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170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docx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张弘

 

  【内容提要】本文的主题是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分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的变化。

苏联解体后,两国经济联系逐渐弱化,由深度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逐渐演化为正常的国家经济关系。

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议题日益多样化,与经济利益相关的一系列议题取代政治关系和军事斗争成为两国关系的主轴。

尽管仍然存在安全和政治问题,经济因素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和稳定器。

  【关键词】乌克兰俄罗斯经济因素地缘政治

  【作者简介】张弘,197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北京100007)

  冷战时期,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标志的两极对抗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当时地缘政治因素在美苏两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明显的莫过于划分势力范围和组建区域性军事集团。

伴随着20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国际政治体系趋于重构与改组,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特征,最显著的方面就是经济在国际政治中的效用逐渐强化。

具体地说,经济安全已构成当今国际安全形势的重要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国际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经济力量的多元化成为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主导因素。

国际关系重心从政治和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倾斜,各国均把以经济与科技为首要目标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放在对外战略的首位,力争在21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关系在两国关系中重要性的提升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发生的。

  一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的建立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贸易联系在原苏联国家中是最紧密的,这是由于两国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加盟共和国,而且从经济总量上来说也是前两名。

苏联大部分工业企业都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境内。

原苏联工业的高度工业化和计划经济中强制工业分工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使得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有着短时间内难以割裂的经济联系。

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年间开始瓦解,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下降。

到了1999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双边贸易额下降到历史的最低点73亿美元。

  乌克兰和俄罗斯是独联体地区重要的经济体,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两国之间的依存关系是不对称的,乌克兰受制于经济规模和国家实力而处于弱势,俄罗斯则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目前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依存程度要高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依存程度。

尽管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乌克兰经济并没有彻底改变对俄罗斯依赖的态势,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独立之初的乌克兰与俄罗斯是一对特殊的国家关系[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虽然分裂成为两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是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民族关系使得两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正常的国家关系。

这种特殊的国家关系表现在经济关系上就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严重依赖。

双边国家在处理经济危机和纠纷时很难以平等协商的方式来谈判解决。

在独立之初,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关系就是这种特殊的国家关系。

  首先,乌克兰与俄罗斯在能源供给和运输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相互依赖。

在两国能源供求和运输合作中,一方面是俄罗斯寻求绕开乌克兰向欧洲出口能源,另一方面乌克兰也希望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深度依赖境况。

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进口的天然气比重在逐渐下降,乌克兰从土库曼共和国和阿塞拜疆进口的天然气比重已经超过了俄罗斯。

但是由于俄罗斯控制了里海国家能源出口的运输渠道,乌克兰在进口天然气上仍无法绕过俄罗斯,被迫接受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作为其天然气进口的主要对象。

  双方在能源供应和价格问题上存在着特殊的关系。

目前乌克兰能源需求的80%来自俄罗斯,这种对单一国家能源的高度依赖已经超出了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警戒线,而且乌克兰独立以来一直是按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口的。

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何况是在两个国家之间。

乌克兰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赖于俄罗斯的情况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乌克兰享受来自俄罗斯的低价能源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苏联时期在国内实行低价能源政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通过低价能源来维系在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

这种单边的能源供给依赖和特殊的能源价格使得后来的乌克兰倍感压力。

每当俄罗斯要求提高能源价格时,乌克兰国内经济和政治都要受到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乌克兰是一个能源开关型国家。

俄罗斯与欧洲国家80%以上的能源交易通过乌克兰输送。

从一定意义上说,控制了该国就等于控制了俄罗斯最主要的能源出口。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连接东西方的理想的“能源走廊”。

乌克兰拥有3.5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年输送能力1700亿方;13个地下储气库,储气能力为300亿方。

乌克兰的管道系统(GTS)基本上是过境管线,主要包括4条重要的气管道,分别是北部轻线(NorthernLights)、进步管线(Progress)、联盟管线(Soyuz)兄弟管线(Bratrstvo)。

俄罗斯75%一85%的天然气出口需要经过乌克兰。

2007年,乌克兰负责俄罗斯1100亿方的天然气过境出口[2]。

  能源因素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对乌克兰具有绝对重要的战略意义。

无论是按照欧洲的能源价格,还是按照目前相对优惠的能源价格购买能源,乌克兰都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对俄罗斯而言,能源运输安全也是影响其能源出口稳定的重要环节。

短时期内俄罗斯也不可能摆脱过境乌克兰出口能源的局面,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和出口信誉。

普京上任以来一直积极倡导能源外交,希望通过能源杠杆作用恢复和扩大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而能源运输安全是关系到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重要因素。

  其次,在产业上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

由于苏联经济的高度一体化,乌克兰80%的企业不能独立完成最终产品(需要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企业的生产协作)。

如果离开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企业的产业合作,乌克兰能够独立生产的产品仅有15%左右。

俄罗斯在苏联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乌克兰仅仅处于配角的地位。

在俄罗斯境内保留了苏联主要的企业和技术力量,俄罗斯完全依靠自己境内的企业和资源独立生产65%的最终产品[3]。

这也决定了乌克兰在独立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对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经济保持了严重的依赖。

苏联时期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也是乌克兰经济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依赖的重要原因。

  在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中除了能源和冶金制品外,军事工业是其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

由于原苏联在产业布局上的设置,乌克兰在苏联国防工业中主要承担造船、航空发动机、船用动力和宇航发动机等产品的制造和研发。

因此,在俄罗斯相关的企业还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替代乌克兰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军工企业需要与原来的协作企业继续合作。

可以说,几乎俄罗斯军工企业的每一个新产品都可以找到乌克兰企业的产品。

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约30%的航空工业,在运载火箭、航天器总体设计及总装、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星载设备与电源、地面接收设备、材料及工艺研究与制造等关键的基础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形成了从航天器总体到分系统设计与研制的比较配套但尚不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结构。

同时,由于与俄罗斯的相互依赖性,乌克兰在少数关键分系统方面(如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多种星上有效载荷、发射设施)还需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支持。

应该看到,乌克兰与俄罗斯原先是一个国家,其航天工业也是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基本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苏联解体后,至少在近几年内乌克兰还没有能力建立自己较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每年都需要与俄罗斯签订相互提供产品和相互协作的协议。

目前,乌克兰有244家军工企业向俄提供相关材料和配套零部件。

俄罗斯最新研制的卡—50战斗直升机、米—26T直升机的发动机都是乌克兰生产的。

据统计,目前乌克兰向俄罗斯提供的军工产品达7000余种,从俄进口的军工产品则达到8000余种[4]。

  

(二)在乌克兰独立后的十多年间,两国经济关系逐渐回归正常。

苏联的解体,首先打破了传统上国家内部的流通体系,重新建立起来的国界和关税体系使得过去长期存在的国内商品流通转变成为国家间的商品流通。

出于保护本国民族产业和政府税收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国界和关税成为现实的壁垒,从而阻碍了曾经的密切经济联系和产业分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始出现了变化。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和经济转轨导致的经济衰退,原有的产业链条开始断裂,统一的商品市场和财政空间开始解体。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对外经济活动开始多元化,积极主动地发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

  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东西方平衡市场,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西方经济长时期联系不多。

冷战的结束使得俄罗斯与乌克兰面临多重的选择和机会,这也是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乌克兰抓住了摆脱俄罗斯经济控制的历史机遇,使得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真正成为正常的国家关系。

两国的经济依存度逐渐下降。

俄罗斯与乌克兰从独立伊始就着手建立自己的国民经济体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高度一体化的苏联经济体系的否定过程。

  目前,乌克兰高度依赖俄罗斯市场的局面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两国的贸易规模在最初的十年间迅速下降,然后逐渐稳定下来,但在各自国家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却明显下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在1991年俄罗斯占乌克兰与独联体国家贸易中的71%,在1992年占81%[5]。

在1991年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约540亿美元。

1993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商品进口贸易中的比重大约占到52.44%,出口贸易中的45.38%。

这个数据到了1996年下降到42.8%和43.9%。

到了1998年数据下降到48.1%和23%,到了2001年这些数据已分别下降到22.6%和36.9%[6]。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经济对独联体市场的依存度已大大降低。

如:

同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在俄罗斯外贸中的比重1991年占54.6%,1999年降至18.7%;2003年和2004年,这一比重分别为17.6%和18%,其中,对独联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5.1%和16.4%,从独联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3.5%和21.4%;1999年俄罗斯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约50%,对独联体贸易的依存度为9%,2003年和2004年俄罗斯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在45%左右,对独联体贸易的依存度分别为7%和8.3%。

乌克兰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1996年的10.7%,1997年的8.2%下降到2000年的6.3%左右[7]。

需要指出的是,在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出口中廉价能源占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剔除其中的援助性因素,俄罗斯经济对独联体市场的依赖程度应比统计数字所表现的要低。

  可见,乌克兰独立十多年来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乌克兰与俄罗斯双边贸易在本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最为明显,反映出双边经济联系在减弱,甚至还不受两国外交关系的影响,也不以两国政治家的意志所转移。

在很大程度上将,这是一种市场自发行为。

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的变化既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后果。

  二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俄罗斯对乌克兰经济的影响在下降,来自外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因素在上升。

首先是两国的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

乌克兰在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比重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以2007年为例,与乌克兰的贸易额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5%[8]。

而与俄罗斯贸易在乌克兰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下降到了26%。

  

(一)双边贸易比重逐渐下降,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由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自然禀赋、工业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方向的不同,两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国的对外经济关系方向也出现了分化。

1996年俄罗斯市场在乌克兰总出口中的比重占38.7%,俄罗斯在乌克兰总进口中的比重占50%[9]。

到了2001年这些数据已分别下降到22.6%和36.9%[10],2006年下降到22.5%和30.6%,到了2007年略有回升到25.?

%和29.4%。

俄罗斯在乌克兰出口中的比重变化说明乌克兰的对外经济方向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对比1996年和2001年乌克兰对外贸易数据,我们能够发现,在乌克兰商品贸易比重中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贸易比重下降最为明显。

俄罗斯的商品和服务在乌克兰总进口的比重从解体之初的超过半数下降到目前的1/3弱,考虑到能源贸易的比重,俄罗斯在其他非能源产品比重已经没有太大影响力。

能源运输服务是乌克兰对俄罗斯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俄罗斯市场在乌克兰总服务业出口的比重具有绝对主导的地位。

具体见图形1—1和图形1—2。

  注:

这里的欧洲是指除独联体国家外的所有欧洲国家。

  注:

这里的欧洲是指除独联体国家外的所有欧洲国家。

  资料来源:

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计算得出。

  从上图可以看出,欧洲、亚洲和美洲在乌克兰商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俄罗斯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3左右,乌克兰经济融人全球经济程度已经很深。

  乌克兰与俄罗斯进出口的商品结构特点明显。

在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商品出口中黑色冶金产品和机器设备占到了一半的比重,而进口产品中主要还是能源产品,双边贸易的能源原材料化趋势十分明显。

以2005年为例,出口产品主要有:

冶金产品26.5%,机器设备28.5%,农产品11.7%,轻工产品10.2%,矿产品6.1%。

进口产品中主要有:

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产品56.8%,机器设备12.5%,黑色冶金制品5.4%[11]。

  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商品贸易构成中,乌克兰进口的俄罗斯商品主要是由于其国内的硬性需求决定的。

俄罗斯向乌克兰出口的能源产品和其他工业基础性产品在短期和中期内是不可能被取代的,而乌克兰向俄罗斯市场出口的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却要随时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的竞争。

这种不对称需求并不是以维护两国相互经济贸易关系为前提的,主要还是乌克兰单方面的产品依赖所决定的。

  

(二)合作下降与竞争增加,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在双边贸易比重逐渐下降的趋势下,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开始增多。

出于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考虑,两国政府在处理双边贸易问题上加强了贸易管理,甚至不惜动用制裁和贸易战的手段。

贸易争端问题几乎成为两国经济关系中的主要问题。

  作为刚刚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乌克兰对待本国的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有着特有的敏感性。

乌克兰不希望存在于俄罗斯领导的中央集权统治下,也不希望把国家的主权与独联体组织领导分享。

要完全切割与原苏联国家的一切社会、政治、安全和经济联系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乌克兰在对待独联体政策上存在着天然的排斥和警惕。

1991年独联体成立以后,俄罗斯成为苏联的法定继承人,一直主导着独联体的事务。

相比之下,乌克兰处于明显的劣势,它担心历史重演,认为俄罗斯是乌克兰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

  2004年乌克兰在总统选举中爆发了“颜色革命”,亲西方的竞选联盟领导人尤先科最终赢得大选胜利。

其鲜明的亲西方,积极融人西方社会和要求加入北约和欧盟的主张严重地刺痛了俄罗斯的神经。

俄罗斯开始重新审视其对乌克兰的经济拉拢政策,一方面俄罗斯收紧了对乌克兰进口商品的贸易门槛和检验检疫尺度,对来自乌克兰的钢铁产品和动物制品实施数量和检疫的限制。

同时,由于乌克兰橙色政府总理季莫申科在处理国内汽油价格问题上采取生硬行政的管控,导致大部分由俄罗斯石油公司控股的乌克兰炼油企业大面积地进行“技术性停产检修”。

从2005年年底开始,俄罗斯又提出按照世界市场价格供应乌克兰所需的天然气。

双方在协商不果的情况下,俄罗斯做出了给乌克兰断气的决定,使得2006年的欧洲和乌克兰真正体验到寒冬的感觉。

最终,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了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的结局。

此后,俄罗斯供应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逐年开始向世界市场价格靠拢。

  在军工和航空领域乌克兰与俄罗斯既存在协作,也有竞争。

1993年5月26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相互供应军工产品和服务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

接着,在1995年2月18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相互供应武器、军工配件和服务的实施办法。

根据这个协议,乌克兰与俄罗斯对两国军工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实行免关税的政策[12]。

2003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了关于在向第三国出口军工产品方面进行合作的政府间协定。

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在记者招待会上高度评价这一重要的双边文件[13]。

乌克兰向国际市场出售原苏联继承下来的苏制武器。

在乌克兰已卖出的军火中,大部分都是冷战时的剩余产品。

除了图—160、图—95战略轰炸机等航空产品外,1997年乌克兰根据合同交付给巴基斯坦的35辆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生产的图—80YD主战坦克也是库存产品。

2000年8月,黑海船厂还将苏联航母“瓦格良”号以2600万美元卖给中国澳门的商人。

同时乌克兰生产的武器也是俄罗斯武器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1996年,乌克兰就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由乌向巴基斯坦供应320辆最新坦克T—80,价值6.5亿美元。

在1999~2000年的两年里,乌克兰向越南提供了100枚R—27(AA—10)半自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

  除了出售旧武器,乌克兰在坦克和民用航空器方面逐渐对俄罗斯生产企业也构成一定的竞争。

乌克兰企业生产的T一84型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凭借其有力的价格优势和苏制坦克的技术优势对俄罗斯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也具有威胁。

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联合体设计的安系列民用客机也是俄罗斯国内民用飞机生产企业的竞争对手。

2004年安东诺夫公司设计的安148民用飞机也是俄罗斯图波列夫飞机的主要对手。

  应当指出,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军工领域的竞争是一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

这种竞争中同时包含着双方的合作。

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生产多数军工和航空产品都是双方企业共同参与的,差别在于是以哪一方为主导。

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俄罗斯与乌克兰在产业上的竞争并没有导致双边关系的恶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由于企业在规模、资金、市场和技术水平上存在差异,乌克兰的企业在产业合作和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

俄罗斯企业凭借其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开始逐渐从被迫合作转化到选择性的合作和完全市场竞争。

  由于乌俄双方在双边贸易中存在着许多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两国间贸易争端也在所难免。

面对乌克兰与俄罗斯日益出现的产业竞争以及在双边经济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双方主要通过双边协商来解决。

国际上类似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贸易纠纷本来也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加以解决,但是由于俄罗斯还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也就使得这个通过国际组织解决贸易纠纷的渠道无法发挥作用。

俄罗斯对从乌克兰进口的钢材制品实施反倾销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钢铁企业的利益。

这在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框架下是允许的正常行为,不存在对乌克兰的歧视问题,与政治外交关系无关。

俄罗斯提高对乌克兰出口的天然气价格也符合市场定价原则,作为主权国家之间的贸易,除非存在着双边贸易协定,否则就应该按照国际市场原则进行贸易。

在独联体框架下的经济一体化受阻后,俄罗斯改变优惠能源政策是符合市场原则和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做法。

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在经济摩擦和纠纷中,正是单纯依靠双边协商,缺乏多边协商机制的支持,最终导致矛盾激化。

  三经济因素对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

  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给两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同时也影响了彼此对对方的看法以及对利益的界定,促使两国突破旧有的观念和规则,在对外行为和决策中认可相依共存的现实前提,愈来愈重视在接触中施加影响、在交往中寻求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一)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器。

尽管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经常受到国内政治、国际关系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但是两国关系始终保持着斗而不破的态势,经济因素在这里扮演着关键的稳定器作用。

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双边贸易在乌克兰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1992年60%下降到2001年的25%左右。

从2001年开始,到2007年两国贸易在乌克兰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25%~8%。

而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双边贸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也是同样,从2000年占原来的5.?

%微降到2006年的5.1%左右。

可见,尽管受到来自其他经济体的竞争不断加剧,但俄罗斯仍然是乌克兰重要的邻居和贸易伙伴,并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乌克兰最大的单一国家贸易伙伴。

  能源在两国经济关系中扮演了特殊的地位。

首先,在短时期内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存在着严重的依赖,能源安全影响着乌克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而俄罗斯也必须依靠乌克兰的能源运输管道向欧盟出口能源,这对于俄罗斯的经济也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中,乌克兰处于一个相对的弱势地位。

能源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乌克兰对能源产品的硬性需求,乌克兰在短期内无法降低对俄罗斯的高度依赖程度。

  其次,在冶金工业产品和食品行业上,乌克兰企业对俄罗斯市场也存在一定的依赖。

作为一般商品贸易伙伴,乌克兰与俄罗斯长期依赖形成的贸易关系在苏联解体后得以延续。

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普通商品贸易具有较大的可替代性。

因此,两国之间的普通商品贸易也需要一定的政治条件。

  尽管乌克兰历届政府一直寻求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甚至是排斥与俄罗斯的合作,但是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又不得不与俄罗斯进行妥协。

双边经贸关系在经历了十多年的下降之后,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基本上稳定下来。

尽管受到两国政治关系和乌克兰国内政局变化的影响,双边贸易额和所占比重还是趋于稳定,说明这种经济合作是地缘经济和历史因素的真实反映,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得以延续的重要稳定器。

  

(二)经济依存度逐渐下降促使乌克兰在处理对外政策上更加独立。

经济利益如此之重要以及对经济利益的争夺如此之激烈,以至于在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盛行。

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的逐渐正常化必将导致两国政治关系分化。

独立伊始,乌克兰就积极需求摆脱俄罗斯的控制。

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上台以后就积极主张疏远俄罗斯,但这种对外政策导致国内经济危机加剧。

当时的乌克兰由于缺乏进口能源的外汇,无力支付保障国民经济急需的能源产品,拖欠了俄罗斯大量的能源债务。

由于苏联时期乌克兰的工业产品销售主要面向苏联国内和经互会国家,没有做好出口西方市场的准备,以至于乌克兰国内经济更加糟糕。

为了缓和国内的经济压力,尽快摆脱危机。

在库奇马担任总统后,积极调整了对俄政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协调与俄罗斯的立场,使得困扰乌克兰经济的能源供应问题和能源债务问题得以缓解。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乌克兰对外政策不得不受俄罗斯的影响,独立性较弱。

  1999年以后的乌克兰和俄罗斯经济开始走出衰退的低谷,进入恢复性增长的轨道。

伴随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在世界市场上的逐步增长,俄罗斯经济发展渐人佳境,连续8年保持了高速增长,俄罗斯经济实际上已经完全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大滑坡的阴影。

俄罗斯强劲的经济增长带动了俄罗斯市场对乌克兰产品的需求,间接刺激了乌克兰对俄罗斯市场的工业品出口增长。

从2000年开始,由于乌克兰工业制成品具有的价格、运输成本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贸易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但是受困于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乌克兰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经常受到关税壁垒和进口配额限制。

  随着乌克兰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亲西方的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开始逐渐扩大,民众对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开始转变。

经济因素在两国关系中的影响有弱化的趋势。

随着乌克兰逐渐降低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在处理与俄罗斯政治关系上更加独立,寻求地缘平衡,积极主张加入欧盟和北约。

2004年亲西方的竞选联盟领导人尤先科最终赢得大选胜利。

其鲜明的亲西方,积极融人西方社会和要求加入北约和欧盟的主张严重地刺痛了俄罗斯的神经。

俄罗斯开始重新审视其对乌克兰的经济拉拢政策,一方面俄罗斯收紧了对乌克兰进口商品的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