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594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x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湖北重点高中模拟)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 (  )

A.属于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2.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

这段叙述 (  )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3.(2013·哈尔滨模拟)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

“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

”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  )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4.(2013·安徽示范高中模拟)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

“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5.(2013·莆田模拟)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将一课题分为如下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即政府、党派纪念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民间组织与社会大众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认识,对海内外辛亥革命阐释的学术进程及学派的再认识,纪念空间与辛亥革命记忆。

你认为该课题的名称最为准确的应该是 (  )

A.辛亥革命史事长编

B.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C.武昌起义的整理与研究

D.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阐释

6.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

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精神的有 (  )

①严禁买卖人口、蓄奴

②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兴办实业

③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④查禁鸦片,种植者予以重罚,贩卖者没收、销毁鸦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2013·资阳模拟)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  )

A.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

D.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8.(2013·荆州一模)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

“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

……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  )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9.(2013·盐城模拟)1924年,孙中山曾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的关键是 (  )

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10.一位西方记者对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行动这样描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其中“宣传”的最主要内容是 

(  )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推翻反动的独裁政府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将革命进行到底

11.(2013·雅礼中学模拟)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

“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局面开展,胜利可期。

”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

A.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反攻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12.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百年巨变走过的道路是极为复杂和曲折的。

在这一时期,半边缘化的过程与内部衰败的过程常常重叠在一起,但半边缘化并不等同于内部衰败;同样,革命化的过程虽与现代化的过程亦步亦趋,但革命化也不等同于现代化。

这些过程都处在相互依存的互动之中,或推动社会的变革,或阻碍社会的变革。

大致说来,半边缘化是近百年社会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它加速了内部衰败的速度,并使现代化被扭曲甚至断裂;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推动依附性发展。

而革命化则是抗议内部衰败和阻止半边缘化的关键性因素,它为现代化扫清障碍;但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

各种不同方向的社会冲击最后都要归结为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只有形成这一共识才可能使传统中国在向现代中国的大转变中找到明确的世界坐标。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

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

“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

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向是什么。

(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一中提及的“半边缘化”是指什么?

(6分)

(2)举一例论证材料一中“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的观点。

(6分)

(3)材料二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8分)

14.(2013·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

“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

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

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1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8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由材料中“金田快有新君出”,可以看出是记述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关于金田起义的历史事件,材料中的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2.【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题目中的历史材料为:

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历史结论为: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及评价的理解。

根据所学太平天国发生的原因有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清政府加紧搜刮、自然灾害频仍、宗教因素、洪秀全个人因素促成,故本题材料不充分,结论也不合理。

本题应该选择D。

【变式备选】(2012·南京模拟)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

“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

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

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

从材料中的“1853年的述评”可以排除C、D(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据此也可以排除C、D);从材料中“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可知,该变革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八年之后,因此该述评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

故选B。

3.【解析】选B。

题干所说“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指洪仁玕编著的《资政新篇》。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但与农民革命的阶级属性没有联系起来,脱离实际,故选B。

【变式备选】太平天国颁行的《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云:

“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天父诗》云: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上述材料表明 (  )

A.太平天国相比清朝统治者并未显现出进步性

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D.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解析】选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一系列规定,符合三纲五常。

材料并未反映出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太平天国主张平均分配土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排除B。

C与材料无多大关系。

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太平天国的革命理论,所以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A。

4.【解析】选C。

该评论肯定了辛亥革命在民族、民权方面的贡献,排除A;B、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提到的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四个子课题均为纪念辛亥革命,而且是各个阶层派别进行纪念,只有D表述最全面,最符合题意。

6.【解析】选C。

分析各项中的措施,②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④属于改变社会习俗方面的措施,都不能反映“民主共和”的精神,①③严禁买卖人口、蓄奴,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反映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7.【解析】选A。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政治变革的角度来救中国,故选A。

8.【解析】选C。

材料中的观点是向资产阶级要民主和人权无异于与虎谋皮,只能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才能实现。

故选C。

9.【解析】选D。

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A、B、C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有关内容。

首先依据题干信息推测这次“大迁移”是指长征,再结合1934-1936年间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等内容可以判断C正确。

【变式备选】(2012·盐城模拟)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与该誓师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  )

A.北伐战争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材料信息可知,该战争旨在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拯救国民,即实行国民大革命。

故选A。

11.【解析】选A。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主力打到外线去,开展战略反攻。

由材料中“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可以看出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12.【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提到的“歼灭黄伯韬兵团”和“徐州”等地名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题分析革命化、现代化等发展趋向,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分析“半边缘化”。

(2)题举例时可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分析旧式农民运动的局限。

第(3)题从物质、制度、观念等角度分析,考查政治运动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答案:

(1)主要趋向:

“半边缘化”“衰败化”“革命化”“现代化”。

(4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2分)

(2)任举一例,言之有理即可给6分。

如太平天国运动。

未发展出符合历史潮流的经济,没有提出合理进步的革命纲领,因此,非但没有导致现代经济的增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南方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如南昌起义。

本身只是暴力革命,没有触及经济发展内容,所以也不可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

(3)主要观点:

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

(2分)

辛亥革命影响:

物质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分)

14.【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的道路。

(1)题要求对比材料一中的两种不同的道路,从材料分析可知,毛泽东提出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而李立三则提出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提出的道路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践,而李立三的城市中心道路最终失败。

(2)题先分清两次大的反复,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王明“左”倾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是如何改正的即可。

答案:

(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分)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分)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4分)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4分)

(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

(2分)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

(2分)“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折。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