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48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docx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1——4章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个3分)

  1.观察法:

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

意义记忆是充分了解记忆内容的含义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记忆活动。

  5.学习:

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

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

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原理学习与概念学习有很多共同点,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与原理学习,但由于原理比概念更加复杂,所以原理学习不完全等同于概念学习。

  10、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得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得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

合作性与参透性相结合3。

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

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

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

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

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

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

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1。

知识的学习2。

技能的学习3。

行为规范的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作作用的过程。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

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

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

存在密切联系。

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

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题: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

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

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

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

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

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

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

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

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

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

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A.气质差异。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

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

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B.性格差异。

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2,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

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

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第5~~~~8章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

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

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

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基本作法是:

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

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

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

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

(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

与复述策略相比。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有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法的策略。

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既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化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储存下来,并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很多,既有情境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个人因素。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话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

(1)品德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

(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2,应用[道德两难伦]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规模

(1)前习俗水平(0----9岁)

(2)习俗水平(9----15岁)(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统列位的系统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

不同的人格特征对创造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小学儿童的人格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其创造型人格品质的培养。

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痴醉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

多鼓励学生自由创意,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1、形成程序性知识2、促进生产性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要科学的进行练习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特定性2、生成性3、有效的监控4、个人效能感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

  第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

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行为主义或综合性的目标设置都是跟着眼于对已经达到的结果进行考察,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4、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

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教学的环境。

  、移情:

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

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

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

个体的目标即可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

这种冲突是最为普遍的小个体从‘利’与‘得’一方面考虑,又倾向于躲避。

  10、教学设计:

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1成就目标的含义、2成就目标的内型、3成就目标对认识、情感的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1好奇、2兴趣、3愉快、4焦虑、

  、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1把我愉快四因素(任务完成、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技能挑战),2明确挑战性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

  、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1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焦虑

  、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1与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培养学习兴趣、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3成就动机训练、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的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ABC2.ABCD3.ACD4.B5.ABCD

  6.A7.BD8.C9.D10.ABC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法:

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2.自律:

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

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3.合作学习:

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4.成长记录袋:

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

它具有以下特点:

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5.教师的工作倦怠:

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

  1.√2.√3.X4.X5.√6.X

  四、简答题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

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

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2)分解阶段。

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3)联系定位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4)自动化阶段。

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

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

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

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

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

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

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达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

这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

  (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人是受信念支配的,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

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

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

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

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

其次,改变方法。

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最后,调整目标。

当教师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由于自身的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制约,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改变行动的方法。

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注意:

如果本题改为论述题,则答题一定要联系实际恰当地进行阐述。

    

  六、论述题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

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

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

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

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

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

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观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

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

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

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