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59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docx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

必修三模块测评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俨然(yǎn)  盥洗(guàn)  监生(jiàn)  敛声屏气(bǐng)

B.溺爱(nì)石栈(zhàn)猿猱(náo)奄奄一息(yǎn)

C.杜撰(zhuàn)聒噪(guā)簇拥(cù)少不更事(gèng)

D.旋涡(xuán)汲取(jí)伺候(cì)锲而不舍(qiè)

【解析】C 聒(guō)噪,少不更(gēng)事。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嘉奖  纨绔  谬种  辽阔无垠

B.镶嵌  驯熟  渣滓  少不更事

C.吞噬  蹂躏  潦倒  沸反盈天

D.膏腴  湮没  弩马  神密莫测

【解析】D 驽马,神秘莫测。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不仅我们的城市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每一个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D.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解析】A 宾语残缺,“曼德拉是……的人”。

4.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

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行、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

D.韩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后世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解析】A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

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成了一本书。

如果是好书,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赖书,________________,但经不住时间的煎熬。

①书却是作者的心事 ②香味会有一些 ③花都是作者的灵魂 ④香味便挥之不去 ⑤当然是字

⑥花开在心事之上

A.⑤③①⑥④②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⑥③②④⑤    D.⑤⑥①④②③

【解析】A 根据语境中的上下文选择句子,是连贯的基本原则。

首空的前语境是一个设问句,由此可定首空选第⑤句,从而可以排除BC两项。

比较第③⑥句,与第二空的前语境关联,可以看出,第③句比第⑥句衔接更恰当。

再用其余的句子验证,因而可定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出现。

“伦理”二字合用,则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至于“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则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

敬畏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

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

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去冒犯和亵渎它。

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

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

对与人生命攸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之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海德格尔认为:

“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

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称之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之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开始缺失,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

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云: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正是人类明智的“狂性自歇”,才使得敬畏伦理的智慧之光普照大地,人类也才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

人类应该有所敬畏。

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

这种限制和规约,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

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不属于“敬畏伦理”的表现的一项是(  )

A.《礼记》中对“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的记载。

B.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

C.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

D.《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中对“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的表述。

【解析】A 该项说明“伦”“理”二字很早就合用了,不是“敬畏伦理”的表现。

7.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或者这样,人类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

B.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之本,它对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C.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开始缺失,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D.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限制,这有助于心灵的净化。

【解析】D 该项只是对褒扬敬畏感的具体阐释,不能成为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

注意文中“它(敬畏感)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B.敬畏感不是生来就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C.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D.培育仁爱心,加强责任感,提升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使公民人格完善,以此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B 原文:

敬畏感“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

认可“依附”,但不是“单纯依附”。

去掉“单纯”,原句意思改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

务必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蒙:

继承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叩:

攻打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亡:

失去

【解析】A 务:

从事,致力。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北

A.两个“因”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

B.两个“因”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C.两个“因”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两个“因”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

【解析】D 因:

①沿袭,②凭借。

北:

③向北,④逃兵。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以致天下之士

C.皆明智而忠信D.宽厚而爱人

【解析】A 以致:

用来招纳。

明智:

聪明智慧。

爱人:

爱护别人。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秦孝公为了使崛起的秦国变得强大,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内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对外采取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争斗,从而消耗他们的实力,使自己得利。

B.为了抵抗强秦,其他的诸侯国家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联合御敌,这种策略,称之为“合纵”。

C.九国之师,曾凭借十倍于秦的土地,百万之众,叩关攻秦,但面对强大的秦国,束手无策,结果丧师失地,任由宰割。

D.秦国发展到孝文王、庄襄王时期,国力衰微,因此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解析】D “享国之日浅”并非国力衰微。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译文:

(2)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译文:

【答案】

(1)秦孝公死后,秦惠王、武王、昭襄继承了已有的基业,沿袭传下来的策略。

(2)秦人打开城门迎敌,九国的军队却犹豫徘徊,不敢前进。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____________。

所守或匪亲,____________。

(《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登高》)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劝学》)

【答案】

(1)万夫莫开 化为狼与豺   

(2)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3)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4)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1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空2分,共4分)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就是“闲居”的意思。

诗歌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不仅突出描写了寂寥清冷的氛围,也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悲愁(孤寂、思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5分)

我的梦想

莫 言

①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

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

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

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

他很生气,骂道:

“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

”我哭着说: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②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

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

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

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③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

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

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

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④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

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

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

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

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⑤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

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

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

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⑥我问他:

“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⑦他说:

“岂止是不用放牛!

”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

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

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⑧1973年,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

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

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⑨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

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

书名就叫《胶莱河畔》。

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

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

故事是这样的:

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

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

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

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⑩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

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

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

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

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

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

信的大意是:

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

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

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看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

“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

”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

⑪后来,我调到保定,为了解决提干问题,当了政治教员。

因基础太差,只好天天死背教科书。

文学的事就暂时放下了。

一年后,把那几本教材背熟溜了,上课不用拿讲稿了,文学梦便死灰复燃。

我写了许多,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寄。

终于,1981年秋天,我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的《莲池》发表了。

(《读者》杂志2011年第16期)

16.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坚持创作,从不懈怠。

请你简要概括作者18岁、23岁时创作的经历。

(4分)

(1)18岁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岁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18岁时,我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回到家,火热的生活使我拿起笔,写下《胶莱河畔》第一章。

(2)23岁时,我参军入伍在黄县站岗时,写下小说《妈妈的故事》,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

17.结合文章第④段中“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说一说当时作者具体有哪些感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感慨当年是张老师最早发现我有文学才能并辛勤培育我不断提高写作水平;②感慨当年年幼无知,紧跟形势,与张老师闹翻了脸,伤害了张老师,也无缘继续得到张老师的指教;③感慨这么多年来自己虽然坚持追寻写作的梦想,可是至今仍徘徊在文学殿堂之外。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18.文章第⑩段中“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编辑钢笔字体的潇洒漂亮、龙飞凤舞,也突出了我对收到第一封编辑来信的印象之深刻,记忆之鲜活。

19.莫言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淡淡的幽默。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来进行简要赏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示例:

“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含蓄地表达了随着我作文成绩的不断提高,老师和同学们爱屋及乌,更多的是关注我的作文,我的“腰带和裤裆”的尴尬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20.请按照提示及要求答题。

(3分)

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字游戏。

根据下面提示的成语,完成成语接龙。

名垂千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古为今用→用兵如神→神色自若

21.下面是一副春联的上联和横批,请对出下联。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基本协调。

(3分)

上联: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

吉星高照

【答案示例】万事如意步步高

作文(40分)

22.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例文】

转 折

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

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

《飘》中的女主角思嘉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之作。

《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印记,更多的如希区柯克、欧·亨利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处决定性的转折更是蕴藏着无穷的魅力。

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都会令我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它们无疑是精彩的。

文学作品中的转折多半是虚构的,人生中的转折却是真实的。

虽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最终却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一块块基石。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如许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所在,依靠惊人的生命力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

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激发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

记得林清玄说过:

“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

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求生命的出口。

”是啊,我们的生活之路一定不是平坦笔直的。

有的转折也许是不情愿的,就如自己孩提时得知要离开居住已久的城市迁往北京时,心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