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87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docx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年左右。

原始农业采用“”方式。

2.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农业生产力提高。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西周的农作物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春秋时期,农具、耕出现并推广→西汉耦犁(犁壁)→东汉发展到珠江流域→汉朝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曲辕犁(犁评),耕犁完善。

2.耕作技术:

春秋战国:

垄作法→秦汉时期 代田法、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

犁耙耱技术→宋元时期:

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江南一年两熟,有地方一年三熟

3.灌溉水利:

(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灌溉工具:

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水利风车(明清)

4.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概况:

夏商周时期,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盐铁钱官营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2.高超的冶金技术原始社会晚期冶铜→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西周铁器(两汉的炼钢炉和炒钢、东汉的水力鼓风机、南北朝的,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3、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烧制出了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瓷→北朝的瓷→唐朝形成两大系统→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瓷都”,青花瓷、彩瓷,珐琅瓷。

※小贴士※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4、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千年前)

(2).商代出现织机→西汉斜纹提花织物→唐时期丝绸技术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

5、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以纺织为代表,还记得古代农业的男耕“女织”吗?

)春秋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朝恢复→两宋继续发展城乡日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黄道婆棉纺织技术→明中叶后民营超过官营(江南的萌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一、商业的发展

1、时期: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商业初步发展→商业进一步发展,(银行雏形)和出现;市场发展:

城市中“”“”分开,农村集市发展;对外贸易:

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商业繁荣:

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世界上最早纸币出现并推广;四大名镇;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4.元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开辟了海运,

5、明清商业缓慢发展朝贡贸易闭关锁国十三行、商帮(商和商)、票号。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

氏族公社土地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

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

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

春秋时期,农具和的使用(根本原因),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制(北魏至唐中期)目的: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意义:

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瓦解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3)明代后期,土地高度,激化社会矛盾,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4)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1.首倡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

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1.“海禁”的直接原因:

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

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3.“闭关锁国”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直接原因: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表现:

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世界日益连成了。

(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

(3)、世界贸易中心由沿岸转移到沿岸。

(4)、、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开辟的航路

意义

 

1487年

 

 

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王室

欧洲到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       海上马车夫——:

背景: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地区

基本情况

亚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

非洲

从葡萄牙手中夺得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

战争

结果

备注

1588年.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三次战争

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由英国颁布的《》引起

英法战争

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帝国

 

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影响:

A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积累,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B、同时也给、、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和,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的变革,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形成了许多,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

阶级和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的初步形成。

(时间:

19世纪中后期)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②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世纪末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①在交通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②在社会结构: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

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③世界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

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过程:

家庭与业分离

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影响:

①这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②为中国近代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③中国被卷

入市场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

年代;地点是:

地区

2、代表企业: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

(1)时间:

期间(1915-1921)

(2)原因: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主要行业:

业、业。

(4)著名实业家: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来。

●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原因:

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

民族工业遭到。

原因:

沦陷区:

一些厂矿或被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

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

(1)时间:

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

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进步;

2、政治上,为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国民经济恢复:

1952年

2、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

影响: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奠定了基础。

3、三大改造:

①意义: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②改造内容:

农业和手工业,加入;资本主义工商业

4、八大的主要内容: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

(1)国内的主要矛

盾是:

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

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国变为先进的国。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

工业上:

大炼;农业上:

大放卫星。

②错在:

违背了,导致了。

③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4、1966-1976年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

2年内损失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时间:

1978年

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

(4)实行。

意义: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2、改革:

(1)、农村:

制(包产到组,包产到户)1978年:

安徽、四川

农村: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

中心环节是增活力内容:

A、管理体制上:

实行分开,扩大企业权

B、所有制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

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背景:

国内改革遇到,国际:

剧变,解体。

运动遭到挫折。

②过程:

提出:

南方谈话→目标确立:

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理论完善:

全会和大→21世纪初,基本建立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的设立:

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最大)。

(2)14个城市:

1984年

(3)沿海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区:

1988年

(5)1990年开发,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

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据的特点是:

全,多,宽。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 现代

衣物质生活 衣 断发易服、中山装 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

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

 食 西式食品 到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发动“”“工程

 住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社会风俗 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社交礼仪(民国) 社会风气:

涤荡封建糟粕;

婚姻制度:

休闲生活: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表现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到的铁路,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2.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

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经济危机发生原因

(1)差距扩大。

(2)股票投机活动。

(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的基本矛盾。

2、特点:

(1)广

(2)长(3)大。

3、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国家的社会危机:

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

的经济政策;结果:

危机反而恶化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

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

(1)整顿与业

(2)调整农业政策(

(3)复兴工业:

措施: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的新模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诞生。

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新政的实质: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新政的前提:

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C70‘S,经济政策(主义经济理论)。

实现对国家经济的调控,出现了经济发展的“”。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

经济,

严重。

各国调整,发展出一种和相结合,和并存的

“”。

3、福利国家:

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缩小,减少

实质:

国家应用来保障,保证其,

并保证。

过程:

二战结束后开始→20世纪年代发展日益完备→年的经济危后受挫并继续发展→存在弊端,导致,20世纪年代后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4、①第三产业:

定义:

作用:

②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定义: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

十月革命后进入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

国内隐藏严重

的和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农业

实施制

以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化

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贸易

取消贸易

改变国家垄断,恢复和交换

分配

实行普遍制;

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

废除制,实行按劳分配

 

结果

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

(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表现:

(1)农业

(2)工业;

特点:

   ②

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20页):

 农业:

取消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 

6、勃涅日列夫改革:

内容

7、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

改革

经济改革

用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结构,允许成分并存。

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治改革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

最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