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475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ZDS09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四电”系统集成及相关工程

编号:

SDSD-ZDS-XH-09

 

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

沈丹客专四电集成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4年5月1日发布2014年6月1日实施

系统调试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四电”系统集成及相关工程信号工程应答器系统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准备

2.2.1设备调试前和调试过程中,对下列条件准备条件进行检查:

(1)正式电源稳定可靠。

(2)各设备接地良好。

(3)温度、湿度等机房环境应符合设备正常运行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通信通道稳定可靠。

2.2.2检查设备调试前各个步骤调试准备条件:

(1)单项设备调试前,各单项设备安装和配线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子系统调试前,各单项设备调试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系统接口调试前,各子系统调试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各子系统的版本软件应统一编号管理,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各子系统时钟与CTC同步。

2.2.2做好仪器仪表、机械设备、机具材料准备。

2.2.3做好各类检查、检测记录准备。

2.2.4提前通知监理及设备管理单位派员随工检验。

3技术要求:

3.1信号工程应按施工顺序进行设备单项检验、子系统检验、系统联调检验等静态试验。

3.2信号设备的试验应以设计文件为依据,联锁关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3各站室外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应答器等室外设备与室内控制和表示状态相符。

3.4CTC控制中心与各站的信息必须一致。

3.5室内继电器等设备插(接)入前,应先进行导通,正确后方能送电。

3.6电源零层端子应单独送电,不同性质的端子上不得有混电现象。

3.7设备单项调试

3.7.1信号机送电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灯光位置排列、颜色配置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从分线盘送电时,信号机显示正确。

(3)信号机灯泡的端电压应为额定值的85%~95%。

(4)信号机光源应调整在透镜的焦点上。

灯泡应采用铁路信号专用灯泡,正常点灯时应接通主灯丝。

(5)信号机、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符合下列要求:

①进站信号机,不得小于1000m;在地形、地物影响视线的地方,进站信号机的显示距离,在最坏条件下不得小于200m。

②调车、矮型进站、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及各种表示器不得小于200m。

3.7.2ZPW-2000轨道电路,确认送、受电端通道正确,室外设备侧接收或发送端电压符合要求。

3.7.3S700K型交流电动转辙机安装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认分线盘至转辙机电缆通道正确。

(2)从多机控制器单独送电时,确认以下项目:

①道岔第一连接杆处有4mm及以上间隙时,道岔不得锁闭。

②转辙机动作电流不大于2A,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电流一般不大于3A。

③道岔实际开向与操纵意图一致。

3.7.4道岔密贴检查装置安装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密贴检查处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大于规定值时,不得接通道岔表示。

(2)第一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间有4mm及以上间隙时,不得接通道岔表示。

3.7.5应答器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源应答器写入的信息必须与所在地点相符。

(2)有源应答器接收信息与车站模拟控制信息相符。

(3)无源应答器和有源应答器发送载频正确。

3.7.6电源设备各种电源功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试验内容包括:

(1)电源输入相序与电源防雷箱的输出相序相一致。

(2)输出电源的电压、相位、极性正确。

(3)电源屏两路电源的转换时间不大于0.15s。

(4)电源过压、欠压、过载、短路、接地保护可靠。

(5)三相电源断相或错相时及时报警。

(6)接入最大负载后,各相位间的电流应基本平衡。

(7)电源屏输出电源对地绝缘电阻、对地漏泄电流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

(8)智能电源应具备监测功能。

(9)用250V的接地电阻表,测试带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小于5MΩ。

3.7.7车站联锁应按联锁图表进行模拟试验,并检查下列联锁关系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1)联锁设备显示的采集信息、驱动单元,与采集对象、执行器件的状态一致。

(2)进路排列时信号机的开放、关闭及取消。

(3)进路排列时道岔的锁闭、解锁及开通状态。

(4)轨道区段的占用与空闲。

(5)进路的开通、解锁及取消。

(6)敌对进路的照查关系。

(7)站(场)间联系及与其他接口的联系。

(8)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自诊断、自测试功能,硬件测试、软件故障监视和现场操作与信号设备动作记忆、查询、再现、打印等功能,以及在线测试、维护、远程监视等功能应完善、齐全。

(9)主机和备机转换试验。

3.7.8蓄电池的电源功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试验内容包括:

(1)输出电源的电压、极性正确。

(2)蓄电池的供电时长不得小于15分钟。

3.7.9设备接地测试:

室内、外设备地线连接后,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测试结果填写测试记录。

3.7.10室内CTC、集中监测、RBC等设备安装后,应进行导通检查,确认无混电、短路、短路现象。

3.8子系统调试

3.8.1车站联锁应按联锁图表进行试验,并检查下列联锁关系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1)排列进路时信号机的开放、关闭及取消,与相应信号机实际显示相符。

设有灯丝转换的信号机,在主灯丝断丝时应点亮副灯丝。

有断丝报警设备的,应能正确报警。

(2)排列进路时,与相应道岔的实际状态一致。

①道岔第一连接杆处有4mm及以上间隙时,道岔不得锁闭。

②转辙机动作电流不大于2A,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电流一般不大于3A。

③道岔实际开向与室内控制意图、显示器表示、表示继电器状态相一致。

④断开任一台转辙机表示接点时,表示继电器应可靠落下。

⑤道岔转换超过13s时,应切断启动电路。

(3)排列进路时传递给列控中心信息,与室外有源应答器接收信息一致。

(4)敌对进路的照查关系正确。

(5)改变运行方向时,信号机开放、道岔状态、轨道电路发送和接受、应答器接收信息与室内排列进路一致。

3.8.2列控系统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列控中心逻辑关系验证试验。

(2)与车站联锁系统接口(Q口)功能试验。

(3)与车站集中监测系统接口(R口)功能试验。

(4)与CTC/TDCS结合和信息交换功能试验。

(5)与地面电子单元(LEU)接口(S口)功能试验。

(6)ZPW-2000轨道电路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进、出站信号机开放、关闭时,室内、外相应区段发送、接收的载频、低频码序正确。

②列车占用每一区段时,相应各区段编码正确。

③反向运行时,室内外发送、接收的载频、低频码序正确。

④发送、接收的主备转换试验,报警试验正确。

⑤调整状态下,“轨出1”电压应不小于240mv,轨道继电器可靠吸起。

“轨出2”电压应不小于110mv。

⑥用0.25Ω分路电阻线在轨道电路的送、受端轨面(调谐区模糊区段除外)上分路时,“轨出1”分路电压应不大于140mv,轨道继电器可靠落下。

3.8.3CTC系统各项功能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实时监视站场信号设备、列车运行状态,显示列车车次号,实现站间和区段的透明显示。

(2)列车运行计划的编辑、修改和显示,追踪列车运行位置和到发时刻,自动绘制列车实际运行图。

(3)计算机辅助编制和调整列车运行计划。

(4)通过系统网络向车站下达计划和调度命令。

(5)通过系统网络向机车下达调度命令、调车作业单、行车凭证和进路预报等信息。

(6)自动编制车站行车日志,生成报表。

(7)追踪列车编组状态。

(8)遥控所有联锁设备按钮,具备列车、调车和非正常作业人工遥控功能。

(9)按照调车作业计划,根据机车请求和列车运行状况,自动控制调车进路并对调车状况进行监控和报警。

(10)具备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功能。

(11)实现与列控系统、TDCS结合和信息交换。

(12)CTC设备各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形符号应与车站联锁设备所表示的含义和状态相符。

(13)CTC系统应实时显示:

轨道电路占用与空闲、区间占用与空闲、信号开放与关闭、道岔位置的状态,系统信息响应时间满足要求。

(14)临时限速调度命令传送方式试验。

(15)应答器临时限速管辖范围及报文发送的相应关系试验。

3.8.4集中监测系统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集中监测设备和车站联锁设备、列控设备、调度集中间必须具有良好的电气隔离,当集中监测设备工作或故障时,不得影响联锁设备和区间设备的正常工作。

(2)集中监测系统应及时反映被监测设备的故障及运用状态。

当信号设备电气性能偏离预定界限时,应能发出预警;当捕捉到信号故障预兆和信号故障时,应及时发出报警,且实现故障诊断。

(3)电源屏、轨道电路、转辙机、电缆绝缘、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等模拟量监测功能。

(4)按钮状态、表示状态、继电器状态等开关量监测功能。

(5)数据处理及控制功能正确。

3.8.5室外应答器接收信息与列控中心传递信息相符,用专用测试仪测试应答器向线路发射信息相符。

4施工程序

系统调试流程如下:

 

 

5施工要求

5.1设备单项调试

5.1.1电源设备调试

(1)电源屏的两路输入电源相序应一致。

电源屏两路输入电压不超过±25%时,电源屏应保证信号设备正常工作。

输入电压超过±25%时,电源屏发出声、光报警。

(2)当电源屏两路输入电源中的任何一路发生断电或断相时,应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电源供电,并具备手动转换和直供功能。

(3)主、备电源的转换时间(自动或手动)不应大于0.15s。

(4)输入、输出断路器(熔断器)在短路、过流时应能可靠断开,过流值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5)各种输出电源的额定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流、输出电源对地绝缘电阻、对地漏泄电流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接入最大负载后,各相序间的电流应基本平衡。

(6)在下列情况下电源屏的表示和声光报警功能应工作正常:

①两路输入电源转换。

②三相电源缺相、错相。

③两路输入电源中任何一路停电。

④输出过载。

⑤输入电源过压、欠压。

⑥稳压设备故障。

⑦电源模块故障。

(7)监测功能试验

①实时监测输入、输出电压、电流;

②实时监测输入电源缺相、错相状态;

③实时监测25Hz轨道电源、局部电源的相位;

④实时监测模块工作/故障状态;

⑤显示实时监测数据、故障定位和故障原因;

⑥储存故障记录。

5.1.2不间断电源(UPS)调试

(1)测量输出电源极性正确。

(2)UPS工作正常、指示灯显示正确。

(3)UPS在外部电源停电或切换时,应在规定放电时间内持续向负载供电。

(4)UPS故障时,应能旁路UPS直接供电。

5.1.3车站联锁模拟试验调试

(1)制作带有轨道、道岔及与联锁相关接口条件的模拟盘,模拟条件应与室外设备相对应,能满足联锁试验的要求。

(2)模拟试验前,应对机柜(架)零层电源端子、侧面端子进行空送电试验,设备插入后送电试验,并无混电现象。

(3)联锁机设备试验

①核对设计文件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接口采集、驱动表相一致。

②运行联锁设备测试程序,核对联锁设备的采集、驱动单元与相对应的采集对象、执行器件的状态相一致。

③联锁设备所显示站场图形与施工设计中的站场平面图相一致。

④各单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脱机或倒机现象,主机和备机转换试验正常。

⑤具备自诊断、现场操作与信号设备动作记忆、查询、再现、打印等功能。

⑥控制显示分机具备信息采集、站场显示、报警音响处理等功能。

(4)按照联锁表对下列项目进行模拟试验,使联锁关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①进路排列时信号机的开放、关闭及取消。

②进路排列时道岔的锁闭、解锁及开通状态。

③轨道区段的占用与空闲。

④进路的开通、解锁及取消。

⑤敌对进路的照查关系。

⑥站(场)间联系及与其他接口的联系。

5.1.4信号机单项调试

(1)信号机灯光调试良好、显示正确,同架信号机两个同一颜色的灯光色谱应接近一致,同一机柱同方向安装的各个机构灯位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2)信号机的显示距离

①进站信号机不得小于1000m;在地形、地物影响视线的地方,在最坏条件下不得小于200m。

②调车、矮型进站、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及各种表示器不得小于200m。

(3)信号机构的灯座调整灵活,且光源调整在透镜的焦点上。

透镜组的色玻璃及透镜清洁明亮、无影响显示的斑点和裂纹,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信号机正常点灯时应点亮主灯丝;当主灯丝断丝后,能自动转至副丝,并有断丝报警信号。

(5)调整信号机点灯远程变压器、信号点灯单元,使信号机灯端电压为额定值的85%~95%,调车信号为75%~95%;使灯丝继电器电流应在最小可靠工作值的120%~140%范围内;室外灭灯时,相应灯丝继电器落下。

5.1.5轨道电路单项调试

(1)确认送、受电端通道正确,按轨道电路调整表进行配线。

室外设备侧接收或发送端电压符合要求。

(2)ZPW-2000轨道电路调整

①按设计图纸核对移频柜内各发送、接收的载频和选型端子连接线应正确。

②测量并核对24V工作电源极性正确。

③发送器工作正常时,对应衰耗盘“发送工作灯”点亮,测量发送器功出电压正常。

④接收器工作正常时,对应衰耗盘“接收工作灯”点亮;测衰耗盘本轨道区段轨入电压,调整接收电平,使接收器限入“轨出1”电压不小于240mV,轨道继电器电压应不小于20V,并可靠工作;

轨道区段空闲时衰耗盘“GJ”亮绿灯,轨道区段占用时“GJ”亮红灯。

⑤试验发送、接收并机,关闭主机或并机电源,轨道继电器不应落下。

⑥任一发送、接收故障时,移频报警应正确。

(3)在轨道电路任一处轨面用标准分路线进行分路时(电气绝缘节区域死区段除外),进行电压和电流测试。

①接收器的限入残压不应大于140mV,轨道继电器残压不应大于5V,并可靠落下。

②机车信号短路电流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机车信号短路电流

频率(Hz)

1700

2000

2300

2600

机车信号短路电流(A)

≥0.5

≥0.5

≥0.5

≥0.45

(4)“3伏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调试

①确认“3伏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送、受电端的设备、电阻、扼流变压器等,符合设计要求。

②调整状态下,室外轨面电压不应小于3V;室内轨道继电器线圈电压不应小于15V,相位正确,继电器可靠吸起。

③用0.06Ω标准分路线在轨面上分路时,轨道继电器线圈电压不应大于7.4V,继电器应可靠落下。

5.1.6转辙装置调试包括电缆通道、道岔密贴、道岔转换、道岔开向室内外一致性、切断表示的检查。

(1)检查确认组合到分线盘、分线盘至转辙机电缆通道正确。

(2)道岔密贴检查

①道岔在定位和反位时,密贴段各牵引点的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间有4mm及以上间隙时,道岔不得锁闭和接通道岔表示。

②两牵引点之间有5mm及以上间隙时不得接通道岔表示电路。

(3)道岔转换检查

S700K交流电动转辙机在正常转动时,摩擦联接器作用良好,转辙机动作电流不应大于2A;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摩擦联接器应空转;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电流不应大于3A。

(4)道岔位置室内外一致性检查

通过室内操纵道岔转换,核对启动继电器(2DQJ)与操纵意图一致,道岔实际开向应与室内操纵意图一致,定反位表示继电器与道岔实际开向一致。

(5)切断表示检查

断开转辙机和密贴检查器中任意一组表示接点时,必须切断表示电路。

5.1.7道岔下拉装置单项调试

(1)下拉装置的锁闭和解锁功能可靠。

(2)下拉驱动器启动电路工作2S后,心轨转换电路方可执行转换命令。

解除心轨与滑床板的下拉夹具,可动心轨方可转换。

(3)在心轨转换过程中,下拉驱动器启动电路应保持工作状态,保证可动心轨转换到底;下拉驱动器启动工作时间超过30S后应停止工作。

(4)可动心轨转换完成后,切断下拉驱动器启动电路,下拉夹具应将心轨与滑床板夹紧,下拉电机(马达)处于锁闭状态。

(5)道岔区段处于进路锁闭或有车占用状态时下拉驱动器不应启动。

(6)道岔调整时,关闭下拉装置的油路阀门,下拉装置应处于保压工作状态。

5.1.9调度集中(CTC)设备调试

(1)机柜送电后,主、备用系统正常启动,硬件指示灯显示正常。

(2)当主系统故障后,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当备用系统故障时,不影响主系统正常工作。

(3)调度中心行车调度、助理调度、车站维护操作终端能够正确显示系统工作状态。

5.1.10列控中心(TCC)设备调试

(1)设备启动检查

①在手动切换状态时,先启动的一系,自动进入主控状态;后启动的一系自动进入备用状态。

②在自动切换状态时,同时启动两系,两系均能正常工作,且状态为一个主控系一个备用系。

③表示系统的工作状态指示灯正确。

(2)同步状态下设备切换检查

①双系切换时,列控中心能正常工作。

②关闭主控系,列控中心应自动切换到备用系。

③关闭备用系,主控设备仍能正常使用,不受影响。

(3)列控中心电源冗余检查

①送电后两模块正常工作,电压应调整一致。

②关闭其中任意一个电源模块,另一个模块能正常工作。

(4)列控中心开关量驱动、采集对位

①轨道继电器的状态采集正确。

②站内轨道方向切换继电器状态的驱动、采集正确。

③区间方向继电器状态的驱动、采集正确

5.1.11应答器调试

(1)确认应答器组内顺序、间距、安装位置与设计相符。

(2)使用报文读写器对应答器输入相关报文。

(3)使用报文读写器读出应答器存储的报文,核对报文内容与设计文件的一致性。

5.1.12无线闭塞中心(RBC)设备调试

(1)机柜送电后,主、备用系统正常启动,硬件指示灯显示正常。

(2)当主系统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当备用系统故障时,不影响主系统正常工作。

(3)维护终端能够正确显示系统工作状态。

(4)RBC和维护终端设备工作正常。

(5)检查RBC与接口服务器(VIA)通信正常。

(6)检查RBC与记录单元通信正常。

5.1.13信号集中监测设备调试

(1)信号集中监测设备使用前应检查供电电源正常,无短路和断路现象,核对采集线与设计图相符。

(2)设备面板指示灯正常。

(3)测量外接传感器工作电压正常。

(4)操作上位机能够正常工作。

5.2子系统调试

5.2.1车站联锁系统应进行下列调试

(1)联锁软件应经过仿真实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联锁试验。

(2)联锁关系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及联锁图要求。

(3)信号机试验

①排列进路时,室外相应信号机实际显示应与控制台显示一致。

②设有灯丝转换的信号机,在主、副灯丝转换及报警正确。

(4)道岔试验

①道岔实际开向与室内控制意图、表示状态相一致。

②断开转辙机密贴检查器的任一表示接点时,表示继电器应可靠落下。

③道岔转换超过规定时间时,应切断启动电路。

(5)轨道电路实验

①轨道电路的占用及空闲,与室内显示状态一致。

②调整状态下,轨道继电器应可靠吸起。

③分路状态下,轨道继电器应可靠落下。

5.2.2列控子系统应进行下列调试:

(1)ZPW-2000轨道电路调试

①列控中心按进路和轨道电路信息编码逻辑,对各个轨道区段进行编码。

②列控中心驱动相应轨道电路的方向切换继电器,控制轨道电路迎列车方向发码。

③室内、外相应区段发送、接收的载频、低频码序正确。

④检查转频码的发送和取消的时机及地点正确。

(2)相邻列控中心间调试

①相邻站间轨道电路状态及编码所需要的信息,应能实现闭塞分区编码逻辑的连续性。

②办理改变运行方向时,应能驱动相应的方向继电器。

③相邻车站和区间中继站临时限速信息应能正确传递。

④相邻列控中心运行状态信息应能正确传递。

(3)应答器接口调试

①测试应答器报文是否发送正确。

②测试列控中心控制冗余LEU切换功能是否正确。

5.2.3调度集中子系统应进行下列调试:

(1)监督功能试验,主要包括信号设备的状态和布局,车次号的追踪和管理。

(2)控制功能试验,主要包括中心人工控制功能,中心自动控制功能,车站信号设备控制等。

(3)管理功能试验,主要包括时刻表的编辑、管理、自动加载和自动下载,准点率统计,事件和报警管理,各种报表管理,回放功能,系统参数管理,系统设备状态管理,车组号全线追踪和管理等。

(4)临时限速拟定功能试验,主要包括临时限速拟定和临时限速服务器接口,相邻调度台临时限速接口。

(5)检查调度中心列车调度、助理调度台功能,车站CTC功能,综合维修功能,电务维护功能。

5.2.4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应进行下列调试:

(1)检测项目应符合设计规定。

(2)模拟量的监测内容、监测点、监测量程、监测精度、测试方法、采样速率等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3)开关量的监测类型、内容、方法等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4)故障报警和预警的分类、内容、方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5.3系统接口调试

5.3.1CTC与CBI间的接口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调试:

(1)CBI下位机向CTC自律机传送

①站场表示信息

信号状态、道岔状态、区段状态、按钮状态、表示灯状态和各类报警信息。

②联锁由非常站控模式向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转换时的数据交换信息。

(2)CTC自律机向CBI发送

①控制命令信息

命令类型、命令按钮顺序、按钮状态表示信息。

②时钟信息。

(3)CBI联锁与CTC自律机相互传送控制状态信息

①CBI下位机主备运行状态和当前控制模式的控制状态信息。

②CTC自律机主备运行状态和允许转回自律模式的控制状态信息。

③CBI和CTC表明自己运行正常和网络通畅的心跳信息。

5.3.2CTC与RBC接口调试:

(1)CTC向RBC发送

①区间、站内封锁,紧急停车消息。

②列车注册。

③列车计划。

(2)RBC向CTC发送

①列车位置、车次号等列车基本信息。

②列车速度信息、停稳信息。

③车载设备及RBC工作状态信息。

5.3.3CTC与TSRS接口按下列要求进行调试:

(1)CTC向TSRS发送

(2)TSRS向CTC发送

(3)依次断开TSRS主机上的CTC网络通道应报警。

5.3.4TSRS与TCC接口进行下列要求进行调试:

(1)TSR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