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271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

《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藏象的基本概念.docx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界

应象。

 

脏腑的分类及特性

 

表2-1脏腑的分类表

 

分类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组成

心、肝、脾、肺、肾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共同的功能

化生和贮藏精气多为

受盛与传化水谷多为空腔性器官

功能藏精气似脏形态多中空

与形态特点

实体性器官

类脏

表里关系

除胆外,无表里之配

 

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

(二)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成。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与贮藏精气。

 

一、心

(一)心的主要功能

1.主血脉主,有主持、管理之意;血指血液;脉指脉管,是人体血液运行的通

道,被称为“血之府”。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

和滋润作用。

2.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亦即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

理活动。

心理活动主要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故心主神明即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生

理活动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作用,而其功能的正常与否,则可通过生命活动的外在

表现来体现。

(二)心的生理特征

心的生理特性是:

为阳脏而喜通明。

心为阳脏,是因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

心喜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三)心的系统联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指血脉。

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在心

脏的主导作用下,血可循脉而运于全身。

华有荣华、光彩之意。

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

为丰富,全身气血皆可上注于面,所以面部色泽变化可反映心的气血盛衰。

2.在窍为舌心在窍为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

心与舌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结构

上,心经的别络,联系到舌。

3.在液为汗汗液,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排出

的液体。

心之液为汗,是指心与汗有密切关系。

4.在志为喜喜,即喜欢,喜悦。

心在志为喜,指心的功能与情志活动的喜有关。

5.与夏气相通应在五脏与天地自然的相应关系中,心为太阳中之太阳,为火脏,

 

盛夏阳盛也属火,故心阳与夏气属同气相应。

 

二、肺

(一)肺的主要功能

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是指人身之气均为肺所主持。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

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管呼吸运动的功能。

(1)主呼吸之气:

是指肺为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

(2)主一身之气:

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

肺主一身之气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气的生成方面,其中宗气是生成与肺的关系尤为密切。

二是对

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升降出入是其基本的运动形式。

2.通调水道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指水液在人体中运行和排泄的

道路。

肺主调通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

和调节的作用。

3.朝百脉朝,有朝会、汇聚之意。

百脉,泛指人体全身的血脉。

肺朝百脉,就

是全身的血液,都经由血脉上奉、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吸清呼浊进行气体交换,再将

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血脉输送至全身。

肺朝百脉是要点是助心行血。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在五脏六腑中居位最高,下覆心君及诸脏腑,故称之。

2.肺为娇脏“娇”者,娇嫩之意。

因此,肺为娇脏指的就是肺脏清虚娇嫩易受邪

侵的特性。

3.肺气宣降肺气宣降,是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

(三)肺的系统联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与皮毛的相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肺主气

属卫,具有宣发卫气、输精津于皮毛,以温养和润泽皮毛等功能;二是皮毛与肺配合,

协调肺的呼吸作用。

2.在窍为鼻鼻与喉相通而下联于肺,肺司呼吸,鼻为呼吸道的最上端,鼻孔与

 

喉是清浊之气出入的通道,故有“鼻为肺窍”、“喉为肺之门户”之说。

3.在液为涕涕,是鼻黏膜的分泌液,为肺津所化、肺气所宣,有清洁润泽鼻窍,

保证鼻窍行使正常嗅觉和通气的功能。

4.在志为悲(忧)忧和悲的情志变化与肺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5.在秋气相通应在五脏与天地自然的相应关系中,肺与秋应。

 

三、脾

(一)脾的主要功能

1.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

为精微及津液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1)运化水谷:

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精微物质的作用。

(2)运化水液:

是指脾在消化饮食物的基础上,对水液的吸收、输布作用。

脾运

化水谷与水液是同时进行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2.主升脾气主升包括升清和升举两方面的作用,“清”,指水谷精微。

“升清”,

是指脾主运化,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从中焦向上输送至心肺、头目,营养机体上部

组织器官,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3.主统血统,有统摄、控制的意思。

脾主统血,是指由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

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

(二)脾的生理特性

1.以升为健脾性升,是指脾气的运动形式以升为主,以升为用。

2.喜燥恶湿脾恶湿,是指湿喜困脾从而影响脾功能的发挥。

(三)脾的系统联系

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所谓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

充养肌肉和四肢的功能。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其华在唇,唇由肌肉组成,赖脾化生气血以养,故脾

的功能正常与否可通过口唇的色泽形态变化反应出来。

 

3.在液为涎涎为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

4.在志为思思,为思虑、思考。

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在五脏与天地自然的相应关系中,脾应长夏(农历六月)。

 

四、肝

(一)肝的主要功能

1.主疏泄疏泄,即疏通发泄之意。

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人体之气具有疏通发泄、

通达调畅的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机

(2)维持津血运行

(3)调畅情志

(4)促进脾胃运行

(5)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径

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藏血是

以肝的疏泄作为其贮藏与调节的动力。

(1)贮藏血液:

是指肝具有贮藏一定血液于肝及所辖血脉之中,以供给肝本身及

机体各部生理活动之所需的作用,故肝又有主“血海”之说。

(2)调节血量:

肝的藏血功能,还包含着对人体各部分血量的按需合理调节分配

作用。

(3)防止出血:

肝五行属木,“木曰曲直”,肝贮藏血液,本含曲而能收之意。

(二)肝的生理特性

1.肝性生升,为刚脏肝性生升是指肝气充满生机,其调畅气机是以向上升动与

向外发散为特征。

2.体阴而用阳“体”是指实体或实质;“用”是指作用和功能。

肝之本体内藏阴

血,故肝体为阴;但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主升主动,则其用为阳。

3.喜条达而恶抑郁木之本性为条达,其升长之势喜舒展而不喜阻抑。

 

(三)肝的系统联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为肝之阴血对筋的濡养。

2.在窍为目目为肝之窍,即五脏之中,肝与目的关系最为密切。

3.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自目出,为肝之阴血所华,受肝气控制,具有濡润、

清洁和保护眼睛的功能。

4.在志为怒怒,是人在气氛不平、情绪激动时的情感变化,是人体精神情志活

动之一,主要以肝之气血为基础,与肝的疏泄、升发密切相关。

5.与春气相通应在五脏与天地自然的相应关系中,肝应春。

 

五、肾

(一)肾的主要功能

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的作用。

精,就其来源,可有

先、后天之分。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是生命产生的本源,

由于先身而生,故谓先天之精。

(1)主升长、发育与主殖:

肾藏精,肾精又可化为肾气,通过三焦不散到全身。

肾中精气在人体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机体的升长、发育与生殖。

(2)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脏腑气化主要是指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形气之间相互转

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脏腑功能变化。

2.主水液肾主水液,是指肾中阳气的气化作用对人体津液代谢起着主持和调节

的作用。

3.主纳气纳,有受纳和摄纳的意思。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清气,

以保持呼吸深度,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

(二)肾的生理特性

肾的生理特性是:

主蛰守位。

主蛰,即喻肾有封藏、闭藏、潜藏的生理特性。

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

 

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命火、龙火)宜函于肾中,潜藏内蕴。

(三)肾的系统联系

1.在体合骨,其华在发人体骨骼依赖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为肾精所化生,于

是形成了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的生理关系。

2.在窍为耳及二阴“肾精充沛,上濡耳窍,则听觉灵敏;反之,肾精亏损,髓

海失养,则可见听力减退、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等症。

3.在液为唾唾即口津,为唾液中较为稠厚的部分。

肾的经脉上夹舌根、通舌下,

唾为肾精所化,由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分泌而出,能滋润口腔,帮助消化。

4.在志为恐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绪活动,与肾的关系密切。

5.与冬气相通应在五脏与天地自然的相应关系中,肾应冬。

 

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它们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一、胆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化生后,汇集于胆,有胆贮藏。

2.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断的作用。

 

二、胃

(一)生理功能

1.受纳水谷是指胃腑具有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

2.腐熟水谷是指胃气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功能。

(二)生理特性

1.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

2.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三、小肠

1.受盛化物包括受盛和化物两个方面:

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

即受盛作用;食糜在小肠内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

化,使之化为精微的功能,即为化物作用。

2.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食糜进一步消化,分别为清、浊两部分。

清者,即水谷

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

液,经胃和小肠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

3.小肠主液由于小肠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四、大肠

 

1.传化糟粕

2.大肠主津

 

五、膀胱

1.贮存尿液

2.排泄尿液

 

六、三焦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诸气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宗气以三焦为通路而下行,归丹田以资助元气;卫气循三焦,通腠理,走肌表,以温煦、控汗、卫外;脏腑之气的升降运行均以三焦为通路。

2.运行水液指出三焦具有运行水液之功。

三焦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两个功能密切相关。

(二)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功能特点

1.上焦指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与头面部。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开发”、“宣

化”

2.中焦指横膈至脐之间的部位。

脏腑主要包括脾、胃、肝、胆等。

中焦主要生

理功能是消化水谷,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及化生气血。

3.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

主要包括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

其主要功能是排

泄粪便和尿液。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对分别位于上、中、下焦的

心肺、脾胃、肾与膀胱等脏腑生理功能特点的概括。

 

奇恒之府

 

奇恒之府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合称。

 

一、脑

(一)主要功能

1.主宰生命活动

2.主司精神活动

3.主持感觉运动

 

二、髓

1.充养脑髓

2.充养骨髓

3.化生血液

 

三、骨

1.主司运动

2.支撑形体

3.保护内脏

 

四、脉

脉的主要功能是壅遏营血,运行血液,防止出血。

 

五、女子胞

(一)主要功能

1.主持月经女子胞为女子月经发生的器官。

2.孕育胎儿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间主要包括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三类关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1.心与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和血

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即心主行血和肺主气司呼吸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2.心与脾心主血,脾生血;心行血,脾统血。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

成及运行方面的相互协调。

3.心与肝心主行血而肝主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心与肝的协同

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

4.心与肾心属火,肾属水;肾藏精,心藏神,肾精可化气生神。

心与肾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心肾水火的交互既济及精、神互用两个方面。

5.肺与脾肺主吸纳清气,脾化生水谷精气;肺主行水,脾主运化水液。

肺与脾

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津液代谢中的协调配合。

6.肺与肝肺主肃降,肝主升发。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调节上。

7.肺与肾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

水,金水相生。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的协同和阴液互资三方

面。

8.肝与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

表为疏泄与运化、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

9.肝与肾肝藏血而肾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肾为水母木子。

故肝肾之

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母子阴阳相协等方面。

10.脾与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

故脾

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过程中的相互协同两个方面。

 

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脏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

 

1.心与小肠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心与小肠通过

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相合关系。

心与小肠生理上相互为用,心阳温煦,有助于小

肠功能的正常发挥;小肠吸收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则可以化生心血。

2.肺与大肠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通过经脉的相

互络属,肺与大肠构成表里相合关系。

肺与大肠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与

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为用。

3.脾与胃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属胃

络脾,两者构成表里相合关系。

脾与胃的关系在生理上体现在纳运协调、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三个方面。

4.肝与胆胆附于肝叶之间,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两者

构成表里相合关系。

肝与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通司疏泄和虑决相成方面的密切配合。

5.肾与膀胱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

肾与膀胱有“系”(输尿管)相通。

足少阴

肾经属肾络膀胱,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两者构成表里相合关系。

肾与膀胱在生

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共主尿液方面。

 

腑与腑的关系

 

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六腑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各腑在水谷

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糟粕过程中的相互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