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607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docx

初三18单元化学课本实验分类汇总

专题复习之初三化学1-8单元课本实验分类总结

目录:

一、对比实验二、定量实验三、成分鉴定实验四、反应产物检验实验五、答案

一、对比实验姓名:

班别: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P14-15【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现象: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小结:

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CO2和H2O的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

2.2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现象:

发出,放出,生成

【实验2-3】⑵硫燃烧

化学方程式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放出热量,

产生有无色气体;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实验2-4】(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操作:

把光亮的细铁丝,

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原因是

补充:

【实验2-1】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现象:

【实验5-2】⑷镁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现象:

发出光,放出热量,生成

2.3制取氧气

【P38探究】实验目的

现象

解释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6-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

(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靠近或伸入)集气瓶口,若则。

【实验6-4】操作:

将二氧化碳________倒入烧杯中。

现象:

结论:

 

【实验6-5】目的:

操作:

向一个收集满

的质地较软的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现象。

现象:

分析:

【实验6-5】探究目标

设计原理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分析

 

小结: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加热又变为

加热后,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2)与氢氧化钙反应: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现象:

化学方程式:

(3)与碳反应:

化学方程式

(4)通常情况下,CO2不,也不,还不能。

7.1燃烧和灭火

【实验7-1】实验目的

现象

分析: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

本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

结论: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P10【探究】探究目的

现象

结论

P11-12【探究】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操作:

铝丝要先用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

现象:

铝丝,

溶液。

结论:

化学方程式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操作:

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

现象:

铜丝

溶液

结论:

化学方程式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P17-18【探究】

探究目标

实验准备:

铁钉要

蒸馏水要

用品:

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要点:

试管乙中的植物油的作用

试管丙中干燥剂的作用;连续观察约一周。

现象:

结论:

课后巩固

1.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图所示取两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A.蒸馏水B.稀盐酸C.酒精水溶液D.硫酸钠溶液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3.“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都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3)实验Ⅱ、Ⅲ证明:

氧化铁的____和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

(4)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____。

(5)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

__。

【实验拓展】

(6)查阅资料得知:

氧化铜、胆矾、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二、定量实验姓名:

班别:

2.1空气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

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选择

(2)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

在集气瓶内,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把。

等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

有大量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体积

(5)结论:

空气是;O2约占,可支持燃烧;N2约占,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能否用铁代替红磷?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1质量守恒定律

P92【探究】探究目标:

方案一装置:

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作用

玻璃管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

作用。

现象:

方案二现象

结论:

【实验5-1】现象:

解释

化学方程式

【实验5-2】现象

解释

化学方程式

讨论:

如果把镁条燃烧的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比镁条的质量,为什么?

三、成分鉴定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P12-13【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蜡烛浮在水面

(2)火焰:

、、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

两端先;

(4)检验产物H2O:

用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

CO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

(5)熄灭后:

有白烟,点燃白烟,蜡烛

结论:

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

4.3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气体的检验

气体检验现象

结论

①与电源相连的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②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用一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口

木条

该气体是

③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多

用一燃着的木条置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口

气体能,产生火焰,

该气体是

注: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在做这个实验时应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②电解水的电源为直流电。

V正:

V负=:

注:

氢气的量少时,在检验时往往看不到淡蓝色火焰,而能听到爆鸣声

m正:

m负=

实验 结论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和

化学方程式

(2)水是由组成的

(3)本实验还可证明在化学反应中,而原子。

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7-4】目的

操作:

先,再点燃。

在火焰上

,过一会观察。

盖上玻璃片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再观察。

现象:

发出火焰,放出,烧杯内壁;石灰水。

结论

四、反应产物检验

6.1金刚石、石墨和C60

【实验6-2】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实验目的。

装置:

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也可以用酒精喷灯)。

试管口

操作: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加热。

然后先,待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现象:

固体变为固体,同时放出能使的无色气体

分析:

氧化铜失去氧发生反应,木炭把氧化铜_____为铜,具有性,可用于工业。

化学方程式为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工业炼铁的原理

加热仪器为,石灰水的作用是

现象:

固体变为固体,同时放出能使的气体。

分析:

氧化铁粉末为____色,变成的_____色粉末是____。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

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

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或

课后巩固

1.如右图所示装置。

(1)仪器名称:

X;Y。

(2)A是蒸馏装置。

在X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片碎瓷片。

碎瓷片的作用是。

(3)B装置可用于CO还原CuO的实验。

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1:

2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C

 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2O3粉末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

D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木条不复燃

O2能支持燃烧

3.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____

含有CO和CO2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原理为2NaOH+CO2===Na2CO3+H2O。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____(填序号)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____。

②E装置中出现____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

猜测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问题讨论】

(1)D装置的作用是____。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

专题复习之初三化学1-8单元实验分类总结答案

对比实验姓名:

班别: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P14-15【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现象: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继续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小结:

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

2.2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2

CO2

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2-3】⑵硫燃烧

化学方程式S+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实验2-4】(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操作:

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剧烈,原因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对比较少

补充:

【实验2-1】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现象:

生成大量白烟,放热。

【实验5-2】⑷镁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现象:

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3制取氧气

【P38探究】实验目的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现象1、不加二氧化锰,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2、加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解释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6-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

将燃着(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靠近(靠近或伸入)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

【实验6-4】操作:

将二氧化碳_慢慢倒入倒入烧杯中。

现象: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6-5】目的: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操作:

向一个收集满CO2

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分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6-5】探究目标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

设计原理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小花变红

小花不变色

小花不变色

小花变色

分析

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二氧化碳与水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的物质

小结: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又变为紫色

加热后,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H2CO3==H2O+CO2↑

(2)与氢氧化钙反应: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

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3)与碳反应:

化学方程式C+CO2===2CO

(4)通常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支持呼吸。

7.1燃烧和灭火

【实验7-1】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分析: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本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

燃烧需要氧气、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需要可燃物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P10【探究】探究目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现象1、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放热;

2、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3、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较慢,产生少量气泡;

4、铜与盐酸、稀硫酸无明显变化

结论镁、锌、铁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的氢,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P11-12【探究】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操作:

铝丝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

现象: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结论:

铝比铜金属活动性强

化学方程式: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操作:

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

现象:

铜丝表面有银白的固体析出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结论:

铜比银金属活动性强

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P17-18【探究】

探究目标铁锈蚀的条件

实验准备:

铁钉要打磨光亮

蒸馏水要煮沸迅速冷却

用品:

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要点:

试管乙中的植物油的作用隔绝氧气

试管丙中干燥剂的作用吸收水蒸气;连续观察约一周。

现象:

试管甲最先生锈

结论:

铁锈蚀需要氧气和水

课后巩固

1.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图所示取两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B)

A.蒸馏水B.稀盐酸C.酒精水溶液D.硫酸钠溶液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C)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3.“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都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氧气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2O2O2↑+2H2O

(3)实验Ⅱ、Ⅲ证明:

氧化铁的_质量__和__化学性质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

(4)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__比较分析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5)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实验拓展】

(6)查阅资料得知:

氧化铜、胆矾、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B_。

定量实验姓名:

班别:

2.1空气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

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把塞子塞紧。

等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5)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1、红磷量不足;

2、未等集气瓶冷却即打开止水夹

3、装置漏气

能否用铁代替红磷?

不能,因为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因为碳、硫燃烧会产生新的气体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是不是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

2P2O5

5.1质量守恒定律

P92【探究】探究目标: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方案一装置:

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作用防止

燃烧时使锥形瓶炸裂。

玻璃管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

作用防止体系中的物质逸散,同时防止燃烧时压强过大把橡皮塞冲开。

现象:

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天平保持平衡。

方案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天平保持平衡。

结论: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改变。

【实验5-1】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天平不平衡

解释反应生成气体并逸走了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5-2】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天平不平衡

解释部分白色固体逸走了;同时反应物有氧气,没有称量

化学方程式2Mg+O2

2MgO

讨论:

如果把镁条燃烧的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比镁条的质量重,为什么?

因为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成分鉴定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P12-13【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蜡烛浮在水面

(2)火焰:

外焰、内焰、焰心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

两端先变黑;

(4)检验产物H2O:

用干冷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

取下烧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