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28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1月15日许勤)

2013年02月04日13:

5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点击查阅更多201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许勤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15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许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深圳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围绕主题主线,以“深圳质量”为标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一系列前瞻性、针对性举措,全力以赴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社会建设、努力改善民生,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全年本市生产总值1.295万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2314.43亿元,增长12.3%;进出口总额4667.85亿美元,增长12.7%,跃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其中出口2713.7亿美元,实现二十连冠;全口径公共财政收入450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2亿元,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8%,低于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

 

    

(一)质量提升引领经济发展新跨越。

主要指标实现“三个突破”,本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1亿美元,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90%,均居内地大中城市前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双引擎。

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00多个,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增速为经济增速两倍以上,占本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我市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之一。

服务业占本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近5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68%。

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3.81%,居全国领先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8024件,占全国的40.3%,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万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61%。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消费、投资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6.5和2.3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取得突破的同时,资源能源消耗首次出现“三个总量下降”。

用水总量、汽柴油销售量、制造业用电量分别下降0.61%、1.79%和1.06%。

这标志着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成效。

    

(二)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及时出台支持扩大出口和内销的稳定经贸发展33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24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36条、鼓励总部企业集聚发展29条等政策措施,组织开展政策宣讲40多场,建立重大项目分级协调和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全年共协调重大项目284个,挂点服务重点企业1480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经济增长逐季加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制造业高端化步伐加快。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项目693个,淘汰“两高一低”企业1575家。

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70%,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产业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显现。

我市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3件,成为国内首个突破百件的副省级城市。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金融业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深交所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29家,继续位居全球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近2300万标箱,连续10年居全球第四。

投资结构改善。

社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提高到78%,原特区外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提高到72%。

外贸结构优化。

服务贸易出口增长37.6%,是出口整体增速的3.5倍,进料加工出口增速高于来料加工32个百分点,超过2000家来料加工企业实现不停产转型。

总部经济加快集聚。

华润集团中国内地总部、海信集团南方总部、中国电子国际总部等18家总部落户深圳,平安、华为、招商银行等进入世界500强,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89家。

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华星光电提前达产,旭硝子、深超光电等项目和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投产,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三)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华大基因科学家王俊入选英国《自然》杂志年度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

深圳成为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唯一中国城市,我们倍感光荣和自豪!

创新载体建设加速。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投入运行,国家基因库动工建设,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180家,累计757家。

科技创新向前沿和高端迈进。

第四代移动通信、基因测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处于世界前沿,光启研究院专利申请量占全球超材料领域的85%以上,华为、中兴在LTE技术领域的基本专利占全球的1/5。

深圳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均增长35%。

我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416项,其中国际标准137项。

创新生态体系更趋完善。

出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0”文件,强化创新政策支撑。

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北斗卫星导航、移动互联、超材料等产学研资联盟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崛起。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股权投资企业1450家,累计3500家以上。

继续实施“孔雀计划”,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团队16个。

成功举办第14届高交会和第11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四)绿色低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预计万元GDP能耗降幅超过4.25%,万元GDP水耗下降11.7%,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年度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新建绿色建筑292万平方米,累计达1265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

全年新增建筑节能48万吨标准煤。

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2100辆,累计超过5000辆,继续位居全球城市首位。

国际低碳城列入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启动区建设稳步推进。

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相关法规,开展碳排放核查,碳排放交易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

新建污水管网323公里,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69.5万吨,新增79.5万吨。

日污水再生利用量达到136万吨,增长13.3%。

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总量350万吨,比上年提高16.6%。

垃圾焚烧发电量4.5亿度,居全国第一。

启动500个小区垃圾减量分类试点。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加快。

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提升行动,新建和整理绿道1012公里,建设142公里、4.4万亩生态景观林带。

新建改建公园64个,公园总数达841个。

集中整治机动车、电厂等PM2.5重点排放源,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全力推进跨界河流污染治理,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水质通过省达标考核。

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第三次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查。

 

    (五)特区一体化加快城市功能提升。

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计划实施以来,原特区外固定资产投资达4429亿元,完成计划的1.6倍,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从78%提高到90%,千人总体学位数从78个提高到98个。

光明、坪山、龙华加快从产业功能区向新城区转型,大鹏新区全面启动国际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宝安、龙岗城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深圳机场T3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等交通枢纽投入运营,轨道交通三期正式开工,深汕二期、布龙路二期等14条主干道建成通车,打通32条断头路。

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65条,新增公交专用道100公里、新一代公交候车亭855座、自行车道101公里,日均公交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

西气东输二线向深圳供气,新建市政燃气管道14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10万户,500千伏鲲鹏变电站扩建等电网工程投入使用,清林径引水、公明供水调蓄工程进展顺利。

大运中心、布吉污水处理厂等11项工程分获6项“鲁班奖”和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城市运行更加智能化。

在全国率先建成第四代移动通信规模试验网,城市网络电视台影响力扩大,全市互联网、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83%和80.8%,无线宽带覆盖率达85%。

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数字环保、科技强警等提高了城市智能化水平。

土地空间利用更加集约化。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开工城市更新项目60个,累计完成土地整备67平方公里,土地二次开发成为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一批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城中村加快向新兴产业集聚地和现代化新社区转型。

 

    (六)加强社会建设促进民生改善。

市本级财政对重点民生领域投入达518亿元,增长14%。

国家确定的“十二五”期间免费义务教育、基本药物制度、就业援助等涉及我市的65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全部落实。

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每月1500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6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家庭。

新增就业人数9.94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2.42%。

出台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8万套,竣工1.8万套,市区两级财政启动惠及20万人才的租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归集人数位居全国第三。

实行婚检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基本殡葬服务免费。

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启动普惠性幼儿园试点70所,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4.5万个,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学生61.8万名,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比重达44.8%,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8个。

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批筹建,中国资本市场学院挂牌成立,生物、新材料、先进技术等特色学院启动建设。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设施投入使用,新建社会医院5家,新增病床3100张,新增省医学重点专科12个。

试行先诊疗后结算、网络健康服务等方式,方便市民就医。

社康中心服务能力增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全市67%。

歌曲《走向复兴》等4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深圳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工建设。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全市172家公共图书馆与200台自助图书馆实现一证通。

文博会规模和影响扩大,首届中国设计大展成功举办。

第八届市运会暨首届体育大会顺利召开。

深圳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获2金3银,创历史最佳成绩。

社会建设和管理取得新进步。

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和“风景林工程”,推进“一库两网”建设,推广社区公益服务等典型经验,建成社区服务中心214家,建立社区居民议事会744个,开通社区家园网48个。

创新社会工作机制,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专业社工队伍超过4000人。

“三打两建”工作成效显著,严厉查处商业贿赂,打掉一批欺行霸市团伙,查办制假售假案件2万余宗,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启动城市公共安全评估及白皮书制定工作。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率先组建食品安全监管局,实行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加大对非法养殖、私宰生猪和地沟油的打击力度。

深入开展药品安全进社区活动,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98.5%。

社会文明呈现新风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深圳“十大观念”深入人心,绿色出行、机动车礼让行人、排队、让座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志愿者之城、爱心之城建设扎实推进,注册志愿者达46万人,扶贫济困、无偿献血、公益慈善广泛开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慈展会,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创建工作,连续五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

 

    (七)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格局。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审批与监管相统一、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的商事登记管理新体系。

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市属国资国企成为投融资改革的重要力量,社会投资快速增长。

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创新土地二次开发权益共享机制,完善城市更新的具体措施,出台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转型升级的政策。

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医药分开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门诊、住院药品费用平均下降9.3%和13.8%。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非户籍人口入户的常态机制,实现高技能人才无障碍入户,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直接登记范围扩大,各类社会组织超过5600家。

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

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达到新水平。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52.3亿美元,现代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的主体。

深圳境外投资新增22.1亿美元,增长155.5%,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85.4亿美元,增长42.5%。

新增海法、亚特兰大等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9个,友城总数达44个。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22条先行先试政策获国务院批复,前海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302家企业和机构被批准入区,注册资本达372.7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获批,建立粤港(前海)国际仲裁合作平台。

深圳通与香港八达通实现互联互通。

珠三角规划纲要年度考核32项全部达标。

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加快,基本实现通信同城化。

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全面启动。

扶贫“双到”三年计划顺利完成,“双转移”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贵州等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特区服务全国的作用增强。

 

    (八)提质提效强化政府服务。

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人大各项决议,建立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工作的多层次常态化机制。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2件、政协提案559件、市民建议7949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绩效管理,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13项,清理幅度达32.2%,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7.1%。

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跨部门协同办理和并联审批。

“深圳政府在线”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工作,向人大提交立法议案8件,建议人大新制定法规4项、修改15项,制定政府规章8项,评估梳理规章150项。

“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获中国法治政府奖。

统计、计生、档案、司法、民族、宗教、口岸、外事、港澳、对台、侨务、民防、防震减灾、气象等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我们直面转型升级的挑战,打破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不为短期利益所惑,着眼长远,心无旁骛,主动作为,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密集出台政策,创新服务手段,加大协调力度,强化督察督办,在克难中前行、创新中发展、转型中升级,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

实践证明,“深圳质量”的理念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之路完全符合深圳的客观实际,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完全符合城市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一年来的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以新的发展方式应对各种挑战,以“深圳质量”增创发展新优势的信心和决心,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深圳经济特区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深圳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事业的力量源泉,是深圳奇迹的创造者。

在这里,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工作在不同岗位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各有关部门、中央和各省区市驻深单位,向驻深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深圳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在深工作的外国专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资源能源和市场对外依存度高,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后,统筹推进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和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是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突破核心技术、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更加迫切。

三是环境容量约束趋紧,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深度城市化进程中,利益主体和诉求多元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和谐发展的要求更高。

五是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做出更好成绩。

 

 二、2013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13年,是深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时,要求我们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为深圳经济特区新一轮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当前,外部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延续,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美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债危机深化的影响不可轻视。

国内面临着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和转型升级更加迫切等问题,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显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

我们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更要有敏锐的机遇意识,善于在全球大背景下、全国大发展中谋划深圳的未来,发现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固树立“深圳质量”理念,始终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绿色低碳新优势,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提升文化发展软实力,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圳质量”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是“深圳质量”的本质要求,必须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有质量,就是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把有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形成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城市功能优、文明程度高的发展态势,打造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的新格局。

 

    稳定增长,就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深圳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我市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以科学合理的发展速度,为加快转型升级留有空间,为增强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赢得主动,实现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稳定增长。

 

    可持续,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牢固树立科学求实的作风,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率先确立可持续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以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更发达、城市更美丽、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活更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本市生产总值增长9%;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4.25%和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持续健康发展。

转型升级是事关深圳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当前的产业转型就是未来的有质量增长,无论经济形势多复杂,困难和压力有多大,转型升级的方向不能变,步伐不能停,力度不能减。

一是以培育优质增量引领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加快23个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建设,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30亿元,扶持项目1000个,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30%左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金融中心功能,打造财富管理中心和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地。

加快建设平安保险、太平保险、招商证券等18座金融总部大厦,新引进金融机构15家以上。

继续支持顺丰、朗华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物流产业集约化、高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建设。

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启动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在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抢抓新的机遇。

二是以优化存量推动转型升级。

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转型升级。

根据各区域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因区施策。

加快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旧工业区改造,实施特色产业园培育工程,提高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

加大技术和品牌创新力度,大力发展都市时尚型产业,推动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产业高端化,打造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是以高质量投资带动转型升级。

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强化重大项目和上市企业用地保障,加快建设华为控股全球总部和XX、阿里巴巴国际总部、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坝光片区国际生物产业园、大沙河创新走廊、梅林电子商务产业带、华大基因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四是以扩大内需促进转型升级。

抓住消费升级机遇,扩大深圳品牌影响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发挥“深商e天下”电子商务平台作用,积极发展服务消费、虚拟消费等新兴业态。

优化本地消费环境,推进罗湖国际消费中心、福田中央商务区等核心区域建设,大力培育推广“深圳购物”、“深圳美食”。

抓住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机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加快技术、产品和服务外溢,扩大经济发展腹地。

 

    

(二)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是实现质量型增长的战略支撑。

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建设创新环境优、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好的国际创新中心。

一是不断夯实创新基础。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9%。

加快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作用。

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科研机构落户深圳,新增各级创新载体100家以上。

加快培育新型研究机构,促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双提升。

二是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力争在新一代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