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93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1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教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

 

张玉霞

 

导论

教学目的:

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

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间:

1学时

主要内容:

首先简单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

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不是历史学科的专业课,是要求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在正确了解国史、国情的前提下,确立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总体介绍教材的结构和本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1840191919491956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上编(1840-1919):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失败。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编(1919-194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

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下编(1949-至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49-1956)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197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8年至今)

二、学习目的和意义

1、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做的努力,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

历史的发展要求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我们应该更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党的领导;

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牢固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提供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

三、学习方法

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阅读教材第一页第一部分)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面临两个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这两个历史任务也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掌握的两条主线和提纲。

2、世界历史观的方法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只有把中国的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考察,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清中国革鸣的必然性,和近代中国两大基本任务的辨证关系。

3、联系现实。

只有联系现实,把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联系起来,才能认识“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个选择”是指:

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4、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

只有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

1学时

主要内容: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从1840年到1919年差不多八十年,古老的中国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变:

当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弱时,因资本扩张而急于对外殖民的英国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资本主义列强不断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几乎每战必败,中华民族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背景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教材第5页)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中国由盛转衰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1政治上的腐败:

官僚机构的膨胀,吏治的腐败。

2经济上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连绵不绝。

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3军事上:

军制落后,军备废弛。

4文化上奉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思想僵化: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文字狱。

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

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

英国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

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英国资产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法国和美国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

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19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

俄国沙皇俄国是一个极具侵略传统的封建帝国。

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但利用与中国接壤的条件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

17世纪中叶,俄国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

从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领土。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政治特点184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还保留着形式上的独立和自己的政府,但是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各方面主权几乎都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政府逐渐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失去独立地位,沦为半殖民地。

(2)经济特点近代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投资设厂,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的基地,并逐渐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属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封建经济为主,多种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存的经济特点。

(3)思想文化特点最显著的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政治上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上主张学习先进科学文化,但是封建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二、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

1、新兴阶级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了,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他们的产生必然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

A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及特点

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

(1)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

(2)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雇佣的工人;

(3)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的工人;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现代企业中的工人。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1)产生较早,人数少。

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早了30年;

(2)大多由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厂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因为这个特点比较容易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关系;

(3)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很强,是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B中国资产阶级的组成及特点

(1)官僚资产阶级多由封建统治阶级转化而来,又多在列强的扶植下发展起来,到抗日战争后达到顶峰;

(2)小资产阶级封建社会的小生产阶层、近代的知识阶层和自由职业者;

(3)民族资产阶级A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的;B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4)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5)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摇摆不定

(6)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

A革命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B软弱性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复杂的阶级状况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

1、基本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2、主要任务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实现近代

(1)反帝反封建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近代化实现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1)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

(2)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思考题: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七一讲话。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标:

了解资本-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点:

资本-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

教学时间:

2学时

主要内容: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是外国侵略中国,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八十年,也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八十年。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一)、军事侵略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政治控制

1、损害领土主权

A、割让领土《马关条约》后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沙俄夺走的中国东北、西北的土地。

B租界在上海和武汉等地,划出的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不受中国法律制约,成为“国中之国”。

C租借地德国强“租”胶洲湾等地。

D划分势力范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极大地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揭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序幕,随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在这个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有争夺也有互相暂时的妥协。

2、损害行政主权

(1)驻兵权通过驻兵权,列强把清政府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中国行政主权无从谈起

A1900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的使馆区和北京到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

B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获得了在南满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的驻兵权,这就是关东军。

(2)控制海关行政权海关是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工具,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行政权却未掌握在中国政府手中,总揽海关权利的海关总税务司和设在各海口的税务司都是又由外国人担任的,英国人赫德把持中国海关总税司近五十年,中国的海关成为外国控制中国财政金融的重要据点。

(3)影响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A1861年开始英、法、俄、美等国相继在中国建立公使馆,方便对清政府施加外交压力,进行外交讹诈,干涉中国内政,增强对清政府的政治影响。

《辛丑条约》更是规定中国政府应该尽镇压中国人民反帝的义务,基本控制了中国政府的政治决策。

B西方侵略者争相控制中国的派使工作和外交工作,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影响。

3、损害司法主权

A领事裁判权《南京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

B租界“国中之国”

(三)、经济侵略

1、战争赔款

侵略者不仅侵犯中国的主权,还通过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A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勒索赔款和“恤金”1500万两

C甲午战争赔给日本白银2亿两,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年收入的4倍多。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赔款4.5亿两,分39年偿清,本息合计达9.82亿两(等于中国无论男女老少,人均均摊2两多)。

据统计,清政府跨台前,对外赔款达13亿两,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2、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垄断中国的铁路、航运和矿业,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经济触角从沿海地区一直伸到中国的内地;与此同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中国的金融和财政,这些银行在中国既吸收存款又发行货币,基本控制了中国的国际汇兑.并同时借款给中国,并以中国的盐税和关税作为抵押。

3、协定关定

中英《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先例,经过《虎门条约》和《天津条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成了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家。

各国在中国自由地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

(四)、文化侵略

利用传教进行文化侵略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推行殖民政策和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

欧美的天主教、基督教,沙俄的东正教,在侵略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主要活动包括:

1、干涉司法诉讼深入中国的城乡各处,干涉中国的司法诉讼,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

2、收集情报在各地收集军事和政治情报,递交给公使馆和领事馆。

3、创办报刊、学校等在中国创办报刊,如1872年的《申报》,各地开办有殖民地色彩的学校,医院和其他文化设施,企图在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

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

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反侵略、反压迫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在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

(一)、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官兵和士兵奋起抗击侵略者。

厦门、定海、宁波等地的人民群众也自发地拿起武器。

其中规模最大和影响最深的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在广州北郊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迫使侵略军撤出广州。

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侵略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三)、台湾人民的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了日本,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抗议和愤慨,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武装义军,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1895年6月到10月,台湾军民配合驻守台湾的刘永福部,在清政府拒绝给台湾任何援助和支持,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进行了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三千多人,占全部日本军队的一半。

11月下旬,日本正式宣布“全台平定”,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屈服,台湾人民一直斗争了半个世纪。

(四)、反教会的斗争和义和团运动

1、从1861年到1870年这阶段反教会斗争的主要特点是官绅参加并领导斗争,比较典型的是天津教案。

2、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这阶段中国的边疆危机十分严重,反教会斗争主要发生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下层民众的参加人数越来越多。

3、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这时期甲午战争爆发,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反教会斗争和反瓜分逐渐结合,斗争规模更大,由焚毁教堂,驱逐传教士发展到武装起义,动员了越来越多的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终于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义和团运动是反教会斗争的总汇合。

4、义和团运动

(1)过程

A义和拳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山东地区一个秘密结社,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群众性的反帝组织。

B“助清灭洋”1898年10月下旬,义和拳在山东冠县起义,竖起“助清灭洋”的口号,1899年冬,改名为义和团。

C进入直隶1900年春,山东的义和团进入直隶,声势壮大,清政府权衡利弊,对义和团由“剿灭”改为“安抚”,到6月下旬,北京城内的义和团达到10万人,天津城内达3万人,1900年下半年,义和团运动由黄河附近发展到两广,西北等边远地区,席卷全国。

D抵抗八国联军侵略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保卫战,廊坊阻击战等战争,并对侵略军在北京的两个主要地点,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发动了进攻。

E失败1900年9月7日,为了和侵略者进行和谈,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发布“剿匪”,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2)意义

A充分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外来侵略的顽强反抗精神。

B显示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和打乱了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行为,和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暴露它的反动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3)失败原因和启示

A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义和团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盲目的反对外来事物;对清政府的统治没有本质认识,以致被蒙蔽利用。

B没有提出政权要求,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斗争纲领,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严重的分散性。

C农民阶级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本国的封建势力的主力军和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带领中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农民阶级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力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一)、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1、经济技术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2、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学习西方

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死水一潭的中国封建社会激起轩然大波。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严酷的现实,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省: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造成,和中国的落后是分不开的,不但大刀长矛抵挡不住外国舰船利炮的轰击,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抵挡不住西学的传入,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西方。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首先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先驱者,然后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

1、“开眼看世界”

(1)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就感觉到严重的社会危机,发出了改革的强烈呼唤,“自古及今,法无不变,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转移”。

(2)林则徐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禁烟时期,敢于面对现实,为了寻找御敌之策,林则徐主动去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组织人手,采访夷情,翻译外国报纸和书籍,译有《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在抵抗英国的侵略过程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敌”的思想。

(3)魏源魏源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对中国思想家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物质层面的学习

地主阶级中较为开明的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即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的“用”,来维护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中国封建制度的“体”,并由此发起了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3、制度层面的学习

(1)《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洪秀全明确支持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纲领,虽然并未付诸实施。

(2)严复严复是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著名思想启蒙家。

他翻译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他指出根据这个规律,中国如果拒绝变革,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

《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发出了“救亡”的呼号,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号召成为中华民族最响亮的旋律,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继之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