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790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docx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政治历史1

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思想品德、历史)

思想品德部分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本卷共23题,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

这些行为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①敬业②自由③诚信④友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杭州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允许乞讨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已有10多年。

当有人质疑图书馆向乞讨者开放有碍观瞻时,馆长回答:

“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①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②社会需要公平

③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④法律具有强制性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在某城市,一群大妈因为跳广场舞,音响开得特别响,竟遭到小区居民泼粪的“礼遇”。

大妈们深感委屈,“我们不就跳个舞吗?

碍着谁了?

”下列选项所示道理,有助于减缓大妈们委屈的是

①跳舞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②善于调控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③每个人都要增强公德意识④享有健身权不能妨害别人的休息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右边漫画显示出

①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

②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权

③人民群众民主、权利意识增强

④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生产和消费事关国计民生。

回答5~6题。

5.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达12038.7亿斤,实现连续十年稳定增长。

据你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推断,促进粮食产量未定增长的因素是

①土地面积持续增加②农村人口不断增长

③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④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6.在某中学的餐厅的餐桌上都放着一个宣传牌,牌上印有一首名为《一滴汗一粒粮》的小诗:

“一日不吃饿得慌,一季不吃饿断肠,手拍胸膛想一想,节约粮食理应当。

”“节约粮食理应当”的“理”是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②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③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④艰苦奋斗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在思想品德课上,小海同学讲述了智能语音这一高新技术创造的神奇:

回到家,不用找钥匙,说一句“芝麻开门”,门上装置就会自动识别主人声音;看电视,不再用遥控器按来按去,说出想看的频道节目,自动搜索就可以实现换台……。

小海是想说明

①科技改变生活②中国是科技强国

③科技促进社会进步④民族素质的提高完全依靠科技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2000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河北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毅然放弃多家用人单位的录用及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来到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

他们扎根西部边陲,关爱民族学生,与当地各民族教师、民族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下列对这一支教群体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②自觉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③落实了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④在为新疆的发展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华夏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回答9~10题。

甘肃省现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41.0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9.43%,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2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和35个民族乡(镇),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9.8%。

9.有测试小海在报纸上读到的介绍甘肃的内容。

由此可知我国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C.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

10.甘肃省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期刊的扶持

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自办率。

这一做法进一步印证了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②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普通话是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④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④

如果说有一个词沉淀了过去30多年中国人的记忆和情感、寄托着未来30多年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这个词一定非“改革”莫属。

回答21~22题。

22.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

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

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23.小海坚信,我们伟大祖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美好”主要体现在我国未来

①国力更加强盛②社会更加公正

③经济发展更具活力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I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II时,将答案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

24.大众话题评说。

(6分)

(1)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联系。

(3分)

(2)据漫画和所学,从道德建设的视角,简评“网络大V”的行为。

(3分)

25.生活热点分析。

(9分)

诉说一我是你们请来的,没有那些浓烟滚滚的烟囱,没有那些爬满城市的汽车……就没有我。

是你们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天地变色,人所共愤。

人,历数霾的万千罪状。

霾,感觉异常园冤屈,开始了自己的诉说……

 

(1)从霾的诉说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分)

 

诉说二近来,霾家族的日子也不好过。

就说我的“老根据地”京津冀地区吧,你们的一场“呼吸保卫战”已经悄然打响,你们炸毁烟囱,拆除高炉,缩减燃煤,减少产能。

宁可牺牲GDP,也要削减我的实力。

 

(2)这场“呼吸保卫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同,你认为人们赞同的理由是什么?

(3分)

 

诉说三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有些规定,对我的威胁很大,实在让我忧心忡忡。

 

(3)结合右图所示,谈谈《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为何使霾忧心忡忡?

(2分)

 

(4)“呼吸保卫战”仍在进行。

在解决霾的问题上,你希望后代对我们有一个怎样的评价?

(2分)

 

26.社会现象探究。

(10分)

权威发布

近十几年来,旅游已成为国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出境游人数快速增长。

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已达8300万人次,2013年增至近9000万人次。

探究一:

据“权威发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

(2分)

 

陋习扫描

我国一些游客出境游不雅行为剪影

探究二:

综合“权威发布”和“陋习扫描”,分析归纳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不协调。

(2分)

 

导行明理

探究三:

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在序号①、②后分别填写恰当内容。

(4分)

文明旅游倡议

依据

不乱写乱画、不插队加塞

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是公民基本义务

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

坚决抵制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

理性反思

探究四:

结合以上探究,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性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感言。

(2分)

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如此便利,如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

在新形势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而孤立地发展。

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引进来,大胆、主动、积极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养分;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分享自身优秀的文化成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分)19世纪,欧洲、美洲许多国家成功践行了启蒙思想,其主要史实有哪些?

(6分)

 

(2)材料二划线句子反映了一种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分)

 

(3)据材料二,推断“引进来”“走出去”的必然结果。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2分)

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思想品德、历史)

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本卷共23题,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人物。

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改评价无关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D.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13.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材料表明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14.从右图能够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

B.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

15.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打发展的时期。

这一期。

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有力的外部环境B.稳定的国内形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D.决策者的作用

16.“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利益……(19世纪)贫苦阶层也能像18世纪的中上层人士那样穿得非常整洁,甚至享受服装的乐趣。

”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珍妮机的出现B.纺织工厂的涌现

C.火车投入运营D.远洋轮船的使用

17.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

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

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1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

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精壮人口,其中不少黑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

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惟一途径。

B

1955年,中国政府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彻底消除了与会各国之间的矛盾。

C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标着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

二战以后,巴拿马人民多次掀起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直到1999年,巴拿马才收回了运河区全部主权。

体现了巴拿马人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艰难曲折。

19.当今,联合国在推动阿以和平进程、救济难民、反对恐怖主义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地区争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和促进国际经济文化合作开始于

A.《九国公约》的签署B.联合国建立之初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D.冷战结束后

如果说有一个词沉淀了过去30多年中国人的记忆和情感、寄托着未来30多年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这个词一定非“改革”莫属。

回答21~22题。

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

为了避免“□□□□□”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

“□□□□□”应是

A.斯大林模式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21.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

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I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II时,将答案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

27.读图,回答问题。

(6分)

(1)图一、图二所示战役的的交战地点

都在哪国?

(2分)

(2)该国在上述战役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光绪时期(1875~190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

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万两,其中2400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从1874年至1911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亿英镑(约10.83亿两),到1911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230万镑(约2.04亿两),还有1.39亿镑(约8.78亿两)未偿还。

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

以国统区米价为例,1947年1月初,每担为6万元,6月份涨至50万元,7月份又涨至65万元。

物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如教师等。

……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

(3分)

29.探究问题。

(12分)

材料一: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派尔认为:

“国际舞台上谁独占鳌头,日本就会出于自身利益跟谁结盟:

1902年到1922年追随英国,1936年到1945年追随德国,1952年起则紧跟美国。

”这其实点出了日本百年来惟一不变的就是其实用主义立场。

材料二:

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入欧(欧洲)”进程。

2009年日本政治家鸠山由纪夫在《纽约时报》发表《日本的新道路》一文。

他认为:

日本不能忘记自己‘亚洲国家’的身份”;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将超过日本,目前存在领土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得到解决;欧盟的经历告诉我们,地区一体化能够化解领土争端。

材料三:

2010年,日本将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被中国占据。

2012年中日韩GDP加起来的总量占世界的份额已达到21.37%。

和美国所占21.89%的份额相差无几。

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要比2010年翻番,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将会达到8800~12000美元。

届时,“中国世纪”才具有现实意义。

当东亚特别是中国崛起时,“脱美入亚”——十年后(2023年)也许会成为日后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

---以上均摘编自杨晋《“普遍崛起”下的东亚》,载《世界知识》2013年第20期

(1)材料一、二表明,1952年日本选择了由“脱欧入亚”到“紧跟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当时国际社会的那些状况使日本作出了这一选择?

(4分)

 

(2)材料认为,2023年“脱美入亚”也许会成为日后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

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

(2分)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

(6

 

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如此便利,如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

在新形势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而孤立地发展。

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引进来,大胆、主动、积极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养分;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分享自身优秀的文化成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分)19世纪,欧洲、美洲许多国家成功践行了启蒙思想,其主要史实有哪些?

(6分)

 

(2)材料二划线句子反映了一种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分)

 

(3)据材料二,推断“引进来”“走出去”的必然结果。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2分)

 

2014河北省中考文综历史答案

11.CACADBBDD20D21C[1-19每题2分,20-23每题3分]

27.(6分)

(1)法国。

(2分)

(2)与德国交战的主力;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又一战场。

(4分)

28.(9分)

(1)入不敷出。

(2分)

(2)抗战火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战争;内战。

(4分)

(3)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或成为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

(3分)

29.(12分)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西欧普遍衰落;日本战败,政治、经济地位下降。

(4分)

(2)观点一:

同意。

(2分)

日本实用主义的立场(或传统);日本丧失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欧盟一体化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范例;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解决;东亚崛起;中国强

观点二:

不同意。

(2分)

美国不会丧失为惟一超级大国地位;美国仍将扶持日本;日本仍将是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中国等东亚国家发展的不确定性;日本右翼势力不会消失;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的地位等。

这些都可能使日本不会在2023年“脱美入亚”。

(6分)

30.(18分)

(1)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描绘了蓝图。

(2分)法国拿破仑颁布《法典》;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拉美国家反抗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等。

(6分)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或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

(4分)

(3)不断壮大发展中国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不断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发展。

(4分)

(4)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推动文化交流。

(2分)

 

2014河北省中考文综思品答案

1.CBADBDACAB22B23C[1-19每题2分,20-23每题3分]

24.(6分)

(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法律意识淡漠的体现,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的言行很容易造成社会危害而触犯法律,最终受到法律惩罚。

(3分)

(2)缺乏社会责任感,败坏社会风气;缺失诚信,破坏社会诚信建设;缺少正义感,损害社会公正。

(3分)

25.(9分)

(1)人类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2分)

(2)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分)

((3)促使公民增强环境保护的权利意识,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更有利于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

(2分)

(4)示例一:

前辈们坚决治理雾霾,才使我们能够呼吸上洁净的空气。

(2分)

示例二:

前辈们坚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使我们的家园如此美丽。

(2分)

示例三:

前辈们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民族永续发展。

(2分)

(评分说明:

2分。

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6.(10分)

探究一: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2分)

探究二:

我国一些公民的文明素质与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不协调。

(2分)

探究三:

①示例:

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善旅游环境的建议。

②示例:

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4分)

探究四:

示例一:

塑造中国良好形象,亟待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2分)

示例二:

构建和谐社会,亟待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2分)

30.(18分)

(1)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描绘了蓝图。

(2分)法国拿破仑颁布《法典》;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拉美国家反抗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等。

(6分)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或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

(4分)

(3)不断壮大发展中国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不断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