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和平五幼.docx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和平五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和平五幼.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和平五幼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结题报告
一.专题的提出:
(一)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看家园共育可行性: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前教育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千年纪元。
家园的合作活动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对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作用认识的提高,家园共育的思想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付诸实践。
1984年美国幼教协会制定并颁布了《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
它将家园共育作为衡量在其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作了专门规定:
“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
”1998年,日本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它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要与家庭密切合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可见,家园共育已是世界幼教发展的一个趋势。
真正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一种全教育、即孩子所处的环境都是教育的环境,与孩子接触的人都是教育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加强学校和地方社区的联系就成了是教育和其环境相依为命发展的主要方法之一。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机构入选世界十大最佳学校,其主要经验之一即是特别重视教师与家长、社会人士的互动合作,并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欧洲、中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学习和借鉴。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既有必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教师和家长只有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作用,才能使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真正协调起来,共同为儿童的发展服务。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不仅是我国幼儿教育依法治教的需要,而且也是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需要。
(二)从我国家长参与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我国在推进幼儿教育,深化幼教改革的进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人们在研究和实践中认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
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不能将家长仅仅看成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配合者,不能将家长工作目的仅仅看成是教育家长,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
当今的家长已不满足于过去的那种完全听从教师指挥、参加到教师设计好的活动之中去的局面,他们不仅主动给幼儿园提供物质上的援助,提出合理化的教育建议,而且还积极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方案的设计,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评价。
进入新世纪的托幼机构已比过去更多地注意开发与利用社区和城乡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和人文资源,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
二.专题研究的意义:
1.视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当素质教育这个时代最强音敲响之际,现代家庭教育质量已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己逐渐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我们应该深切的认识到,家庭里的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的,而是面向家庭所有成员尤其是父母自身的素质培养,而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是家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的总则部分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必须重视的实际问题。
因而,要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联系活动,不断形成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创新程度: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解读》中说:
“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
”因此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发展趋势和重要途径。
当前幼儿园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认可,幼儿园也正在实践着家长工作,但无论从理论的深度还是时间的广度都远远不够。
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家园教育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双方共同创设沟通的渠道,利用各自的有时互补,充分调动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着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育状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
3.应用价值:
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哲学家兰德曼说,“生活很少以自然的安排为基础,而是以在文化上被塑造成的形式和惯例为基础。
我们已历史的获悉不存在自然的人,甚至最早期的人也生活在文化之中。
”也就是说,人不可能离脱社会、脱离他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作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能比拟的。
幼儿教育也就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同时我们看到家园合作是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三.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阶段的教育形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与家庭、社区合作,应到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这些理论充分说明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幼儿园必须打破闭门办园做法,实行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开放式办园,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中说:
“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间的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
”因此,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发展趋势和重要途径。
当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认可,但无论从理论的深度还是时间的广度都远远不够。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家园教育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双方共同创设沟通的渠道,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充分调动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着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育状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走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
(二)陈鹤琴活教育的理论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
社会、幼稚园和学校、家庭三者要相辅而行,儿童教育的理想才容易达到”。
针对旧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教学脱离儿童实际的弊端,陈鹤琴提出来“活教育的”理论,并根据陶行知批判旧教育“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著名格言,从正面提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口号,并明确提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特别是在著名的五指课程设置中“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制在儿童生活上。
”要根据儿童的环境以适应幼儿的认识特点,从自然环境(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等类的交往)中选择儿童感兴趣且又适合学的物和事为主题,组织、融合儿童的科学、社会、语文、艺术、健康活动。
自然、社会环境中的这些主题,就像人的手掌,将五指自然地连成了一个整体。
这就很好地说明了幼儿教育必须关注幼儿身心整体的发展,必须与家庭、社会融合,才能将幼儿培养成有健全的身体,有创造能力,有服务的精神,有合作的态度、有世界的眼光的现代中国人。
(三)瑞吉欧教育理论
瑞吉欧教育体制最基本的就是以幼儿为中心,认为教师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建立的是一种以幼儿、教师和家长相互关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是建一所和谐的学校,幼儿们、教师、家长是这个学校的三个主角,在那里感觉就像在家一般,大家彼此团结,合作共事,家长参与讨论课程、参与各种共同举办的活动,并在和谐中产生更高水平的结果。
瑞吉欧经验显示:
“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
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使个人与社会过程两者各自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有更深切的理解;同时,这一理念还代表在共同分享中,每个人均可提出最好的想法,提升和加强团队间意见交流,并刺激新奇或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是无法靠个人力量独自完成的。
与家长共同合作的教育取向也是瑞吉欧办学的哲学理念和基本价值观,“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主张:
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
在活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这种做法并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内外人士的认可。
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可帮助教育新方法的发展,并将其视为不同智慧汇集的要素,儿童教育责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
他们深信,只有当老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时,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五、专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调查和分析与实践,研究家庭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内容、手段和效果。
旨在使家长了解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教育特色以及所依据的教育理论,以取得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我园教育的协调、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家园的教育优势互补,寻求家园共育的有效模式与策略,更好的实施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六、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子课题一:
引导家长走进幼儿园生活对家长助教活动的研究。
②子课题二: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的研究。
③子课题三: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研究。
④子课题四:
家园合作幼儿成长档案,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研究。
七、专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等方法。
八、专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2006.3——2006.8)
召开家长会,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了解和需求,向家长介绍有关教育理论和法律法规。
介绍新的现代幼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和积极性、自觉性。
第二阶段:
(2006.9——2008.2)
教师与家长共同研究、设计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创新、人际交往、抗挫折、自我保护、自我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师和家长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
第三阶段:
(2006.9——2008.8)
与家长、幼儿共同搞好“幼儿发展档案”工作,并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观察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使“幼儿发展档案”成为家长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教师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的资料和依据。
第四阶段:
(2008.8——2009.9)
收集、整理、汇编研究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家园共育工作中的有效措施,撰写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九、专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家园共育”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是新时期科学的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渗透,它能促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性教育机制的形成,也是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实践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了家庭、幼儿园、社区这些教育资源,则能促进家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将有利于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是基于此理念,我园本着以尊重平等为前提;以真诚理解为关键;以讲究技巧为钥匙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十五”期间,我们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开展了“家长助教”研究活动,让家长做一日教师,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策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使这些来自于不同职业、有着不同专业特长的家长,能够走进幼儿园生活,以主人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来。
1.转变观念,引领家长走进幼儿园生活。
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和教师们共同学习,转变观念,在家长工作中请他们做主角,宣传正确的家教方式和理念。
如通过将家长会的“一言堂模式”改变为“研讨型模式”。
充分利用“家长园地”,为家长搭建交流的平台。
我们改变了以往在“家长园地”中多为教师介绍一些教育理念、教育信息的形式,“小问号”引导家长提出教育疑问,“你问我答”引领家长思考教育策略,赋予了“开放性”的色彩,扩展了其教育价值,这需要教师去不断地挖掘,才能使助教活动更为精彩。
2.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助教活动。
家长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专业特长的家长进入幼儿园当助教,建立家长助教小档案,请那些既有专长又有热情的家长来协助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对幼儿园教育是个有力的补充,更是家长亲身参与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家园携起手来,才会使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受益收到更佳教育效果。
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的多次成功合作中让我们发现家长走到孩子中间,这不仅使课程的内容更丰富和生活化,组织形式更活跃和贴进儿童,还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几年来,我园先后尝试、探索出了许多家园共育的有效形式,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既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先进的教育经验,又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展开家庭教育,使教育形成合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已把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发展纳入了“十一五”市级科研工作的重点,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我园家园共育的新视角、新内涵
随着我园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家园共育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扩展:
我们清楚地看到幼儿、家长、教师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成长的。
而共同成长是家园共育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家园共育是幼教改革的大趋势。
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及孩子的行为是影响家园互动质量的主要因素。
目前,在家园互动中存在这许多问题,因此,亟需增强家长等主体的参与意识,进而建立平行的互动关系。
家园密切配合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的保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一方向、同步前进,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如何驾驭好这一车两轮呢?
家长与教师在家园互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互动主体又是互动客体,良性的家园互动全靠双方主动合作。
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产生的初期,就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
当专门的教育机构产生以前,家庭包括了生产、生活、教育的全部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的细化,家庭具有的生产和教育功能逐渐弱化,专门的机构替代了家庭的这两种职能。
从表面上看教育、生产、生活似乎相互分离了,实质上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它们之间一直就存在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不能忽略它们在新的基础上的融合。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它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作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能比拟的。
幼儿教育也就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家长作为孩子重要的教育者,参与教育的作用不容质疑。
同时我们看到家园合作是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它赋予了新时期家长工作全新的内涵。
家园共育,其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
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过: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说:
“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间的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
”因此,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发展趋势和重要途径。
当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认可,幼儿园也正在实践着家长工作,但无论从理论的深度还是时间的广度都远远不够。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家园教育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双方共同创设沟通的渠道,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充分调动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着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育状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走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
家园共育是新时期体现大教育观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家园共育中,我们要做家长工作,但这种家长工作与传统的家长工作在意识和思路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过去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一般是幼儿园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整个教育是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是辅助的,家园合作往往局限于家长顺从幼儿园的要求,被动地做些配合工作。
家园共育则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提出了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幼儿园既要对家长做工作,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二、构建我园新型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
几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反复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将《纲要》精神倡导的家园合作,通过教师与家长观念的转变,帮助教师增强了家园合作意识,帮助家长建立了主人翁意识,并探索、研究出具有我园特色的家园共育的新模式及策略,更有效地改变了家园合作中双方的地位,更加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实现了家园合作的最终目的。
3、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家园互动活动,提高家园共育策略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是围绕着转变教师与家长观念及通过开展多种渠道、多种途径的家园互动活动,吸引家长参与课题研究进行的,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出具有我园特色的家园共育新模式,提高家园共育策略的有效性。
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形成有效的家园互动模式与策略。
策略一:
以幼儿园为核心,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有效途径一:
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拉近了家园的距离。
常言说得好“众人抬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
幼儿园的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
为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家长委员会活动成了我园每学期必做的工作。
家长委员: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条明确规定:
“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同时指出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我园的家长委员会两年推选一次,由各班家长参与民主评议产生。
家长委员参与幼儿园有关家长工作的重大事件的决策工作,在家长中发挥组织、宣传、教育、带头的积极作用
家长顾问:
家长中的潜力和资源是无限的,为了充分挖掘家长中的人才资源,我们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为幼儿园的特殊工作的顾问,如:
法律顾问、计算机顾问、文学顾问、艺术顾问等,在幼儿园特殊需要的时候为幼儿园提供专业资讯和实际操作服务,为幼儿园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和排除困难立下了汗马功劳。
家长委员会改变了幼儿园、教师一言堂的唯一形式,增进了家庭与幼儿园、家长和教师的相互了解,拉近了家庭与幼儿园、家长和教师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使“家园共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有效途径二:
家访与家长接待日,是家长与教师有效的交流方式。
这是一种以访问、谈话为主要方式的个别交流形式。
家访是教师和家长(幼儿)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切磋教育技艺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家访内容除了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基本情况之外,还要让家长明确家访是一种家园双方交流与沟通的活动。
作为教师,既为家访做好准备,也为家长了解老师、了解幼儿园提供方便。
我们每次家访前都要根据幼儿和家长的情况作好计划。
家访时,我们注意营造教师、家长共同研究的氛围。
教师、家长、幼儿都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意识地留出与家长讨论的时间,尊重家长,建立和保持与家长平等的教育伙伴关系。
家访后,做好家访记录并进行评价和分析,确立下一步的教育措施,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在实施家访过程中,当个别家长碰到问题需要指导时,我们及时给予满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与家长之间双向的沟通,更有利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
家长接待日每周一次,家长可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与教师交谈的内容。
或家长、教师之间预约谈话,“预约谈话”督促教师、家长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变化,以便谈话时如实地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在谈话中,教师及时了解到每个家庭的环境、教育方法,及时帮助家长纠正教育中的不良做法,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建议,使家长深受启发。
许多家长成了《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等幼教杂志的忠实读者,他们由衷地感叹:
“教育孩子,学问大着呢!
”家长接待日省时、有效、快捷。
通过统计在开展课题初期全园只有27.5%家长参加家长接待日活动,通过课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目前78.5%的家长每周参加家长接待日活动。
它是家园共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有效途径三:
电话沟通追访,开辟了家园教育的新途径。
电话沟通追访是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的一种交流方式。
家长能够通过电话、短信了解幼儿在园的行为表现,建立家长与教师及家长与家长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实践不可否认,它为幼儿园与家庭开通了共育的“直通车”,使家园之间实现了更充分、准确、及时、详尽地交流,真正实现了“家园互动、同步教育、无限沟通”的目标。
策略二:
开展具有我园特色的幼儿园与家庭双向合作活动。
有效途径一:
家长助教活动,邀请家长真正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
我们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根据一日活动的目标要求,有计划地聘请或邀请一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利用他们在职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