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263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docx

本质安全模拟题及答案25页

模拟试卷一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安全生产方针2,事故频发倾向3,不安全行为4,人失误5,3E原则6,系统安全7,莎莉模型8,群集事故9,事故判定技术10,三大规程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二、单选题(10分)

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事故基本原因是()。

A,人的缺点B,遗传,环境C,能量D,管理缺陷

2,比例1:

29:

300说明()。

A,每330起事故中一定有一起产生了严重伤害B,知道了重伤人数就可以计算轻伤人数C,减少轻伤事故就可以减少重伤事故D,事故发生时伤害的发生不是必然的

3,所谓变化的观点是指()。

A,对事故的看法要不断变化B,事故的致因因素是不断变化的C,变化是事故致因因素D,事故是随时间变化的

4,成拱现象出现在()的情况。

A,群集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3人B,出现异质群集流C,群集流动系数过大D,避难群众在出口等待3分钟以上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起执行。

A,2002年6月29日B,2002年11月1日C,2000年11月1日D,2000年6月29日

三、多选题(20分)

1,按产生原因把人失误分为()。

A,随机失误B,系统失误C,感知失误D,偶发失误E,判断失误

2,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能力等。

A,感觉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E,行为能力

3,常见的导致非理智行为的心理原因有()等。

A,侥幸心理B,省能心理C,自卫心理D,逆反心理E,凑兴心理

4,生产操作过程中人的行为层次包括()。

A,知识层次B,学历层次C,规则层次D,反射层次E,管理层次

5,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

A,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B,资料收集与分析C,选择对策D,实施对策E,评价结果。

四、判断对错(15分)

1,人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又是肇事者,因此安全工作的实质是控制人的行为。

2,海因里希认为,伤亡事故总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5倍。

3,所谓变化的观点是指事故的致因因素是变化的。

4,危险是相对的,安全也是相对的。

5,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动物,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6,人的行为遵循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文化原理及社会学原理等许多原理。

7,新工人的失误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信息的压缩处理产生的。

8,人·机匹配就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人员适应机械运转的要求。

9,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把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罗列出来,让人员注意。

10,目前职工素质较低,又缺少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不得不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五、回答问题(25分)

1,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

2,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术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术语“人失误”哪个用得多?

为什么?

3,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或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

5,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7,把伤亡事故发展过程划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失误都使情况恶化,造成危险出现或危险释放。

8,在群众性活动中或疏散过程中,由于拥挤等造成的践踏等伤害事故。

9,一种在事故发生前调查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出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原因,在它们引起事故之前被改正。

10,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二、单选题(10分)

1,B2,D3,C4,D5,B

三、多选题(20分)

1,A,B,D2,A,B,C,D,E3,A,B,D,E4,A,C,D5,B,C,D,E

四、判断对错(15分)

1,×2,√3,×4,×5,√6,√7,×8,×9,×10,×

五、回答问题(25分)

1,答:

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2,答:

人的不安全行为用得多。

因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之一。

3,答: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

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注重企业领导者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核心。

模拟试卷二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1,安全生产方针2不安全行为3,比例1:

29:

3004,人失误5,非理智行为6,耐失误设计7,莎莉模型8,职业适合性9,事故判定技术10,三级教育

二、单选题(10分)

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事故基本原因是()。

A,人的缺点B,遗传,环境C,能量D,管理缺陷

2,比例1:

29:

300说明()。

A,每330起事故中一定有一起产生了严重伤害B,知道了重伤人数就可以计算轻伤人数C,减少轻伤事故就可以减少重伤事故D,事故发生时伤害的发生不是必然的

3,亚当斯认为,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的()方面。

A,计划、指挥、协调B,计划、组织、指挥C,目标、组织、机能D,目标、责任、机能

4,根据海因里希的观点,()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D,两类危险源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起执行。

A,2002年6月29日B,2002年11月1日C,2000年11月1日D,2000年6月29日

三、多选题(20分)

1,按产生原因把人失误分为()。

A,随机失误B,系统失误C,感知失误D,偶发失误E,判断失误

2,工作任务对心理紧张的影响取决于工作任务的()。

A,困难程度B,作业的不明确性C,工作负荷D,工作时间E,危险性

3,影响个人能力的因素中硬件状态包括()状态。

A,心理状态B,药理状态C,生理状态D,身体状态E,病理状态

4,生产操作过程中人的行为层次包括()。

A,知识层次B,学历层次C,规则层次D,反射层次E,管理层次

5,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

A,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B,资料收集与分析C,选择对策D,实施对策E,评价结果。

四、判断对错(15分)

1,只要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预防事故,人的安全才是本质安全。

2,海因里希认为,伤亡事故总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5倍。

3,所谓变化的观点是指事故的致因因素是变化的。

4,绝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不能预防的事故只是极少数

5,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动物,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6,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只不过是背后深层原因的反映。

7,新工人的失误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信息的压缩处理产生的。

8,紧急情况下人员心理紧张,动作失控。

火灾时大多数人员的反应是跳楼。

9,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最适合于安全工作。

10,目前职工素质较低,又缺少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不得不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五、回答问题(25分)

1,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3方面统计事故原因是否科学,为什么?

2,随机失误与系统失误有何不同?

3,为什么说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永恒的主题?

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3,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4,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或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

5,“明知有危险却仍然去做”的行为。

6,使得人员不能发生失误或者发生失误了也不会带来事故等严重后果的设计。

7,把伤亡事故发展过程划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失误都使情况恶化,造成危险出现或危险释放。

8,人员从事某种职业(或操作)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9,一种在事故发生前调查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出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原因,在它们引起事故之前被改正。

10,对新工人、参加生产实习的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和新调到本厂工作的工人集中一段时间,连续进行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岗位教育三个级别的教育。

二、单选题(10分)

1,B2,3,C4,A5,B

三、多选题(20分)

1,A,B,D2,A,B,C,E3,B,C,D,E4,A,C,D5,B,C,D,E

四、判断对错(15分)

1,×2,√3,×4,√5,√6,√7,×8,×9,×10,×

五、回答问题(25分)

1,不科学。

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缺陷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原因。

2,随机失误是由于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往往是不可预测、类似情况下不重复的。

系统失误是由于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起的,类似的条件下失误可能发生或重复发生。

3,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涉及的产量、成本、质量等正常的、日常的事件相比较,安全管理涉及的事故是一种人们不希望发生的意外事件、小概率事件,其发生与否,何时、何地、发生何种事故,以及事故后果如何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由于事故发生和后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人们往往忽略了事故的危险性而放松了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带来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安全工作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减少事故经济损失的隐性效益,不像生产经营效益那样直接、明显。

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视安全工作。

模拟试卷三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1,安全生产方针

2,不安全行为

3,事故频发倾向

4,人失误

5,能量以外释放论

6,耐失误设计

7,“三违”

8,个性心理特征

9,人·机·环境匹配

10,三级教育

二、单选题(10分)

1,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管理机能中的()机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事故发生。

A,计划

B,指挥

C,协调

D,控制

2,比例1:

29:

300说明()。

A,每330起事故中一定有一起产生了严重伤害

B,知道了重伤人数就可以计算轻伤人数

C,减少轻伤事故就可以减少重伤事故

D,事故发生时伤害的发生不是必然的

3,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中,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是()。

A,故障、人失误

B,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缺陷

D,现场失误、管理失误

4,根据海因里希的观点,()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D,两类危险源

5,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8

B,24

C,1

D,12

三、多选题(20分)

1,按表现形式把人失误分为()。

A,遗漏或遗忘

B,做错

C,随机失误

D,偶发失误

E,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

2,工作任务对心理紧张的影响取决于工作任务的()。

A,困难程度

B,作业的不明确性

C,工作负荷

D,工作时间

E,危险性

3,影响人失误的外界因素又称绩效形成因子,包括()等方面的问题。

A,状况特性

B,社会环境

C,工作指令

D,工作任务

E,人机接口

4,生产操作过程中人的行为层次包括()。

A,知识层次

B,学历层次

C,规则层次

D,反射层次

E,管理层次

5,安全管理工作中资料收集与分析内容包括()。

A,事故统计分析

B,处理事故责任者

C,安全现状调查

D,事故原因调查

E,危险源调查

四、判断对错(15分)

1,只要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预防事故,人的安全才是本质安全。

2,海因里希认为,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5倍。

3,比例1:

29:

300说明减少轻伤事故就可以减少严重伤害。

4,危险源又叫做事故隐患。

5,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动物,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6,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只不过是背后深层原因的反映。

7,新工人的失误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信息的压缩处理产生的。

8,紧急情况下人员心理紧张,动作失控。

火灾时大多数人员的反应是跳楼。

9,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最适合于安全工作。

10,目前职工素质较低,又缺少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不得不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五、回答问题(25分)

1,轨迹交叉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3,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模拟试卷三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3,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4,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或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

5,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6,使得人员不能发生失误或者发生失误了也不会带来事故等严重后果的设计。

7,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8,个体稳定地、经常地表现出来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总和。

9,使机械设备、工作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使人员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工作效率高。

10,对新工人、参加生产实习的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和新调到本厂工作的工人集中一段时间,连续进行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岗位教育三个级别的教育。

二、单选题(10分)

1,D2,D3,B4,A5,C

三、多选题(20分)

1,A,B,E2,A,B,C,E3,A,C,D,E4,A,C,D5,A,C,D

四、判断对错(15分)

1,×2,×3,×4,×5,√6,√7,×8,×9,×10,×

五、回答问题(25分)

1,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2,危险源及危险性,没有绝对安全,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内在的安全”而不是“附加上的安全”。

3,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选择对策,实施对策和评价结果。

模拟试卷四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1,安全生产方针2,事故频发倾向3,3E原则4,两类危险源5,成拱现象6,系统安全7,期望理论8,职业适合性分析9,事故判定技术10,4S

二、单选题(10分)

1,在事故统计分析时把物的因素进一步区分为()。

A,机械和物质B,起因物和加害物C,机械和物体D,设备与环境

2,比例1:

29:

300说明()。

A,每330起事故中一定有一起产生了严重伤害B,知道了重伤人数就可以计算轻伤人数C,减少轻伤事故就可以减少重伤事故D,事故发生时伤害的发生不是必然的

3,所谓变化的观点是指()。

A,对事故的看法要不断变化B,事故的致因因素是不断变化的C,变化是事故致因因素D,事故是随时间变化的

4,在()的情况下出现成拱现象最危险。

A,下楼梯B,逛公园C,喝热咖啡D,进电影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起执行。

A,2002年6月29日B,2002年11月1日C,2000年11月1日D,2000年6月29日

三、多选题(20分)

1,按产生原因把人失误分为()。

A,随机失误B,系统失误C,感知失误D,偶发失误E,判断失误

2,通过练习逐步形成安全技能,练习成绩进步的一般规律为()。

A,跳跃越现象B,进步先快后慢C,反复现象D,高原现象E,起伏现象

3,下列作业中()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A,电工作业B,锅炉司炉C,起重机械作业D,矿山凿岩作业E,金属焊接(气割)作业F,建筑登高架设作业

4,生产操作过程中人的行为层次包括()。

A,知识层次B,学历层次C,规则层次D,反射层次E,管理层次

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容包括()。

A,职业安全健康方针B,计划C,实施与运行D,检查与纠正措施E,管理评审

四、判断对错(15分)

1,人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又是肇事者,因此安全工作的实质是控制人的行为。

2,海因里希认为,伤亡事故总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5倍。

3,所谓变化的观点是指事故的致因因素是变化的。

4,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安全管理已经不适于现代的企业了。

5,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动物,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6,人的行为遵循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文化原理及社会学原理等许多原理。

7,新工人的失误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信息的压缩处理产生的。

8,人·机匹配就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人员适应机械运转的要求。

9,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把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罗列出来,让人员注意。

1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重点是杜绝三违、根除隐患。

五、回答问题(25分)

1,企业的安全责任有哪些?

2,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术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术语“人失误”哪个用得多?

为什么?

3,怎样建设安全文化?

模拟试卷四答案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4,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5,群集自宽敞的空间拥向较狭窄的出入口、楼梯时,除了正面的人流外,往往有许多人从两侧挤入,阻碍正面的流动,使群集密度增加,形成拱形的人群。

6,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7,弗罗姆认为,在任何时候人类行为的激励力量,都取决于人们所能得到的结果的预期价值-效价,与人们认为这种结果实现的期望值的乘积。

8,通过分析某种职业的任务、责任、性质等特征,确定职业对人员的具体要求;分析人员的生理、心理特征,确定人员适合于什么职业。

9,一种在事故发生前调查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出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原因,在它们引起事故之前被改正。

10,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二、单选题(10分)

1,B2,D3,C4,A5,B

三、多选题(20分)

1,A,B,D2,B,D,E3,A,B,C,E,F4,A,C,D5,A,B,C,D,E

四、判断对错(15分)

1,×2,√3,×4,×5,√6,√7,×8,×9,×10,×

五、回答问题(25分)

1,对企业内部的安全责任:

职业安全健康(劳动保护)—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和避免财产损失。

对企业外部的安全责任:

产品安全—企业生产的产品应该有很好的安全性能,防止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生事故而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殃及公众和污染环境。

2,人的不安全行为用得多。

因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之一。

3,上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问题,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方针,营造安全意识氛围;明确责任和建立联络;制定合理的规程并要求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进行内部安全检查;按照安全操作要求和人员的素质情况训练和教育职工。

模拟试卷五

一、解释名词、概念(30分)

1,安全生产方针2,3E原则3,不安全行为4,人失误5,本质安全6,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