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889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docx

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设计与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小组:

第五组(05组)

小组成员:

杨学冲、刘远平、骆雪梅、曹晗梅

廖云龙、王艳、王晨宇、胡迅齐

指导教师:

李骥业

设计时间:

2017年12月28日

成都工业学院

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课程设计内相关标准、概念、组织结构图、施工进度表

相关标准

网络设计与集成课程设计,设计标准为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验收标准为CB/T50312—2000,测试标准(信道或链路测试)国际标准,即EIA/TIA568ATSB-67.

概念

衰减:

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时,将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热能或者被传输介质吸收,从而造成信号强度不断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衰减

近端串音:

近端串音是指在双绞线内部中一对线中的一条线与另一条线之间的因信号耦合效应而产生的串音,有时它也被称为线对间NEXT。

认证测试:

基本链路(BasicLink)和通道(Channel)认证测试模型

接线图:

RJ-45标准就两种T-568A与T-568B。

标准568A:

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标准568B: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长度:

是按照时域反射原理进行测试量。

依照参数是给定电缆的额定传输速率和链路的传输时延

组织结构图

施工进度表

二、工程预算、选型

按工程预算方式计算出相应需要的水晶头个数,网线长度(不用计算BD-FD线缆长度),网络模块。

下面是计算结果以及计算过程:

耗材清单

名称

数量

组数

单位

总量

水晶头

33

05

33个

网络模块

27

05

27个

永久链路双绞线

05

跳线

2根1m,13根

05

15根

交换机

2

05

2台

理线架

3

05

3台

打线式理线架

1

05

1台

免打式网络配线架

2

05

2台

线槽连接件

1阴角,2个阳角

05

3个

40线槽

1(4m)

05

1根

B型弯管

6

05

6个

底盒

4

05

4个

光钎理线盒

1

05

1个

双绞线计算公式:

C=*(L+S)*N结果为:

C=*+*12=

工程预算:

水晶头:

15根跳线x2+10%冗余=33个

信息模块:

6个信息点x每个信息点2个端口x2端+10%冗余=27个

双绞线:

公式:

{(本楼层离管理间最短距离+本楼层离管理间最长距离)/2*冗余系数+端接容差}*本楼信息点总数。

FD区2楼:

{+/2*+}*4=米

FD区1楼:

{+/2*+}*4=米

BD实训区:

{+/2*+}*4=米

跳线:

米*13+米*2=米

主线:

8米总计:

61米

三、跳线制作

1.要求:

在26分钟内,每组制作米网络跳线13条,1米网络跳线2条(国标TIA/EIA568B超五类标准),长度偏差不超过5厘米,要求8芯全通、外皮刚好压在水晶头中。

每少1条或不通扣2分,外观不好扣1分。

2.分工:

本部分我们将组员分为三组:

剥线、理线组(王艳、廖云龙),测试组(王晨宇、胡迅齐),压线组(杨学冲、刘远平、骆雪梅、曹晗梅)。

3.工作情况:

由于理线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我们其他组的人在闲暇的时间也配合他们的工作,一起理线,我们组成员在合理分工以及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在26分钟内完成了跳线的制作。

四、永久链路安装

1.要求:

每个项目的安装工艺规范、接点图正确、颜色编排符合标准、线缆扎线美观。

机架设备的安装,从上至下在2U处以交换机、理线架、打线式配线架、免打式网络配线架、理线架、语音配线架的顺序为原则,每种设备间隔2/3U。

首先,在机架设备的安装时,由于没有搞清楚1U是多长的距离,我们重装了好几遍,但是最终还是完美的完成了工作(刘远平、曹晗梅、骆学梅),下面是工作情况:

(1)安装综合布线实训台永久链路4条(2条数据,2条语音),即由工作区信息模块——水平布线——免打式网络配线架,并将跳线经过理线架插接至交换机。

(杨学冲、廖云龙)

(2)按国标的线序,布一根主干双绞线端接至打线式配线架上的5号端口,并将跳线经过理线架插接至交换机,并从BD机架处铺设一线缆至模拟楼,沿模拟楼左侧墙下沿铺到FD机柜正下方,端接到FD的配线架上的5号端口,完成数据主干级联。

(王艳、王晨宇)

(3)按国标的线序,用室内大对数语音电缆端接110配线架左右两组端子的上层,并装上语音端子,线缆由配线架侧面两个线孔进入。

(胡迅齐、廖云龙)

(4)使用鸭嘴对RJ45跳线,把配线架上相应的模块端口与110配线架左端第6对连接块相连接,同时对大对数双绞线对端的相应线对打上RJ11水晶头,确保电话机能通(测试用网络测试议、鸭嘴对RJ45跳线不用制作)。

(5)安装完成后,对BD、FD现场进行清理,要求安装环境整洁,工具的摆放有秩序。

(王艳、王晨宇)

2.分工:

机架设备的安装(杨学冲、廖云龙)

实训台永久链路的安装(杨学冲、廖云龙、胡迅齐、王晨宇)

3.工作情况:

首先完成机架设备的安装,从上至下在2U处以交换机、理线架、打线式配线架、免打式网络配线架、理线架、语音配线架的顺序为原则,每种设备间隔2/3U。

为什么要间隔2/3U(1U即一个洞),此处交换机的作用是转发数据,从BD到FD的一个点;理线架作用是让经过的跳线美观,方便人员管理,打线式配线架作用,和BD到FD作用一样,语音配线架作用是连接语音,语音使用的是模拟信号,交换机上是不能转发的,接下来要完成的是安装综合布线实训台永久链路4条(2条数据,2条语音),即由工作区信息模块——水平布线——免打式网络配线架,并将跳线经过理线架插接至交换机。

经过不精确估算这的线缆所需长度为(考虑冗余了的),我们选择的是的网线4根,考虑线缆这要就扎线美观,走线合理,线缆两端使用的是T586B标准,用得是免打模块;接着按国标的线序,布一根主干双绞线端接至打线式配线架上的1号端口,并将跳线经过理线架插接至交换机,并从BD机架处铺设一线缆至模拟楼,沿模拟楼左侧墙下沿铺到FD机柜正下方,端接到FD的配线架上的1号端口,完成数据主干级联;按国标的线序,用室内大对数语音电缆端接110配线架左右两组端子的上层,并装上语音端子,线缆由配线架侧面两个线孔进入。

这的作用是连接语音线路。

使用鸭嘴对RJ45跳线,把配线架上相应的模块端口与110配线架左端第8对连接块相连接,同时对大对数双绞线对端的相应线对打上RJ11水晶头,确保电话机能通。

实验的时候,由于没有电话线,自己还是做了一根,通过大对数双绞线连接至程控交换机。

一般大对数的电缆以25对线为一组,外面用色带缠绕。

每组的组内顺序按,白红黑黄紫,蓝橙绿棕灰,排列其中白红黑黄紫为大组顺序,蓝橙绿棕灰为小组顺序。

每个小组具体组合就是:

1-5:

白蓝,白橙,白绿,白棕,白灰;6-10:

红蓝,红橙,红绿,红棕,红灰;11-15:

黑蓝,黑橙,黑绿,黑棕,黑灰;16-20:

黄蓝,黄橙,黄绿,黄棕,黄灰;21-25:

紫蓝,紫橙,紫绿,紫棕,紫灰.

110在打线的时候,根据所要打的大对数线缆的对数,按照彩带的顺序一组一组的打到110配线架上。

打线的时候,先把线按彩带的颜色顺序分开,如1-25是白蓝组,26-50是白橙组,依次排好。

然后取出其中一股25对,按大线序白,红,黑,黄,紫分成五个小组,依次打完25对。

打线时候先把线卡在线位上,完了后用打线到把线压进线位,最后把110模块打到架子上。

最后一项是接一根光纤,使用光纤熔接机,光纤端面的制备包括剥覆、清洁和切割这几个环节。

合格的光纤端面是熔接的必要条件,端面质量影响到熔接质量。

1光纤涂面层的剥除

掌握平、稳、快三字剥纤法。

“平”,即持纤要平。

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使之成水平状,所露长度以5cm为宜,余纤在无名指、小拇指之间自然打弯,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

“稳”,即剥纤钳要握得稳。

“快”,即剥纤要快,剥纤钳应与光纤垂直,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右手随之用力,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整个过程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裸纤的清洁应按下面的两步操作:

1)观察光纤剥除部分的涂覆层是否全部剥除,若有残留应重剥。

如有极少量不易剥除的涂覆层,可用棉球沾适量酒精,边浸渍,边逐步擦除。

2)将棉花撕成层面平整的扇形小块,沾少许酒精(以两指相捏无溢出为宜),折成V”形,夹住已剥覆的光纤,顺光纤轴向擦拭,力争一次成功,一块棉花使用2~3次后要及时更换,每次要使用棉花的不同部位和层面,这样既可提高棉花利用率,又防止了探纤的两次污染。

3裸纤的切割

切割是光纤端面制备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精密、优良的切刀是基础,严格、科学的操作规范是保证。

才能完成有效切割完了之后就是溶解。

还有很重要的是盘纤。

五、墙体安装

1.要求:

本项目为FD设备、模拟墙信息点安装(组号为单数的一楼布线在左侧墙完成,组号为双数的一楼布线在右侧墙完成)。

1、机柜中的配线架顺序自下而上为数据配线架(免打)、理线架、交换机,并进行线缆端接(设备之间间隔2/3U)。

2、所有的模拟墙上底盒安装水平双绞线2条(一个语音、一个数据),安装1个信息模块及双口面板。

3、上层与下层工作区面板和配线架统一采用D4-D7、V4-V7进行标识,顺序自定。

4、数据配线架(免打)1号接口为模拟墙FD到实训台BD的接口,余下2-5号接口为模拟墙信息模块D4-D7的接口,6-9号接口为模拟墙信息模块V4-V7的接口,并将跳线经过理线架插接至交换机,完成数据主干级联和形成FD数据配线架到工作区信息点的有源连接。

5、组间通信,相邻两组(背靠背)相互协调完成组间通信的连接(要求:

路由距离最近,接口、布线自定)。

(1).偏差标准:

墙体所有线槽线管安装允许与试题要求参数有3CM偏差。

(2).标签验收、通道测试。

2.分工:

FD分为上下两层:

第一层成员:

刘远平、曹晗梅、骆雪梅、王艳

第二层成员:

王晨宇、胡迅齐

3.工作情况:

在墙体布线这一环节中,主要应该注意的是,走线应该离地面30CM误差为3CM,信息点要离地面50CM误差3CM。

布线中我们采用了B型线管和B型线槽,B型线管向楼上走线,B型线槽则为楼下的走线。

B型线管,是可弯曲的,可以通过弯管器使其变形,在一些转角处可以不使用弯管,而直接弯曲,但这样也有一些问题,例如穿线的时候,线不好通过,而这个问题通过一些工具还是可以解决的,在一些不好穿线的地方,可以通过穿线器来穿线。

在使用线槽走线的时候,要注意的是线槽中的线应该捆扎好,在放入线槽。

在穿线中最应该注意的应该是,穿线前将线的两头做好标记,以免线在管道中走好后,分不清两头的顺序。

六、工程验收测试

本项目采用网络现场认证测试仪对跳线和永久链路进行验收测试,测试前需要调整操作者为各组的编号,完成后保存数据。

(1)标签验收

配线架模块端口正面和信息点面板正上方必须按标签命名规则张贴标签,跳线两端以及配线架背面线缆必须按标签命名规则使用标签扎带做好标识;要求标签书写和贴扎牢固工整、清晰、规范。

数据信息点、配线架端口正面以及线缆的标签命名规则为“两位数字的组号+大写字母D+两位数字信息点序号”,共5位字符组成,两位数字序号以“01”为起始序号。

语音信息点、配线架端口正面以及线缆的标签命名规则为“两位数字的组号+大写字母P+两位数字的信息点序号”,共5位字符组成,两位数字序号以“01”为起始序号。

BD-FD数据主干的标签命名规则为BD-FD。

(2)通道测试验收

用Fluke做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

验收情况:

1.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性能测试记录:

2.跳线制作检查:

题目要求做13根,2根1m跳线。

我们一共完成了13根,成绩还是比较理想的。

3.永久链路检查:

这里布线清晰,每个地方、每条线都用标签注明名称,线多的地方也都捆绑在一起的,且工作台整洁。

施工图集:

4.墙体安装检查:

这部分工作量最大,但是都是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整体看起来美观大方。

施工图集:

七、个人总结

在三天紧张的专周课程实践中,我们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六个小组中率完成并验收。

在做网络跳线时,我主要负责理线和压线工作,工作看似非常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在压线时也出现了问题,使用压线钳不当或力度不够,造成水晶头没有压紧,耽误了时间。

好在发现问题及时并处理得当,在规定时间内按量完成了跳线制作;在后面的实验中我和其他组员负责墙体安装,在读懂要求后,我主要完成了线槽的制作与安装,部分线管的安装,部分面板的固定以及走线工作;在我的主要工作完成后,我积极配合组长和其他组员协作他们完成模块安装、线路测试和注明标签等工作;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二楼线管走线时网线长度预留不足,经过李骥业老师指导,将线管改短可以节省一定网线长度,得以改善;再就是保证了工程进度同时忽略了质量,我在省题时的粗心造成线槽高度高于地面30厘米以上和制作技术上的不足造成线槽平面直角固定不到位,为我们组造成了扣分,深感愧疚!

通过本次课程实验,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更加熟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也发现在课本中学习到是不足以应付实际发生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树立起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概念。

——刘远平

这次关于综合布线的专周为时一周,我们小组在组长的合理安排下,3天就完成了所有实验任务并测试通过,作为组员我积极主动配合组长以及其他组员,我们明确做出了分工,我主要负责FD这边的实施与安装。

星期四下午我们第一天进行专周实验,我是第五小组的成员。

在实验室拍照作记录后,我们进行了拆卸。

老师检查完毕后,我们准备做15条跳线,经过大家的商议由杨学聪,曹晗梅,刘远平和我作为制作条线的主要人员,根据设计报告的要求规格,把13根的网线和2根1m网线准备好后,老师开始计时,我们采用的是T568A标准制作的跳线(线序: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因为压线钳的原因我们中途返工了很多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过在26分钟内我们完成了跳线制作部分的任务。

经过老师测试后,我们清理现场并开始了FD的施工。

我们小组一共有8个人,2个做操作台,2个做FD楼层(上),4个做下层,我们把结构图先分析了一遍,然后分工进行施工,我主要做FD下层的分工、安装设备(依次为交换机、理线架、免打式配线架)、线槽长度测量、信息点间距测量以及网线长度测量、走线、安装信息点以及整个实验的标签记录。

因为明确分工且组员之间积极主动、配合度高,虽然途中也有返工情况,但大家团结合作,最终以最快的速度在三天内就完成了所有的实验任务,并且测试全部通过。

——骆雪梅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综合布线,包括跳线的制作、永久链路的安装以及之后的测试环节。

课程设计的第一项就是跳线的制作,26分钟内完成13条网络跳线的制作,我们分工合作,我跟王艳负责双绞线的剥皮、理线,后面的同学完成压线和线路通断的测试,制作过程中因为压线钳夹不紧导致一些跳线的接线不牢,通断出了问题,最终在26分钟内我们组完成了13根跳线的制作。

在之后的布线工作中,我和组长主要负责操作台的安装,在安装操作台设备的时候,由于设备老化,螺母生锈,安装到架子上很困难。

安装好螺母之后就是安装各种设备,每个设备之间间隔2U或者3U,安装螺丝时先安装对角,这样就不用一直用手固定设备。

在打大对数语音电缆的时候,我们都记不住线序,XX了一下才知道了线序,主色为白红黑黄紫,辅色为蓝橙绿棕灰,主色在前辅色在后。

到了第二天,安装模块的时候花费的时间是最多的,因为模块是使用过的,导致金属片夹不紧,很多时候安装好了却是个别线路不通,安装的时候浪费了很多时间,重复率也很高。

模块安装好后就是操作台的布线,理线的时候需要很细心,保证线路美观,四根线理成方形的,再用扎带捆在操作台上。

在第三天大部分工作都差不多完成了,就差光纤的熔接,这是一个很仔细的工作,稍有差错都不行。

组长负责光纤的熔接,我们都在一旁围观。

先剥去外皮,再剥掉涂覆层,之后用酒精擦拭,然后再是切割光纤,最后就是放在光纤熔接机上进行熔接,因为放置的距离不合适,熔接了好几次都是熔接失败,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熔接成功。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收获巨大,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熟记了网线、模块、大对数语音电缆缆三个不同的线序,以及在安装设备时的一些技巧。

在安装线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标签的使用,分类清楚的标签对后续的操作很重要,不至于线缆安装错误。

在最后的测试环节中知道了如何使用测试仪器。

——廖云龙

我所在的小组在第五小组,我们一共有八个人,在开始实训前,我们的组长就为我们的小组成员进行的明确的分工,第一天制作双绞线,一些人剥线,一些人理线,一些进行插线并压好水晶头,然后一些人进行双绞线的测试。

第二天的分工是两个人在操作台,两个人在模拟楼层的上面安装线槽、走线与制作模块。

四个人在楼层下层制作线槽、然后走线、制作模块和贴标签。

第三天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制作光纤和测试数据。

双绞线的制作中,我们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十五根双绞线的制作,我们的速度还是挺快的,但是由于压线钳不是很好用,做了很多根都没有测试通过,所以一直在反复的做,最后检查的时候我们只做对了十三根,但我相信如果我们再有多几分钟的时间一定会全对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辅助其他小组成员完成模拟楼层的完成,还有制作模块。

在制作线槽的时候,帮助小组成员量需要的长度,并协助安装在模拟墙上面,之后我们又量需要线的长度,然后一些人贴标签,然后一些人捆扎带,然后就是走线,完成之后我们就开始制作模块,制作模块的方法是:

(1)先剥

(2)理线然后按线序排好(T568B线序:

棕、白棕、绿、蓝、白蓝、白绿、白橙、橙)(3)用剪刀斜着剪,然后插入模块,剪掉多余的部分,盖上盖子(4)用钳子压紧模块。

在这次实验中,我知道了一个团队分工明确的重要性,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在相互配合,中途也出现了很多错误,但是我们都一起解决了。

这次我们小组是第一个完成的,也是因为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与努力。

——曹晗梅

在专周中我负责墙体安装以及其他工程的协助,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当我们通过自己查资料、或是向指导老师请教以及向同学请教,更加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每个人分工明确,测量,剪裁,制作模板,线路规划,器材制作,通过专周收获了很多,操作时我们根据网络要求画出结构图,再根据图配置线路,然后进行配置及测试,在测试时遇到了好多问题,有的虽然很小但却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运作。

此次操作时间有点紧,再加上在很多方面的经验不足,所以遇到过很多问题,虽然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一些问题都解决了,但我知道做好一个网络设计还有很多要学的地方。

我发现平时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环节所用到的有一定的差距,往往觉得自己掌握的很好或者自认为熟练的技术却在此次实践环节中常常出问题。

所以我明白了,书本上的知识只提供方法,在实践中自己必须摸索出适合具体工作的方法,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不断钻研和勤学好问。

在这次实训中,我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在开始接线时,对结构图中Internet部分的端口没有理解清楚,导致接线错误,使配置无法进行。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对我很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使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不小的提高。

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学会了接受别人更好的观点,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王晨宇

在这为期三天的课程设计里,我主要参与了刚开始的计时跳线制作和拆分各个组件,以及制作模块,协助完成面板装订,线槽制作,贴标签以及为整个课程设计打下手。

在最初的计时跳线制作中,我们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明确,拨线,整理跳线线路顺序,装入水晶头等,形成一个严密的流水线。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跳线测试不通过,但继续流水线的工作,我们组齐心协力在要求时间内还是完成了13跟跳线的制作。

之后我们还是在组长的分工下,三个工作站都各自有小伙伴一起完成。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很多的专业名称以及巩固了各类组件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中,我们组分工合作比较明确,分工完成又合力检验,虽然老是有测试出错,模块老是出错,但我们还是齐心协力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效率非常之高,合作的影响力让我印象深刻。

整个实验虽然不是很平坦,但我们都有一起想办法,一起克服困难。

这次实验除了技术上的学习,我还学习到了团结真的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就算再大,他也不可能一个人可以做下所有的事,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个团队的事。

最终完整的完成了这次实验,感觉特别的充实。

——王艳

我们组在我的带领下在3天的紧张部署中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所有任务和验收任务。

因为我是我们组的组长,我知道我的职责是不仅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做,还有带领组员一起做,他们不懂的地方我必须弄懂然后告诉他们怎么去做。

由于我是专升本的,在专科的时候就做过这个综合布线的操作,感觉这次的专周设计还是没有什么压力。

所以我合理安排人员去做事,同时,我不仅自己完成我自己应该做的部分,还参与了每个组员所做的每个环节的事。

他们做的不好的,不规范我全部指出来加以修改。

在这个专周中,作为组长,我学会了怎么去安排分工,怎么去以身作则。

作为学生,在专周中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会的东西,比如大数据线的国标线序(主色:

白红黑黄紫,辅色:

蓝橙绿棕灰)。

学会了使用测试仪器。

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做工程的流程,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笔不要错的财富。

第一天专周是下午开始的,在老师告诉了我们专周流程后,大家都很积极的做事情,我们首先做的是大家一起要把上个班别人做好的设备那些全部拆下来,大家都很积极的一起来完成。

全部拆完后,我就开始分工做第一任务,就是每组要在26分钟内做好15根双绞线。

确定好由我和刘远平以及曹晗梅、骆雪梅参加做线后,就叫其他的组员准备好要求要做的15根线。

在老师来记下时间后,我们就开始紧张的做,流程井然有序,我们做好交给负责测试的同学来检查是否是通的,如果我们做坏了一根,又有两名组员继续准备线。

时间结束了。

然后来测试我们的网线。

最终有13根有效。

双绞线制作完成后,我就安排大家一起去组装设备。

设备安装完后,我就进行分组,一组负责DB台,一组负责DF台,在设备和线槽、大对数弄好了以后,差不多到了下课时间。

第二天早上到之后我就安排他们把剩下的事情做了。

然后我和廖云龙负责BD台的4根数据线的布线,布好后我们就开始上端口的模块。

我就去贴线序的标签。

做好标记后我们就开始测试线路是否通信,可能免打模板用的次数太多了我们开始做的没有一根能通,最后老师拿了几个免打模板来才做通了线路。

然后按照老师说的线序打后DB台的数据线。

第三天早上到了就是光纤的熔接和线路的测试,在光纤的熔接过程中,不知道是熔接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原因熔接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老师还是勉强的放过。

最后就是利用测试仪进行测试的工作,老师给我们讲了怎么去测试后。

我门就测试并记录数据。

测完后老师来验收。

老师的验收过程中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线槽螺丝上太少,导致线槽松动等。

最后还是全部通过验收。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还是有很多的收获,发现了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知识。

——杨学冲

通过这次关于布线的实训我认识到了1.在设计图纸很重要,应当仔细阅读理解图纸。

2.打信息模块时,有一点非常要注意:

由于特殊原因,打模块时外皮离模块大约要有1CM,双绞线在走廊和室内走线应在电缆槽内,应平直走线。

3.双绞线在机房内走线要捆线札,走线要有一定的规则,不可乱放,同时双绞线两端要标明编号,便于了解结点与接口的对应关系。

管槽施工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