据材料推断臭氧浓度年内季节变化最小的监测站并说明理由。

(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盐度表示每千克水中所含的溶解的盐类物质的量,是分析海洋、咸水湖等水域常用的指标。

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径流、洋流等。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表层海水等盐度线(‰)。

材料二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向热力环流,如上图,一般认为赤道中东太平洋厄尔尼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信风的减弱而导致沃克环流的异常变化。

材料三上图中的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垂直温度梯度是0.05℃/m)的水层,温跃层厚度是指温跃层上界深度与下界深度之差,大洋表面的盛行风和洋流对温跃层有重要影响。

(1)据材料一和上图,比较甲河口地区与长江口盐度分布的差异。

(4分)

 

(2)据材料二文字和图示,描述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

(4分)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推测厄尔尼诺发生时,对乙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厄尔尼诺期间,赤道附近东、西两侧太平洋温跃层深浅、厚度的变化。

(4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分)

树木年轮(简称树轮,如下左图所示)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

春夏季节,树木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秋冬季节,树木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

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合称为一个年轮。

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河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

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资料如右下图所示。

研究表明,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1)根据材料,描述该地的气候特征。

(4分)

 

(2)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试分析其原因。

(5分)

高三年级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5ADCCB6-10ABCDA11-15BABBA

16-20ACCCB21-25DDBAC26-30DCADA

二、综合题

31.答案:

(1)关系:

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2分)。

年内变化特征:

两者年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分);随时间均呈双峰变化规律(或呈M型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5-8月份|(2分)。

(2)6月份,东南季风逐渐增强,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进入雨季,降雨量大、时间长且强度大,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大(2分);7月份,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受副热带高气压脊控制,降雨量减少,降雨侵蚀力随之减小(2分);8月份,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受台风雨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降雨侵蚀力达到峰值(2分)。

(3)夏季降水量大侵蚀力强,河流含沙量大,水库内泥沙沉积量大,库容减小,水库的调蓄作用下降(2分);冬季降水量小河流含沙量小,利于水库存储清水缓解冬季水资源短缺问题(2分)。

32.【答案】

(1)甲地为高气压(2分);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温低,气压高)(2分)。

(2)乙监测站臭氧浓度小于丙监测站(2分);图示月份乙、丙两监测站均以西北风为主,乙监测站上风向为淸洁的海面(2分);丙监测站上风向为日本内陆,陆地污染程度重(2分)。

(3)甲监测站(2分)。

甲监测站位于亚欧大陆中部,风向季节变化小(2分)。

33.【答案】

(1)甲河口地区盐度比长江口小,甲河所在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2分);甲河口地区盐度季节变化小,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2分);从河口向外海,甲处盐度等值线比长江口稀疏,变化较慢。

(要点:

盐度高低、盐度变化)

(2)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加之离岸信风的作用,生成冷海水上升,海水温度低,导致大气下沉(2分);西太平洋沿岸受到暖流的影响,海水温度高,导致大气上升(2分);由于两地热力差异的存在,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形成热力环流。

(3)厄尔尼诺发生导致中东太平洋暖湿气流上升,降水异常增多,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2分);沙漠地区因降水异常增多而使得植被出现短时间茂盛(2分)。

(4)厄尔尼诺期间,东太平洋地区海平面表层海水温度上升,温跃层变深、变厚(2分)。

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下降,海平面下降,温跃层上升变浅、变薄(2分)。

34.答案:

(1)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较大,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2)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夏季降水减少,树木缺少水分(2分);气温较高,导致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树木生长受限,导致树轮变窄甚至缺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