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6217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docx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

煤炭地质勘查规

目次

前言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

4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

5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

5.1阶段划分

5.2预查阶段

5.3普查阶段

5.4详查阶段

5.5勘探阶段

6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

7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7.1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7.2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8.1煤炭资源量计算指标

8.2各类型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

8.3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

8.4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

8.5露天勘查煤层的夹矸和剥离物的估算

9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工作

10泥炭地质勘查

10.1泥炭预查

10.2泥炭普查

10.3泥炭详查

10.4泥炭勘探

10.5泥炭资源/储量估算

11资源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

附录A(规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附录B(资源性附录)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

B.1煤质研究

B.2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研究

B.3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B.4环境地质工作

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

C.1煤层气的勘查评价

C.2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

附录D(资料性附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D.1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D.3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

D.4泥炭勘查工程控制的程度

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

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D.2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附录G(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

G.1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G.2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

G.3露天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

G.4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

附录H(资料性附录)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

H.1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

H.2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

H.3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离物分为三类

H.4露天剥离物勘查工程布置

附录I(资料性附录)小煤矿勘查工作

附录J(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容

J.1概略研究

J.2预可行性研究

J.3可行性研究

DZ/T0215-2002

 

前言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1986年12月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布,《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1983年9月由地质矿产部和煤炭工业部颁布,两个文件的实行(试行)对于规煤、泥炭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使煤和泥炭资源勘查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与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相一致,有必要对《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和《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进行修订。

本标准在总结煤、泥炭资源地质勘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征求意见,讨论和修改后方形成。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和原地质矿产部、煤炭工业部颁布的《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自行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本标准起草人:

倪斌、子光、林大扬、高洪烈、时作舟、钱大都、田绍东、宋全祥。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DZ/T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

1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泥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度要求、勘查方法原则;煤、泥炭资源/储量分类条件和估算原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煤、泥炭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审批,煤、泥炭资源/储量估算、评估,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勘查开发融资等的评价依据。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总则

GB50215—9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GB50197—94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

GB/T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

3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露天)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4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

4.1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从勘查区的实际情况和煤矿生产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正确、合理地选择采用勘查技术手段,注重技术经济效益。

以合理的投入和较短的工期,取得最佳的地质成果。

4.2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勘查方法,提高勘查成果精度,适应煤矿建设技术发展的需要。

4.3煤炭地质勘查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做好与煤共伴生的其他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尤其要做好煤层气和地下水(热水)资源的勘查研究工作。

5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

5.1阶段划分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根据工作区的具体情况和探矿权人(勘查投资者,如国家、煤矿企业、业主、建设单位、地质勘查单位等,以下同)的要求,勘查阶段可以调整。

即可按四个阶段顺序工作,也可合并或跨越某个阶段。

详查、勘探阶段地质勘查工作各项要求由探矿权人参照本标准确定。

5.2预查阶段

5.2.1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

预查的结果,要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

预查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一般应继续进行普查;预查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或未发现煤炭资源,都要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

5.2.2预查工作程度要求:

a)初步确定工作地区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代;

b)大致了解工作地区构造形态;

c)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围、煤层层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

d)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

e)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

5.3普查阶段

5.3.1普查是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

普查的任务是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5.3.2普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a)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

b)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

c)初步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

d)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地质现状;

e)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

f)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

g)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推断的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参照附录E确定,另有要求的按要求确定。

5.3.3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只能提交普查(最终)报告的井田,其普查(最终)工作程度的一般要:

a)基本查明井田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的主要构造,详细了解井田构造复杂程度;

b)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围,适当加密控制初期采区围煤层的可采边界;

c)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基本确定煤类及其分布,详细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工业价值;

d)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程度,参照5.5.2.1条并按实际情况调整后确定;

e)估算可采煤层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其中推断的资源量的比例参照附录E确定。

5.4详查阶段

5.4.1详查的任务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凡需要划分井田和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应进行详查;凡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地区、面积不大的单个井田,以及不需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均可在普查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勘探,不出现详查阶段。

5.4.2详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a)基本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控制勘查区的边界和勘查区可能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评价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

b)基本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厚度和可采围,基本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主要可采煤层露头位置,了解对破坏煤层连续性和影响煤层厚度的岩浆侵入、古河流冲刷、古隆起等,并大致查明其围,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

c)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初步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风化带界线,评价可采煤层煤质变化程度;

d)基本查明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地温等开采技术条件,对可能影响矿区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初步评价勘查区环境地质条件;

e)对勘查区可能有利用前景的地下水资源做出初步评价;

f)初步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做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

g)估算各可采煤层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资源/储量,其中控制的资源/储量分布应符合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占总资源量的比例参照附录E确定,另有要求的按要求确定。

5.4.3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只能提交详查(最终)报告的井田,其详查(最终)工作程度的一般要:

a)查明井田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的主要构造,对井田边界构造应作适当控制;

b)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围,在先期开采地段围,适当加密控制可采煤层的可采边界,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的露头位置;

c)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及其分布。

详细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工业价值;

d)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程度,参照5.5.2.1条并按实际情况调整后确定;

e)估算可采煤层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储量,其中控制的资源/储量比例参照附录E对小型井的要求确定。

5.5勘探阶段

5.5.1勘探的任务

勘探的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

勘探的重点地段是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1)(或第一水平,下同)和初期采区2)。

勘探成果要满足确定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划分初期采区,确定开采工艺的需要;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设计能力不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致因煤质资料影响煤的洗选加工和既定的工业用途。

5.5.2勘探的工作程度

5.5.2.1对于拟建中型和中型以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井的井田,勘探工作程度的一般要:

a)控制井田边界构造,其中与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有关的边界构造线的平面位置,应控制在150m以;

b)详细查明先期开采地段落差等于和大于30m的断层,详细查明初期采区落差等于和大于20m(地层倾角平缓、构造简单、地震地质条件好的地区为15m~10m)的断层;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围及对开采的影响做出评述;

c)控制先期开采地段围主要可采煤层的底板等高线,煤层倾角小于10°时,应控制初期采区等高距为10m~20m的煤层底板等高线;

d)详细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先期开采地段各可采煤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