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707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docx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

1.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以下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项羽B.骞C.蔡伦D.华佗

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以下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3.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

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以下哪项史实表达了上述特点(  )

A.靖难之役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4.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运用这一思想很好地处理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

该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子D、非子

5、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6、以下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了迁都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7、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和七下西洋D、在设立十三行

8、中医是中国的国粹。

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容。

以下医学成就总属于时珍的是()

A、制成“麻沸散”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D、写成《本草纲目》

9.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位诗人是()

A、屈原B、贾谊C、王船山D、曾国藩

10.(2014·)13.2002年6—7月,在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发现了36000多枚简。

这些简上的文字最可能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草书

11.(2014·)14.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奇葩,大多以那个年代的经济和政治为创作基础。

如“诗仙”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而“诗圣”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其诗或气魄雄浑,或郁闷悲怆。

据此请判断以下诗作中属于杜甫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2014·)15.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年前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

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

“继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

此联称赞的是()

A.骞通西域B.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3.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以下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

14.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15.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

以下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商鞅变法B.戊戌变法C.孝文帝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16.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A.西汉B.晋南北朝C.唐朝中后期D.南宋

17.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你认为该典籍是()

  A.《非子》B.《子兵法》C.《道德经》D.《论语》

18.“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

  A.国号B.庙号C.谥号D.年号

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表达“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20.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与我国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1.以下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西周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行为和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将“T”涂黑,错误的在答题卡上将“F”涂黑.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夏、金、元.(判断对错)

2.雍正时期,正式成为中国本部18行省之一.(判断对

错)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

4.浏阳出土的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4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0分)

材料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材料二“汉承(继承)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

”为巩固统治,邦分封诸多异姓王、同姓王。

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实际上变成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那一样的地方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状况?

(2分)该朝代图形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制”具体是指汉朝继承了朝的什么政治制度?

(2分)“有所损益”主要是指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变化?

(2分)哪一个历史遗址中的发现反映了这一变化?

(2分)

 

三、材料题

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说:

中国文化历史,在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请回答:

(1)“中国文化历史,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请写出墨、道两家代表人物各一位.依据材料指出,唐宋后“儒释道”三家中“释”是指什么?

南怀瑾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精神食粮?

(列出两点)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主要也是三家,除了儒家和道家,另外还有哪家?

其代表人物商鞅推行的哪项措施最能表达其变法性质?

 

六、探究题

21.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常常会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请问铁器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中国社会形态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革?

宋代时,哪一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2014·)40.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阅读以下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0分)

图一周初形势图图二清朝疆域图

(1)读图一,指出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分)

 

(2)读图二,指出当时主要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2分)这一制度创立于何时?

(1分)

 

(2014·)42.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5分)

材料一“自晋之南渡,东南文物渐盛;至于唐,益加繁昌,安史之乱,江淮独金;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

七八[十]年间,咸获安业,自后数十,百年间,西北时有少警而东南晏然,斯民你得休息……故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以至宋,东南愈重而西北愈轻。

——摘自南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卷四六《东南县邑民财》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在对外贸易的推动下,开始了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1990年,中央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004年总书记指出,“希望把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

——摘自市高中历史高三年级实验本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的状况开始出现于何时?

(2分)

 

六、探究题

(2014·)43.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联系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变革,探究以下问题:

(14分)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仁”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请用《论语》中的依据原话简单阐释“仁”的含义。

(2分)假如你生活在宋代时期的,你想学习儒家思想,最好选择去哪一书院?

(2分)

 

4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的历史,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

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

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

“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

”“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摘自(明)岱《石匮书》

请回答:

(1)晋时期的政府官员主要来自哪个阶层?

(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有何优点?

(2分)近代历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籍进士是谁?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2分)科举制度最终于

哪一年被废除?

(2分)

 

4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汉是一个大变动”,请问此“大变动”指的是朝创立的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

(2分)该制度是由谁创立的?

(2分)请举一例清朝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分)

 

4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

在我看来,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耳馀列传》

  材料三:

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

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

他统一了六国,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

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始皇的?

(2分)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4分)

 

39.观察以下两图,根据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的统一是由谁完成的?

哪次改革为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分)

 

(2)图一和图二中长城的修建分别是为了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进攻?

依据图二指出明长城的起止点。

(4分)

 

(3)长城和明长城的修建都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有人由此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战争与冲突。

你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