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5714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docx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功能室装备标准

 

本标准中的动词形式:

——“应”表示应该、只准许,“不应”表示不得、不准许;

——“宜”表示推荐、建议,“不宜”表示不推荐、不建议;

——“可”表示可以、允许;

标准中必配部分是学校达标必须的,选配部分供学校特色选择。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遵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159号);

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2]102号);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技[2014]6号);文件中第四页“到2017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完善,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2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4M,……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1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到4M以上,”

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指南》2014年5月;参考表5数字校园终端配备基本指标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编写《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2015》;

JY/T0373-2004教学用液晶投影机;

JY/T0363-2002视频展示台;

JY/T0383-2007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实施规定(公安部令第82号);

JY/TXXXX-XXXX数字化教育装备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

概念:

1校园网:

在校园内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有线或无线)把服务器、网络设备、软件和用户终端合理地连接起来的局域网系统,并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交流和资源共享。

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使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的数字资源。

2信息点:

所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室等教学场所及办公场所都具有网络信息点或WIFI信号覆盖。

信息点总数≥学校班级数量+教师数量+其它校内计算机数量。

每室有线信息点数量应1-2个。

3带宽:

校园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可以有多个出口,分别选择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域网及不同网络运营商。

接入带宽应满足师生上网学习、工作需要。

类别

班均出口带宽

基本

规划

城镇

2M

4M

农村

1M

2M

 

班均出口带宽计算公式:

校园网络出口带宽/接入外网的班级数量。

4生机比:

小学:

10:

1;初中8:

1;九年一贯制:

8:

1。

师机比:

1:

1

注:

生机比是指学生人数与学生用有效计算机的比值。

(学生用有效计算机指符合要求、能正常使用,且在用的计算机,包含网络教室计算机、学生用平板电脑或其他云终端。

)师机比指教师人数与教师用有效计算机的比值。

(教师用有效计算机指符合要求、能正常使用,且在用的计算机,包含教师备课室、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台式计算机、办公用计算机、教师用平板电脑或其他云终端。

)生机比应在满足计算机网络教室最大班额情况下达到上述比例。

5云桌面:

是由服务器提供的,只需要通过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就可以访问驻留在服务器的个人桌面,并且用户体验和我们使用传统的个人电脑是一样的。

1.功能室环境要求:

1.宜有抗强电磁场干扰的措施,地面材料宜防静电。

2.功能室应有良好的防雷或接地措施。

3.计算机网络教室应注意消防安全,需配置灭火装置,如遇火险,以保证初期消防扑救的需要。

4.防盗措施不应影响消防安全,保障消防通道畅通。

5.计算机网络教室供电电源额定总容量应不小于网络教室设备总功率的1.5倍,或配置稳压电源。

6.室内无阳光直射,应安装窗帘。

7.每室至少应有1个校园网信息点。

8.投影机吊装时,在保证投影充满整个银幕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投影机距离银幕最近,

银幕下沿高度不低于第一排学生的座高,吊装位置以远离采光窗口为宜。

第一排学生

桌前沿与银幕的水平距离宜不小于2500㎜,边座学生与银幕远端的水平视角应不小于300。

9.布线宜采用暗埋或桥架方式。

网线、电源线应分离。

10.校园广播系统应配备UPS电源或其他断电应急措施。

11.配有录播系统的教室,室内应照明均匀,房屋装修要吸音、隔音;墙壁、地板、窗帘应采用不反光材料。

2、功能室设置

名称

功能

面积m2

间数

变更原因

修改内容

基本

规划

基本

规划

计算机网络教室

可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斩场所,也可用作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

扩充网络教室功能

修改为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学生上机练习、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学科整合教学、课外培训,能够满足课程安排,也可装置语音系统,用作语音教室,也可兼作电子阅览室使用,但必须有专人管理、有规章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多功能教室

(多媒体教室)

用于视听教学、合班上课、观摩教学和集会,也可兼做文体活动场所。

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将多媒体教室改为

报告厅

多功能教室

(报告厅)

校园广播系统

可满足学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听力测试、校园节目等广播任务,具备调频广播、扩音、录音及CD、MP3等音频放送等功能。

班级多媒体教室

在普通教室内,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为课堂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表达形式。

新增

校园网中控室

(选配)

用来放置网络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管理终端设备等。

可与学校其他数字化系统(校安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的设备间合用。

新增

电子备课系统

(选配)

教师进行备课、网上查询、课件制作、程序开发的工作场所,教师能在办公室用计算机完成备课、教研任务的,可不再设“电子备课室”。

新增

录播系统

(选配)

用于课堂授课或讲义等内容的现场情景录制功能的系统,满足学科教学实况视频或录制,常用于观摩教学、微格教学。

新增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选配)

能够直播、转播电视节目,召开视频讲座,精品课程录像播放等功能。

新增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选配)

为学校重要场所、学生宿舍提供监控、消防报警等。

新增

注:

各功能教室使用面积以《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为依据。

各功能室、系统中软硬件设备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3.功能室配置(原19号文标准)

3.1计算机网络教室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多媒体演示设备

1、投影机型多媒体设备

2、电视型多媒体设备

3、交互式电子白板型多媒体设备

1

三种类型选一即可,详细配置见附表1

2

教师用计算机

笔记本、台式机或云桌面。

配备DVD刻录机,话筒、耳麦,硬件配置不低于当时主流配置。

1

3

学生用计算机

笔记本、台式机或云桌面。

配备话筒、耳麦,硬件配置不低于当时主流配置。

满足最大班额。

满足最大班额

4

交换机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不小于100Mbps,交换机端口应有10%冗余。

若干

5

不间断电源

教师计算机用,不小于1000VA

1

6

配套软件

操作系统、杀毒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办公应用软件、媒体播放和图形处理软件、常用工具,教室管理软件(多媒体广播教学、学生机管理和数据传输)。

1

7

语音系统

 

教师在广播教学、声音广播、口语训练时可以将电脑、外接音源和麦克风的声音广播给学生,还可以请学生发言、进行个别通话、测验、竞赛、抢答、监听和同声传译。

教师随时监听学生电脑与麦克风的声音,纠正学生的发音练习。

满足最大班额。

1

8

电子资料软件

应有电子书库、电子期刊、多媒体库、课件等软件资料。

若干

3.2班级多媒体教室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多媒体演示设备

1、投影机型多媒体设备

2、电视型多媒体设备

3、交互式电子白板型多媒体设备

1

三种类型选一即可,

详细配置见附表1

 

3.3多功能教室(报告厅)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多媒体演示设备

1、投影机型多媒体设备

2、电视型多媒体设备

3、交互式电子白板型多媒体设备

1

三种类型选一即可,详细配置见附表1

2

音响设备

含信号源、功放和音箱

1

3

话筒

有线、无线

若干

4

调音台

1

3.4校园网中控室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防火墙

根据学校计算机总数、流量等参数配置,可实现日志异机备份

1

2

路由器

支持ISDN、ADSL或以太网接口

1

按网络结构需要配置

3

主干交换机

支持VLAN划分,Mac地址绑定

1

4

二级交换机

若干

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5

服务器

FTP、数据库、web服务器,当前主流配置

若干

6

计算机

当前主流配置

1

7

存储器

1

8

不间断电源

在线式,延时,延时时间和功率根据实际配备数量

1

9

机柜

标准机柜,数量满足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放置

若干

10

服务器操作系统

1

11

数据库软件

1

12

杀毒软件

建议采用网络版

1

注:

1.建设教育城域网,资源采用集中建设与管理的区、市(县)的学校,在满足“校园网中控室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减少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服务器等信息存储设备和网络专用软件的配备数量。

并鼓励利用区域教育信息中心或其他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不提倡学校新建数据中心。

2.提出应用云技术,实现服务器虚拟化管理和应用。

3.有条件的学校可逐步配备支持IPV6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不低于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

4.服务器软硬件的配置应根据学校规模及教学应用情况确定。

5.网络存储设备的配备应随着学校教育教学应用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增加。

6.防火墙应安装存储系统日志设备,系统日志保留时间满足公安部的有关要求;并具备完善不良信息过滤、垃圾邮件过滤等功能。

3.5校园广播系统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广播扬声器

室内、室外

若干

2

功率放大器

具备数字音频解码、音频信号输出、点播等功能。

1

3

广播主机

包含业务广播、背景广播、紧急广播,具备MP3自动广播、智能分区广播、日常教学广播、消防紧急广播、背景音乐播放、听力广播功能等

1

4

话筒

有线、无线

若干

5

不间断电源

根据设备负载确定不间断电源容量

1

6

计算机

当前主流配置

1

 

3.6电子备课系统(选配)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教师用计算机

笔记本、台式机或云桌面。

配备DVD刻录机,话筒、耳麦,硬件配置不低于当时主流配置。

若干

2

各种媒体化的

教学资料

媒体素材、教学案例、文献资料、资源所引目录等

若干

3

各种工具性软件

通用的课件制作工具(office、Authorware、Dreamweaver、概念图制作工具Mindmanager等)、学科专用课件制作工具(如几何画板Z+Z平台、地理历史电子教学地图编辑工具等)以及专门的电子备课系统等

1

 

3.7录播系统(选配)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摄像机

带云台摄像头或摄像机,包含教师摄像机、学生摄像机、板书摄像机,可自动跟踪定位,至少支持2路视频,摄像应达到标清及以上。

若干

2

视音频切换台

1

3

监视器

1

4

跟踪系统

自动或人工录播

1

5

录播编辑服务器及专用软件

1

6

教师无线话筒

1

7

学生话筒

专业枪式均匀吊顶

若干

8

音响系统

含功放、音箱

1

9

多媒体设备

1、投影机型多媒体设备

2、电视型多媒体设备

3、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

1

三种类型选一即可,详细配置见附表1

3.8.校园闭路电视系统(选配)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监视器

若干

监视设备

2

监视主屏

若干

监视设备

3

录像机

1

节目源设备

4

光盘放映机

DVD/CD

1

节目源设备

5

摄像机

1

节目源设备

6

录音机

1

节目源设备

7

视音频切换台

1

校园电视台

8

编辑系统

非线性

1

校园电视台

9

计算机

加装视音频编码卡,带刻录设备。

1

校园电视台

10

控制台

1

校园电视台

11

调制器

1

12

不间断电源

根据设备功率配备

1

13

用户终端

每个教室配有IPTVSTB机顶盒、电视机或多媒体设备。

若干

 

3.9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报警主机

若干

周界、室内报警系统

2

对射

若干

周界报警系统

3

被动红外线探测器

若干

室内安防报警

4

摄像机

若干

视频监控系统

5

硬盘录像机

若干

视频监控系统

6

磁盘存储

若干

视频监控系统

7

监视器

若干

视频监控系统

3.10教学用数码设备

编号

名称

规格功能

单位

配备

标准

配备要求

备注

必配

选配

1

打印机(复印机)

 

若干

2

扫描仪

 

若干

3

数码相机

若干

4

数码摄像机

若干

 

4.信息化数字资源

4.1资源类别:

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包括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资源。

4.2资源来源:

校本资源、引进资源、开放资源、国家公共教育资源。

4.2建设要求:

1.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应采取自主开发与择优引进相结合的模式。

2.自主开发适合教学需要,符合科学性、实用性、专业性的校本资源,建立校本资源库,保存自主开发、引进和下载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实行计算机管理,及时维护和更新,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

3.学校应积极参与省、市、县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省内教育资源网等网络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4.引进优质资源,学校应选择使用经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定推荐的教学软件,适合学校现行教材需要,涵盖各学科的音像教材、课件等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定期补充、更新、升级。

5.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生成性资源(讨论、试题、笔记等)的积累和应用。

6.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名校网络课堂,并利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及时将其快速普及、输送到其他学校。

 

5.管理与应用

5.1.管理要求

5.1.1人员配备

专(兼)职管理教师数量

普通小学、初中6-12个班、九年一贯制9-18个班至少配备1名管理教师;

普通小学、初中13-24个班、九年一贯制19-36个班至少配备2名管理教师;

普通小学、初中25-48个班、九年一贯制37-45个班至少配备3名管理教师;

5.1.2人员素质

专职网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网络管理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网管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做好网络、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等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常运行。

5.1.3制度管理

必须建立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室(报告厅)、网络中心控制室、录播教室等专室的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各类信息设备的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学生上机守则等规章制度;要建立学校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及管理人员职责。

学生上机守则张贴于计算机教室前方,其余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分别张贴于相关场所。

校园网络中心应挂有校园网拓扑图。

5.1.4设备、资料管理

要加强网络中心的设备管理,将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线缆经整理后捆扎。

网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软件的维护和病毒特征库的升级。

计算机网络教室内课桌摆放整齐,保持整洁,线缆经整理后捆扎。

定期做好学生用计算机、教师管理用机和多媒体设备等的除尘等保养工作和软件的升级维护工作,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正常开展和其它学科的使用。

一旦出现计算机故障,立即修理,确保学生用计算机的完好率达100%。

长期不用时应安排人员定期对计算机通电开机保养。

同时要加强办公用计算机、教师教学用计算机和各类教室用计算机的管理,网管教师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要加强学校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确保各系统能正常工作。

必须建立信息技术设备的总帐和分类帐,做到记帐及时、正确,总帐每年填写一次,学期中设备有变化时填入分类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定期进行帐物核查,确保帐与物的相符率达100%。

按规定程序做好报损、报废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不足的设备。

要注重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资料和应用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如网络和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等设备的保养维修记录、网络安全记录、信息技术课程开出情况记录、学生上机记录等。

期末整理,分类装订成册。

5.1.5安全管理

要加强网络中心的安全管理,经常检查信息网络系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网管人员必须对资料定期进行备份,定期更改密码,做好实时更新防杀毒软件,应用软件及时打补丁,注意日志的保存等工作。

开设电子公告版及公共留言版等公共网络交流平台的学校,要及时进行登记备案和信息审核工作。

同时要经常检查防火、防盗、防雷等安全设施设备以及防鼠、防水、防尘等保护措施的使用状况,确保安全无事故。

5.2应用要求

(1)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全开足信息技术课程,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推广,加强各学科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对网络教室的使用。

(2)积极参与构建校、市二级互通的教育城域网络平台,在组建校本资源库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市级范围内的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教研管理系统,丰富与积累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开展交流与学习。

包括建立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教研资源库、教师与学生的博客、学生研究性学习网站等。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自制课件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研究和评课等活动要中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4)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利用网站进行学校的常规管理;展现学校办学成果和学生特长;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5)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步伐,利用教育城域网组建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人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等方面的管理。

 

附表1多媒体设备

序号

名称

配备要求

备注

1

投影机型多媒体设备

计算机、液晶投影仪、有源音箱、银幕、视频展台、中控桌、中控系统

三选一即可

2

电视型多媒体设备

计算机、大尺寸平板电视或交互式电视、视频展台

3

电子白板型多媒体设备

白板一体机或计算机、电子白板;视频展台

 

表1.1投影机型多媒体设备基本配备

序号

名称

参考规格要求

备注

1

计算机

当前主流配置

2

液晶投影机

显示方式LCD/DLP;亮度(流明)≥3000;光输出均匀性≥90%;颜色均匀度≥98%;分辨率1024×768(4:

3);16.7M真彩;投影尺寸50cm~508cm(20英吋~200英吋);投影距离1m~10m;灯泡寿命≥3000h(标准);断电保护功能;3C安全认证;其余应符合JY/T0373-2004第4章

3

有源音箱

频响达到80Hz~15kHz,信噪比不劣于75dB,功率10W

4

银幕

漫反射银幕,亮度系数应不小于0.85,电动

5

视频展示台

玻璃镜片组,光学变焦≥12倍;通过3C安全认证;其余应符合JY/T0363-2002第5章

6

多媒体中央控制器

USB接口;其余应符合JY/T0383-2007第4章

7

中控桌

全钢、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