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6216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电排渠道整治可行性论证报告

 

XX电排渠道整治工程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二年一月

第一章总论

1.项目背景

1.1项目名称

某电排渠道整治工程项目

1.2承办单位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为XX人民政府。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XX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

(9)《XX统计年鉴》XX市统计局

2.项目概况

2.1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XX。

2.2建设规模

本工程的建设任务是配合某电排站,完成畈内灌溉及排涝任务。

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渠道工程及配套工程。

工程总体沿老渠线布置,总长1674m。

整治某电排站引水渠道557.4m(电排渠1),畈内渠道一条长1116.6m(电排渠2)。

渠道两岸挡墙等按4级建筑物设计,断面型式采用直立式挡墙断面型式。

配套工程主要为有机耕路1674m及机耕桥2座。

2.3主要建设条件

2.3.1水文条件

(1)流域概况

XX江发源于浦江县西部花桥乡高塘村的天灵岩(海拨818m)南麓,干流自河源流经浦江县城,穿越XX市城区、至茅渚埠分为东、西两江。

西江有五泄江汇入,东江有枫桥江汇入,在湄池上游,东、西两江又合二为一,流经萧山市境后,经临浦、义桥等地后汇入钱塘江,主流长151km,流域面积3452km2。

枫桥江是XX江的一条重要支流,由栎桥江(左、右溪)、枫桥江(黄檀溪)、孝泉江(大干溪)三水组成。

枫桥江居中,左侧栎桥江,右侧孝泉江。

上游均为山溪型河流,下游为感潮河段。

主流枫桥江,源出XX、嵊县交界的龙头岗北麓,主流全长25公里。

总流域面积432平方公里。

某总集雨面积4.19m2,其中集镇和规划区面积2.442km2,山地0.895km2,农田0.853km2,现居住人口0.93万,商店企业100家。

(2)气象

工程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6.2℃;多年平均水汽压17.2百帕,相对温度82%;年降水量1445mm,年最大降水量2011.5mm,年最小降水量971.5mm,降雨过程多集中在4月中旬(梅汛期),7月中旬~10月中旬(台汛期)。

多年平均蒸发量1234.7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4m/s,相应风向SSW。

(3)水文资料

项目区附近有潭头、杨梅桥、XX等3个系列较长的雨量站。

其中XX有1956~2008年共53年的降雨量观测资料,由于数据较多,仅将53年资料中的一日、三日、七日雨量的前10个年最大值列于表中。

序号

1日暴雨

(mm)

发生年份

3日暴雨

(mm)

发生年份

7日暴雨

(mm)

发生年份

1

224.4

1956

281.3

1997

422.7

1997

2

191.8

1962

267

1990

304.7

1994

3

155.4

1994

235.6

1962

273.8

1990

4

153.3

1990

227.3

1956

252.8

1956

5

121.7

1997

205.5

1994

235.8

1962

6

117

1977

181.8

1977

228.4

1984

7

113.7

1984

156.5

1963

222.7

1977

8

109.4

1969

153.2

1987

212.2

1971

9

102.3

1981

148.1

1965

207.8

1993

10

100.7

1998

141.5

1973

197.7

1969

(4)水文计算

本工程为某电排站配套工程,在由业主提供的《某电排站施工设计》中,已对该畈区的水文成果进行了计算,且某电排站已经建成多年,并正常运行,故本工程水文成果可对《某电排站施工设计》中计算成果进行分析、复核后确定。

经对《某电排站施工设计》的计算方法分析,本次工程设计采用暴雨资料推求洪水:

电排站排涝水量为4.19km2的产水量扣除区内调蓄水量,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可得,排涝模数为1.41(m3/s/km2)。

2.3.2工程地质

2.3.2.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XX市处于浙东、浙西丘陵山区的交接地带,属浙东盆地低山区。

所处构造位置为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一构造的第二隆起带之南段。

主要构造体系为华夏系,华夏式和新华夏系构造。

境内丘陵山地起伏,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北接萧绍平原,形成通道式盆地。

整个地势大体可分为:

诸东丘陵、诸西丘陵、诸中盆地和诸北平原四个区。

诸东

丘陵区属会稽山脉,诸西丘陵区属龙门山脉,地面起伏较大;诸中盆地区,地面起伏小,河道纵横,称XX盆地;诸北平原区,地势低平,是浙北平原区的边缘地区。

(2)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当地地震台站的历史统计及近期观测资料,区内历史地震震级均小于4级。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区),为非抗震设防区。

本区区域稳定性良好。

(3)工程地质层划分及评述

参照本工程附近骆家桥电排站项目,地基土可划分四个工程地质层:

1素填土

灰褐、黄褐、浅灰色,稍~中密状,稍湿,上部为碎石填土,由块石、碎石、砂和少量粘性土组成,各组成部分含量变化较大;碎块石一般直径3~15cm,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碎石、砂粒。

该层厚0.50~5.90m。

2粉质粘土

黄褐~灰黄色、可塑~硬塑,中压缩性,韧性中~强,干强度中~高,稍有光滑~光滑,无摇震反应,含铁锰质氧化淋滤斑,该层局部为粉质粘土,层厚3.70~14.10m,层面高程6.52~7.94m。

3砾砂

灰色,稍密~中密状,主要成分:

卵石占5~20%,砾石占8~40%;卵砾石一般粒径0.2~3cm,最大可达5cm,亚圆~次棱角状,母岩以凝灰岩、砂岩为主,中等分化,砂粒占17~47%,粘粉粒占30~45%;砂粒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该层厚2.60~4.80m,层面高程3.22~6.31m。

4强风化砂质泥岩

褐黄~紫灰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由泥质矿物组成,岩石强风化成碎块状,碎块间风化泥、砂质充填为极软岩,最大控制厚度1.40m,层面高程-9.70~2.50m。

2.3.2.2工程地质评价与建议

拟建渠道规模较小,荷载均不大,但由于是渠道工程,对抗冲刷和抗滑稳定性要求较高。

因此,渠道两岸挡墙基础进入持力层深度需满足抗滑和抗冲刷要求。

2.3.2.3结论与建议

(1)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

(2)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区),为非抗震设防区。

(3)经勘察,场地内未发现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场地平坦、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4)通过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拟建渠道工程建议以2粉质粘土作渠道挡墙持力层,进入持力层深度需满足抗滑和抗冲刷要求。

(6)建议开挖边坡:

砾砂层以下1:

0.75,砾砂层以上1:

1.0。

(7)施工时应做好相应的施工地质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地质问题。

2.3.3社会条件

某为XX集镇所在地,集雨面积4.19平方公里,它东接全堂镇,北临孝泉江(枫桥江支流)。

交通十分便利。

建筑材料可通过公路至现场。

管理范围内设施工道路,并可供搭建临时工棚,仓库预制场及加工场等用。

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办公用房可装有线电话机,施工单位可自配移动电话或有线电话,施工用电取自附近高压电网设变压器供电。

施工用水取河水。

因此水、电、气、通讯、排水、排污等市政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项目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均可就地解决,建设条件良好。

工程占地范围为渠道(电排渠1、电排渠2)及渠道两侧机耕路路(电排渠1北侧机耕路宽6m,电排渠1南侧机耕路宽2.5m,电排渠2东侧机耕路宽8m,电排渠2西侧机耕路宽2.5m)。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土地权属明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且项目自然环境、周边社会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故而本工程选址方案是可行的。

目前该项目的主要建设条件已具备。

2..4项目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80万元,所需资金由XX人民政府自筹和申请专项资金统筹解决。

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确定项目的资金按工程进度投入使用。

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技术指标

一、水文基本资料

1.流域面积

2

km

432

枫桥江

2.河道长

km

25

枫桥江

3.利用水文系列年限

54

1956-2008

4.项目区集雨面积

2

km

4.19

二、设计水位

设计水位(P=5%)

m

6.50~6.70

三、主要建筑物

新建渠道

km

1.674

渠道宽度

m

7.00

渠道高度

m

1.80-2.40

新建机耕路

km

1.674

四、施工

浆砌块石

3

万m

0.8

土方回填

3

万m

1.78

经济指标

总投资

万元

480

总工期

4

3.建议

(1)尽快落实资金,制订资金使用计划。

(2)尽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

(3)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建设。

第二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某位于XX市XX枫桥江中游,整个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该畈包含了枫桥中心集镇规划区和枫北工业开发区,是XX的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区。

某电排渠道为某电排站配套渠道,位于XX枫北工业开发区北面,排灌两用,重点以排涝为主,主要对梅雨及台风时期出现的洪水进行畈内排涝。

现状渠道工程老化陈旧,年久失修,无干砌块石挡墙结构,多数为土堤,边线零乱,杂草众生,防洪能力不足。

无法满足某电排站的防洪排涝要求,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危急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项目建设的必要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项目的建设是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本项目位于XX工业园区附近,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畈内农田及集镇都成为防洪排涝保护的重点对象。

由于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洪水对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和农业受灾情况大大超过以往。

中央1号文件也为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历史机遇。

本工程的实施关系到各段渠道在防洪期间的安全可靠运用,对保护区内的集镇、企业、农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至关重要,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2)项目的建设是XX农业“两区”建设保障的需要。

实施农业“两区”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致富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需要高度重视,合力推进。

本工程作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XX农业“两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项目的建设是保障电排渠道灌溉排涝的需要。

某地区台风梅雨季节,洪涝灾害严重,现状渠道临水面防护不足,过水断面淤积,防洪标准低,经过多年,已无法满足畈区内的灌溉排涝要求,亟需整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