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24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课时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教一班王会燕11003110091

【教材分析】

本框的课标基本要求是: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就要求充分呈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来把握和领会世界的联系性,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求同学们理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学情分析】

本框所讲述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观

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

理解: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分析: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重点】

联系的三个特征以及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

【教学流程】

步骤一:

运用小故事,导入新课。

1979年12月科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美国科学家促进会的一次演讲中提出: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得“蝴蝶效应”。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师:

我们要了解世界、感悟生活,就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借助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把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这就是我们在第三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和“蝴蝶效应”原理有关的小动画。

(播放视频)

学生思考探讨动画的意义何在,引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

结合课本上太阳风暴的相关材料,进行课堂探究。

引导学生列举一两个实际生活中事物互相联系的事例。

(提示:

我们的身体健康心情好坏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

)学生回答。

步骤二:

师生共同探讨,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及其含义。

一、联系的普遍性(板书)

1、联系的含义(板书)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采取结构图

的方式展示)

2.联系是普遍的(板书)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2)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此处采取相关图片解说的方式来加深理解)

师:

既然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吗?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二、(课件展示)人常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那么游泳健将的儿子会……”会游泳吗?

从前有个善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

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

有个人奇怪地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母亲回答:

“他的父亲是个游泳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结果可想而知。

思考: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们之间是种什么联系?

游泳健将与他儿子会不会游泳之间也有这种联系吗?

(2)游泳健将的儿子要怎么样才能成为游泳健将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

“龙生龙,凤生凤”是显示生物遗传的必然联系,而“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显示动物的本能行为的遗传性,而游泳健将他不是生来就会游泳的,他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的,所以不可能出现他的儿子也善游泳的情况。

他儿子要成为游泳高手,也必须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

因此,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联系是普遍性,但对于具体的两个事物而言,联系是却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补充知识)

反对

世界观

三、知识小结1:

方法论

 

步骤三:

深入剖析,突破难点,解决联系的客观性问题。

一、利用“喜鹊叫喜”、“乌鸦叫丧”等事例引入。

学生讨论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顺利过渡到不能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课堂探究: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同时,人又必须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

这个规律性在我们今天的课题上又称为联系的客观性。

二、联系的客观性(板书)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板书)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师问: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事例可以证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呢?

学生回答(略)

2、分类: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板书)

请看书后判断下列选项:

①围魏救赵②南水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辰运转⑤严师出高徒⑥苏嘉杭高速公路⑦沧海桑田的变迁 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④⑦⑧

人为事物的联系:

①②⑤⑥

思考:

它们为什么都是客观的?

答: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师过渡:

既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是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对于我们而言有什么方法论要求呢?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1):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或无视客观联系。

判断:

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2):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结合生活中相关事迹,进行图片解说)

3、知识小结2: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反对

方法论

世界观

 

认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认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认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步骤四:

扩展延伸,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及条件性。

案例分析: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摆弄一个捕鼠器,急忙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报。

但院子里的鸡、猪、牛等动物均一笑置之,认为与己无关。

当天晚上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农夫的妻子赶来查看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

为给住院的妻子补身子,农夫把鸡杀了。

邻居和朋友听说了此事,纷纷轮流照顾农夫的妻子,为了款待他们,农夫又把猪杀了。

后来,妻子毒发不治而死,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于是农夫又杀了牛款待。

一个小小的补鼠器竟累得鸡、猪、牛等动物失去了生命。

 

讨论:

对该故事中的联系进行分类。

参考答案:

农夫的妻子被毒蛇咬了,所以去住院,这是因果联系,从表面上看,一个捕鼠器与老鼠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非间接联系,与鸡、猪、牛等动物关系更不大。

但由于农夫的妻子这样一个条件,使得鸡被杀掉用来给农夫的妻子补身子,猪、牛被杀掉用来待客,形成偶然的联系。

也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可见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可见,在学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联系的多样性,这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有重要意义。

1、联系的多样性(板书)

课堂探究:

(1)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

(2)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探究提示:

(1)废旧电池通过污染耕地、水,继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

进而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2)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

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

(结合相关图片引出)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2、案例分析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分析: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必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必将受到惩罚。

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

同时也承认联系具有多样性,它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环境,而且还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宝库。

人们一旦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就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人与自然应和谐

相处,成为自然的朋友。

教师过渡: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板书)

3、知识小结3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方法论

世界观

 

【教堂练习】

1.20XX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C)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0小高考27.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

《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A)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C.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20XX年是农历乙酋年,“由于年头年尾没立春”,被称这“寡妇年”。

在相当一些地方,认为寡妇年不能结婚,结婚则不吉利。

“无春之年结婚不利”的说法违背了下列哲理的(A)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上可以转化

D、事物的联系是永恒不

4、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D)

A.唇亡齿寒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刻舟求剑

5、苏通大桥的建造,将缩短南通与上海和苏南的距离,使南通直接进入上海经济圈,接受上海经济的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南通和江苏苏中、苏北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这说明:

(B)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并不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创造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6.[20XX年小高考4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发展速度,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问题。

总结近几年的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

(2)请结合《生活与哲学》中联系的观点,谈谈你对国民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的理解。

解题步骤:

第一,先审设问

第二,再审材料

第三,回顾原理内容

第四,把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起来,运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注意:

(1)世界观+方法论+材料

(2)谈谈对……的理解类题型,

解题思路要回答: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答案参考】

(2)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因为“好”与“快”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以“好”为基础,“快”才有价值;如果片面强调快,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③正确地处理“又好又快”的关系,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7.(09广东40)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

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9分)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