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082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

《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靠性试验规范.docx

可靠性试验规范

 

可靠性试验规范-试验方法

 

目次

图表目录

无线终端产品可靠性试验规范-试验方法

1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2.1 实验室环境(Laboratoryenvironment)

温度T=20–25℃,相对湿度RH=40–60%。

13 试验项目

13.1 A组环境可靠性试验

气候环境试验

低温运行

a)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适应性。

b)试验参数:

1)温度要求:

-30℃(CDMA手机,Gota产品,车载产品);

-20℃(便携式手机);

-10℃(网卡、接入盒、固定台、监视终端);

2)持续时间:

16H(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

3)电压拉偏:

在开机电压下进行试验(如在V进行电压拉偏试验);

4)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5台。

c)测试设备:

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

d)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将待测样机放进温度试验箱,连接好充电器,开机,样机处于充电待机状态。

3)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设定的温度。

4)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4小时,对试验样机进行在线射频监测。

量测时,样机不应从试验箱中取出。

5)接着,使样机的处于开机电压(例如V)下进行电压拉偏试验,拉偏作用时间为4小时,然后对样机的射频性能按附录B进行测试。

量测完成后,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低温恢复到常温。

13.1.1.1.1 例图1:

低温运行曲线

6)将样机从箱内拿出来立即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外观功能测试。

e)判断标准:

1)外观结构满足附录A要求

2)性能指标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的要求。

高温运行

a)参考标准:

GB/T试验B:

高温

GB/T温度和湿度

       GB/T携带和非固定使用

b)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适应性。

c)试验参数:

1)温度要求:

60℃

2)持续时间:

16H(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

3)电压拉偏:

在开机电压下进行试验(如在V进行电压拉偏试验);

4)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5台。

d)测试设备:

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

e)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将待测样机放进温度试验箱,连接好充电器,开机,样机处于充电待机状态。

3)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设定的温度。

4)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4小时,对试验样机进行在线射频监测。

量测时,样机不应从试验箱中取出。

5)接着,使样机的处于开机电压(例如V)下进行电压拉偏试验,拉偏作用时间为4小时,然后对样机的射频性能按附录B进行测试。

量测完成后,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高温恢复到常温。

例图2:

高温运行曲线

6)将样机从箱内拿出来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外观功能测试。

f)判断标准:

1)外观结构满足附录A要求

2)性能指标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的要求。

低温存储

a)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低温环境中运输、存储的适应性。

b)试验参数:

1)温度要求:

-40℃

2)持续时间:

24H(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

3)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5台。

c)测试设备:

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

d)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将待测样机以关机状态放进温度试验箱。

3)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40℃。

4)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16小时后,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恢复到常温。

5)将样机在常温中恢复2小时后按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e)判断标准:

1)外观结构满足附录A要求

2)性能指标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的要求。

高温存储

a)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高温环境中运输、存储的适应性。

b)试验参数:

1)温度要求:

-85℃

2)持续时间:

24H(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

3)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5台。

c)测试设备:

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

d)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将待测样机以关机状态放进温度试验箱。

3)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85℃。

4)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16小时,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恢复到常温。

5)将样机在常温中恢复2小时后按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e)判断标准:

1)外观结构满足附录A要求

2)性能指标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的要求。

温度冲击

a)参考标准:

GB/T试验N:

温度变化

b)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经受急剧温度变化的能力。

c)试验参数:

1)温度要求:

-40C/+85C,温度交变时间<3min

2)持续时间:

10个循环,1个循环=1H低温/1H高温

3)恢复时间:

2小时

4)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5台。

d)测试设备:

综合测试仪,温度冲击试验箱

e)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将待测样机以关机状态放进温度冲击试验箱。

3)样机先在低温箱-40℃中保持一小时后,迅速转移到高温箱,并在+85℃中保持1小时,此为1个循环。

温度交换时间小于3分钟。

4)重复温度变化10个循环后,温度试验箱恢复到常温条件。

5)样机在温度冲击箱内以常温状态恢复2小时后,取出样品按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f)判断标准:

1)外观结构满足附录A要求。

2)性能指标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的要求。

恒定湿热

a)参考标准:

GB/T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

GB/T温度和湿度

       GB/T携带和非固定使用

b)试验目的:

确定样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使用、存储和运输的适应性。

c)试验参数:

1)温度:

(+55±2)℃

2)湿度:

(95±3)%RH

3)持续时间:

48H(在湿热试验箱内滞留时间)

4)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5台

d)试验设备:

环境试验箱,综合测试仪

e)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将待测样机以待机充电状态放进温度试验箱。

3)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55℃。

温度稳定后,在1小时内试验箱相对湿度升高到95%RH。

4)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规定值并稳定后持续保持48小时,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的速率恢复到常温。

5)将样机在常温中恢复2小时后按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f)判断标准:

1)外观结构满足附录A要求。

2)性能指标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的要求。

交变湿热

a)参考标准:

GB/T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

b)试验目的:

确定样品在温度循环变化的湿热条件下的使用、存储的适应性。

c)试验参数:

1)温度:

(+25/+55)℃

2)湿度:

(95±2)%RH

3)持续时间:

6天

4)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5台

d)试验设备:

环境试验箱,综合测试仪

e)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将待测样机以待机充电状态放进温度试验箱。

3)温度试验箱内温度在3小时内从常温上升到+55℃。

相对湿度约93%-95%。

4)温度在+55℃保持9小时后,在3小时内下降到+25℃,湿度保持在(95±2)%RH。

5)温度在+25℃保持9小时。

此为一个测试循环,共24小时。

6)重复测试6个循环,共6天。

温湿度曲线如下:

例图3:

交变湿热运行曲线

7)将样机在常温中恢复2小时后按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f)判断标准:

1)外观结构满足附录A要求。

2)性能指标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的要求。

盐雾试验

a)参考标准:

GB/T试验Ka:

盐雾

GB/T尘、沙、盐雾

b)试验目的:

确定样品抗盐雾腐蚀的能力。

c)试验参数:

1)盐雾浓度:

5%;PH值在~之间。

2)温度条件:

35℃;

3)持续时间:

24H;

4)样机数量:

不小于3台;

d)测试设备:

盐雾试验箱,综合测试仪

e)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试验样机以关机状态放入盐雾试验箱,放置位置需使受试面与垂直方向成30°角。

3)试验样机不得相互接触,样机的间隔距离应是不影响盐雾能自由降落在试验样机上,以及一个试验样机上的盐溶液不允许滴落在其他试验样机上。

4)试验设备的工作试验空间内的温度为35士2℃。

在工作空间内任一位置,用面积为80cm2的漏斗收集连续雾化20h的盐雾沉降量,平均每小时收集到的溶液。

5)试验结束后,用干布擦去试验样机表面盐沉积物,并用离子风枪清洁吹10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恢复4小时。

6)恢复后的试验样机应及时按附录A、附录B和进行外观功能测试。

f)判断标准:

1)样机功能正常,满足附录B要求

2)拆机进行观察,主板和连接器无明显的腐蚀,连接充电器能正常充电。

3)塑胶件:

出现腐蚀的变色点在3mm以内都算合格,但是如果氧化点的面积比较密集,面积超过10mm×10mm(两点间距为小于等于1mm)时,试验结果不合格。

4)五金件,用清水擦洗后,目测到可观察的锈迹为不合格。

沙尘试验

a)参考标准:

GB/T试验L:

沙尘试验

GB/T尘、沙、盐雾

b)试验目的:

确定空气中悬浮的沙尘对样品的影响。

c)试验参数:

1)灰尘浓度:

2Kg/m3,干燥滑石粉,颗粒<75

2)持续时间:

8H;

3)测试样机数:

3台(移动台)/2台(固定台,网卡)

d)试验设备:

沙尘试验箱,综合测试仪

e)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试验样机一般应在不包装、不通电条件下放入试验箱(室)内。

其体积总和不得超过试验箱的有效空间的1/3,底面积不超过有效水平面积的1/2,试验样机之间及与试验箱内壁距离应不小于100mm。

3)本试验方法采用连续喷砂,试验持续时间为8h。

4)试验样机取出后,一般应置于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2h,并用毛刷轻轻擦除表面灰尘,然后按照附录A进行检查。

f)判断标准:

样机各项功能正常,所有活动元件运转自如,外壳无变形,LCD内不允许有明显粉尘进入(以开机后不影响字体显示为准)。

满足附录A和附录B外观和功能要求。

跌落试验

自由跌落

a)参考标准:

GB/T试验Ed:

自由跌落方法一:

自由跌落

b)试验目的:

确定便携式手机产品在搬运、使用期间遭遇跌落的适应性。

c)试验参数:

1)试验表面:

大理石地面;

2)跌落高度:

120cm(普通手机、超薄机、超重机)

75cm(大屏机);

3)跌落次数:

24次;

4)测试样品数:

6台

d)试验设备:

跌落试验机,综合测试仪

e)试验步骤:

1)对样机进行外观,结构,功能及射频指标检查;

2)样机sim卡,T-flash卡等附件接插良好,将样机处于开机状态;

3)按背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天线)-底面-4个角的跌落顺序,从相应高度垂直跌落到大理石上,每个方向跌落2次,跌落20次。

直板手机背面和正面各加跌2次,翻盖手机将上翻打开加跌2次,跌落4次,共跌落24次;

4)每次跌落均对外观,结构,功能进行检查。

5)跌落测试完成后需进行射频指标检查。

 

f)判断标准:

1)内部无破损,无脱落器件,无功能性的损坏;

2)外壳无破裂或者碎裂,轻微磨损和轻微裂纹是允许的,裂缝绝对长度超过5mm或“裂纹的长度、深度,占裂纹方向结构件长度1/2以上”为不合格;

3)跌落时电池允许脱离主体,每台样机电池和手写笔允许脱开不超过12次;

4)上下盖不能移位,不能开口;翻盖或滑盖样机,翻盖不能脱离主体;

5)天线无明显变形,跌落中天线帽只允许脱落一次;

6)带胶粘性质的元器件(如护镜、铭牌、内装饰块等)不允许脱落,

7)同一样机可恢复的功能故障在跌落试验中不允许出现2次以上,否则试验不合格。

8)附件A中各功能正常,应仍能正常使用;进行充电检查,能正常充电,满足附录B要求;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要求。

翻滚跌落

a)试验目的:

确定产品经受重复跌落的适应性。

b)试验参数:

1)跌落高度:

1米

跌落次数:

100次

2)试验样品:

10台

c)试验设备:

翻滚跌落机,综合测试仪

d)试验步骤:

1)对样机进行外观,结构,功能及射频指标检查;

2)样机插卡开机,放进滚筒里面,转动速度设置为样品不碰撞到前板和后板,保证样品能垂直跌落到不锈钢板上。

3)每20次跌落后对样品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检查。

4)若样品在跌落过程中结构件频繁散开,需检查结构件损坏情况。

为保证测试连续性,在不影响其他结构件验证的情况下可用胶带固定易松散的结构件,如:

电池盖。

5)跌落测试完成后需进行射频指标检查。

e)判断标准:

1)结构功能正常(机壳、卡扣等完好)

2)电性功能正常(开关机、振动、铃声、呼叫、显示等正常)

3)射频指标满足要求

4)外观出现刮痕或烤漆有轻微裂痕可接受

5)跌落过程中在电池无松脱情况下不允许出现关机或不识卡现象。

重复性跌落

a)参考标准:

b)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的结构强度。

c)试验参数:

1)跌落高度:

15cm;

2)跌落次数:

3000次(手机)

2000次(超重机)

3)测试样品数:

2台

d)试验设备:

重复跌落试验机

e)试验步骤:

1)对样机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检查。

2)手机放在重复跌落试验机中进行测试;每500次时对手机进行功能和外观进行检测;

3)试验结束后,对外观、结构和功能进行检查。

f)判断标准:

1)内部无破损,无脱落器件,无功能性的损坏;

2)附件A中各功能正常,应仍能正常使用;

3)外壳无破裂或者碎裂;

4)跌落过程中,不允许自动关机;

5)带胶粘性质的元器件(如护镜、铭牌、内装饰块等)不允许脱落。

振动试验

随机振动试验

a)参考标准:

GB/T试验Fh宽频随机振动

b)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承受随机振动的能力。

c)试验参数:

1)振动频率:

5Hz~20Hz,ASD=1.92m2/s3(即0.02g2/Hz);

2)振动频率:

20Hz~500Hz,在20Hz处ASD=1.92m2/s3,其他-3dB/倍频程;

3)振动位置:

3面(3个垂直面x,y,z);

4)持续时间:

60分钟/面;

5)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3台

d)试验设备:

振动试验系统,综合测试仪

e)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样品在插卡开机状态下,按水平方向牢固地固定在试验台上,进行振动,振动时间为60分钟;

3)重复将样机按直立和侧立方向固定在试验台上,每次振动60分钟,如果需要可在振动过程中在线监视一台样机的射频指标的变化,三个轴向振动试验结束后按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检查;

f)判断标准:

1)外观无破裂或脆裂,无变形,LCD或其他元器件无永久性损坏,无脱落器件,晃动无异响,满足附录A要求。

2)可正常拔打电话,功能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要求。

4)振动后出现掉电,不识卡现象需重新安装电池和卡进行二次验证。

冲击试验

a)参考标准:

GB/T试验Ea:

冲击

b)试验目的:

揭露机械弱点和性能下降情况

c)试验参数:

1)峰值加速度:

35g

2)脉冲持续时间:

18ms;

3)波形:

半正弦波;

4)冲击次数:

每个面冲击5次,共30次;

5)测试样机数:

不小于3台。

d)试验设备:

振动试验系统,综合测试仪

e)试验步骤:

1)在室温下检查待测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将合格的待测样机,以关机状态牢固地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在3个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一个方向上施加5次连续冲击,共30次,冲击试验立即后按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检查。

f)判断标准:

1)外观结构满足附录A要求。

2)性能指标满足附录B要求。

3)射频指标满足附录C的要求。

13.2 B组结构可靠性试验

结构寿命试验

按键

a)试验目的:

验证按键重复使用的适应性。

b)试验参数:

测试等级

次数

压力

速度

样品数

备注

主按键

20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侧按键(FPC式)

12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侧按键(机械式)

12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超薄按键(如PC薄膜按键)

10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特殊按键(如开机键、拍照键)

10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PTT键

20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压头下压时保持2秒

Carkit接听键

5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c)试验设备:

按键测试仪

d)试验步骤:

1)检查样品的结构,功能。

2)将样品以开机状态固定在按键测试仪上,调整好按键的测试位置,测试压头对应着按键中央位置。

按键压力设置为5N,按键频率为40-60次/分钟。

3)每4万次检查一次按键功能。

e)判断标准:

按键无开裂破损,按键弹性和功能正常。

滚动键

a)试验目的:

验证滚动键重复使用的适应性。

b)试验参数:

测试等级

次数

压力

速度

样品数

上下方向测试次数

各30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左右方向测试次数

各20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按压寿命

20万次

≥5N

40-60次/分钟

4台

c)试验设备:

按键测试仪

d)试验步骤:

1)检查样品的结构,功能。

2)将待测手机开机后固定在按键测试仪上,按键的频率调节为40-60次/分钟,进行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滚动测试,以及进行按压测试,

3)每4万次检查按键的弹性及功能。

e)判断标准:

按键无开裂破损,按键弹性和功能正常。

滑盖

a)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滑盖的可靠性

b)试验参数:

1)滑盖频率:

40-60次/分钟

2)测试次数:

6万次(研发阶段)

5万次(中试阶段)

3)测试样品数:

2台。

c)试验设备:

滑盖寿命测试仪。

d)试验步骤:

1)检查样品外观,结构,电性功能。

2)待测手机开机后固定到滑盖测试试验机上,将滑盖频率设置为40-60次/分钟。

3)开始测试后,每1万次检查手机的工作状态和滑盖状态。

e)判断标准:

手机外观、结构及功能正常,滑盖不能有松动(垂直手机时不能有自动下滑现象)。

翻盖

a)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翻盖的可靠性

b)试验参数:

1)翻盖频率:

40-60次/分钟

2)测试次数:

6万(研发阶段)

5万(中试阶段)

3)测试样品数:

4台。

c)试验设备:

翻盖寿命测试仪

d)试验步骤:

1)检查样品外观,结构,电性功能。

2)待测手机开机后固定到翻盖测试试验机上,将翻盖频率设置为40-60次/分钟。

3)开始测试后,每1万次检查手机的工作状态和翻盖状态。

e)判断标准:

测试完成后,翻盖无开裂破损,翻盖功能和手机功能正常。

连接器接口

a)试验目的:

验证连接器插拔可靠性

b)试验参数:

测试等级

次数

速度

样品数

充电器

3000次

10-20次/分钟

2台

耳机

5000次

10-20次/分钟

2台

数据线

2000次

10-20次/分钟

2台

三合一

10000次

10-20次/分钟

2台

射频接口

3000次

10-20次/分钟

2台

Carkit天线插头

12000次

10-20次/分钟

2台

Carkit主机盒插头

50次

10-20次/分钟

2台

网卡连接器

5000次

15±2次/分钟

3台

多功能连接器,测试寿命以功能数累计,例如数据+充电:

测试5000次

c)试验设备:

连接器寿命测试仪

d)试验步骤:

1)检查样品外观,结构,电性功能。

2)量测连接器的插拔力量。

3)开始测试后,每500次检查样机的工作状态。

4)插拔测试完成后,量测连接器的插拔力量。

e)判断标准:

1)I/O接口无损坏,焊盘无脱落,功能正常。

2)USB拉出力:

5N-25N;

3)耳机拉出力:

5N-25N;

4)充电器(卡扣式)拉出力:

≥10N;

5)连接器插入力:

≤39N;

6)连接器接插使用方便,顺畅。

接插后,不允许明显晃动造成断线或接触不良。

7)连接器功能正常。

SIM/SD卡插拔

a)试验目的:

验证SIM/UIM/PIM/T-Flash卡及卡座插拔寿命。

b)试验参数:

测试等级

次数

速度

样品数

SIM/UIM/PIM

500次

10~20次/分钟

2台

T-flash

2000次

10~20次/分钟

2台

c)试验设备:

手工测试或插拔测试仪。

d)试验步骤:

插上SIM/UIM/PIM/T-Flash卡,然后取下SIM/UIM/PIM/T-Flash卡,再重新装上,每插拔100次开机检测一次。

e)判断标准:

SIM/UIM/PIM卡接触良好,SIM/UIM/PIM卡推扭开关正常,手机读卡功能使用正常。

摄像头/上翻盖转轴

a)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摄像头或上翻盖转轴旋转寿命的可靠性

b)试验参数:

1)旋转频率:

30-60次/分钟;

2)测试次数:

3)测试样品数:

2台。

c)试验设备:

人工测试或转轴寿命测试仪

d)试验步骤:

1)检查样品结构,电性功能。

2)手动或使用转轴寿命测试仪测试转轴,速度约30-60次/分钟。

3)开始测试后,每5000次检查一下手机工作状态。

e)判断标准:

转轴无开裂破损,转轴功能正常,摄像头功能正常。

摄像头滑盖及其他滑动部件

a)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摄像头滑盖或其他滑动部件的可靠性

b)试验参数:

1)旋转频率:

30-60次/分钟;

2)测试次数:

万(研发阶段)

万(中试阶段)

3)测试样品数:

2台。

c)试验设备:

手动或滑盖测试仪

d)试验步骤:

1)检查样品结构,电性功能。

2)手动或使用滑盖寿命测试仪测试,速度约30-60次/分钟。

3)开始测试后,每5000次检查一下手机工作状态。

e)判断标准:

样品结构功能正常。

电池

a)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电池及机壳结构卡扣的可靠性

b)试验参数:

1)频率:

10-20次/分钟;

2)卡扣次数:

1500次;

3)测试样品数:

2台。

c)试验设备:

手动或寿命测试仪

d)试验步骤:

手动或用电池卡扣寿命测试仪测试电池卡扣,开始测试后,每500次检查手机电池卡扣的工作状态,直至测试次数达到1500次。

e)判断标准:

电池及电池卡扣无明显的机械损伤,功能正常。

电池盖

a)试验目的:

验证电池外壳卡扣的可靠性

b)试验参数:

1)频率:

10-20次/分钟

2)卡扣次数:

1500次(手机)

3)测试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