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362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8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docx

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含详解理综五

2018届最后十套提分仿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V51 Sn119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中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单体相同

C.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D.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组成成分

【解析】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糖类、脂肪等不含有高能磷酸键,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少部分酶是RNA,不含有肽键,C错误;ATP中的A代表腺苷,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的产物,DNA中不含有核糖,D错误。

【答案】B

2.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得到的数据一般要低于实际数值

B.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都要在人群中进行

C.研究暗反应过程、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D.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不可混合使用

【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得到的数据一般要高于实际数值,A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和32P分别表示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15N标记了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三者均用到了同位素示踪法,C正确;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要混合使用,D错误。

【答案】C

3.如图所示为某染色体上的若干基因,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基因内插入一段序列引起c基因结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

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解析】c基因内插入一段序列引起c基因结构,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而a、b属于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B错误;据图分析,Ⅰ、Ⅱ为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两种方式实质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正确。

【答案】D

4.某人头部受伤导致下丘脑受损,此人不会表现出来的症状是

A.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

B.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

C.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对寒冷缺乏正常的调节机制

D.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现象

【解析】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与下丘脑无关,A错误;下丘脑受损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使得甲状腺功能减退,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正确;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正确。

【答案】A

5.硒在土壤中主要以硒盐酸的形式存在,被植物吸收后转化为植物活性硒。

为探究硒对植物叶绿素前体物合成的影响,科学家用不同浓度的硒溶液处理水稻幼苗,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硒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根细胞吸收

B.较低浓度的硒溶液能促进叶肉细胞中ALA的合成

C.用较高浓度的硒溶液处理水稻幼苗可能会使其出现黄化

D.稀溶液促进水稻叶肉细胞中ALA合成的最适浓度是0.01mmol·L-1

【解析】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是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A正确;分析图形可知,较低浓度的硒溶液能促进叶肉细胞中ALA的合成,B正确;用较高浓度的硒溶液处理水稻幼苗会使ALA的含量降低,所以水稻幼苗可能会使其出现黄化,C正确;在该实验中的几种溶液浓度中0.01mmol·L-1的硒溶液促进作用较高,但因为没有一系列梯度的,不能确定其是最适浓度,D错误。

【答案】D

6.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S.M.stanley)提出了“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捕食者的捕食对被捕食种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不改变二者的基因频率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亙影响中共同进化

【解析】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可以使被捕食者向一定的方向进化,对被捕食种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正确;种群中个体数量的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生物之间是共同进化的,因此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是相互选择,相互影响,共同进化,D正确。

【答案】C

7.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

已知锌的熔点420℃、沸点906℃。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B.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

C.“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

D.“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

【解析】“升炼倭铅”的反应:

ZnCO3CO2↑+ZnO、CO2+C2CO、ZnO+COZn(气)+CO2,A项正确;反应区温度达到1100~1300℃,Zn变为蒸气与杂质分离,在“兜室”冷凝为液体流出(冷凝区温度高于Zn的熔点),B项错误;“锌火”是未反应完的CO和Zn蒸气从“兜室”逸出燃烧。

【答案】B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为NA

B.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NA

C.28gC16O与28gC18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4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解析】A项,1molNa2O2中O所带负电荷数为2NA;B项,乙烯、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所以14g乙烯、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数为NA;C项,28gC16O中含有质子数为14NA,28gC18O中含有质子数小于14NA;D项,Cl2和NaOH反应,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数应为NA。

【答案】B

9.台酒中存在少量具有凤梨香味的物质X,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难溶于乙醇

B.酒中的少量丁酸能抑制X的水解

C.分子式为C4H8O2且官能团与X相同的物质有5种

D.X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比为1∶2

【解析】C项,C4H8O2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有、

共4种;D项,X的分子式为C6H12O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比为1∶1。

【答案】B

10.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解析】气密性检查是依据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变化和液面变化,向里推注射器,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且液面差不改变,则说明气密性好,A正确;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Mg(OH)2在溶液中形成沉淀解平衡,溶液电离产生OH-与溶液中的杂质Fe3+结合形成Fe(OH)3或Fe(OH)3沉淀,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B正确;只要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和碳酸根离子浓度大于碳酸钡的溶度积常数,就会产生碳酸钡沉淀,碳酸钡的溶度积常数大于硫酸钡的,C错误;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发生反应产生乙烯,而乙醇有挥发性,所以在制得的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乙醇,通入酸性KMnO4溶液,二者都可以使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所得气体是否为乙烯,D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11.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做二次电池(如图所示)的碳电极。

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mol·L-1K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将镍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C.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H2-2e-===2H+

D.放电时镍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解析】A项,充电时阴极应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项,根据放电时电子移向,镍电极为正极,所以充电时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项,由于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所以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

【答案】D

12.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和Y同主族,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的一种单质的沸点比X的高

B.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Z>W

C.W与Y可形成一种硬度很大的化合物

D.W、X、Y三种元素均可以与Z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

【解析】依据元素信息可以推断,Z为Cl、X为Al,W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8-3-7)×,所以W为C,Y为Si。

A项,金刚石、石墨的沸点均比Al高;C项,SiC的硬度很大;D项,C、Al、Si与Cl形成的CCl4、AlCl3、SiCl4均为共价化合物。

【答案】B

13.常温下,现有0.1mol·L-1的NH4HCO3溶液,pH=7.8。

已知含氮(或含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种微粒的浓度占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溶液的pH=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c(NH)>c(HCO)>c(NH3·H2O)>c(CO)

B.NH4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守恒关系:

c(NH)+c(NH3·H2O)+c(H+)=c(OH-)+2c(CO)+c(H2CO3)

C.往NH4HCO3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H和HCO浓度逐渐减小

D.通过分析可知常温下Kb(NH3·H2O)>Ka1(H2CO3)

【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当溶液的pH=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c(HCO)>c(NH)>c(NH3·H2O)>c(CO),A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可得NH4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守恒关系:

c(NH)+c(NH3·H2O)=c(CO)+c(H2CO3)+c(HCO),因为NH发生水解反应,所以c(HCO)≠c(CO)+c(OH-)-c(H+),则B项中关系式错误,B错误;根据图像可知pH<7.8时,往该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HCO浓度逐渐增大,C错误;因为0.1mol·L-1的NH4HCO3溶液pH=7.8,说明HCO的水解程度大于NH的水解程度,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得:

Kb(NH3·H2O)>Ka1(H2CO3),D正确。

答案选D。

【答案】D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

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

【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牛顿不是基本单位,故A错误;牛顿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