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46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1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docx

衡水高考诗歌复习

一:

早读要求:

结合注释理解背诵《关雎》《蒹葭》,画出表现情感主旨,手法精彩的句子。

17关雎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

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

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

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

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

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和鸣声。

雎鸠,鸟名,即王雎。

洲,水中可居之地。

这两句是以雌雄和鸣的雎鸠形容“君子”、“淑女”的融洽。

  [3]洲,水中陆地  [4]窈窕,幽闲。

淑,美善。

  [5]好逑,好的配偶。

逑,匹配之意。

  [6]参差,长短不齐貌。

荇菜,水生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

之,指荇菜。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

“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9]思服,思念。

《毛传》:

“服,思之也。

”  [10]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词。

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辗,古字作展。

展转,即反侧。

反侧,犹翻覆。

  [12]琴、瑟,皆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友,此处有亲近之意。

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3]芼,择取,挑选。

  [14]钟鼓乐之,用钟鼓来使“淑女”喜乐。

[1]

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全诗可分为三节。

第一节(前四句)爱慕:

这一节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二节(中间八句)思念:

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节(最后八句)愿望:

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

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

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8.蒹葭.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的滩地。

注释

  ⑴选自《诗经·秦风》。

秦,周朝时诸侯国名,在今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

  ⑵蒹葭(jiānjiā),蒹:

荻,葭:

芦,芦苇。

  ⑶苍苍:

深青色。

  ⑷白露为霜:

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

为,凝结成。

  ⑸所谓:

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⑹伊人:

那个人。

  ⑺在水一方:

在水的另一边。

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

方,通“旁”。

  ⑻溯洄(sùhuí):

逆流而上。

  ⑼从:

追寻

  ⑽阻:

险阻,(道路)难走。

  ⑾宛在水中央:

(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⑿凄凄:

茂盛的样子。

下文“采采”义同。

  ⒀晞(xī):

干。

  ⒁湄(méi):

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⒂跻(jī):

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⒃坻(chí):

水中的小洲、小岛。

  ⒄未已:

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已:

完毕。

  ⒅涘(sì):

水边。

⒆沚(zhǐ):

水中的沙滩。

⒇右:

迂回曲折。

赏析: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

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

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崎岖而漫长;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又在水中央。

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

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悯心情。

三章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这首诗朦胧、含蓄,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蒹葭》中的“伊人”究竞为何人?

长期以来,人们对《蒹葭》主题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接导致了对诗中“伊人”形象有多重理解。

持“爱情说”者,认为“伊人”是意中人;持“政治说”者,认为“伊人”是贤能之人;持“理想说”者,认为“伊人”象征着理想。

其实,无论“伊人”是何人,指的是什么,诗歌中的主人公都是经历了许多波折,一直苦苦追寻着“伊人”。

这其实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意义,美好的事物总是可望难即的,不管最后主人公是否寻得“伊人”,这追寻过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关雎》与《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不同点: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二、结合《关雎》《蒹葭》的理解,完成名句默写:

1.《关雎》中的男主人公为了表达对心中姑娘的爱意、让她开心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雎》中,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5.《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蒹 葭

1.《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5.《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一:

早读要求:

结合注释理解背诵《观沧海》《饮酒》,画出表现情感主旨,手法精彩的句子。

19观沧海 [东汉末年]曹操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庆幸极了,用作诗歌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1)临: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

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

通“苍”,青绿色。

  (4)海:

渤海。

  (5)何:

多么。

  (6)澹澹(dàndàn):

水波动荡的样子。

  (7)竦峙(sǒngzhì):

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

  (8)萧瑟(xiāosè):

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

太阳和月亮。

  (11)若:

如同.好像是.。

  (12)星汉:

银河。

  (13)幸:

庆幸、荣幸。

  (14)甚:

极其,很。

  (15)至:

极点。

  (16)幸甚至哉(zāi):

很荣幸至此。

  (17)咏:

歌吟。

  (18)咏志:

即表达心志。

  (19)志:

理想。

  (20)歌以咏志:

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

  (21)观:

欣赏。

  (22)幸:

庆幸。

  (23)咏志:

即表达心意。

咏:

歌吟。

  (2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配乐演唱使得附加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24)以:

连词,来(以观沧海)

(25)以:

用(歌以咏志)

鉴赏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中的第一章。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

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0.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居住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请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时,无意间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却又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注释

  1.[结庐]:

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在这里意为“居住”。

  2.[人境]人世间。

  3.「问君」二句:

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

陶渊明自谓。

  4.[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

尔,如此、这样。

  5.「山气」二句:

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此中」二句:

意思是: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7.[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

风吹草低见牛羊。

  8.[悠然]自得的样子。

  9.[南山]泛指山峰。

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10.[日夕]傍晚。

  11.[相与还]相伴而归。

 

  12.[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3.[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4.[心远地自偏]意思是:

只要心高志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15.[佳]美好。

  16.[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17.[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8.[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

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

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

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

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

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

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

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

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

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

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二、结合《观沧海》《饮酒》的理解,完成名句默写:

19观沧海

1.《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写山岛的草木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中表现水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而海中景物突兀鲜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饮酒(其五)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仿佛找到自我归宿,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在的心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阐明作者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一:

早读要求:

结合注释理解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画出表现情感主旨,手法精彩的句子。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