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711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

1.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军在西线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德军此举的直接原因是(  )

A.苏俄退出战争B.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C.美国参加一战D.协约国力不从心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1918年3月苏德《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退出一战,德军免去了东西两线作战之苦,这也为德军在西线发起进攻解除了后顾之忧,A正确;

据所学可知中国1917年8月就已对德宣战,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

美国于1917年4月对德宣战,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

据所学可知,协约国是一战的战胜国,D说法错误。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过程,要求学生结合一战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1918年的《布列斯特和约》是苏俄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间签署的和平条约。

通过此条约俄国退出一战。

2.“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

……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

”这说明(  )

A.欧洲统治地位动摇B.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

C.世界联系更加紧密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答案】C

【解析】“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

……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表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一战,解题的关键是“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

……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3.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

这一事实说明(  )

A.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的影响B.战争加剧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

C.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D.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16年、1917年”等时间可知,此时处于一战时期,结合材料“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可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等各种矛盾,B正确;

据所学可知1918年3月苏德《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退出一战,A错误;

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一战时期,C与材料不符,C错误;

据材料反映的是工人罢工反对战争,D与材料不符。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要求学生结合一战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一战的过程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4.读下表。

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914-1918年英国妇女从事劳动情况统计表

行业

1914年7月和1918年7月的雇佣女性人数之差

女性占所有被雇佣工人的百分比

1914年7月

1918年7月

金属

+424000

9

25

化学

+64000

20

39

服装

-44000

68

76

政府机构

+223000

3

47

A.英国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B.英国社会观念产生重大变化

C.战争改变了政府机构的职能D.战争导致大批妇女参与生产

【答案】D

【解析】从表中可知,1914-1918年从事劳动的英国妇女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战争导致大批妇女参与生产,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一战,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一战,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带动了民用科技的发展。

5.对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西方一位评论家说: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

”“威尔逊的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能“征服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B.世界大战的灾难使人们渴望和平

C.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欧洲各国D.各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利益

【答案】B

【解析】A.当时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仍然是英国。

B.威尔逊的14点原则是希望战后和平,他能够在一战后征服欧洲,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希望和平反对战争。

C.当时美国在经济上还没有控制欧洲各国。

D.美国的政策并没有最终维护欧洲利益。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要求学生结合一战以后的世界和平环境特征和当时美国的政策和意图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一战以后的国际环境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6.“这个简单的文件的重要性是双重的。

自美国拒绝国联盟约之后,该条约第一次把美国拉进了一个与其他大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的有限体系,并且它为现在已经是多余的英日同盟的终结提供了一个相当体面的借口。

”这是在评价(  )

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它为现在已经是多余的英日同盟的终结提供了一个相当体面的借口”,结合所学可知,《四国条约》使得英日同盟被终止,故A项正确。

B项涉及的是五国的海军吨位问题,排除。

C项使得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主宰的局面,排除。

D项涉及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

需要掌握《四国条约》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为现在已经是多余的英日同盟的终结提供了一个相当体面的借口”,结合《四国条约》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四国条约》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国际联盟盟约》规定:

“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

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民族自决B.集体安全C.委任统治D.大国一致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可以看出国际联盟的集体安全,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国际联盟。

需要掌握国际联盟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国际联盟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8.近代某地市民大会中有如下要求:

“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大会并要求代表在美‘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

该史实应发生于(  )

A.五四运动期间B.巴黎和会期间

C.华盛顿会议期间D.开罗会议期间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大会并要求代表在美‘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可知,这是在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时,中国代表团向会议提出收回山东权利的要求,C正确;

据所学可知,与“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内容不符,A、B错误;

开罗会议是1943年二战期间召开的,D错误。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要求学生结合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华盛顿会议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一定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9.英国著名史学家惠勒•贝内特在论述二战期间某一政策时说:

“在用和平变革与和平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争端方面,有它合理、适当的地方,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

”惠勒•贝内特论述的是(  )

A.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B.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

C.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D.美国通过的“中立法案”

【答案】C

【解析】A.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并不是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争端。

B.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主要是为了防止德国法西斯没有体现材料的特点。

C.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实际上是对法西斯侵略的一再忍让,体现了材料的特征。

D.美国的中立法案是绥靖政策的表现之一,但是不完整。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绥靖政策,要求学生结合西方绥靖政策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还要搞清楚绥靖政策的内容特征和影响。

10.丘吉尔说:

“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

A.加强了英法两国间的联系和合作

B.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C.鼓舞了英法军队的反法西斯斗志

D.为日后英国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可知,材料强调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保存了实力为日后英国防御和反攻,故D正确。

据所学可知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是形势危急情况下的被迫选择,A说法错误。

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的是莫斯科保卫战,B错误。

据所学可知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是形势危急情况下的被迫选择,C错误。

故选:

D。

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之下被逼无奈的逃亡之举,但正是这一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二战的准确把握。

11.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这一法案实际上是(  )

A.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B.使西班牙法西斯化的“绥靖政策”

C.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

D.英国购买美国军火的“特别通行证”

【答案】D

【解析】A.当时苏联卫国战争还没有开始。

B.1939年之前,西班牙已经变成了法西斯国家。

C.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已经开始了,美国当时没有控制西欧的战略。

D.美国之所以调整方案允许其他国家用现金自己运输,购买美国武器,主要是为英国购买美国的军火创造条件。

因为英国掌握了大西洋的制海权,而且拥有雄厚的资本。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二战的过程和美国的政策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还要搞清楚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

12.1940年5月丘吉尔发表演讲:

“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在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

”与这一演讲背景相符的是(  )

A.英国本土遭到大规模空袭B.德国西线进攻,绥靖政策破产

C.德国发动对波兰的闪电战D.法国投降,北部被德国占领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在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

”可空袭知,丘吉尔演讲后不久英国就遭遇到德国大规模空袭,这一演讲背景相符,故选A。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英法执行的绥靖政策的正式破产,B错误。

德国发动对波兰的闪电战是1939年9月,C与材料时间不符。

二战中法国投降是1940年6月,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二战的准确把握。

13.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

“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随后不久,美国(  )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解析】二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些变化:

1935年美国通过《中立法》,1939年修改《中立法》;为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1941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华相关知识点的识记。

14.某历史著作对太平洋战场有这样的叙述:

“新年伊始,日本的部队登陆了中国香港、菲律宾群岛等地,东条英机把从美国西海岸到东京的航线扯开一条巨大的缺口,控制海域占整个世界海域的 1/10。

”这里的“新年”应是(  )

A.1941年B.1942年C.1943年D.1945年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叙述“新年伊始”“从美国西海岸到东京的航线扯开巨大的缺口”“控制海域战整个世界海域的1/10”可知这是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后,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通过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是在1942年。

故B正确;

1941年底日本才发动珍珠港事件,不符合材料所给的时间,排除A;

1943年,日本开始收缩太平洋战场兵力,不符合材料中的叙述,排除C;

1945年日本即将投降,排除D。

故选:

B。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日本太平洋战场的扩大。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材料叙述认识到这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的战争的扩大。

15.

二战期间公布的一份重要文件规定: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签署这一文件的国际会议的会址位于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文件”是《开罗宣言》,再结合图片可知,①是波茨坦;②雅尔塔;③是德黑兰,④是开罗,④是开罗会议召开的地方,故D项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需要掌握《开罗宣言》的内容和签订的地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判断出文件是《开罗宣言》,结合《开罗宣言》签订的地方解答即可。

本题以材料和图示的形式考查对《开罗宣言》的内容和签订的地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刑起诉和审判了大部分法西斯战犯。

其中“违反人道罪”是指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以下可作为该罪证据的史实(  )

①日本731部队的细菌战

②日本突袭珍珠港

③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

④德国实施的巴巴罗萨计划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概念“违反人道罪”是指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可知“日本731部队的细菌战”和“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都是通过残暴的方式对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不人道的行为,①③符合题意,故B正确。

日本突袭珍珠港和“巴巴罗萨计划”( 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都是战场上的角逐,故②④不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

B。

本题考查二战期间法西斯的罪行。

关键信息有:

以下可作为该罪证据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7.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曾说,当这些导弹部署在那里时“我们没有逮捕任何人,因为人们非常团结”。

但是现在人们“被一种失望、混乱和痛苦的感觉吞噬了”。

格瓦拉对此更加气愤,他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

”这表明(  )

A.古巴成为导弹危机事件的受害者B.古巴人民支持部署导弹打击美国

C.苏联军事实力有限难以抗衡美国D.维护和平已成为三国人民的共识

【答案】A

【解析】“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表明古巴成为导弹危机事件的受害者,故A正确;

打击美国、苏联军事实力有限难以抗衡美国、共识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解题的关键是“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苏争霸,美苏争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18.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

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

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油价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由此可知,当时国际油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  )

A.美元持续贬值B.“滞胀”现象的出现

C.石油危机的冲击D.西欧、日本经济的冲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可知,原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原油价格降低,美元增值;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滞胀”危机,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美国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实行没有贬值,故导致国际油价上涨,故A项正确;

B项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根本原因,排除;

石油危机的冲击引发经济“滞胀”,不是国际油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排除C;

日欧经济的冲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客观原因,排除D。

故选:

A。

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是“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并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19.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

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A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1900年,德国统一之前的基本事实,当时世界两极格局即将解体,但美苏两极对峙,在当时仍然存在,并且影响了德国的统一。

B.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C.从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当时东德和西德仍然存在,没有完成合并。

D.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的政治背景是,两极格局瓦解。

材料没有体现出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所以不能够推动全球化加速。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在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结合苏东剧变的事实,来理解和分析材料。

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纷纷出现政权的更迭,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这一事件被称为苏东剧变,他同时结束了,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使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大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打击的表现,为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使社会主义运动,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0.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对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的小说。

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国家悄悄发行。

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

A.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B.放弃了和苏联的军事对抗

C.表明美苏关系的逐渐缓和D.是对苏联内政的直接干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冷战政策是多方位的,主要目的就是“遏制共产主义”,据此依据材料“是一部对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的小说。

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国家悄悄发。

”可知与美国的意识领域的渗透有关,是冷战的表现之一,冷战是苏联解体的外因之一,故A正确。

B说法错误,排除。

C明显不合史实,排除。

D项“直接干涉”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1.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解析】根据“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可见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A项正确。

BCD三项都不是对题干的正确理解,应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

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第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第二,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第三,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四,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2.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出现是因为(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贵族统治的完善

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指周天子将除王幾之外的土地和土地分配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地方广建封国,拱卫王室的制度,其中姬姓王族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分封制的准确把握。

23.西周时,周王允许诸侯仿照王室体制建立地方性的政权机构,但规定诸侯国的上卿一般不超过三人,其地位只相当于王室下卿,对天子只能称“陪臣”。

各国军队不超过三军,都城不超过三百雉(九百丈),大的城邑不能超过一百雉。

这些规定(  )

A.表明权力与血缘的关系B.反映出礼文化得到推行

C.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制度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