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897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第63套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一、基础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惬(qiè)意烜(xuǎn)赫悄然(qiāo)戛(jiá)然而止

B.邂逅(jiè)饕(tāo)客亘(gèng)古鳞次栉(zhì)比

C.蛰伏(zhé)气氛(fèn)应酬(yìng)锱铢必较(zhī)

D.祈祷(qí)攻讦(jié)载(zài)体一丘之貉(hé)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熨帖跌宕无耻谰言趋之如鹜

B.欠收禁锢口诛笔伐计日成功

C.倾刻沦陷病入膏肓变幻莫测

D.潸然编篡世外桃园一筹莫展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捐出的这点财物对灾区人民来说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它表达了我们的一份心意。

B.雁荡山的几个景点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当然,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龙湫,高崖飞瀑,如白龙吸水,真是巧夺天工。

C.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D.装饰在屋脊上的脊龙,原来缺角少须,那四只龙爪干枯得有如鸡爪,经他一革新,竟变成栩栩如生的蛟龙。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B.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C.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一致的是()

例句: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7.对下列各句按照特殊句式类型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②戍卒叫,函谷举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④至丹以荆卿为计⑤斯用兵之效也⑥居是州,恒惴栗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⑧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④⑧/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8.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继“永州八记”之后的又一佳作。

B.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祐集》传世。

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C.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与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

9.下列对课文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与地坛》(节选)的两部分,从主题思想上看,是浑然一体的:

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让作者在“怎样活”这个问题上有了深切的感悟。

B.《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苏艾是琼珊的朋友,是与琼珊有着更为相似的现实困境的人,是一个乐观而又勇于面对苦难的人,情节安排上,如果由她来画最后那片叶子,则更合情合理。

C.《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一个伤兵的所见所感,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整个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

D.《六国论》中,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外,还使用形象描述的方法。

如写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用“暴霜露,斩荆棘”。

10.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这句话将“我”的“车辙”和母亲的“脚印”联系在一起,说明“我”在地坛心灵求索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有母亲的脚印,母亲对“我”的爱早已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地坛上空,弥漫在“我的”的周围了。

B.“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出肺炎侵袭之凶残,在调侃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奈的某种认同。

C.“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

‘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

’”——这样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这名伤兵思想观念的转变,已经由上战场的心甘情愿,转为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并为自己竟为纳粹而受伤感到悲哀。

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这里使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分别从妆镜、头发、化妆品、香料四个方面,渲染美女之多、生活之奢,以此极写秦始皇骄奢淫逸。

11.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念》词将小乔嫁与周郎这一赤壁之战前十年的事,移至赤壁之战时,表现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

B.《永》词用刘义隆一典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作者对韩侂胄之流轻举妄动必将误国的担忧。

C.事件描写方面,两首词都选择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做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

二、古文阅读(共25分)

(一)(1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山川相缪(同“缭”,连结,盘绕)何为其然也(这样)

B.固一世之雄也(本来)挟飞仙以遨游(持,带。

这里意为偕同)

C.而卒莫消长也(终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D.方其破荆州(当)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

B.而今安在哉耳得之而为声

C.知不可乎骤得相与枕藉乎舟中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14.下列各句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何为其然也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客有吹洞箫者

C.游于赤壁之下D.而又何羡乎

15.下列对这几段文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

这些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铺垫。

B.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结尾“不知东方之既白”体现了作者“悟透而喜,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相与枕藉乎舟中”看似洒脱,实则暗示作者心中仍存有那挥之不去的烦闷心理。

16.翻译划线句子(6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3分)

(二)(11分)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戎在职(任侍中时)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②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

“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

“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

②和峤:

西晋大臣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趣:

争着去   

B.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必:

一定

C.以母忧去职    去:

离开

D.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杖:

拐杖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B.或问其故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帝遣医疗之          D.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

   杳不知其所之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戎幼年时与众不同,同伴争着摘李子,只有他不去。

他认为树在路边而果实却多必是苦李。

B.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

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

皇帝深知他是哀伤过度,为此担忧,派医生为他治疗。

D.刘毅认为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

至于王戎,那是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2分)

(2)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3分)

三、现代文阅读(11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1)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2)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3)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

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

然而并不,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阔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

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4)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5)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岁的苏东坡。

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

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

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

(6)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

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

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

“官为谁?

”随从答:

“是苏尚书。

”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

“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

”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

诗云: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

(7)《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的。

(8)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

万历十一年二月,54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

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

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红缨头上斑。

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

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

”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

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

(9)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

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

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

(10)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

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何香凝老人1926年和1927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

“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

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11)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

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

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21.第(3)段,作者从和(两个空都必须用4个字回答)两个角度,描写梅岭关隘比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

(2分)

22.第

(2)段,面对他眼前出现的梅岭,作者写道:

“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请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分)

23.文中既已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

(3分)

24.文末,作者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四、古诗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25-26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

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25.“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2分)

26.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3分)

五、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7分)

27.

(1)纵一苇之所如,。

(2),泣孤舟之嫠妇。

(3)盘盘焉,囷囷焉,,。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说过: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

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温州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D。

A悄读qiǎoB邂读xiè亘读gènC氛读fēn锱读zī

2.A。

B欠改为歉成改为程C倾改为顷D篡改为“纂”园改为“源”

3.B。

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这里用以形容自然美景,不恰当。

4.D。

A.歧义,“极不负责任的”指的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不明确。

B,成分残缺,应改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的紧张状况”。

C,搭配不当,是“刻画……特征”不搭配,可将“刻画”改为“了解”。

5.B

6.C。

7.A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8.A《始》为永州八记之首

9.B“更合情合理”错

10.C此句主要刻画出了人物的浑浑噩噩、愚昧无知,对战争缺乏正确认识。

体现出纳粹所灌输的军国主义思想,给青少年带来多么大的毒害。

11.D.“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错

12.C.曾,竟、简直

13.A.都为取独B表转折/表承接C助词不译/在D被/在

14.D都是宾前A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

15.D两句不可割裂开来理解。

两句合在一起均体现了作者“悟透而喜,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16.

(1)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与麋鹿交友。

(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17.D杖,名作动,拄着拐杖

18.B都是“有的人”的意思A转折/修饰C代词,代王戎/动词,往,到D介词跟、同/动词,结交,亲附

19.C“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皇帝深知他是哀伤过度”错

20.

(1)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

(2)当时和峤也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但哀伤消瘦没有超过王戎。

21.(2分)  环境幽静        驿道宽阔 

22.(2分)   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出他见到魂牵梦绕的梅岭的欣喜与激动。

23.(3分)① 因为苏轼和戚继光是两个朝代的人,选用不同朝代的例子表现贬官文化历史长久;

  ②因为苏轼是文官,戚继光是武将,选用不同身份的官员表现贬官文化涉及的对象广泛。

24.(4分)①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在结构上呼应了前文,使文章首尾衔接,浑然一体;

② 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梅岭深厚的文化的关注、热爱,想进一步地体悟、消化;

③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25.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或:

比喻。

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6.表达了对与参寥子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和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

27.(每空1分,共7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