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226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 力学导学案.docx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二力学导学案

专题二力学

青海一中李清

漂市一中钱少锋

中考命题动态分析

力学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一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质量和密度;二是力、弹力和重力、运动和力、摩擦力;三是压强和浮力;四是功和功率、机械能、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一、质量和密度的分数值约占总分的6%,考查的内容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和应用.其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术,出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等.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约占总分的4%,考查的内容是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出题类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形式,增加了一些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

二、力、弹力和重力、运动和力、摩擦力占总分的4%~6%,考查的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惯性定律,惯性现象,二力平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摩擦力的种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出题形式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其中二力平衡、惯性、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中考热点.

三、压强知识是中考必考知识之一,分数值占总分的4%~5%,考查的内容是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知识、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浮力的基础.液体压强知识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热点是压强的概念、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用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解释相关问题,大气压的变化和应用.出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近年来出现较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问题.

浮力知识是中考重点考查知识之一,分数值占总分的5%~6%,内容包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等,中考考查浮力时还经常综合质量和密度,二力平衡、力的合成等有关知识,对于综合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出题形式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等.

四、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知识是中考重点考查知识之一,分数值占总分的5%~7%,考查的内容是功的概念、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和功率,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是比较综合性的识,出题形式主是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

简单机械占总分的3%~4%,考查的内容是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杠杆的五要素及平衡条件、力臂的正确画法,滑轮、滑轮组的绕法等是中考的热点,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机械能知识占中考总分的1%~2%,重点考查的内容是动能、势能的概念,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等.出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

 

中考

复习

大纲

导航

1.知道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应用,能利用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正确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

4.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及惯性现象;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会运用二力平衡进行受力分析.

5.知道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6.了解重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会作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或图示).

7.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了解活、生产利用和防止摩擦力的实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8.知道杠杆及其五要素的含义,会画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及其应用;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会根据需要选择简单的滑轮组.

9.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知道通器的原理.

0.道大气压强的现象,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11.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1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

13.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理解功率概.

14.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理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中考

复习

要点

精讲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

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

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

(3)常用测量工具:

刻度尺.

(4)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观察它的测量范围——量程,以便确定它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②观察它的分度值,方便读数.

③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图所示.

④测量时,刻度尺要摆放正确,沿着被测边放尺,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歪斜.

⑥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规律总结: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不是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则还应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在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中考

复习

要点

精讲

(5)误差:

①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者、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③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清除.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主观造成的,是可以避免、清除的.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2)单位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3)测量时间的工具:

时钟、秒表

(4)计时标准:

①很久以前,人们根据自然现象确定年、月、日等时间概念.

②后来又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设计制造各种时钟.

③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确定,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为1s.

3.特殊测量方法:

(1)化曲为直:

把一弹性不大的细线重合在被测曲线上,在细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再把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线两记号间的长度即可.

(2)辅助法:

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原理进行测量.例如:

测圆锥的高、乒乓球直径、硬币直径等长度,往往用刻度尺和三角板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3)积少成多:

当被测物的长度很小时,可将相同的物体叠在一起,用刻度尺测其总长度,再除以物体个数即得.

(4)化整为零:

测量长度大的曲线长度,可以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周数再乘以轮子的周长即得.

考点2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运动和静止:

(1)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其他物体叫做参照物.

①参照物不是不动的,而是假定不动.

②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③参照物可以选择除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相对静止

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彼此相对静止.

 

特别提醒:

使用停表时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

(2)检查零点是否准确.如不准,应记下其读数,并对读数作修正.

(3)实验中切勿摔碰,以免震坏.

(4)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知识拓展: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要抓住物体的宏观位置是否改变,也要识别社会经济活动、微观的分子热运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等干扰因素.

中考

复习

要点

精讲

3.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定义及公式:

①速度定义: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速度公式:

v=s/t,s——路程,t——时间,v——速度,

公式中s、t、v是对同一运动物体同一段路程或时间而言的.

③变形公式:

s=vt,t=s/v

(3)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常用km/h.

1m/s=3.6km/h

4.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匀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匀速直线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③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不变的,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5.平均速度:

(1)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

(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2.质量和密度

考点1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单位:

质量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t=103kg1kg=103g1g=103mg

3.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4.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前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称量时把被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读数时,右盘里的砝码质量和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即是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5.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2)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特别提醒:

(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自然界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常见的,但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往往把一些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例如,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不变的速度运动着的汽车等,都可以看作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都相同,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规律总结:

测平均速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时间,正式实验之前应该多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中考复习要点精讲

考点2密度及其应用

1.密度的概念: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a.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同种物质来说(状态不变),密度是不变的.

b.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c.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等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等无关.

2.密度公式和单位:

(1)密度公式:

ρ=m/V

(2)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kg/m3,常用的还有g/cm3、kg/dm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g/cm3=1kg/dm3=103kg/m3

(3)密度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需要了解、掌握物质的密度,必须学会使用密度表.

3.密度的应用:

(1)求质量:

m=ρV

(2)求体积:

V=m/ρ

(3)鉴别物质:

ρ=m/V

考点3密度的测量

1.量筒的使用:

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相平(水银除外),如图所示.

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固体密度的测定:

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b.向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c.将固体放入量筒里的水中使其浸没,测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

d.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固体的密度ρ=m/(V2-V1).

(3)液体密度的测定: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b.倒入一部分液体于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

d.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3.物态变化与物质体积

(1)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除外),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2)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特别提醒:

1.由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游动,所以气体总是充满着盛它的整个容器,如:

将一瓶氧气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一半,而体积仍为氧气瓶的容积,由ρ=m/V可知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m和体积V无关,所以对于公式ρ=m/V,不能说ρ与m成正比或ρ与V成反比.

中考复习要点精讲

3.运动和力

考点1力、弹力和重力

1.力的作用: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甲乙

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是指物体运动快慢(即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二是指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②“可以”不是“一定”,物体受力,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图乙所示).

(3)一个物体只要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的改变,这个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反之,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则物体要么改变了形状,要么改变了运动状态,要么二者都发生了改变.

2.力的三要素:

(1)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如右图所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

(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4.弹力:

(1)弹性:

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

(2)塑性: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

(3)弹力: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②日常生活中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压力等其实都是弹力.

③弹力的大小与组成物体的材料和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但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特别提醒: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物体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仅仅是相互接触而已),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无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小铁钉),故“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产生力的作用的依据.

中考复习要点精讲

(4)弹簧测力计:

①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

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b.弹簧的长度=弹簧的原长+伸长量.

c.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弹簧就会损坏.

③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主要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组成.(如图所示)

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a.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

b.注意进行校正调零.

c.拉动时要避免与外壳摩擦.

d.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5.重力:

(1)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①地球附近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大小:

①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②实验表明:

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即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③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注意统一单位,m——kg,G——N.(粗略计算时g取10N/kg)

(4)重力的方向:

①竖直方向.

②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③重力的方向实质是指向地心的.

④根据重力的方向可以制成重垂线和水平仪.

(5)重力的作用点:

①重心:

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②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对于材料均匀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考点2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的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易错提示:

当一个弹簧测力计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假设作用在挂钩上的力是F1,作用在吊环上的力是F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等于F1或F2还是等于F1+F2呢?

实际上,弹簧测力计无论怎样使用,它的示数都应该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与施加在吊环上的力无关,即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F1的大小,而不是两个力的和.

规律总结:

(1)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注意是竖直,不是垂直).“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如果这个面是斜面,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把重力方向说成“垂直向下”.

课外拓展:

生活中,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有关,降低重心可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还与支持面的大小有关.

中考

复习

要点

精讲

(2)惯性:

①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的特性:

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b.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外界因素如速度大小等无关.

c.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力则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本质不一样.

d.惯性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及其产生的物理过程,利用惯性现象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防止它给我们造成危害.

考点3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

①一个物体同时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

②二力平衡条件:

a.这两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c.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

d.这两个力必须方向相反.

上述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这样的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③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考点4摩擦力

1.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3.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滑动摩擦:

(1)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

(2)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接触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滚动摩擦:

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规律总结: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三种方法:

(1)由摩擦力的概念判断:

首先明确研究对象(一般选受力物体)和参照物(一般选施力物体),再弄清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方向,然后由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断出研究对象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

(2)由假设的方法判断:

此法通常用来判断相对静止的物体间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首先假设物体不受摩擦力,再确定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将会出现的相对运动的情况,最后判定研究对象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3)由二力平衡的性质来判断: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一对平衡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判断摩擦力的情况.

中考

复习

要点

精讲

6.静摩擦:

(1)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有关,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

(2)最大静摩擦.

7.增大有益摩擦与减小有害摩擦:

(1)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现象的存在.有的对人们有益,有的对人们有害.

(2)增大有益摩擦: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有害摩擦: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把滑动变为滚动;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开.

考点5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自身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物体不受任何力或受到平衡力时,都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将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速度大小与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4.压强和浮力

考点1固体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②压力产生条件:

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并且接触面之间相互挤压.压力其实是一种弹力.

③压力的方向:

垂直并指向受压面.

④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即F=G.

(2)压强:

①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②压强:

a.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

b.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③压强公式:

p=F/S.

a.此公式为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压强的计算.

b.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F——“N”,S——“m2”,p——“Pa”.

压强单位还有千帕(kPa)、兆帕(MPa),1kPa=103Pa,1MPa=103kPa.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c.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②减小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c.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规律总结:

对于放在水平面上,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实心柱体(圆柱体或棱柱),对水平面的压强可用公式p=ρgh求解.

 

中考

复习

要点

精讲

考点2液体、气体压强与流体压强

1.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由于液体有重力,因此对容器底有压强;由于液体能流动,因此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②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如图所示,当探头的薄膜受压强作用时,U形管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薄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③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a.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