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20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docx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注:

正态分布表中,P{0

注:

P{0

=;(3,16)=。

注:

在正态分布表中,Z=1,则P=;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

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

A.差异系数B.方差C.全距D.标准差

3.次数分布表中100~105一组的实下限是(   )

.100C

4.中位数的优点是(   )

A.不受极端值影响B.灵敏C.适于代数运算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

5.已知P(Z>1)=,P(Z>=,则P(1

B.0.183C.统计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分布是(   )

A.概率分布分布C.正态分布分布

7.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 )

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

10.下面情况中,不适合用Z值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是(   )

A.总体方差已知且不等,n1和n2都是小样本容量B.总体方差未知且相等,n1和n2都是大样本容量

C.总体方差未知且不等,n1和n2都是大样本容量D.总体方差未知且相等,n1和n2都是小样本容量

11.已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若令Yi=8Xi+5,则数组Y1,Y2,…,Yn的平均数是(   )

A.20.45B.163.4C.

12.随着自由度的增大,

2分布越来越接近于(   )

分布B.标准正态分布分布D.二项分布

=80所表示的含义是(   )

A.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

%的学生成绩高于该生%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

6.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

A.-≤r≤1.00CD.-≤r≤+

7.把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   )

A.随机实验B.随机试验C.教育与心理实验D.教育与心理试验

8.总体的平均数称为符号为(   )

A.

B.

C.σD.μ

15.把被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   )

A.总体B.个体C.样本D.元素

2.一组数据5,2,7,7,3,6,3,4,7,9的众数是()

.3C

3.某市10岁男孩平均身高为120厘米,标准差为厘米,其差异系数应为()

%%

4.期末考试某学生的百分等级为65,这表示()

A.他的得分高于65%的学生B.他的得分低于65%的学生

C.满分为100分,他得了65分D.全班100人,他排在第65名

5.两列变量中一列是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是二分称名变量,要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时应运用()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双列相关D.列联相关

8.从一个平均数为25,标准差为14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n=26的样本,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是()

.10C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统计量,这些统计量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统计量的()

A.样本分布B.总体分布C.抽样分布D.概率分布

13.分布曲线形态不受样本容量影响的是()

分布分布分布D.χ2分布

14.一般在统计学中,总体标准差表示为()

B.ρC.μD.σ

15.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是()

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

1.随机现象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则称这些数字为(   )

A.自变量B.因变量C.随机变量D.相关变量

2.中心位置的数量化描述称为(   )

A.集中量数B.中数C.中心数D.众数

3.总体统计特征的量数称为(   )

A.统计量B.频数C.参数D.随机数

4.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作随机事件发生的(   )

A.频率B.概率C.频数D.相对频数

1.表示天气温度的变量属于()

A.等距变量B.称名变量C.顺序变量D.比率变量

2.在量表上任何两点间只能取得有限个数值的变量为()

A.连续变量B.准随机变量C.离散变量D.非随机变量

3.样本算术平均数的符号为()

A.μB.

6.反映总体数据特征的量数统称为()

A.总体参数B.统计量C.总体统计量D.样本统计量

7.用从总体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

A.样本估计B.点估计C.区间估计D.总体估计

9.独立样本,两个总体方差σ

、σ

都已知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着性检验的统计量可采用()

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

13.如果事件A发生不影响事件B的发生,则称A、B两事件为()

A.随机事件B.相容事件C.独立事件D.互不相容事件

15.分布曲线形态均受样本容量影响的是()

A.正态分布和F分布分布和t分布C.正态分布和t分布D.正态分布和χ2分布

 

5.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

A.正态分布和F分布分布和t分布C.正态分布和t分布D.正态分布和χ2分布

8.概率和统计学中,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作随机事件发生的()。

A.概率B.频率C.频数D.相对频数

9.六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为12,8,9,10,13,15其中数为()。

.11C

、B两变量线性相关,变量A为符合正态分布的等距变量,变量B也符合正态分布且被人为划分为两个类别,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A.积差相关系数B.点双列相关C.双列相关D.肯德尔和谐系数

12.在一次试验中,若事件B的发生不受事件A发生的影响,则称A、B两事件为()。

A.不影响事件B.相容事件C.不相容事件D.独立事件

13.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被称之为()。

A.总体B.样本点C.个体D.元素

14.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出现的次数情况是()。

A.次数分布B.概率密度函数C.累积概率密度函数D.概率

15.称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为一次()。

A.随机实验B.随机试验C.教育与心理实验D.教育与心理试验

2.对于数据5648720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趋势其代表性更好()

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中数D.众数

3.对于两列连续变量,可用来计算其相关系数的是()。

A.点二列相关、等级相关B.积差相关、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积差相关、点二列相关D.肯德尔和谐系数、点二列相关

6.数据1620182217的平均差是()。

A.2.20.0C

7.正态曲线与x轴所围成区域的面积为()。

A.0.5B.0.99C.1某班级50名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时统计的平均年龄为6岁3个月,那么到小学六年级时,这个班同学的平均年龄是()。

岁3个月岁3个月岁3个月岁3个月

9.在统计学上,相关系数r=0,表示两个变量()。

A.相关程度不高B.不相关C.不存在线性相关D.不存在曲线相关

11.以下哪个不属于差异量数()

A.标准差B.方差C.差异系数D.众数

13.下列数据17-34-160285-904-22415的总体标准差为()。

A.17.39B.16.65C.

14.一份试卷有100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若考生凭猜测作答,问平均能猜对多少道()

.75C

15.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统称为()。

A.样本统计量B.样本参数C.总体参数D.总体统计量

2.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统称为()。

A.样本统计量B.样本参数C.总体参数D.总体统计量

3.对两列等级变量适合计算其()。

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肯德尔和谐系数D.点二列相关

6.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C对学生的身高、体重所得的测量数据是()。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

9.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

10.总体标准差的表示符号是()。

C.σ

13.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常数C后,则计算得到的平均数()。

A.等于原平均数B.等于原平均数加上C

C.等于原平均数乘以CD.等于原平均数乘以原平均数除以C

14.相关系数的符号是()。

A.σ

15.当自由度趋近于无穷时,F分布()。

A.趋近于正态分布B.趋近于t分布C.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D.趋近于x2分布

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间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圆形图B.直方图C.散点图D.线形图

3.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个别极端值时,反映该数据分布集中情况的最好的代表值是()。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加权平均数D.中位数

4.一组数据4、5、6、7、8、29,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情况其代表性更好()。

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中数D.众数

5.已知某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考试的标准差为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A.9.2B.4.2C.D.42

6.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被人为地分为两类,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二列相关D.点二列相关

7.如果由某一次数分布计算得SK=-0.35,则该次数分布为()。

A.高狭峰分布B.低阔峰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

8.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σ2未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

A.正态分布B.F分布C.t分布D.χ2分布

9.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σ2已知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2.下列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是()。

A.算术平均数B.方差C.中数D.众数

4.设A、B为两个独立事件,则P(A·B)为()。

A.P(A)B.P(B)C.P(A)·P(B)D.P(A)+P(B)

5.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减小,变化方向一致,这叫做两变量之间有()。

A.负相关B.正相关C.完全相关D.零相关

6.对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实施了标准化的数学考试,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83分,某一学生得了80分,他数学成绩的Z值为,问全体考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为()。

A.12B.6C.8D.10

9.20道四选一的测验题,学生全凭猜测平均能做对多少道()

A.4B.15C.5D.8

10.有10名学生参加了100米和5000米的两项运动水平测试,经过数据的整理得到∑D2=45,这两项运动能力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是()。

A.0.27B.0.54C.D.

12.样本标准差的表示符号是()。

A.QB.M0C.σD.s

13.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后,则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和方差,()。

A.标准差不变,方差等于原方差加上常数CB.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加上常数C,方差不变

C.标准差扩大C倍,方差扩大C的平方倍D.都不变

14.百分等级分数指出原始数据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大,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相对位置()。

A.越低B.越高C.不变D.无法确定

15.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已求得算术平均数

=70,中位数Mdn=71,则众数为__73_。

17.次数分布中低于这个原始分数的次数百分比称为百分等级_分数。

19.随着n的增大,t分布曲线就越来越接近_正态分布_曲线。

20.我们对于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_随机试验。

21.当总体参数不清楚时,常用一个样本统计量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这样一种研究形式及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称为_点估计。

24.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_差异量数_。

16.随机变量的特点:

离散性、变异性_和规律性。

17.中数又称中位数,符号记为_Mdn_。

18.在一定条件下,事先不能断言会出现哪种结果的现象,叫_随机现象_。

19.当n→+∞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就完全吻合。

16.在一组考分74、82、91、82、75、86、67、79、92、88中,样本平均数=。

20.变量可以分为_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21.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求平均增长率或对心理物理学中的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的数据处理,均应使用几何平均数。

22.若A、B为两个独立事件,则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_P(A)·P(B)_。

23.标准分数以_标准差为单位,反映了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24.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测特质不同,这时不能用绝对差异量来比较不同样本的离散程度,而应使用相对差异量数,即_差异系数。

25.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差为_σ。

17.对数据进行分组归类,考察这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情况,并把这种情况用规范的表格形式加以体现,这就是次数分布表_。

18.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的图形是散点图。

19.一组变量的次数分布,一般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中心位置和离散性_。

个数的数列:

3,6,7,9,20,21,则其中数为8。

21.在概率的古典定义中,每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

22.从总体中抽出的部分个体称之为样本_。

17.二项分布的均值是μ=np_。

18.标准正态分布Z~N(0,1)与一般正态分布x~N(μ,σ2)的转换关系为_Z=(x ̄—μ)/σ__。

22.一组反应时数据为12,10,8,9,13,15,其中数为8。

5_。

23.一份有10道四选一单项选择题,考生全凭随机猜测得满分的概率为。

17.当n→+∞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就完全吻合。

19.点双列相关常作为是非题的_区分度_指标。

22.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当中,衡量实验效果优劣的指标被称之为_效度__。

23.为了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可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该图形称为__散点图__。

24.一组数据次数分布的基本特征:

中心位置和_离散性__。

16.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_和多元统计分析。

17.次数分布图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即次数直方图_和次数多边图。

18.一组数据253040365020的中数为__38_。

19.百分等级分数指出原始数据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小,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相对位置越_高_。

20.概率的取值范围为_0≤P(A)≤1_。

21.教育实验或教育与心理的科学研究中,被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总体_。

22.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是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17.百分等级分数指出原始数据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大,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相对位置越大_。

18.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_-1≤r≤1_。

22.数据32626861的众数是6_。

24.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_μ__。

2.按照观测的方法,将实验数据划分为_实验数据_和测量数据两大类。

3.直方图是表示_次数_的频数分配,是以矩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分配的一种条形图。

4.一组数据202535311545的中数为__33_。

5.方差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_平方__后的均值。

6.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_不包括随机实验中任何结果_的事件。

9.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和_有效性_。

16.标准分数又称为Z分数,它以_标准差_为单位,反映了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17.随机变量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_。

21.一组数据69111414101016的中数是_14__。

22.已知某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为,中数为,其众数为_58。

7___。

五、简单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名被试在视觉反应时实验中的数据如下,求其样本平均数和平均差。

被试

1

2

3

4

5

6

7

反应时(单位:

毫秒)

21

23

32

31

22

25

28

34.某智力测验由3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

分测验

平均数

47

70

120

标准差

6

8

18

某被试在三个分测验上的成绩依次是51,80,135,请运用标准分数求出该被试所得成绩的高低顺序。

35.某县教育部门为了解该县教师的年龄结构,随机抽取3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平均年龄为40岁,标准差为8岁,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县教师的平均年龄。

33.有三个英语学校测验分数如下,

校别

X

N

A

B

C

 

75

32

40

36

求三个学校英语测验总平均成绩。

34.在某年高考的平均分为500,标准差为100的正态总体中,某考生得到650分。

设当年的高考录取率为10%,问该考生的成绩是否能入围

33.某地区中考成绩呈正态分布,全体考生三科成绩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两名考生的成绩如下表,问这两名考生哪一位的成绩更好一些

考试

科目

全体考生

原始分数

平均数标准差

甲乙

语文

654

5373

数学

746

7870

外语

7112

8270

34.两位专家对8篇论文进行独自评价并按好坏排成名次,结果如下表所示。

问这两位专家评价意见的相关程度如何

论文

专家甲

专家乙

1

4

3

2

3

5

3

1

2

4

6

4

5

2

1

6

5

6

7

8

7

8

7

8

35.已知某校五年级的科学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全体考生成绩的总体方差σ2=100,从中随机抽出36名学生,他们的平均成绩为82分。

请估计全校该科平均成绩95%的置信区间。

34.某高校考生语文科和数学科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如下表所示,试比较该校考生哪一科成绩离散程度大。

科目语文数学

平均分6375

标准差1112

35.已知某班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如下表所示。

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平均分807085

标准差101512

同学A的语文成绩为85分、数学成绩为82分、英语成绩为90分,问该同学成绩哪一科最好

33.某项研究中在一年级学生总体中抽取30名样本,测得他们的语文考试分数如下:

60,71,63,58,50,75,64,73,72,64,

52,65,67,76,72,70,58,50,80,51,

79,81,77,69,67,61,48,50,54,55。

求他们的语文平均分数。

34.某高校考生语文科和数学科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如下表所示,试比较该校考生哪一科成绩离散程度大。

科目语文数学

平均分6375

标准差1112

33.某市参加数学奥林匹克业余学校入学考试人数为2800人,只录取150人,该次考试的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8,问录取分数应定为多少

34.某地区某年高考物理科考生万人,平均分为分,标准差为。

试问:

成绩在80分到90分之间的有多少人

33.已知某年级有三个班,在语文期末考试中,这三个班的平均分及人数如下表:

班级

平均分

人数

A

B

C

75

 

36

32

40

求三个班级的语文测验总平均分。

34.设X服从正态分布,X~N(70,102),求以下的概率。

P{60

35.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

=25,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81,标准差为6,试问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的置信区间。

33.十名歌唱演员进行了一次专项测验,两名评判者分别给他们排定名次如下,估计一下这两名评判者评判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演员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判等级

3

5

4

1

9

10

2

6

8

7

乙判等级

1

6

2

7

8

9

3

5

4

10

34.在一次平均分数为75,标准差为12的考试中,某生希望他的标准分数能达到分以上,那么他的原始分数至少应该是多少

已知某班A、B两门课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A课程平均分为86,标准差为12;B课程平均分为82,标准差为14。

而小东A课程成绩92分,B课程成绩88分;小红A课程成绩88分,B课程成绩92分。

问小东和小红A、B两课程考试总分在班里的相对位置谁更高

34.对某地区大量的初中三年级学生实施标准化的语文、数学、外语测验,所得的三科原始分数都服从正态分布,全体考生各科平均数、标准差与该年级某考生的成绩如下表,问该生这三科成绩哪一科最好

科目

全体考生

原始分数

平均数

标准差

语文

8

85

数学

13

92

外语

9

75

35.某次语文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σ2=81,从中抽取n=25的样本,计算得其平均分为58,试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的置信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